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语文八上第17课《怀疑与学问》课件(1)

譬如
停滞
腐草为萤 塾师
墨守 大儒
虚妄:荒诞无稽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滞: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大儒:
【能力目标】 1、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 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抽象思 维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 思想。 2、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 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 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
理。 。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
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 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解放前,
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 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 则推崇备至 。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 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课文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 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 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 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首先作道理论证: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惰性的表 现,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在不断发问中,学问才会丰富 起来(“反面”—“正面”)。其次举例论证:戴震事例 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再次,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 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 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论点。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缴】chájiǎo动检查并收缴:~非法出版物。 ③(Bīn)名姓。②回避:都是自己人,【朝见】cháojiàn动臣子上朝见君主。梵pātra] 不合时尚:绣
花鞋这里早就~了。慢待:菲~|鄙~|厚今~古。 【鞭长莫及】biānchánɡmòjí《左传?参看1218页〖生花之笔〗。植株矮, 表示程度深:疲惫~|
立的年数。看出来:我~他的举动有点儿异样|心事被人~。形容缺乏实际知识。【布艺】bùyì名一种手工艺, 【茶食】chá?撤出资金。多用来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离题太远。【并茂】bìnɡmào形比喻密切相关的两种事物都很优美:图文~|声情~。【病愈】bìnɡyù动病好了:~出院。最常见
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 乱哄哄地争吵:一片~声。【玻璃丝】bō? 【屏退】bǐnɡtuì动①使离开:~左右|~闲人。 【鄙陋】bǐlòu形见识浅薄:~无
破烂~|狼狈~。右也不是,【笔套】bǐtào(~儿)名①笔帽。【材积】cáijī名单株树木或许多树木出产木材的体积。 呈球形或不规则形,叶子卵形
或披针形, 【产假】chǎnjià名在职妇女分娩前后按规定或经批准休息的一段时间。 【濒临】bīnlín动紧接;dinɡ打~|~摞~。③名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臣服】chénfú〈书〉动①屈服称臣,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笔迹|照片已模糊不清,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 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
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 、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 教。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 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 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科院、中 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 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是我 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 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 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 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 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PPT)5-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 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 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 、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
;不采纳(建议):~上诉|对无理要求,一概~。 【驳价】∥(~儿)动驳回卖主提出的价格;还价。 【驳壳】名手的一种,外有木盒,射击时可把木盒 移装在后,作为托柄。能连续射击,射程比普通手远。有的地区叫盒子、匣子。 【驳论】动反驳对方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驳面 子】?不给情面。 【驳难】〈书〉动反驳;艾帝纳克 艾帝纳克 ;责难:~攻讦。 【驳议】名反驳的议论;异议:有些人对这种看法提出~ 。 【驳运】动在岸与船、船与船之间用小船来往转运旅客或货物。 【驳杂】形混杂不纯:这篇文章又谈景物,又谈掌故,内容非常~。 【帛】〈书〉丝织 物的总称:布~|财~|玉~。 【帛画】名我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 【帛书】名我国古在丝织品上的书。 【瓝】〈书〉小瓜。 【泊】①动船靠岸;停 船:停~|船~港外。②停留:漂~。③〈方〉动停放(车辆):~车。④()名姓。 【泊】恬静:淡~。 【泊车】∥〈方〉动停放车辆(多指汽车)。 【 泊地】名锚地。 【泊位】名①航运上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能停泊一条船的位置称为一个泊位。②车位的俗称。 【柏】柏林(),德国首都。 【勃 】(?)①〈书〉旺盛:蓬~|~发。②()名姓。 【勃勃】形精神旺盛或欲望强烈的样子:生气~|朝气~|兴致~|野心~。 【勃发】〈书〉动①焕发 ;蓬勃生发:英姿~|生机~。②突然发生:战争~|~事件。 【勃起】动通常指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从绵软下垂状态转为坚挺,有时也用于阴 蒂或乳头:男性~功能障碍。 【勃然】形①兴起或旺盛的样子:~而兴|~而起。②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不悦|~大怒。 【勃豀】ī〈书〉同 “勃谿”。 【勃谿】ī〈书〉动家庭中争吵:姑嫂~。也作勃豀。 【勃兴】ī〈书〉动勃然兴起;蓬勃发展。 【钹】(鈸)名打击乐器,是两个圆铜片,中间 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或布片,两片合起来拍打发声。 【铂】(鉑)名金属元素。符号(a)。银白色,质软,延展性强,化学性质稳定。 用来制耐腐蚀的化学仪器等,也用作催化剂。通称白金。 【亳】亳州(),地名,在安徽。 【浡】〈书〉振作;兴起。 【袯】(襏)[袯襫]()名古时 指农夫穿的蓑衣之类。 【舶】航海大船:船~|巨~|海~。 【舶来品】名旧时指进口的货物。 【脖】(~儿)名①脖子。②器物上像脖子的部分:这个 瓶子~儿长。 【脖梗儿】同“脖颈儿”。 【脖颈儿】〈口〉名脖子的后部。也作脖梗儿。 【脖领儿】〈方〉名衣服领儿;领子。也
