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依法治志意识

合集下载

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共十九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

法治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制度,是国家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管道,是民众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公正合理的重要保障。

深入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民众意识的转变、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依据、以法律监督为手段、以司法实践为基础、以法治文化为载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执行,改善司法环境,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是“法治为民、法治依法、法治廉政、法治自觉”。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法治能够构建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使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有力保障,确保社会组织以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得到有效实现。

(二)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社会主义法治能够巩固国家治理体系的秩序和稳定,加强权力分配和协调机制的效力,提高法律执行的专业能力,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法治能够加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治理,完善法律制度和规范,提高国家法制建设的效力,推进执法体系的健全和创新。

(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能够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文化和人权保障的意识,促进社会良性自治和公民的自由化和个性化。

二、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与措施深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推进。

(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珍视法制文明的创新和发展,具备诠释和教育法律精神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对法治建设的指导机制,推进思想上的法治化。

部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部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部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学法。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部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希望大家喜欢!部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从严治军是党对治军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揭示,是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的报告明确要求军队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加大依法从严治军的力度。

军委又站在实现“强军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依法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指挥员是部队的指挥者和管理者,是军队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夯实依法从严治军这一强军之基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为此,部队各级指挥员应当树立与依法从严治军相适应的五种法制意识。

树立军事职责法定意识指挥员军事职责法定,即部队各级指挥员在指挥和管理部队过程中所担负的军事职责必须严格依法确定,这是依法从严治军在设定指挥员职责方面所作的基本要求。

指挥员担负的军事职责如果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者超越法律的规定,这就违背了依法从严治军的基本要求,可能会导致指挥员在实际工作中越权或滥施权力情况的出现,这对部队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在指挥员职责设定方面贯彻依法从严治军的要求,全国人大和中央军委颁布法律和军事法规,解放军四总部、各大军区和各军兵种颁布军事规章,分别就全体指挥员的共同职责和各类指挥员的具体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部队各级指挥员必须按照依法从严治军的要求,牢固树立指挥员军事职责法定的意识,具体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深刻认知自己所担负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具有神圣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二是要对自己所应担负的法定职责了然于胸,不仅要明确了解指挥员的共同职责,还要知悉与自己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具体职责;三是要为自己所担负的军事职责设定法律的边界,告诫并警醒自己在法之外不承担任何其他军事职责。

树立依法履行职责意识指挥员必须忠实地履行军事法赋予的军事职责,这是依法从严治军在指挥员履行军职的忠诚度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徒法不足以自行”,指挥员的军事职责是由国家的法律和军队的法规、规章确定的,指挥员如果不能忠实地履行法定职责,这意味着专门对指挥员职责加以规范的军事法就难以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不仅会对军事法的权威性造成损害,而且会妨碍军事法目的的实现。

坚持以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坚持以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坚持以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法治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依法治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以法治思维来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

本文将从培养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教育、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坚持以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是指依法办事、讲规矩、讲程序、讲规则、讲法治、遵法律、守法治的思维。

对于学校来说,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意识是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基础。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

要明确校园管理的法律依据,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来管理学校事务。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引导他们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通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使法治思维在学校中得以深化和巩固。

强化法治教育,加强法律意识要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

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法治教育计划,将法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法治教育。

学校要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引导师生员工增强法律意识、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通过法治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素养,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才能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保障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是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完善法治守则和管理制度,规范校园管理行为,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形成依法治校的有效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

学校要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团队,为学校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和咨询,及时解决法律问题,规避法律风险。

“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心得体会模板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法纪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纪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责任担当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并主动承担起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感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充分体会到了它给我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对于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正义是社会的基石,法律和纪律是维护正义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个公民,在遵守法律和纪律的基础上,才能享受到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通过常常提醒自己要守法、遵纪,我懂得了法律的底线,明确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底线。

只有在底线的约束下,我才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定正确的行为导向,做到自律并给他人以表率。

其次,在工作中强化责任担当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的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能力和道德的结合点。

在工作中,只有凭借强烈的责任担当,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发现只有当我对工作担负起责任,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我才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责任担当也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团队成员之间更加默契,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只有在强化责任担当的基础上,个人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实现个人价值。

再次,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积极的影响。

法纪意识的淡化和责任担当的缺失,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树立法纪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和纪律,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同时,强化责任担当,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审视和反思,才能够使社会成员都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发展。

