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线路里程越来越长,铁路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但是铁路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永久的,道岔和曲线是铁路当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对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岔病害;形成;治理一.道岔病定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1.钢轨病害引起的病害成因分析:道岔钢轨不均匀磨耗、焊缝抵扣、接头支嘴等病害,如果方向不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循环:方向不良→钢轨不均匀磨耗→曲线横移、撞道→扣件松动失效→轨距及变化率超限→加剧方向不良。

道岔无缝化工作不彻底以及岔区内随意插入短轨长时间得不到焊复,也是形成晃车的重要原因。

工区日常对尖轨、基本轨、辙叉磨耗养护不当或磨耗超限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换,也会造成晃车。

解决办法:工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钢轨整修工作,不间断地整修钢轨病害,坚持预防性打磨,以提高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养护、维修重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去肥边、磨高点”。

重视岔区无缝化工作,对岔区内的临时开口及时焊复,消灭抵扣接头及接头高低左右错牙,特别重视接头上、下错口修磨。

由于辙叉心轨、翼轨均采用U20Mn钢材料制成,而与辙叉连接的钢轨均为“U75V普通轨”,这2种材料硬度与耐磨性不一致以在车辆运行中垂磨不一致。

另外辙叉与钢轨往往不是同寿命,钢轨使用寿命远大于辙叉使用寿命,这样就有新辙叉配旧钢轨的现象。

由于以上2种原因,在辙叉与钢轨的有缝连接处,有上、下错口较严重的病害。

如果这种错口现象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轨端掉块现象。

上下错口检查方法:用直尺或300mm钢板尺放在辙叉轨顶上往连接轨上推目测间隙。

如果接头上下错口超过0.5mm,就必须对辙叉跟端或趾端轨端轨顶进行倒角处理,处理方法用角磨机安装百叶片对轨端顶磨一个(2~3mm)×45°的倒角,以缓和车轮通过接头的冲击力,避免掉块产生,减少车轮的冲击,及时更换侧磨严重的曲尖轨和导曲上股钢轨。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地区,导致Auron曲线扳平低,内直股钢轨水平高、辙叉心沈入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保洁作业中不当,例如起道和捣固摔伤(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相同),导致水平不当。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跳跃,并使道岔前后贯通不当导致反方向不顺遂。

8、基本轨Torigni导致“三道缠”。

(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碰触部分存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压肩存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有轨线中断的“有毒空间”。

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非常大的冲击力,从而激化了叉心和翼轨的耐久性和压溃,随着这些耐久性和压溃的产生,减小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轻了翼轨和叉心的耐久性和压溃,导致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1、道岔方向不良的整治导致道岔方向不当病害的原因主要由于保洁修理不全盘。

在经常修理中,只顾道岔本身,随其弯角就弯角,不考量前后线路unclear情况,有的铺设道岔时,边线不恰当,其方向依靠道钉掌控,列车通过后,轨距、方向维持不了,加之各部联结零件不好,尺寸相符、道钉失灵,轨撑、滚床板、跟端相连接零件僵硬,护轨长度比较,轮缘槽宽度比较,轨距相左等,列车通过时,减少列车的冲击和摇晃,并使道岔方向发生变化。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道岔维修应包括两线间距小于5.2m的连接曲线轨向,维修中要拨正道岔前后方向,弯好曲基本轨,加强道岔及前后各75m线路锁定,防止爬行,使道岔方向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较多,总的看来,一方面是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列车的动力作用及养护维修不当。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是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从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以及通过有害空间时,运行不平顺;导曲线无超高,造成车辆推挤外轨,从尖轨到辙叉的轨距变化多,列车横向摇晃;直尖轨转辙角大,车轮冲击力大等等。

1、道岔打向不良,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及整冶1)、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l)、由于道岔铺设位置不正.造成前后方向不良;(2)、辙叉位置不正,造成前后铺轨连接方向不顺;(3)、尖轨本身方向不良,道岔前后钢轨爬行,造成道岔前后移动,改变方向;(4)、捣同不均,排水不良,道岔不均匀沉陷等。