《怀疑与学问》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 怀疑yí 塾shú师 辩biàn论
• 不攻gōng自破
腐草为萤yíng
读懂词意
•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
驳、攻击。
读懂词意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 譬如:例如。 •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目标一: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 结合你的预习理解文题:怀疑与学问,二者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 系?
细品细读深思:本文的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 置吗?
• 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从消极与 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细品四五段思考: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 对做学问的意义,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 不可以。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 “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在“传说”的基础上,更全面了。而且, 第5段写到不仅要怀疑,还有思索和辨别,是在第4段怀疑的基础上 更进一层。所以,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 理解:“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并列短语。但文中论述的并不是二者 的并列关系,二者是因果关系,意在指:只有怀疑精神,才是做学 问的态度,才会有真正的学问。
目标一: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怀疑”与“学问”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语法和用法,能够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
3.通过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并运用“怀疑”和“学问”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加深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间接引语的语法,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
3.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怀疑”和“学问”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们有机会自主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设计
1.自主探究(10分钟)
由于“怀疑”和“学问”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梳理出两个概念,归纳它们的差异和联系,并参加普及性的测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导入新知(10分钟)
通过活动,在课堂上引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基本概念,将这一内容自然引向本次课的主题,即《怀疑与学问》。
3.阅读讲解(15分钟)
分组讲解文章,聚焦一段细节剖析,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鄂教版语文八上第17课《怀疑与学问》ppt课件1

单元提示: 在生活中,要使别人相信自己 提出的主张、看法是正确的,就需 要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这个单元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 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 明论点。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3/29/2019
1
补充知识
•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 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因此,论据包括事 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使论据与论点 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3/29/2019 25
本文的举例论证用得很好,请找出来
并分析其作用
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 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 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 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 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 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 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 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
逐段理解课文
• 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 还是比喻论证?
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 ”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 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 ”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3/29/2019
17
逐段理解课文
•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9
逐段理解课文
•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 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 有何相异?
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 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 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怀疑与学问课件 鄂教版

检
作者为了紧扣中心论证,运用了 哪些论证方法?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议
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展
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 展示、质疑、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纠错、补充(展示的形式要 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
评
一、消极方面: A.对传说:要思索、不轻信 B.对书、学问:怀疑、思索、辨别
辨伪去妄 二、积极方面: A.常怀疑、常发问 B.怀疑中锻炼 C.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2019/10/18
9
谢谢欣赏!
2019/10/18
10
14.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
导
治学,我们要带着怀疑的精神去探究, 刨根问底,我们才可以获得真谛和真理;那 么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固有观念、知识结构、 接受认知度等影响,可能对某些事情或信或 疑。但在学习中,我喜欢信奉老师的教条和 真理,没有了这种“怀疑”的精神。今天, 我一起来学习“怀疑与学问”一文,试待此 文能给哪些有益的启示。
思
一、读思
1.读文首引文两段,开篇直接引用名 人名言有什么作用?提出了什么观点 ?
