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翻译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414f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d.png)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翻译《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不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言】《绝句·两个黄鹂鹤翠柳》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讨平“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并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展开了微小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欤物生情,怀念故乡。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靠岸。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去的船只。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德帕伦,惹来了要嬉戏的黄鹂。
两只调皮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声,似的在歌颂柳树的美丽。
走跌一看看,许多只又黑又调皮的白鹭排在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来,样子真是令人钟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全面覆盖,那洁白的雪,似的就是永远熔化不渴的样子,一直舱盖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著那急忙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赏析】“两个黄鹂鹤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鹤,这就存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存有一个犯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进行了一个非常芬芳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鹤”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绘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谈至“窗不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涵盖了岷山千万年积累的雪,西面的岷山,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CT200H短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构成了一迎接一送来,迎接这个积雪的.山头去步入你的视野,送来这个船至下游回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及原诗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及原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8e7a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3.png)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及原诗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大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格外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述,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情绪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能够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上一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上一句](https://img.taocdn.com/s3/m/0021bece02d276a200292e67.png)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上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上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上一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附录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关阅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绝句》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貌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貌,一向罩在山顶上。
之后,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1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十分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述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构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能够通行了,做生意的人能够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3e0bca6529647d27285273.png)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注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译诗]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赏析]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16f80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b.png)
《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原文及翻译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原文】两个黄鹂1鸣翠柳,一行白鹭2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3,门泊4东吴万里船。
【注释】1黄鹂:即黄莺。
2鹭:鹭鸶,一种水鸟。
春夏间活动于水边或水田中,以小鱼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为主食。
3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著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全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四句话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描绘了一幅画面,但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却把它们营造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第一句描写了绿柳上两只正在欢唱的黄鹂,画面有声有色,看上去让人欢愉,意境清新而优美。
紧接着写蓝天上一行自由飞翔的白鹭,它们整齐划一,姿态十分优美。
黄鹂、翠柳透出的是活泼的意境,白鹭、青天则让人感到宁静、安逸。
「鸣」写出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表明白鹭的悠然飘逸。
在这幅春景图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交错,既描绘出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欢快。
第三句写的是诗人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西山雪岭的情景。
「千秋雪」给人以时间久远的感觉。
「含」字表明作者是站在窗前向外远望,这情景如同一幅嵌入窗框的图画。
第四句是说诗人不经意间看到了门外江边泊著的船只。
「万里船」表明空间之广,细细揣摩,含有很深的意味:战乱已经平定,交通也已恢复,船只可以在万里之内畅行。
「万里船」是对「千秋雪」的呼应,空间很广,时间也很久远。
诗人虽在草堂,但思绪却连接着千年的历史长河、万里之外的地方,这胸襟是多么开阔啊!。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710b3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2.png)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诗文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拼音及解释整理
![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拼音及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945cb7dd88d0d233d46aa7.png)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
,
。
,
。
一、原文译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4.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二、词句解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87e676a21614791611281b.png)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b3c2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9.png)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其中,他的《绝句》(其二)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七言绝句。
诗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家国的思念。
接下来,让我们来翻译和赏析这首诗。
首先是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描述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黄鹂是一种优美的鸟类,它的鸣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而翠柳则是春天的标志,它的嫩绿色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是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描绘了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的场景。
白鹭是一种高雅的鸟类,它的飞翔姿态轻盈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而青天则代表着无边无际的天空,给人以豁达开阔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对白鹭飞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然后是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描绘了窗外的景色,西岭上积雪不化。
西岭是中国西部的一座山脉,而千秋雪则代表着雪山上的积雪。
这句诗通过对窗外雪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是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东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而万里船则代表着漫长的旅途。
这句诗通过对远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的向往。
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正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杜甫《绝句》(其二)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563b4e14791711cc791799.png)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3a9e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a.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绝句绝句乃唐代大诗人杜甫之作,被誉为“咏志之绝唱”。
全诗简练而深刻,以极富哲理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困境的坚韧态度。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绝句》的注释及译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黄鹂:黄色的鸣鸟,叫声悦耳动听。
2. 翠柳:长满嫩绿的柳树,形容春天的景色。
3. 白鹭:白色的鸟类,另类鱼类成群结队在江湖间飞翔。
4. 西岭:位于西边的群山。
5. 千秋雪:积雪覆盖的山峰,象征着长久岁月。
6. 东吴:古代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称呼。
7. 万里船:船只驶向东吴,表达了游子与家人相隔遥远的情感。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群白鹭飞过青天。
窗户透过西岭上千秋的白雪,门前停泊着往东吴的万里船。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散与困苦的思考。
黄鹂在嫩绿的柳树上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也显示了诗人对人生复苏与坚韧的希望。
而白鹭的飞翔更加强调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以具象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景象。
透过窗户望去,可以看到西岭上积雪皑皑。
这里,西岭的存在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积淀。
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长久岁月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而门前停泊的万里船,则暗喻着诗人离家的遥远。
这里的东吴指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是古代游子离别故乡的象征。
通过这一描写,诗人深情地诉说了自己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思念。
绝句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在困境中展现坚韧态度。
通过对鸟飞、雪景和远船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亦流露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情之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绝句以简练而深刻的文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极富哲理性的诗作被誉为“咏志之绝唱”。
通过解读《绝句》的注释及译文,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含义,还能领略到杜甫豪放而深邃的诗风。
杜甫《绝句》原文及译文欣赏
![杜甫《绝句》原文及译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4ca92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f.png)
杜甫《绝句》原文及译文欣赏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绝句·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5520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2.png)
《绝句·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两个黄鹂鸣翠柳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20aece3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6.png)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
全诗内容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通过诗意,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诗人坐在草堂内,向窗外望去,屋外杨柳青青,苍翠欲滴;两只黄鹂在柳枝上相互跳跃追逐,展示美妙的歌喉,表达对美好春天的欢迎。
天空蔚蓝,一行白鹭冲向蓝天,振翅翱翔。
远远的西岭上还有堆积的积雪,门前还停泊着东吴来的船只。
一句“万里船”到处了距离的遥远。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他居住在成都草堂中。
春意盎然之时,闲居草堂内,向窗外望去,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28字,却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563b4e14791711cc791799.png)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绝句杜甫意思解释全诗
![绝句杜甫意思解释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4a352e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5.png)
绝句杜甫意思解释全诗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意思解释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春天里两只黄鹂(即黄莺)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地鸣叫的场景,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了一群(行)白色的鹭鸶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形象展示了大自然中自由和谐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西岭上的积雪,这里的“千秋”并非实指千年,而是形容时间长久,雪景常年不化,象征着永恒和宁静。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今江苏一带)而来的船只,这些船只历经万里的航程来到这里,暗示着交通繁忙、人来人往以及诗人所居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
整首诗以四个富有诗意的画面构成一幅生动立体的春日画卷,既有动态的鸟儿飞翔、船只航行,又有静态的雪景和翠柳。
诗人在写景之中寄寓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其淡泊宁静的心境。
《绝句其三》原文及赏析
![《绝句其三》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2a64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5.png)
《绝句其三》原文及赏析诗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杜甫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f0ea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2.png)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的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01a19c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c.png)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的诗意
意思是: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队白鹭在蓝天上飞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全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队白鹭在蓝天上飞翔。
窗口面对着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来的各种船只。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全诗赏析这首《绝句》是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
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
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