2)、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

道岔方向不良,会造成列车摇晃厉害,致使道岔各部分间隔尺寸、轨距、水平不易保持,因而使轨距水平越限;不良的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也促进了道岔方向不良,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必须同时整治方向不良及轨距、水平,主要方法是:(1)、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准,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准,拨正道岔方向,与此同时,必须拨正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铁道及曲线;(2)、整修各部分不合格的零件和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确保合乎质量标准;(3)、加强捣固,保持道床的清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铁道下沉,保持路基稳固早2、转辙器部分的病害及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和尖轨尖端轧伤等。

1)、尖轨跳动由于尖轨跟部各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捣固不坚实、转辙器拉杆弯曲等造成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

针对尖轨跳动的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整治措施:(1)、更换和焊补连接零件,加强跟部联结;(2)、加强接头及转辙器部分的捣固;(3)、调直转辙器拉杆;(4)、尖轨跟部按标准设鱼尾板和套管。

2)、尖轨不密贴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的主要原因有:尖轨连接杆尺寸、扳道器位置与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合,造成尖轨左右摆动后,扳不严而离缝;尖轨压歪造成尖轨头部与基本轨离缝;尖轨爬行和基本轨横移出现离缝;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飞边,曲股基本轨弯折不合适;长尖轨横向刚度不足等。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探究高速铁路42#道岔车载病害因素及对策

探究高速铁路42#道岔车载病害因素及对策

探究高速铁路42#道岔车载病害因素及对策摘要: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管内线路所42#道岔侧向通过时频繁发生车载Ⅲ级报警,通过动态数据分析、现场调查、分析病害成因,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病害,有效的解决大号码道岔车载Ⅲ级病害报警的情况,为管内同类型道岔病害整治,保证道岔质量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42#道岔;病害因素及对策1 道岔设备概况京广高铁于2012年开通运营,段管内线路所铺设42#道岔列车侧向最高允许速度160km/h,采用道岔板式无砟轨道。

近年来随着客车通过对数逐年增加,工务道岔设备质量储备逐渐减弱,在该线路所道岔上形成惯性晃点,车载Ⅲ级报警频发。

鉴于车载横向加速度报警原因复杂、单一整治手段效果差、易反复出现等特点,段组织精干力量对车载报警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研究制订整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幅减少车载报警信息,提升了设备质量。

2 道岔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2.1 动态数据综合分析2.1.1总体原则是不以单项、单次动态数据作为动态综合数据综合分析的依据,各类动态数据要相互关联、相关印证。

2.1.2车载信息分析(1)根据车载Ⅲ级报警情况,结合调看防灾风速监控系统、CTC列车运行及动车组会车情况排除无效信息。

(2)通过车载报警处所信息查找病害大致所处位置,分析后初步判断为42#道岔侧向通过时尖轨附近线路不平顺造成报警。

(3)安排人员添乘不同车型,对车载Ⅲ级报警处所进行鉴别,综合分析判断晃车地点位于42#道岔第五、六牵引点附近。

2.1.3动检数据分析动检车数据分析该线路所42#道岔正向检测速度为240km/h,直股无Ⅰ级超限信息,岔后存在高低1.5mm,垂向加速度成规律性变化最大0.7m/s2。

2.2 现场静态检测分析2.2.1静态检测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场调查要综合考虑、全方面、无死角;使用绝对与相对的测量方法对轨道线性进行全面检测;突出检测重点,对线路结构、钢轨廓形等要重点调查;安排有经验的职工专人进行调查,后期整治人员要参与调查;各项调查数据要记录规范、全面、准确。