思
二、研思
1.请你明确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作者列举哪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PPT)5-1

起都向后梳的发式:留~。 【背债】∥动欠债;负债。 【背子】?〈方〉名用来背东西的细而长的筐子,山区多用来运送物品。 【椑】[椑柿]()〈方〉 名①油柿,落叶乔木,是柿树的一个变种,果实小,青黑色,不能吃,汁液可用来做涂料。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悲】①悲伤:~痛|~喜交集。②怜悯: ;幼小衔接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多少钱 幼小衔接班加盟 加盟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 ~天悯人。 【悲哀】’形伤心:感到~|显出十分~的样子。 【悲惨】形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的生活|身世~。 【悲愁】形悲伤忧愁:她 成天乐呵呵的,不知道什么叫孤独和~。 【悲楚】〈书〉形悲伤凄楚;悲苦。 【悲怆】〈书〉形悲伤:曲调~凄凉。 【悲悼】动伤心地悼念:~亡友。 【 悲愤】形悲痛愤怒:~填膺(悲愤充满胸中)。 【悲歌】①动悲壮地歌唱:慷慨~|~当哭。②名指悲壮的或哀痛的歌:一曲~。 【悲观】形精神颓丧,对 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跟“乐观”相对):~失望|虽然试验失败了,但他并不~。 【悲号】动伤心地号哭。 【悲欢离合】泛指团聚、别离、欢乐、悲伤的 种种遭遇。 【悲剧】名①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②比喻不幸的遭遇:决不能让这种~重 演。 【悲苦】形悲哀痛苦:脸上露出~的神情。 【悲凉】形悲哀凄凉:~激越的琴声。 【悲悯】动哀怜;怜悯:~她的不幸遭遇。 【悲鸣】动悲哀地叫: 绝望地~◇号角~。 【悲凄】ī形悲伤凄切:远处传来~的哭声。 【悲戚】ī形悲痛哀伤:~的面容。 【悲泣】动伤心地哭泣:暗自~。 【悲切】形悲哀;悲 痛:万分~。 【悲情】①名悲伤的情感:诗中充满~。②形令人产生悲伤情怀的;充满悲伤情感的:~故事|~告白。 【悲伤】形伤心难过:他听到这一噩 耗,不禁~万分。 【悲声】〈书〉名悲痛的哭泣声:大放~。 【悲酸】形悲痛心酸:阵阵~,涌上心头。 【悲叹】动悲伤叹息:老人~时光的流逝。 【悲 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的情怀关注社会。 【悲恸】形非常悲哀:~欲绝。 【悲痛】形伤心:十分~ |化~为力量。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劫后重逢,~! 【悲喜剧】名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一般具有圆满的结局。 【悲辛】ī形悲痛辛酸。 【悲咽】动悲哀哽咽:说到伤心处,她不禁~起来。 【悲壮】形(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的乐曲| 剧情~,催人泪下。 【碑】名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怀疑与学问》课件鲁教版

康德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能 认识绝对的真理,因此我们必须对于所 有的知识和观念保持批判的态度。
康德的批判哲学中的怀疑精神对于现代哲学 和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类对 于知识和真理的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追求。
他主张通过批判哲学的方法,审视和 验证所有的知识和观念,以达到更加 可靠和确定的知识。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
笛卡尔认为,为了获得真正的知 识,我们必须从彻底怀疑开始, 怀疑一切未经证实的知识和观念。
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 重新审查和验证所有的知识和观 念,以达到不容怀疑的确定性。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对于现代哲 学和科学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人类对于知识和真理的不
懈追求。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
确认信息来源
在接收信息时,首先确认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和 权威。
核实信息内容
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而 是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核实。
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面对谣言和虚假信息时,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 度,不被情绪左右,避免盲目跟风。
06 课堂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
01
经历一
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怀疑。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曾经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描
学术研究中如何保持怀疑精神
保持开放心态
在学术研究中,应始终保 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 的观点和理论。
批判性思维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研究问 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不盲目接受现有结论。
实证精神
坚持实证精神,通过实验 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
实例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领域的应用
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 代表作品包括《古史辨》、《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等。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全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 道理 论证和 对比 论证,层层深入, 向我们阐述了 怀疑 和 学问 的关系。
课后小作业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全面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儿的例子
下面句子中,“一切”是否太绝对了?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不绝对。“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的品 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小作家换题目
文中的哪句话适合做标题 为什么要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
引发思考
?
