历史史观举例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54466e0ba76e58fafab003d1.png)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4790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6.png)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但在不同的历史学派和不同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历史学中的七种主要史观,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强调历史的线性演进和发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这种史观将历史视为一系列的进步阶段,人类在各个阶段逐渐发展和进化。
进化史观通常关注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二、决定论史观决定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决定因素所引起的。
这些决定因素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决定论史观着重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
四、意识形态史观意识形态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斗争和冲突的结果。
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而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意识形态史观注重思想文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历史唯心史观历史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精神追求或神的安排等意义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所决定的。
这种史观强调宗教、传说和神话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将历史视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和引导。
六、历史隐喻史观历史隐喻史观将历史视为现实世界问题的比喻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历史隐喻史观试图从过去的教训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启示和方向,以提供对现实情况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理解。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质疑传统历史学的绝对性真理和客观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是被叙述和解释的产物,史学是一种权力争夺的过程。
后现代史观追求对话、多元化和异质性,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学对于权威叙事和大故事的限制。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36207127284b73f242502e.png)
历史新高考中涉及新史学观解读及训练解读近年的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新高考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
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
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
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历史高考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新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
一、五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
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一)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级斗争史观”,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论”、“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d5bdaaba0d4a7302763a9d.png)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802b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d.png)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历史八大史观历史是一本永远无法翻篇的书,它承载着人类漫长而复杂的过去,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历史八大史观是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八种历史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以紧密复杂版的形式,一一介绍这八大史观,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一、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史观,它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灵性。
在这种史观下,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
人们将历史事件与神秘的力量相联系,相信命运和神明的干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是一种强调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因素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史观强调个人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力量,将历史解释为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和再创造。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强调物质制度和经济基础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将历史解释为物质利益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四、进化论史观进化论史观是一种强调历史发展是演化的结果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一种有序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各个历史阶段通过演化相互联系,向着更高的形态发展。
进化论史观认为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五、社会历史学派社会历史学派是一种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历史的影响的史观。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历史的演进。
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阶级对历史进程的塑造作用。
六、文化史观文化史观是一种强调文化和思想对历史演变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核心,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个能用唯物史观论证的史实
![五个能用唯物史观论证的史实](https://img.taocdn.com/s3/m/af13bd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8.png)
五个能用唯物史观论证的史实一、引言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哲学方法,强调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生产力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五个具体史实,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史实一:秦始皇统一六国1.背景分析: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林立,战乱频仍。
人民疲于战乱,渴望统一。
2.唯物史观解释: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这一举动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史实二:唐朝盛世的出现1.政治环境: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实行开明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发展:推行均田制,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商业贸易,推动城市繁荣。
3.文化繁荣:唐诗、唐画、唐塑等艺术形式达到巅峰,影响深远。
4.唯物史观解读:唐朝盛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史实三:辛亥革命的意义1.革命背景:清朝末年,国家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剧。
2.革命过程:孙中山等革命家倡导民族独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3.革命成果: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开启民主革命进程。
4.唯物史观论证: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和近代化的开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五、史实四:新中国的成立1.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艰苦斗争,打败国民党政府。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3.现代化建设: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唯物史观阐述:新中国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六、史实五:我国扶贫成果1.贫困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原因,贫困问题严重。
2.扶贫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出台一系列扶贫政策,如农村扶贫、教育扶贫等。
3.成果展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成功减贫超过7千万人口,扶贫成果举世瞩目。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bdef7d82cc22bcd126ff0c17.png)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403b0a114a7302768e9939ed.png)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863245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6.png)
六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正如西方一位着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二、文明史观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又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三、现代化史观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亚、非、美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四、社会史观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五、革命史观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六、唯物史观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革命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①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②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③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④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例:多种史观评价孙中山①革命史观: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③社会史观: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多种史观另眼看高考:利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九)
![多种史观另眼看高考:利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九)](https://img.taocdn.com/s3/m/34a5b82fdd3383c4ba4cd24c.png)
• 谢谢您的观看!