铁路道岔养护—道岔养护病害整治与维修

铁路道岔养护—道岔养护病害整治与维修

9) 起辙叉趾端直股水平,起道机放在辙叉前,如图5-2-9所示
10) 起辙叉趾端侧股水平,起道机放在主轨外侧,如图5-2-10所示
11)起辙叉跟端基准股主轨高低,起道机放在主轨内侧,如图5-2-11所示
12)起辙叉跟端直股水平,起道机放在辙叉后,如图5-2-12所示
13)起辙叉跟端侧股水平,起道机放在侧股主轨外侧,如图5-2-13所示
1.道岔连接曲线基本要素计算
(1)直边长 (2)斜边长 (3)切线长度T (4)曲线长度L附 (5)曲线下股缩短量 (6)连接曲线上下股长度 (7)夹直线长度
5.3.5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
2、附带曲线的技术标准
附带曲线在平面上与导 曲线构成两个反向曲线, 它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列车通过侧线的平稳与 安全。在道岔养护过程中,应把附带曲线视 为其整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③起道起好后,应做好道岔前后50米的顺坡。
④整修防爬设备,加强防爬锁定。
④回填石碴,整修道床,加强夯实。
⑤质量达到放行列车条件,要求车站对道岔进行试扳,运行 良好后,会同电务人员到车站消点。
5.3.2 道岔方向和轨距不良
道岔是整个线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孤立地 整治道岔本身的方向,脱离道岔前后大方向, 道岔就不能处在应有的正确位置上。因此,良 好的方向是做好道岔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在 站场尤为重要。良好方向的要求是:道岔与线 路、道岔与道岔都衔接得很好,远处看方向顺 直,无“甩弯”,裂车运行也就自然平衡,没 有额外的阻力。所以,在养护维修道岔前,首 先要解决好道岔的大方向。然后再整治道岔本 身的方向。在整治方向时,要坚持拔、改、捏 的做法,即大弯拨、小弯改、硬弯捏(矫直)。
5.3.3 尖轨扳动不灵的整治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在列车转线、停站过程中,道岔是列车运行中最主要的设施,也是列车运行中相对薄弱的地方。

为此,要做好道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运营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养护与保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的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治理前言: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国内的高速铁路道岔制造工艺和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对其病害的原因分析和治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所以,高速铁路道岔接合处的维护保养是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此,对道岔接合处的突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速铁路道岔的失效特征及其成因分析1.1.开关装置的失效特征根据道岔装置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等级,同时也使得其故障具有层次化特征。

并且,在各个层面上,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引起连锁效应,使其它部件失去作用,从而导致失效,从而造成更大的传播和辐射。

此外,由于故障引起的问题会导致测量数据的剧烈波动,使得故障信息具有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性。

1.2.开关装置失效的原因由于道岔装置组成部件多、结构复杂,造成其失效的因素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其主要原因是物理因素和人为因素。

物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外在环境和内在的失效,因为开关设备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设备不能充分被包装,粉尘、化学成分和列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撞击,势必会对道岔装置的工作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开关装置的操作中,由于电磁、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干扰,很容易造成开关装置失效。

道岔装置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检修和维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引起了道岔装置的损坏。

二.针对高速铁路道岔的处理方法2.1交通运输处理方法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列车的质量,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轨道部件的变形和破损;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对工程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道岔的运行情况与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运输效率密不可分,一旦道岔运行发生故障没有及时检修,会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并及时处理故障是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措施引言道岔作为铁路列车转线、停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施,同时也是铁路运行中较为薄弱的位置。

因此需要做好铁路道岔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基于铁路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及运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铁路道岔设备的养护和维修计划,有序的开展具体的养护维修工作,保障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高速铁路道岔故障特性及原因1.1.道岔设备故障特性基于铁路道岔设备的功能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这也使道岔设备故障也呈现出层次性特点。

而且每一层次内发生故障时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致使其他元件功能丧失,故障发生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放射性特点。

另外,故障导致的问题会使测量数据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造成故障信息出现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性。

1.2.道岔设备故障原因由于构成道岔设备的元件较多,系统也较为复杂,这也使故障原因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具体道岔设备故障原因多以物理和人为为主。

物理原因多为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故障,由于道岔设备处于自然环境下,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果设备无法完全封装,空气中的沙土、灰尘、化学物质及机车运行时的机械冲击必然会对道岔设备的工作状态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道岔设备运行过程中,还会受到电磁、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道岔设备失灵的情况。