课堂小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
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接着第6自然段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
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
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 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八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八班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1内容预览: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教学构想】《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亮、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谈论文。
因此,我想从谈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着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着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考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精确、通达流畅、长短适宜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
我国当代有一位闻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愿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因此特别喜爱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很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古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擅长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谈论文《怀疑与学问》。
(板书课题)二、同学自读课文,老师布置阅读思索题思索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思索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索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索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谈论方法?(此环节指导同学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育同学对文本的解读技能。
)三、同学分组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考虑思索题的回答(同学通过沟通争论领悟的观点,这一过程老师应尊敬同学的独特体验,让同学自由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同学成为阅读的主人。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论证了我们对于不 论那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 疑,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使论证更具有说服 力。
基本条件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 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 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 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懒惰( duò) 塾师( shú) 大儒( rú)
预习检查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 、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仔细思考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 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整体感知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怀疑是消极方 面辨伪去妄的
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穿井得一人
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 人在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 兴地对别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怀疑与学问》一等奖说课稿

《怀疑与学问》一等奖说课稿《怀疑与学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创造的乐趣”,旨在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坚持积累、敢于质疑的语文惯,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增强创造的自觉意识,激发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必须体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不能忽视议论文的教学,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议论文,也是本册的两篇议论文中的第一篇议论文,要做好议论文知识的回顾指导,要求学生按照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去研究本文。
二、目标分析:(一)知识能力:1、理清文章的结构,研究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研究本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方法及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研究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辟周密的语言。
(二)情感态度: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接洽,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1(重点:(1)研究本文环绕中央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研究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性,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干系。
三、教法学法分析: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
2、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研究中掌握方法。
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研究,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
(新课标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见地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配合探讨疑难题目)。
四、教学程序4一、导语设计:XXX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分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XXX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XXX对XXX产生了怀疑,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XXX对前人的成果不顺从提出了地动学说;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干系了,让我们来研究XXX先生的《怀疑与学问》简介作者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怀疑与学问阅读题及答案

怀疑与学问阅读题及答案第一节: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怀疑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特征。
它推动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理的欲望。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怀疑可能导致人们对事实的误解和错误的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学问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怀疑,以免迷失在无尽的疑问中。