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尊重法律,遵循规章制度,将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紧密结合,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注入了正能量,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树立法治思想发言稿范文

树立法治思想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树立法治思想。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法治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法治思想,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树立法治思想的重要性。

一、树立法治思想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法治思想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与其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密切相关。

只有当全体公民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树立法治思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树立法治思想,就是要使每个人都明白,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核心价值,要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坚决抵制一切违法行为。

三、树立法治思想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树立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制度,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法治在全社会得到有效实施。

4.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树立法治思想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法治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法治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树立法治思想,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树立法治思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法治素养,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树牢法治意识 依法依规履职

树牢法治意识 依法依规履职

树牢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
《树牢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法治意识已经成为每个公民、每个组织和每个国家的基本素质。

而对于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来说,更是必须时刻牢记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做到合法合规,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树立法治意识,就是要让每个公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遵循法律是公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在工作中,公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能随意滥用职权,更不能利用影响力谋取私利。

只有紧紧围绕法律和规章,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合理的公共服务。

依法依规履职,就是要求公务人员在工作中,不得违法违规。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只有依法依规履职,才能确保公共权力的合法行使,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树立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需要公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切实加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依规的自觉性。

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不越轨、不偏离法纪。

总之,树立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是每个公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坚持法治,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为社会的进步带来更多的希望。

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在这个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站在讲台上,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光。

通过自己的言语所传递的法治理念,能够对全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将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和时代的机遇。

今天,我将以“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与大家分享我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一、明确“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主题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是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在国家机构、社会机构和个人行为中都需要遵循法制制度。

为此,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治,让法律在人们的心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演讲工作者立足于自身,以清晰、准确的语言阐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引导各行各业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发展之路。

二、符合“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对象和场合公民基本意识中的离不开宪法和法律,而且公民的社会责任离不开法治。

因此,“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特别适合广大公民、各行各业人士的学以致用。

无论是在特定中学、在公司职场、还是在社区基层,我们都需要强调发展法治文化,为大家创造一个和谐、公平、互信互爱的社会环境。

三、突出重点1. 强调法制制度——在法治国家,法制是极其重要的,它对于社会管理、保障公民权益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

作为演讲发言人,应当强调人民权益保障的内容,用法律条文具体说明,突出作用,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

2. 明确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确立将对国家、社会、个人均产生影响和作用,强烈唤起人们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能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全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及法律素质,指导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法律意识等方面。

因此,我们演讲发言人需要把法治文化渗透到讲话框架中,以全方位宣传和引导法治精神、法治文化。

3. 鼓励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推动中国落实法治国家的基础,让更多人“依法办事”是全社会需要努力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演讲稿中一定要强调该命题,鼓励更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始终坚持法治原则,依法行事、参与自己生活和工作领域相关法律事务。

四种意识学习计划

四种意识学习计划

四种意识学习计划四种意识学习计划是什么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四种意识学习计划吧~一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

决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组权威,坚决执行落实好党组的各项决议决定,更加自觉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党组的领导之下,更加自觉地把党组的领导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特别是作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的人大工作者更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三要牢固树立人民意识。

决定强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要求我们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扩大人民群的参与度,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自觉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各项工作中。

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常委会明年的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认真研究起草常委会2014年工作报告;认真做好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以及机关工作务虚会等的文稿起草工作;认真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依法治市调研问题,推动研究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召开是对全面依法治国重要领导机构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

这次会议的精神对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会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服务,切实加强宪法法律意识。

政府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权力边界,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和问责,保障公平正义。

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社会各界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不依法行事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要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是推进法治建设。

要完善法治机制,健全法治体系,加强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队伍,保障司法公正和法治稳定。

会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式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律教育,将法治理念融入社会文明进程,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法治经验,提高我国法治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

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

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行政执法人员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执法素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刻认识法治意识的重要性1.法治意识的内涵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治的认识、信仰和遵循,包括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石,是全体公民、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提升法治意识的必要性(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体公民、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法治意识,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行政执法人员具备法治意识,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行使执法权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提高执法效能的关键因素。

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法治意识,有助于提高执法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的具体措施1.加强法治教育(1)深入学习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行政执法人员要深入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行政执法人员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原则和精神,提高法律素养。