导致道岔设备故障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检修和维修人员的违规操作,由此而造成道岔设备的损害。

2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措施2.1侧磨钢轨在初期没有产生侧磨,在肥边发展至第3个阶段时,曲线上股才产生侧磨,并且会产生鱼鳞伤,轨面的状况迅速恶化,侧磨状况也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摘要:我国铁路领先于全球,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铁路设备有着更严格的,系统化的维护模式。

作为线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普通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为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畅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道岔从安装到运用各环节可能导致道岔故障的成因,以及如何对道岔设备进行检修和补强,以提高道岔设备运用质量,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道岔、尖轨、双光带一、铁路的道岔病害及成因分析(一)道岔安装前导致的道岔病害道岔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或者是安装过程因人为因素受损,导致道岔部件在安装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运输固定时,用于固定的钢丝绳与硫化垫板直接接触,造成硫化垫板变形;钢轨部件伸出载体过长和垫枕间距过大,造成道岔变形;当辙叉端螺栓和弹条未压紧,螺栓和弹条会产生变形,以上这些都是道岔安装前需要注意的情况。

(二)道岔安装导致的晃车问题在火车在铁路上行驶时,时常有晃车的现象,出现晃车大多都是在道岔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道岔安装时前后不平、水平垂直方向高低不平,出现高度差进而引发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晃车。

第二,钢轨件顶面轮廓欠佳,有光带突变的问题发生。

第三,道岔类别各异,相较于无砟道岔而言,有砟道岔晃车发生几率更高。

(三)道岔调整不良导致的双光带现象双光带是车轮在铁轨上长期行驶压出两条均匀光滑的光带现象。

尖轨降低值不良和几何尺寸不良、钢轨顶面机加工轮廓不标准都是产生双光带的主要原因。

双光带在铁路上的铁轨任何部分都会有出现的可能,双光带的在铁路上的危害会使列车在行驶时会在道岔尖轨、心轨过渡段出现蛇形运动,进而将这部分的铁轨产生磨损,特别是含有尖轨的地方容易变形,导致在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在铁轨上有晃车感,严重的话会降低列车的正常行车速度。

(四)尖轨变化带来的危害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将尖轨进行扳动,可以改变列车的行驶方向,其主要作用是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线中。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第一篇: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

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

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

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

关于铁路道岔常见的问题以及整改方法

关于铁路道岔常见的问题以及整改方法

关于铁路道岔常见的问题以及整改方法我国铁路提速以来,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

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旨在指导现场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

1常见病害(1)道床翻浆冒泥。

(2)混凝土岔枕螺栓剪断及尼龙套管滑牙失效,岔枕爬行、偏斜。

(3)钢枕空吊、锈蚀、钢轨波磨。

(4)尖轨爬行、尖轨侧弯、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曲尖轨侧磨严重。

(5)转辙部轨距扩大、护轨调整片上串过高,支距扣板与轨底边缘离缝。

(6)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销钉申出及弹片上串。

(7)接头多种病害(低接头、错口、鞍形磨耗、轨端掉块、打塌、坍碴)。

2 列车对道岔的磨耗所带来的影响及整改措施道岔尖轨磨损分为直尖轨磨损和曲尖轨的侧磨,都会带来行车不平顺,尤其直尖轨侧磨直接影响直向通过的高速旅客列车,造成行车舒适性下降。

由于曲尖轨侧磨:曲尖轨侧磨多集中在出发列车通过的侧向道岔,列车起动后逐步加速,轮轨作用下,机车轮在大功率的扭动下,形成滚动加滑动的趋势,列车进入侧向道岔时轮缘紧贴钢轨内侧的踏面圆弧,形成刨切趋势,并逐渐积累,产生钢轨侧磨。