利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讲
熟记关键词语
了解具体史实
利用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事件”
例一:用多元史观解读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变的转折点。
例二:用多元史观解读 “罗斯福新政”
革命史观——“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是资本主义 制度自我完善的表现。
评价“历史人物”
孙中山 (1866—1925)
例二:用多元史观评价哥伦布
查韦斯: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 绝的先锋 。
——革命史观 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加强了世界 的联系。
——全球史观 克罗斯比 (美)著作:《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 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社会史观与文明史观
例三:用多元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革命史观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而 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近代化史观认为: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 腐观念,对中国工业、国防、军队、教育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四: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利用多元史观
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举例
![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b7bd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a.png)
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举例
唯物史观是一种关于历史观的哲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认识世
界的过程中,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的指导
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尤为明显,下面举例说明: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要求我们看到历史是客观的,物
质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基础。
以中国历史为例,我们可以讲述先秦时期
的封建化进程,商业的兴起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等等。
这些都是在物质
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意识和行为都受到物质条件的制
约和影响。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要求我们看到历史是有规律的,
有着必然性和规律性。
例如,清朝末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就是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结果。
同时,唯物史观也要求我们看
到历史是变化的,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转化的过程,在历史
的各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之而来的就是
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化。
最后,在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全局出发,看
待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
的演进,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考察历史的发展和贡献。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历史观念的培养,让学生从历史的全局出发,去把握历
史的演化、变革和转型。
总之,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
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教学和学习
历史。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4c7fb87d763231126fdb1123.png)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史观举例
![历史史观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9ae7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b.png)
历史史观举例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与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是指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看法,它影响着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
不同的历史史观会导致不同的历史解释,因此对历史史观的理解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探讨不同类型的历史史观。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将经济基础放在历史发展的核心地位的历史观。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便是一种典型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例如,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唯物史观强调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和对封建主义的冲击。
二、古老史观古老史观是一种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文化的观点。
在这一史观中,人们认为传统的文明和价值观是无法替代的,人们应该从古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和智慧。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儒家倡导的“仁爱”、“礼义”等观念至今仍然对人们的行为有所影响。
三、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社会革命和变革来实现的。
这一史观认为社会的进步需要通过推翻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来实现。
例如,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革命史观的具体实践,它们通过暴力手段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转型。
四、文化史观文化史观是指将文化因素放在历史发展的核心地位的历史观。
它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们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衷,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进展。
五、民族史观民族史观是将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放在历史发展的核心地位的历史观。
它认为历史的进展是为了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例如,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和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民族史观的体现,它们通过反抗外来侵略者,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
综上所述,历史史观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思考现实和展望未来都至关重要。
不同的历史史观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可能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历史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历史。
学好初中历史需要掌握的七种史观
![学好初中历史需要掌握的七种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ed44144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2.png)
学好初中历史需要掌握的七种史观我们一直被警告”9月1日震撼再现历史是什么“历”:繁体作“歴”,其下部是“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森林,《说文解字》说“历,过也,传也”。
“过”表示空间上的移动,“传”表示时间上的移动。
殷墟甲骨文中的“史”字,其字形仿佛人的手在握笔记事。
这个“史”,就是商朝专门掌管记事的官员,即所谓史官。
以后的内史和外史、左史和右史,都是掌管记事的史官。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中正也”。
望词生义,hi story:嘿,故事请讨论:历史=故事?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虚构也可以这样拆分:可以分成为his 和story两个英文单词,它们意思就是“他的故事”。
“我的故事”一般不用“历史”表述,而称“自述”、“回忆录”或“履历”。
古英语里的历史就用story一词,它的意思可表述为轶事、史话等等。
而story的第二层意思才是我们通常说的故事。
第三层意思则是报刊上的报道、记事等等。
最后一个意思就变成谎言、假话了。
所以history可能是真实历史,也可以是真实故事、真实报道,但也不能避免是真实的谎言。
掌握七种史观现代化(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的近代史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进化史,也就是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时代的经济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global view of history):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进化史。
新航路开通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变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整个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人类的交流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一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中学常见的历史史观
![中学常见的历史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1843ee11650e52ea55189817.png)
中学常见的几种历史观一、文明史观:又叫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从纵向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文明时代(知识经济)。
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文明史观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观,侧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纵向转变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从“原发内生型”国家横向扩展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
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其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律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化等内容。
(3)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从现代化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6b07adce89eb172ded63b732.png)
再如:20世纪初始,清朝政府推行了十一年 的“新政”。按革命史范式提供的标准评价, 这是清朝统治者为挽救衰亡、抵消革命设臵 的“骗局”。而一些学者按现代化范式提出 的标准进行评价,却得出如下结论:“自二 十世纪初开始以来的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 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就变 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就其对中国此后历史 的影响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就这一全国性 的变革运动对现代化宏观研究的理论价值而 言,清末新政的重要性均超过十九世纪后期 的洋务运动和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 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 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 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 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 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 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 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作用。
(3)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出现新的现代化 道路设计---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将这种理想 变成现实 (4)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证 明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案还有强劲的生命力 (5)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遭受各种挫折某个方面成就依然巨大 (6)随着各地各类型文明的发展,世界经济 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强,政治上多极化,文 化上表现出鲜明的多样性与民族性