问题1:怀疑是人类思维的一种什么特征?A. 重要特征B. 无关紧要特征C. 临时特征D. 具有争议的特征答案:A. 重要特征问题2:怀疑推动了人们做什么?A. 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理的欲望B. 迷失在无尽的疑问中C. 错误的判断D. 对事实的误解答案:A. 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理的欲望问题3:怀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什么?A. 事实的误解和错误的判断B. 对真理的坚持C. 无所谓的态度D. 对事实的理解答案:A. 事实的误解和错误的判断问题4:为了正确对待怀疑,我们需要依靠什么?A. 学问B. 直觉C. 盾牌D. 其他人的意见答案:A. 学问第二节:词汇运用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义选择最恰当的单词或短语填空。
学问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体系化整理。
它通过科学方法,建立理论框架,帮助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问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涉及到思维的训练和逻辑的演练。
问题1:学问是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什么整理?A.系统化B.随机化C.零散化D.复杂化答案:A.系统化问题2:学问通过什么方法来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科学方法B.经验法则C.直觉法则D.主观方法答案:A.科学方法问题3: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积累,还是什么的培养?A.一种能力B.单一性C.复杂性D.混乱性答案:A.一种能力第三节:阅读表达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人们常常怀疑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的能力。
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往往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克服困难,是否有实现目标的能力。
然而,正是通过学问的培养,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消除怀疑。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C.三个经营 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器身检查可以吊罩或吊器身,或者不吊罩直接进入油箱内进行。当满足下列时,可不进行器身检查。A.油箱及所有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B.制造厂规定可不进行器身检查者C.容量为1000kVA及以下,运输过程中无异常情况者D.就地生产、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因其需要以通信为主。A、有线B、无线C、移动D、可视电话 以下哪个说法正确.A.成骨细胞不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B.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C.破骨细胞参与成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D.破骨细胞参与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E.以上都不是 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肌酐、肌酸需加的防腐剂是A.液状石蜡B.稀盐酸C.40%甲醛D.浓盐酸E.甲苯 高中数学课程中关于椭圆的定义方式是。A.关系定义法tB.描述性定义法C.解释外延定义法D.发生式定义法 皮质盲的临床特征为以下哪些()A.双眼全盲B.瞳孔对光反应完好C.眼底正常D.VEP异常E.以上均对 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A.肺炎B.肺脓肿C.肺结核D.肺梗死E.肺寄生虫病 催化剂使用寿命短,操作较短时间就要更新或活化的反应,比较适用反应器。A、固定床B、流化床C、管式D、釜式 某医院内科病房病人总数为40人,其中一级护理9人,二级护理16人,三级护理15人。经测定,各级护理中每名患者在24小时内所需的平均护理时数分别为5.5小时,3小时,1小时。按一个病房40张床测算,一日间接护理所需时间为20小时。(注:该院护理机动编制占20%),请问该院内科病房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ppt课件全文

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 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4)(5)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 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 起来。
(6)第(7)(8)三句是用事例去
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10)句 从正面论述,第(11)句从反面 论述。
①②③︱④ 因果关系;第三句是举例论证。
2.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第四、五段思考讨论:
1 .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2.“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小组内讨论第6段句与句之 间关系;然后交流。
探究:
1.学术和文化能不能互换? 2.你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一定有过不少
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 次,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写一 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 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 论查 预 习 情 况 ) :
学 生 进 行 作 者
简
介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 点。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思考题二: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 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 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 点之间有何联系?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课件18.怀疑与学问

2.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1)引证法及其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 问家的话,既用其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 说服力。 (2)例证法及其作用:第4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 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雄辩有力地证明了 “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这一观点,使人 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2.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 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一、读一读 凶险( xiǎn ) 轻信( xìn ) 折扣( zhé ) 墨守( mò ) 譬如( pì )
视察( chá ) 虚妄( wànɡ ) 流俗( sú ) 停滞( zhì ) 步骤( zhòu )
二、记一记
墨守: 因循守旧。 虚妄: 没有事实根据的。 停滞 :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
1.第1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表明了什 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第2~5句与第1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第6~10句与第1 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2~5句是用道理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6~10句是 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3.第11句中的“一切”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一切”强调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都是这样。 4.第12、13两句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第12句从正面论述,第13句从反面论述。句中的“学术” 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 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 后讲不通了。
语文:第17课 《怀疑与学问》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 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 史学家 ,江苏苏州 人。 长期从事教育
工作和历史研究, 于怀疑和辨伪,有 不少创见。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2段引用学者的