直尖轨侧磨:直尖轨侧磨跟道岔结构及养护状态密切相关。

尖轨是一个变截面钢轨件,其可动部分支承在滑床台上,与滑床台无扣件联结,尖轨上部密靠基本轨,在尖轨中部设置顶铁与基本轨贴靠。

这种结构造成道岔转辙部分的线性刚度较低,结构相对松散。

我认为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是造成直尖轨侧磨的重要原因。

在列车动态作用下,不密靠的尖轨会形成一定的矢度,顶铁过长则尖轨向线路内部侧弯,顶铁过短则向线路外部侧弯。

在列车经过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尖轨不密靠的地点及前后挤压摩擦尖轨,造成直尖轨侧磨。

同时岔前后轨向不良使列车蛇行运动,也是造成直尖轨侧磨的原因之一。

整改措施有:(1)对曲尖轨加强监控,侧磨初期要及时进行打磨,在日常道岔养护维修中尽量消除道岔方向病害,减少尖轨附加应力,减缓曲尖轨侧磨发展,延长使用寿命,必要时可以对曲尖轨进行涂油润滑。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

铁路道岔养护维修及病害整治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比较集中的反应了一个国家的铁路轨道发展水平。

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设备。

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向或跨越另一条线路。

道岔的结构复杂,零件较多,过车频繁,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的薄弱环节之一,易于磨损变形,产生各种病害。

而道岔主要由:转辙器(转辙部分)、辙叉、连接部分、联结零件和岔枕组成。

道岔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的是行车的安全,很多事件事故都发生在道岔区域。

因此道岔养护维修的首要任务就是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病害,经常保持其状态良好,各部分几何尺寸符合要求,联结零件齐全发挥作用,延长道岔的使用寿命,保证道岔行车畅通无阻。

一、道岔中常见的病害:道岔出现翻浆冒泥的现象,其中还涉及岔枕爬行问题,此过程容易形成偏斜现象,在钢轨方面容易出现空吊或者锈蚀方面的问题,混凝土岔枕问题主要是螺栓剪断和尼龙套管滑丝所造成的,此过程也容易形成尖轨侧弯的现象,此时在曲尖轨方面长期爬行容易出现磨损现象,此类磨损现象造成了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形成的不密贴问题,也造成了转辙器部分轨道出现轨距扩大的情况,滑床板中出现的槽型护轨垫板需要进行开焊施工,在施工后由于道岔线路长期使用,容易形成销钉伸出或者弹片上窜的情况,此时在配件方面需要进行整修,整修出现各类接头方面病害问题,例如:低接头、错牙、鞍形磨耗等各类问题,在支距扣板和钢轨底部的边缘容易形成离缝,此时如果护轨调整片出现了上窜情况,此类上窜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改善容易出现上窜过高的情况,因此形成了钢轨波磨病害问题。

二、道岔线路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一)道岔轨距超限形成原因和整治措施形成道岔轨距超限问题的原因如下:首先在道岔组装过程中道岔轨距离块编号方面安装出现了错位情况,再或者岔枕方面出现了纵向或者横向方面的位移,导致轨距挡板不能按照正常标准进行安装。

在安装后出现了轨距挡板或者大垫板螺栓方面的锈蚀问题,容易形成挡板和螺栓孔距之间离缝,在磨损不断加大后,离缝距离也会不断加大。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铁路道岔是铁路线路上的重要部件,它连接了不同的轨道,用来实现列车的转向和调度。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铁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道岔设备也容易出现病害,包括接触线、整体结构、电气系统等各方面的故障。

为了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需要对道岔设备的病害进行专项整治。

二、目标1. 保障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2. 提高道岔设备的维护水平,减少设备故障率;3. 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

三、整治内容1. 病害排查(1)接触线病害:包括绝缘子破损、接触线老化、腐蚀等情况;(2)整体结构病害:包括道岔轨道磨损、开裂、松动等情况;(3)电气系统病害:包括信号系统故障、继电器失效等情况。

2. 整治措施(1)接触线病害:对绝缘子破损进行更换,对接触线老化、腐蚀进行修复或更换;(2)整体结构病害:对道岔轨道进行磨损修复、裂缝处理,对松动部位进行加固;(3)电气系统病害:对信号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继电器。

3. 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对道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处理;(2)保养维护:定期对道岔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包括润滑、紧固等工作;(3)维护记录:建立道岔设备的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及维护人员。