(2)主要线索 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 济等内容。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 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 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 整合化等。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 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 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 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史观与举例
![史观与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396532057cd184254b353578.png)
就史观与史论举例(2)1.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革命史观)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整体史观)(人教版)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史观)(人民版)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岳麓版)2.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革命史观)(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岳麓版)3.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近代化史观)(人民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整体史观)(人教版)4.五四运动的影响: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革命史观)(人民版)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显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岳麓版)(文明史观)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29684b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b.png)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史观,即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学派和个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史观。
本文将介绍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七大史观,并对其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进步史观进步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在不断改进和进步。
进步史观强调人类智慧和努力的重要性,在历史进程中看到人类越来越先进和繁荣的状态。
例如,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被看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二、退步史观与进步史观相反,退步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堕落和日益恶化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人类社会的衰败和道德败坏。
退步史观通常与悲观主义相联系,认为人类无法逃离自身命运的恶化和毁灭。
退步史观在一些宗教和哲学体系中有所体现。
三、循环史观循环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循环性。
循环史观相信历史会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阶段,并且以大致相同的模式重演。
这一史观往往受到宇宙循环的启发,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所驱动的。
马克思主义史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唯物史观。
它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演进。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与个体的意志无关。
五、唯心史观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思想和意识的产物,历史的推进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和信仰的改变。
这一史观将人类主体性与历史发展相联系,强调历史的变迁是由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所引起的。
六、相对史观相对史观认为历史是多维度的,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史观,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解释会有所不同。
相对史观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反对简单化的解释。
这一史观在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背景下被广泛应用。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念。
它质疑传统历史观的权威性,并关注个体的视角和多元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构建,强调非正统历史和被边缘化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 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 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 展的主要力量。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典型例析: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 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 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 明成果?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 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 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 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 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 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 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 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包括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 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按照这一理论框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 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 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③革命史观虽然 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不能把中 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 争为主线”。
典型例析: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 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 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 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对待外来文明成果的态度:要善于学习、借鉴人 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 化和盲目排外,应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全球史观(也称做整体史观)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 演进的历史。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 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 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 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 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 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 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 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 “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 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 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 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 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 现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 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 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 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 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 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 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 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⑴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⑴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 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 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 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 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 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典型例析: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 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 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 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 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 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 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 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 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 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⑵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 济规则的原因。 ⑵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 等方面拥有优势。
现代化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 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 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 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科学化和大众化.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历
第
响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 政治 对外政策发生巨变; 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企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 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文化 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引发救亡图存运 政治 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 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 经济 一步瓦解; 社会生活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 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 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 会的进步。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 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 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从 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 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 实紧密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