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日本案例分析
大国崛起-日本
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的是一代为伟人的领导,同时需要本民族的坚持不懈和求变的信念。
明治天皇为了国家能强盛,每天从自己的宫廷费用中省钱为了发展联合舰队买船,全国上下节衣缩食,相比之下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挪用海军造舰资金给慈禧太后卖胭脂,而国民呢有钱的忙着吸食鸦片,穷的麻木不仁.一个民族的意识需要唤醒,不是单单是几个领导人的奋斗,更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
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 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
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战后日本崛起,也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
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鸠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看完《大国崛起》中的日本一集后,感慨颇多。
作为中国人,对日本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因为日本对我们中国侵略近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不容也不能忘记。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二战之后日本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当今日本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
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地区,同为17世纪以后贫弱落后、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时光的封建国家,曾经还是向我们中国取经学习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四面环海资源贫乏的弹丸岛国,竟然成为五百年来人类现代化进程大舞台上相继出现的九个世界性大国之一。
所以我们才更要研究对方,研究他们崛起背后的故事,研究他们民族的优点和长处,研究他们之所以发展壮大祸乱世界始遭报复后又创造经济奇迹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打我们一下,就想着立刻扑上去报复对方一下,或压根就从记忆中忘记了。
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本性,更不是梦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立发展潮头的我们当代人的所愿。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回想一下当年清政府也曾有过类似与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也有“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念,而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大国崛起之日本
二次土改时,国家统一征购不在村地主出租 的土地和在村地主超过1町步(约15亩)的土地,对 一般农户超过3町步的土地也予以征购,然后低价 卖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影响: 较彻底地摧毁了原来寄生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 佃农制,确立了自耕农个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农业生产。
荷兰英国法国俄国蜂拥而至争夺利益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半年黄金外流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金融01 钱洁琛 2010182120
上述三大改革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各领域,就经济方面而言,其中心目的是铲 除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改革, 对日本克服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和以后的经济腾飞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战后初期所处的经济瘫痪、 混乱、物资奇缺的状况,1946年5月, 日本政府成立指导整个经济的“经济 安定本部”,对金融、物资、物价和 外汇、外贸重又实行全面统制。
1.幕府时代(1192—1852) 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 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2.明治维新(1852—1912) 明治维新就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 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 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纪 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 强国,东方唯一的帝国主义列强。 3.大正、昭和时代(1912—1989) 二战 4.平成时代(1989-今) 2000年后,日本经济已稳健复苏,逐渐摆脱了长期低 迷的局面,政治方面则因多方面原因频换首相
大国崛起之日本PPT课件
.
6
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末 (1968年)
恢复战前水平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
7
仰视
俯视
图一
图二
.
平视
图三
8
仰视
1、根据梳理的史实,图一中“日
本仰视中国”指哪一历史事件?
此事件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变化?
.
.
13
.
14
9
俯视
2、图二中“日本俯视中国”是哪一
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举出强大后
的日本发动的第一场侵华战争?
.
10
平视
3、70年代后, “日本平视中国”,说明
当时日本经济地位如何?中国能够与日本
平视归功于邓小平哪一伟大的决策?
.
11
.
12
材料一 在距“1894年同中学日们事,件借”鉴1日20本年崛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
制造事端,妄图将钓鱼岛据为己有,中日关系降至冰点,面临严峻考验。
(中1)国材造料成一的中重的大“影1响891。4、年中改日革事创件”新指是什社么?会用发一展句话的概不括竭“动18力94年中日事件”对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造成 “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感想?
2、重视科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述所有行业,以前15名为基准,只能看到一个中国公司的名字:宝钢,还是采用日本的技术 的合资企业。
.
3
.
4
大化改新: 日本精神,中国知识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明治维新:日本精神,西方技艺 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45):《大国崛起》之日本、美国
日本.观后感
• 日本崛起与拿来主义 • 纵观日本150年来国家发展的命运,我们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国家发展呼唤改革!改革需要拿来主义!