4. 人员培训(1)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维护技能;(2)加强安全培训,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安全操作,并了解应急处置措施;(3)加强团队协作,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协同作业,提高维护效率。

五、预期效果1.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高,列车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2. 道岔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减少了维护成本;3. 维护效率提高,对道岔设备的维护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六、风险控制1. 加强病害排查工作,做好道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2. 做好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他们具备安全作业的能力;3. 加强设备保养,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摘要:道岔和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关键词:道岔;曲线;病害;整治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线路周期性与随机性变化叠加引起的线路晃车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道岔、曲线处更为明显,控制线路晃车发生已成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和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1 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1.1 共性问题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

(2)整治方案: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

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

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

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随着世界科技发展,高速铁路的出现实际上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根据铁路历史的发展看来,高速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系统及时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无论在行驶速度、运营里程还是在建规模方面.高速铁路不同于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弯道少且半径范围大,高速铁路的道岔都是采用的可动心高速道岔.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病害成因;整治对策道岔是高速铁路线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铁路沿线道岔数量多、结构复杂,在线路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道岔病害的出现。

道岔病害的成因多种多样,在道岔的维修和养护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一、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一)道岔转换卡阻1.设计与制造的原因基于普速道岔本身的特性可以得知,各类普速道岔的结构差异性较小,正因为这样的情况,转换杆的位置也大概相同,其主要安装在混凝土岔枕内。

虽然我国的普速铁路中对凝土岔枕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岔枕生产验收工作管理较差,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间存在一定误差,导致道岔在防止卡阻这一问题上存在固有缺陷。

2.铺设的原因2.1位置错误在对道岔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铺设位置出现错误的情况会导致道岔出现故障。

当心轨与混凝土岔枕的位置出现误差或质量问题时,就会导致道岔之间产生间隙,不仅加大了磨损情况的发生,而且容易导致道岔发生卡阻问题。

2.2滑床板台面作用不良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滑床板的磨耗、变缺油锈蚀形甚至脱焊、折断,导致基本轨不落槽、尖轨转换不顺滑月,引起卡阻。

(二)道岔不密贴道岔不密贴在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尖轨扳不到位,其主要的产生原因是转换的阻力过大。

转换阻力过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1.滑床台板在实际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没有及时更换的情况发生,这样的问题出现会导致滑床台板的阻力过大。

2.尖轨或心轨在铺设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与滑床台板之间产生间隙等情况得到发生,这些都会缩短道岔的使用寿命,从而出现故障。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发表时间:2019-07-31T09:33:55.0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李建林[导读]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天津 300100道岔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过渡设备。

道岔构造复杂,养护比较困难,是线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它是由路基、道床、岔枕,转辙部分,辙岔及护轨部分和连接部分及联结零件所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共同发挥各自的功用,其任何组成部件的变形或损坏,都将影响道岔的整体功能。

在列车快速运行的巨大荷载冲击下,道岔的几何尺寸不断变化,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道岔钢轨、尖轨、基本轨、辙叉表面磨损严重,岔枕与垫板连接T型螺栓折断及龙套破损滑扣,弹条折断,III型弹条弹性减退失去扣压能力等。

为更好的减少道岔病害产生,解决道岔病害易反复难题,减少道岔维修用工,改善列车通过道岔区段平顺性和舒适度。

现对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原因?。

①基本轨框架尺寸,尖轨动程不符合规定;②尖轨顶铁过长;③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恰当或弯折量不当,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④尖轨断面宽50mm处内侧刨切长度不够;⑤道岔爬行,四股钢轨错位,各设计对应点不对应。

2、转辙部分轨距扩大产生原因①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②滑床台底大胶垫、基本轨小胶垫因压溃失效,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③螺栓直径与垫板孔直径配合公差及螺栓、垫板锈蚀造成的螺栓直径变细,垫板圆孔扩大,加之制造误差导致轨距扩大;④尖轨、基本轨侧磨严重;⑤轨距块安装号码不正确。