(3)强化法治观念。

通过法治教育,使行政执法人员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信仰,自觉遵循法治原则,维护法治权威。

2.规范执法行为(1)严格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执法权力,坚决纠正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等问题。

(2)完善执法程序。

建立健全执法程序,明确执法环节、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确保执法公正、公开、透明。

(3)规范自由裁量权。

合理界定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滥用职权,确保执法公正。

树牢法治意识 依法依规履职

树牢法治意识 依法依规履职

树牢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树牢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作为一个法制社会,法治意识的树立对于社会稳定和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那些担负公职的人来说,更是需要时刻牢记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做到合法合规,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原则。

作为一个担负公职的人员,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是在法律规定之下的,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为公众造福。

只有在法治意识的引导下,我们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擅自越权,不以私欲为前提,始终站在法治的立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依法依规履职在树立了正确的法治意识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依法依规履职。

这是对担负了公职的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肩负着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只有依法依规,我们才能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依法依规履职,首先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私自篡改,不能违法行为。

要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滥用职权,乱用权力。

要以身作则,做到权责一致,秉公办事,不得为个人私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要做到公正廉洁,不受任何利益困扰,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具体措施为了更好地树立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进行规范培训。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让他们深刻明白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2. 建立问责机制。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严格问责,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警示他人。

3.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他们始终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履行职责。

4.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渠道传播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对法治意识的认识,让社会各界都能积极践行法治精神。

总之,树立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履职是每个担负公职的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文章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文章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的树立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

一、理解法治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公开,使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尊重法律的权威尊重法律的权威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法律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执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以任何理由逃避法律的制裁。

只有尊重法律的权威,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和原则,掌握法律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四、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推动社会公正、公平、公开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参与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治的意义、尊重法律的权威、参与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切实提高政法队伍战斗力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切实提高政法队伍战斗力

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 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 、 借 鉴 中外法 治文 明优秀成 果 的基础上 , 出的一 项重 大理论 作
创新, 标志 着我们 党对 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法 治 国家 的规 律、 中国共 产党 执政 规律有 了更 加深 刻的认 识和 把握 , 也为 我 国建 设社 会 主义法 治 国家进一 步指 明 了方 向 。 习好 、 学 领
社会 主义法 治理念 的本 质要 求和 丰富 内涵 , 自觉 坚持 用社 并 会主 义法治 理念 武装 头脑 、指 导实 践。具 体来 讲 ,要牢 固树
立 五种 意 识 :

确 的执法 理 念 ,再 好 的法律 也 会在 执法 实 践 中被 扭 曲。对 此, 我们决 不 能掉 以轻心 。 们必须 大力 开展 社会 主义法 治 我
多 发势头 , 置难度 进一 步加 大 , 处 经济 管理 、 会管理领 域 社 新情 况新 问题 不断 出现 , 政法 机 关防范 、 击违法 犯罪 、 打 维 护社 会 治安 的任 务 长期而 艰 巨。 同时 , 随着 人 民群 众法 治意 识 的不断 增强 , 民群 众 日益增 长 的司法 需求 与司法 能力 、 人 执法 理念 不相适 应 的矛盾 愈加 突 出等 , 所有 这些 , 都需 要我 们政 法干 警用 科学 、 先进 、 正确 的法治 理念 武装 头脑 , 用社
教育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理论 、历 史和 现实 意义 。 ( )开展社 会主 义法治理 念教 育 ,是加 强政 法工作 能 一
律 思 想的需要 。对 于宁 波来说 , 处东 南沿 海 ,是改 革开放 地

的前沿 阵地 , 在借鉴 和 吸收 国外经 验和 思想上 也相 对 活跃 。 有 的干警 盲 目 崇 尚西方 的法律 思想 和法 律制度 , 治敏感 地 政 性 和 鉴别 力趋 于弱 化 ;有 的 则依 然受 着封 建残 余 思想 的 影 响 , 革创 新思想 不 强 、 众观 念和 人权意 识淡 漠;还有 少 改 群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讲稿之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授课人:检察长赵淑珍同志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准备分五课讲完。

今天我讲第一课: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共湘阴县委党校钟坤法治思想是近代人类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伟大思想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集体智慧结晶。

只有全国上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华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幻灯片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⑴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a、法治的字面意思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