150多年前,四艘美国黑船压境,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 然而,日本选择了改革,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一 句“求知识于世界”开启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 当主导日本改革历程的大久保利通被刺杀时,盲目引进西方 文明的弊端已凸显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继任者伊藤博文开始把西方文明与日本传统结合在一起,但 他却在《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加入了”天皇权威神圣不可侵 犯”的条文,鲁迅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告诫我们:我们 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明,要”占有””挑选””创新”, 无疑的是:日本挑选了传统文化中军国主义和专制的糟粕, 这为后来日本参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无 尽的苦难埋下了伏笔。 对比日本崛起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我们既需要积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需要 结合自身国情,找到一条基于本国乃至世界人民福祉而发展 的道路。
百年维新(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 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 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 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 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 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 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 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 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 义抬头的隐患。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 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 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日本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了世 界上经济第二强的国家。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武装倒幕派联合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统治,并支持明治天皇进行了明治维新,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强大起来的日本随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台湾。
3、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军部法西斯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4、1937年、1940年与德国、意大利结成世界法西斯同盟,1941年12月发动珍珠港事件,将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5、二战后,日本政府利用各种国内外的有利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过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了战后“东亚经济的奇迹”,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对美国霸主的地位形成挑战。
6、两级格局崩溃后,日本实力继续上升,成为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一员。
7、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之间冰释前嫌,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40多年来,中日外交在风风雨雨中不断发展,近年来,由于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钓鱼岛事件,中日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但中日关系的主流还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精品】《大国崛起·日本》第一部分(精品推荐,免费分享!!)
《大国崛起·日本》 第一部分《大国崛起》 引 子引子百年维新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
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
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
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大国崛起》 开 国(1)开国1,黑船来了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
日本江户湾(今天的东京湾)的浦贺冲。
午后,幕府检查船只的机构浦贺奉行所的执勤人员望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涌起一阵睡意。
突然,遥远的海面上冒出四艘黑乎乎的船影。
睁大了眼睛的执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久这四艘船吐着滚滚浓烟快速驶来,他们立刻向周边观察的人发布指示。
就在这时,这四艘庞大的船只又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当浦贺奉行所接到黑船的第一次报告的时候,黑船舰队已经在浦贺冲抛锚下碇了。
自从1720年浦贺奉行所迁移到这里,所有船只不经过检查就不能从这里通过。
这四艘巨人般漆着黑漆的黑船,堵塞在这里,让奉行所的人惊讶万分。
大国崛起谈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在我看来的,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抛却对中国的侵略不谈的话应当作为我们的老师。
虽然这句话可能有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可能,但是从近代日本的发展演进来看,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尤为重要的就是日本整个国家的学习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首先说“学习精神”。
日本的起步在于明治维新,而在此之前,日本也如我国晚清之时,实行闭关锁国,导致经济政治的高度落后,而被西方资本主义以武力打开国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在此之后日本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提倡向西方学习。
如中国的向西方学习不同,日本学习的方向是“脱亚入欧”,全盘西化;而中国提倡“中体西用”,只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
这就使得日本开始在政治制度上领先开始领先了中国。
同样是学习,我们说如何正确有成效的学习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领先不少,这就是我们需要向其借鉴的。
同时,在学习精神上,我觉得日本还采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策略。
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从历史上来讲,在宋朝之前,日本一直是我们的“小弟”,在各方面学习中国。
而在南宋灭亡之后日本认为儒学在中国“已死”,强大的中国大哥被打败了,因此不能再学它,而应该另谋出路。
还有明治维新是时日本学习德国的事例。
都可以说明日本在学习的时候遵循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现代也一样,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再说说“武士道精神”,在日本,这种武士道精神简单说来就是“动不动就切腹自杀”。
而实质上,这是应该是一种强烈的凝聚性精神,甚至是一种精神支撑。
这种凝聚,应该是凝聚在日本的“天皇”周围,在神话中,天皇来源于日本的天照大神,天皇是一种近乎于“人”和“神”之间的称号。
在日本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利用天皇在日本的地位,成功的煽动起了大部分日本人的民族主义,发动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也因此在日本的历史上特别是军人历史上,集体“切腹”、“玉碎”的现象比比皆是。
大国崛起。日本
战后崛起
原因: 2.《和平宪法》的制定,给国家一个相 对稳定和平的环境 3. 跨国公司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日 本带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结语
日本一向选择与强者为伍,它的发展,很大 程度上源自其积极学习,努力赶超的态度。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取其 糟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勿被眼 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军国主义道路
走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一系列战争 为了尽快的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以最 快的速度赶超西方各国,日本走上了军国 主义道路,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 子弹,给日本带来致命性的打击,日本无 条件投降。
战后崛起
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 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原因: 1. 日本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 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发展工业的基础, 所以,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 它的软实力,仍然保留着,这是日本战后 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谢谢!