3、尖轨、可动心轨爬行窜动产生原因①尖轨处于半自由伸缩状态,容易产生爬行;②制造、运输、存放装卸等环节易造成尖轨侧弯,上道后与基本轨不密贴,列车通过时易造成晃车;③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间隔铁间螺栓摩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因阻力不足易造成心轨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 对 高 速 道 岔 经 过 了 十 多 年 的 研 究 与 运 用 ,道 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上已经达到了德国、法国等国 际先进行列;但是对高速道岔在运营后产生病害及治 理 的 总 结 、归 纳 等 方 面 仍 然 不 够 全 面 、系 统 。 因此一直 以 来 ,高 速 道 岔 成 为 工 务 部 门 在 日 常 检 查 、养护维修中 的难点与重点,并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暴露出一些病
第 3期
杨 辉 ,等: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2017 # 6 g
工等过程中,由f 作业方法不当,人为的造成高速道岔 产 生 变 形 、损 坏 或 作 用 不 良 等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情 况 。
2 道岔区晃车
(1) 装载不当易导致高速道岔产生变形或损坏
高速铁路 道 岔 晃 车 原 因 有 裉 多 ,涉 及 到 制 造 、铺
摘 要 :文章以目前高速铁路运营后道岔出现的突出病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到铁路一线工务班组进行现场拍 摄 、调 查 ,并组织相关单位工务专业技术人员座谈的方式,根据道岔 构 造 组 成 ,归 纳 了 高 速 铁 路 道 岔7 大类别
典型代表的突出病害形式;然后结合现场病害,采 用 排 除 法 分 析 产 生 这 些病害的原因及初步确定整治方法,
YANG Hui, WANG Yangjie. Cause Analysis of and Remediation Measures for Disea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 J ] .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2 0 1 7 ,8 ( 3 ) :58 - 6 2 .
2017年 6 月 第 8卷 第 3期
高速铁路技术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文 章 编 号 :1674—8247(2017)03—0058—05
N〇. 3 , V 〇1.8 Jim. 2017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杨辉王洋杰
( 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怀化职工培训基地, 怀 化 4 1 8 0 0 0 )
了高速铁路道岔的使用寿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键 词 :道 岔 ;病 害 ;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 213.6
文献标志码:A
Cause Analysis of and Remediation Measures for Disea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YANG Hui WANG Yangjie ( Guangzhou Railway (Group) Corporation Huaihua Staff Training Base, Huaihua 4 1 8 0 0 0 ,China) Abstract:Based the outstanding disea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after operation, through the on-site? photography and disease investigation? to railway front-line maintenance team and discussion with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urnout, seven typical types of prominent diseases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have been concluded in the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disease, the causes of disease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exclusion method and the remediation method has been determined preliminarily. We has tracked the remediation effect with the frontline team, and optimized the program which cannot reach the goal. The remediation measures for prominent diseases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can not only eliminate the traffic safety risks, but also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urnout. Key words:turnout; disease; maintenance
害 。开 展 这 些 病 害 的 成 果 分 析 及 整 治 措 施 研 究 ,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运营前期道岔病害
1 . 1 原因分析 高 速 道 岔 运 营 病 害 是 指 高 速 道 岔 在 装 卸 、运 输 、施
收 稿 日 期 =2016-12-19 作 者 简 介 :杨 辉 (1 9 7 8 -).男 . 技术员„ 引文格式:杨 辉 . 王洋杰.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J ] . 高速铁路技术.2 0 1 7 .8 (3 ) :58 -6 2 .
若装载加固方案不合理,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情 设 、测量、维修养护等多方面国素,这是高速铁路道岔
制 定 整 治 方 案 并 参 与 班 组 现 场 作 业 ; 最 后 与 一 线 班 组 一 起 跟 踪 调 查 整 治 效 果 ,对 达 不 到 目 标 的 整 治 方 法 进 行
优 化 。通 过 实 施 对 高 速 铁 路 道 岔 突 出 病 害 探 讨 出 来 的 整 治 方 法 ,不 仅 消 除 了 铁 路 行 车 的 安 全 隐 患 ,而且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