在法治状态下,所有公民与社会组织皆依法行事,公民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广泛权利,同时也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部门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依法律产生,受法律约束,对法律负责,国家的权力与公民的权利都通过法律得到了合理配臵。

简单讲所谓法治,就是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臵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

b、法治与法制、与人治的区别①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幻灯片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含义在强调法律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依法办事等方面是相同或接近的,但他们也有重大区别。

首先,二者所处的状态一静一动、内涵一小一大。

法制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各种制度而言的,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即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法制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

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

(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定法;在中国是全国人大、朝鲜是最高人民会议),但其本质却有一个共同点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方法而言的,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

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高低、贵贱、贫富、性别、职业、民族、信仰等,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绝不允许一部分人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另一部分人成为“法外之民”的现象存在。

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样需要彻底清除。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这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

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定力,全面完整贯彻总目标2022

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定力,全面完整贯彻总目标2022

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定力,全面完整贯彻总目标2022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守,自觉运用法治理念、原则和逻辑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建设,特别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在《求是》杂志近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只有坚持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才能做到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先锋军”,广大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否符合法治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效果。

可以说,提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修养,培养干部的法治思维,对政法战线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关涉法治发展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关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问题。

在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当下,“法治思维提升行动”的实施,可谓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

实施法治思维提升行动,就要做法治的忠实信仰者。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这是法治精神的真谛。

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扛不住干扰的。

广大政法干警要把法治意识融入血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依法治志经验总结

依法治志经验总结

依法治志经验总结
依法治志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它强调通过法治来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以下是依法治志经验总结:
1. 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志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得随意扭曲解释法律,保证法治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志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以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3. 强化法律意识:全社会都应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使法律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促使法律的有效实施。

4.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人们真正理解和接受法律的约束。

5. 健全法律执行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执行机制,加强对法律的监督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6. 高效公正的司法体系:建立高效公正的司法体系,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保障公民的司法权益。

7. 依法治权:政府应该依法行使权力,不可滥用职权,遵守法律程序,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8. 加强国际合作:依法治志不仅在国内实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共同维护国际法治。

总之,依法治志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原则,通过依靠法治来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秩序,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障。

依法治志方案

依法治志方案

依法治志方案引言依法治志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依法治志方案是在当前法治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措施。

本文将从法律教育、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依法治志方案。

一、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

为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在教育体系中加强法学教育,将法学专业纳入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并加大对法学专业的支持和培养力度;2.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增加法律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律常识、法律基本原理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3.加强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的法律培训,提高员工和公众的法律素养,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

二、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法律宣传是推动依法治志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制作法律知识普及手册,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法律并掌握法律知识;2.加大对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3.设立法律咨询热线和法律援助中心,为民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帮助,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援助。

三、完善法律服务体系为了推动依法治志的实施,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司法机关建设,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2.完善律师、公证人员等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3.建立法律研究机构和法学院,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完善法律制度和提高法律质量提供支持;4.加强法律法规的审核和修订工作,及时跟进社会发展变化,修订老旧法律,并制定和更新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法律。

结论依法治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牢固树立“依法治志”意识切实抓好《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在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学习会上的讲话余正道(2016年8月23日)同志们: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学习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全省市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培训会议精神,学习《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集中研究具体的贯彻落实举措。

为开好这次会,我们向副市长经大忠、副秘书长严峻作了汇报,经市长对贯彻落实《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两个会议的主要精神4月18日,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在西昌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2014年首次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充分肯定了“有意识、有声音、有影响、有成效”的可喜局面,深入分析了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布置了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马小彬在讲话中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党性、始终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文化传承的推动者、秉笔直书的著述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强化履职的落实执行,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关键时刻有担当、服务大局作贡献;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建形式多样、渠道畅通的宣传途径;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总结、提炼、编写出更多更精准的工作信息;要打破禁锢、广开思路,深入挖掘、多方求稿,严格把关、去伪存真,编辑出更可读、可信、可存的方志读物。

马主任特别强调,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多层面地向领导、向社会、向群众宣传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职能定位,传递地方志工作成就、工作动态、经验做法以及困难问题,努力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努力争取社会的理解和认可,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地方志工作,让读志用志成为常态。

与会同志还列席了在西昌市召开的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

6月13日,全省市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在成都举行。

会议重点围绕《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进行探讨,并就在全省开展乡镇简志工作、修改完善《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四川省方志馆工作通则》等工作方案进行讨论。