明治维新
组织官员到欧洲考察,学习先进制度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 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 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 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 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 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 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 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 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明治维新
社会生活方面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 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 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 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 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整个日本焕然一 新!
大国崛起(七)之日本
大国崛起(七)之日本建国:公元前660年。
语系:语系归属问题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宗教:神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并存,在日本,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
崛起之路:1853年,美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门户,提出开港通商的要求,就此也打通日本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政权,开启了日本百年维新的大门;1871年,派出高级别、庞大使团出访欧洲,历经一年零十个月,学习欧洲先进经验。
回国后,日本全面仿照欧洲,尤其是在德国,日本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政府拿出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于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建立各种工厂,高薪聘请外籍技师,“殖产兴业”,同时大力扶植民间小企业,发展近代工业;与此同时,大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
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大力宣传“求知识于世界”的思想,派遣留学生去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教育体系;1875年,受政府扶植的民企三菱公司开辟了通往上海的航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美国、英国等公司驱逐出了这条航线,完全垄断了航线的经营权;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和对外宣战权。
建立起现代化的军队,军国主义萌芽;国内经济运行模式慢慢由刚开始的拿来主义,变成了统治主义经济模式,国家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工业化速度以超常规的态势腾飞起来;1890年,日本抛弃了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改用通过战争掠夺殖民地资源的方式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1894年、1904年、1914年,连年发动侵略战争,获取大量资源和赔款,仅甲午战争中从中国得到的赔款就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倍多,而其中的一半用于军备;1945年,二战失败,天皇不再握有权力,而只是作为日本的象征,权力归属人民。
1964年,战后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靠着明治维新的精神,利用未遭受战争破坏的人才资源、科学技术等软实力,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一大批仿欧洲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跨国公司,也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
大国崛起之日本百年维新
大国崛起之——日本百年维新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这个中华人民最痛恨的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
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它却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使自己成为东风世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殖民地。
日本,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吸取日本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
佩里(美国将军)曾无情地攻击日本却以欢迎的态度来迎接佩里,他们从佩里那儿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因此,非常好学,日本人的在种精神令佩里感动。
日本人非常好学,到欧洲各国学习他们经济富强的道路,有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等等等等的国家。
然而,他们找到了作为自己富国强兵的国家模范:德国。
德国这个科技强国,为日本日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榜样,日本人学习欧洲各国的知识,造铁路建高楼大厦,穿西装已步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中国和日本对比起来,中国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不愿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点。
然而,日本人,却十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
这一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才能如此快速地发展起来。
江畅。
《大国崛起》影评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日本”影评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电视专题片研究)【摘要】该纪录片运动感和画面感极强,从小视角深入挖掘,利用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将历史题材生动地展示给观众,整体布局巧妙而有层次......【关键词】百年维新日本纪录片《大国崛起》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历时3年,共计12集,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第8集寻道图强(俄国)、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
每集50分钟,客观性地讲述了500年间世界上9大强国的兴衰之路。
该片的播出背景是在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萌生出创作想法,3年的时间,摄制组走过世界9个国家,拍摄并诠释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9个大国先后登上世界舞台的发展史。
该片自2006年播出后,反响极好、评价极高,收视率也创纪录片的“神话”,鉴于此作为广电传媒学习者,更应认真观看,分析学习,本人针对《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日本篇)谈谈自己对该纪录片的浅显认识。
在《大国崛起》12集的纪录片中,共9个大国,唯一入榜的亚洲国家只有日本,作为《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大国”的定义是:不是人口、地域上的定位,而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政治影响力、文明程度等综合考量上的大国,日本毫无疑问应在其中,那么作为纪录片必须客观、严谨的前提下,在中日关系一直处于复杂的情况下,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是否能够客观地叙述日本崛起的原因,同时对于本国和日本又是如何来定位,让我们一起打开《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大国崛起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借鉴价值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央视大作《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日本则在亚洲完成大国崛起之路。
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
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
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
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
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
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 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据上述材料,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 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 大贡献。
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②通过对话、和平协商方式,妥善解决中日间的分歧;
③相互尊重,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交
流,共同发展。