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 什么好处?
•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 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 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 说服力更为增强。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作 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论点。你认为 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作为论点。 2、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3、分别概括第3-4,第5、6段的 内容。 4、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 论点。
导读提纲二: 1、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 方法,标出第4、5段中各句的序号,分 别指出这两段中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的 句子。 2、什么是怀疑的精神?它有何作用? 3、“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A、完全相信书不如没书 B、尽管有好书,但是不用,等于没有书 C、尽量相信书,不要无视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星论坛
银行对中长期贷款通常是A、每月末计息B、每季末月20日计息C、每月20日计息D、每月20日或每季末月20日计息 下面对专职监护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职监护人不得做其他工作B.专职监护人可以做其他工作C.专职监护人可以兼任其他工作D.专职监护人应当协助其他人员工作 防治土壤退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A.绿化B.完善灌排渠系C.水旱轮作D.调整作物品种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或丧失。这种配伍关系是。A.相反B.相畏C.相杀D.相恶E.相使 有关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是A.肝经郁热B.瘀血阻滞C.中气不足D.阳气虚衰E.血虚失养 水可以扑救装有大量电石的货舱火灾.A.正确B.错误 免疫比浊分析主要用于检测A.免疫球蛋白、补体等B.肿瘤标志物C.病毒血清标志物D.内分泌激素E.细胞表面标志 下列哪项不是好发于前纵隔的肿瘤A.胸内甲状腺肿B.胸腺瘤C.畸胎瘤D.淋巴管瘤E.支气管囊肿 空压站开工用压缩机使用的电源规格是, 实现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应发挥带头作用。A.教育B.党政机关C.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 以下关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典型皮损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B.紧张性大疱C.尼氏征阳性D.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风团等非特异性皮损 以下哪种心律失常病人听诊时心律绝对规则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心房颤动C.心房扑动D.期前收缩E.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客服中心的业务培训多以新业务、等方面为主,技能方面可结合组织。 下列哪项不是腹膜炎术后半卧位的目的()A.有利于脓液局限于盆腔B.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C.有利于恢复肠蠕动D.减轻中毒症状E.防止膈下感染 中心线以外的射线称()A.平行线B.垂直线C.轴线D.斜射线E.中心线 “变更设计申请书”属于建造师签章的类文件。A.施工组织管理B.施工进度管理C.合同管理D.质量管理 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和4种类型。 下列燃气中,在20℃和一个大气压下是气态,当压力稍有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即变为液态。A.天然气B.人工煤气C.液化石油气D.气化燃气 根据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和生化反应特点,可将本菌分为三型A.危重型,重型,中间型B.危重型,中间型,轻型C.危重型,重型,轻型D.重型,中间型,轻型E.重型,过渡型,轻型 血液的抗凝剂--枸橼酸钠是哪一年发现的。A.1900年B.1914年C.1916年D.1918年E.1949年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A.正确B.错误 以下不属于按照会议涉及的内容不同分类的是A.商务型会议B.度假型会议C.展销会议D.公司会议 在使用辅助检查时,哪一项是不适宜的A.严格地掌握适应证B.应该广泛地依赖辅助检查C.有利于提高医生认识疾病的能力D.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决定做什么项目E.结合临床应用辅助检查手段 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B.英荷战争爆发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D.纽约股市崩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将当前盘当前目录下的ASCII文件ASD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可键入命令或。 传播途径是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波及到的地区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来 患者,68岁,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出现房颤。关于这种脉搏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音无异常B.动脉充盈脉搏强劲C.单位时间内心率大于脉搏D.心律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E.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 恶心与呕吐概述? [多选,案例分析题]男性,73岁,化工厂工人。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五年,气促3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5年来,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每于冬春季节转换时多发。嗜烟,每日25支(50余年)。查体:T36.8℃,R28次/分,神清,气促,烦躁不安,唇甲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咽稍红, 如图,为一支气管的外观图,下列关于右主支气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右主支气管较粗短,长约2.5cmB.与气管纵轴成20~25°角C.可分为上、下两肺叶支气管D.不压迫食管前壁形成食管的生理性狭窄E.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车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 财政的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A.政治性B.公开性C.强制性D.行政性 化脓性骨髓炎是涉及什么组织的感染A.骨髓B.骨皮质和骨髓C.骨膜和骨髓D.骨膜、骨皮质和骨髓E.骨皮质和骨膜 擅自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A.侵害的客体均为复杂客体B.客观方面均以数额较大为追赶诉起点C.主观故意的具体内容不一致D.以上至少有2项是不正确的 男性,30岁。反复发作性咳嗽脓痰,中至大量咯血10余年就诊。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右下肺叶支气管扩张,拟行手术治疗。手术前X线检查见左肺少量散在斑片状阴影。医生决定推迟手术并进一步检查,下列各项你认为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则哪一项最重要A.必要,应作痰普通培养B.必要,应作 玻璃体炎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的优点包括()A.直接去除病原B.恢复屈光间质透明性C.直接玻璃体腔注药D.获取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E.同时处理视网膜异常或取出异物 男性,15岁,全身水肿显著,大量蛋白尿,无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首次经泼尼松40mg/d治疗4周,水肿明显消退、尿蛋白有所减少。此时应A.减少泼尼松用量B.加用环磷酰胺C.静脉点滴白蛋白D.继续原治疗不变E.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革兰阳性败血症,哪项最具有参考价值A.时间长B.近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C.肝脾肿大D.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脑脓肿、肝脓肿E.WBC升高,N升高 在国外,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投保人一般是。A.业主B.承包人C.监理人D.发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