马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地方志工作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前所未有,全省地方志系统必须坚持贯彻“依法治志”理念,增强依法修志、读志、用志、传志意识,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必须继续坚持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必须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发展规划》为契机,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必须贯彻创新理念,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用创新思维、前瞻性思考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局。

马主任强调,当前,尤其要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事业的顶层设计;要着力推进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抗震救灾志、历史文化名镇(村)志、乡镇简志等编纂工作,努力推动志书编修向基层延伸;要下大力扎实推进方志馆建设,打牢地方志工作基础;要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担当、讲奉献的业务骨干。

二、《规划》出台背景(一)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的背景下出台。

2014年4月19日,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

五年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

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5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赓续传统,创新理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祝贺!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

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也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二)在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背景下出台。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地方志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生动体现了地方志事业重视顶层设计、突出顶层设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省政府近十年来出台的第一个地方志事业专项规划,是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在四川的具体体现,突出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主线,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明确了2016-2020年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主要任务,既是对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文件。

绵阳的《规划》,既与国家、四川省的《规划》紧密衔接,又充分体现了绵阳自身的特点,从而第一次实现了地方志事业国家、省、市三级规划覆盖,可以说史无前例。

(三)在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实施意见》(绵委办【2015】67号)指导下出台。

《绵阳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不仅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绵阳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地方志事业一系列指示和要求的具体化、形象化。

《实施意见》和《规划》是一脉相承的,要以《实施意见》为指导贯彻落实《规划》,要通过《规划》的落地生效来确保《实施意见》的指导地位。

三、《规划》的特色及亮点《规划》共五个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主要任务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共提出8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

《规划》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亮点较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一)第一次清晰地表述了地方志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绵阳地方志事业怎样谋求发展?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规划》明确提出:“紧紧围绕绵阳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独特作用,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依法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

“怎么理解和把握这句话?我认为就是三个层面:围绕大局、突出个性、依法推进。

(二)第一次全面地概括了地方志事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依法治志、坚持全面推进、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质量至上、坚持修用并举。

六条基本原则中,依法治志、全面推进、修用并举是新概括、新表述。

(三)第一次完整地表达了地方志事业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

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志”,贯彻执行国家、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依法修志、用志、读志、传志;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规划、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职责。

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强化法治保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作,依法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逐步完善配套地方志工作规范。

要加大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加大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

(四)第一次规范地表述了地方志工作的机制、体制问题。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深入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

这是工作体制。

(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市地方志事业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任务,实现市、县市区(园区)综合年鉴全覆盖。

加强“四个建设”:方志馆建设、地方志资料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综合体系:地方志编修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化工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工作保障体系。

(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主业、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

地方志的主业是修志编鉴,首先必须集中精力抓好主业,包括二轮修志、抗震救灾志、第三轮修志准备、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志鉴业务向基层延伸等。

但又不能只顾主业,不顾其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地方志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巨大的变化,所以强调要全面推进,统筹兼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地方史编写、理论研究等工作,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地方志基础建设。

地方志基础建设,一个是资料建设,一个是设施建设。

资料建设,强调建立和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实施旧志整理保护工程,开展地方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全方位、广覆盖的地方志资源收集体系,编纂出版大事记或专题记事。

设施建设,包括方志馆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县市区方志馆建设,《规划》明确了两条硬杠杠,一条是馆舍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一条是2020年前半数以上建成开馆。

信息化建设,也明确了两项硬任务,一项是“绵阳地情网”改造升级,一项是建立全市地方志目录及全文数据库。

(八)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提高地方志公共服务能力。

基本原则第六条,强调“坚持修用并举”,遵循修志为用的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拓宽用志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修用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主要任务第六部分,又特别强调了开发利用地情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编写市情、县情读本,组织开发地方志产品,编写地情读物或乡土教材,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

尤其讲到了要开展方志文化“六进”(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

除此之外,《规划》明确的加强地方志基础设施建设,即信息化建设和方志馆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为了提高地方志公共服务能力。

四、坚持“依法治志”,抓好《规划》落实在8月15日召开的市政府六届九次全会上,刘超市长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强化担当抓落实,提升能力抓落实,付诸行动抓落实,守住底线抓落实,要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