巩固练习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 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 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一: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 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 家必定不能避免地要发生一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改变了 东亚的格局,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另一个则跻身 世界诸强行列。 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老大帝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国力衰微;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2.用史实说明“其中一个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表现。 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变化情况:持续高速增长 地位变化:成为仅次于美 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 ②美国的大力扶持; 经济大国。 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和科技。
锐意改革的日本
五百年大国结课论文日本之崛起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谈日本之崛起学院土木工程班级土木1103学号110320330姓名雷涛日本是现在亚洲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科技、政治以及国家软实力上都高于中国,甚至军事力量可能也在中国之上。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日本作为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在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之后却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片废墟焦土中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我认为日本崛起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这些原因中有一些可以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1947年日本接受了一部《和平宪法》,日本正是在这一宪法的指导下走上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之路。
在这部宪法的框架之下(也可以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即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
通过解散财阀并建立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系统创造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而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则使得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提高了国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建设的活力。
通过彻底的改革,日本的政治形成了“1955年体制”这种特殊的体制,经济上则制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更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为其崛起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大国崛起—日本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 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 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 师发动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
战前
战中
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获得德
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
第 一 次
益,此事成为中国五四 加入协约国作战, 运动的导火索;
并成为战胜国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
《九国公约》,独占中
国的企图遭到其他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压制。
确立了军部 1941年12月7日,
第 二 次
法西斯专政, 日本偷袭太平洋 标志着世界 美军基地珍珠港, 大战的亚洲 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策源地 标志着二战规模
(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为促进经济发展实行了什么政策? 日本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使团到唐朝学习,把唐 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材料二: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 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结合材料一回答,日本政府派到大唐的官方使者被称为什么? 说说唐朝时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 个事例。日本的哪些文化习俗至今仍能看到大唐文化的影子?(最少举 一例) (2)材料一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 次改革? (3)材料二中“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在19 世纪60年代末表现出的重要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日本在社会制度上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大国崛起之日本案例分析
1907年,小学入学率 达到98%,普及了初 等义务教育,比美国 早4年,比法国早10 年。
(1)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2)1889年日本宪法
国家政治结构
绝对的权力 最高决策机关
天皇
内阁 行政权,对天皇负责 军队 对天皇负责 议会
枢密院
贵族院 众议院 特权阶层 地’中小资’
民选产生
基本权利
主要内容——权力分配
今朝指点江山
同戊戌变法进行比较的话,日本的变法 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它成功了,摆脱了 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如果当时的中国也 能改革成功,那就没有八国联军什么事儿了, 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圆明园那光彩照人的一 面了。所以,要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日本的话, 改革是必须的,且是正确的。 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积累了雄厚的 资本,积累了强大的软实力,正是因为这些 软实力,才使日本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失败后,在经历两颗原子弹的洗礼后,能够 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站起来,并成为世界第 三大经济强国,这些都与明治维新是分不开 的,因此,我觉得日本的改革与发展还是有利的。
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 始有姓。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 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 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 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 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经济上:
(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 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①土地制度改革:废除领主土 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②地税改革:按地价3%征收,以 货币支付 (3)工业:殖产兴业 ①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 ②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 ③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大国崛起之日本明治维新
大国崛起之日本明治维新150年前,也就是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为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率领舰队闯入了横须贺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
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同美国、荷兰、俄国、英国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德川幕府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对象。
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
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
14岁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年轻的新政府为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从此,日本被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人才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大约在1853年,两个日本青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里将军,他们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他们的举动让佩里非常惊讶,佩里将军在日记中写到,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随着日本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关注起外面的世界,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1867年,他作为日本使节团成员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后又在欧洲游历将近两年,认识到工商业对于西方国家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受明治新政府的之聘在大藏省任职,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递交辞呈,弃官从商,参与创办的企业组织超过500家,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
在他从商期间,创办了第一家近代银行和股份制企业,率先发起和创立近代经济团体组织。
另外,在事业思想上,涩泽荣一把来自中国的儒家精神与仿效欧美的经济伦理合为一体,他的“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经商思想被称为“日本崛起的秘密”。
同时,明治政府也很注重人才的培养。
明治维新进行到第三年,明治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持岩仓使节团出访,让政府高官了解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和先进的物质精神文明,便于他们在日本今后的发展中找到正确的道路,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大国崛起之日本案例分析
大国崛起之日本案例分析日本作为一个小岛国家,在经历了二战的失利和核辐射事件的阴影之后,在20世纪后半叶迅速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和全球科技创新领导者。
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成功,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和经验。
首先,日本政府的积极干预起了关键作用。
二战后,日本经济几乎完全被摧毁,但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成功地推动了经济重建和发展。
以战后的1955年为分水岭,日本政府采取了诸如制定计划经济、加强对外贸易、推行产业政策、进行农村等一系列积极干预措施。
特别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着力培育重点产业,并提供丰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在这些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政府还大力鼓励企业间合作,形成了一个全球知名的集群效应,例如汽车行业中的“Toyota”,电子行业中的“Sony”等。
这些政策的成功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
其次,日本成功崛起的关键是其强大的制造业和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
日本在制造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实力。
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不断的创新,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
例如,日本汽车制造商通过构建高效的生产线和质量管理系统,生产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此外,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世界提供了许多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例如,日本公司在电子、通信、机械、化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为全球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技术和产品。
这些制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使日本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先者,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
最后,日本成功的崛起还得益于其教育体制和人力资源的优势。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日本的教育系统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日本的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制度也为人才的持续培养提供了支持。
这种教育体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坚实基础。
大国崛起—日本
现代化进程
•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 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 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 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 据估算,当时明治政府财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的五分之 一,都投入到了兴办企业当中。 • 在开办国营工厂的同时,大久保利通还大 力扶持民间企业。
三菱 企业
•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 ,49岁的大久保利通被刺 杀。 • 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 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 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 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 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 的激烈冲突。 • 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 矛盾更加激化。
•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 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国民宣布日本战败 •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 署投降书 • 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 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 • 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 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 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 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 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 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 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 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 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内部变革
•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 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 内部变革的动力。 • 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 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 法的新政府。 • 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 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 危机四伏的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体系的建立
“国基在于人才, 人才在于教育” ——木户孝允 建立起小学、 中学、大学三级学 校体制创办各类技 术学校,并派大批 人员出国留学,招 聘大批外籍教师来 日任教。到188 9年,外籍专家大 部分被解聘,日本 基本实现了科技人 才的自立。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沈汉主编 《资本主义史——从世界体系形成到经济 全球化》
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
(1)选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传播启蒙思想 (2)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内容: 儒学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原则: “和魂洋才” (3)生活习俗的西化 自然科学
军事上:富国强兵,建立新军队
(1)措施: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改进军 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 (2)特点:由军部指挥 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深刻的历史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 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 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使日本工业很 快得到恢复。从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日本抓住机遇,使工业生产开始高速增长。 重视科技。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 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 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 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教育。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 日本努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日本政府 通过“危机意识”的灌输,使国民自觉地努力工作。长期以来,日 本人工作强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时间之长,是欧美发达国家无法比 拟的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 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 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
进入明治维新时代
明治维新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今朝指点江山
同戊戌变法进行比较的话,日本的变法 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它成功了,摆脱了 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如果当时的中国也 能改革成功,那就没有八国联军什么事儿了, 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圆明园那光彩照人的一 面了。所以,要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日本的话, 改革是必须的,且是正确的。 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积累了雄厚的 资本,积累了强大的软实力,正是因为这些 软实力,才使日本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失败后,在经历两颗原子弹的洗礼后,能够 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站起来,并成为世界第 三大经济强国,这些都与明治维新是分不开 的,因此,我觉得日本的改革与发展还是有利的。
对象 天皇
内容 天皇主权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最 高统治者,享有绝对的权力
国民 “臣民”,有一些基本权利(受限制) 贵族院 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 众议院 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的立法权 内阁 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 天皇的顾问,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关
在警察监视下投票
日本选举法规定,拥有相当财产、25岁以上的男子 才有选举权,这相当于在农村中拥有近400公亩土地 的人才符合财产要求。因此,有选举权的人数量极少。 当时日本总人数3900万,有选举权者45万,仅占总人 口的1.15%。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臵产兴业和文明开化 三大改革目标,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政 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导致政府财政难以维继,而文明开化中的过 火行为,导致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同 时改革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 加激化
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杀身亡
伊藤博文
起草日本的第一部宪法 日本天皇为中心的思潮 天皇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商人、高利贷者
新兴地主 手工工场主、新兴地主
农民、手工业者
雇佣劳动者
1855年 黑船事件 东 印 度 舰 队 司 令 佩里
幕府统治的危机
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内忧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社 会 危 机
外患:1853黑船事件,各国签约(通商、领 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日本传统文化例如相扑被召回的时候, 意味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糟粕也随之被召 回和加强了军国主义思想
踏上对外扩பைடு நூலகம்之路
1872年,日本迫使琉球国王宣布 自己是日本的藩属。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 1876年,日本入侵朝鲜,签订 《江华条约》。 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把 它变成冲绳县。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 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改革力量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经济的恶化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倒幕派代表人物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木户孝允
(1833-1877)
(1830-1878) (1827-1877)
倒幕结果:
1867年大政奉还
然而此时的日本依然处于被列强主义国 家侵略中,成为西方国家的倾销市场和廉价 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国内黄金流失 了一百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年轻 的新政府怎样才能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 困境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侵华战争
广岛原子弹爆炸
日本投降
1945年—1955年,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 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工业生产超 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 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 现了巨大的增长 1956年—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时期日本充 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 展史上的黄金时期,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 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1973年至今,经济低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虽受经 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与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1—1975年, 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 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 亿美元。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军 事 外 交
前 幕府专制,藩国割据 封建等级 封建土地制 重农抑商,农业国 闭关锁国——被迫开放 封建教育 武士是职业军队 封建落后国家
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
后 有限宪政,中央集权
四民平等 私有、买卖 重近代工商,工业国 主动开放,积极引进 近代教育 征兵制 近代军队 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 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藩国,设臵都、 道、府、县,把地方臵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废除武士特权
武士的特权: 取消统治权——废藩臵县 取消财产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收回禄米 取消身份——废除大名、公卿、武士名称,改为华族和士族 取消军权——取消武士佩刀、对平民“格杀勿论”的特权,实行 征兵制。
派遣使节团学习西方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
国营模范企业——富冈制丝厂(1872年开工)
1875年亏空达22 万日元,投资约20万 日元,后为三井购得
生产的蚕丝在 1873年维也纳 世界博览会上 获二等奖
邮局
至1890年,政府已经铺设了近1.6万公里的电报线,有 200多个电报局提供全国主要城市间的通讯.
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 始有姓。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 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 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 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 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经济上:
(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 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①土地制度改革:废除领主土 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②地税改革:按地价3%征收,以 货币支付 (3)工业:殖产兴业 ①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 ②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 ③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横滨—东京)通车
天皇出席火车通车典礼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长 崎 造 船 所 , 后 为 三 井 购 得
1877年,日本举办国内劝业博览会举行.
日本的国营示范工厂初具规模(80年代)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三井家族的成长
1.60年代,三井公司起家于和服店生意. 2.1868年,明治政府委任三井家庭掌管政府的赋税收入,享 受免息使用政府的赋税收入. 3.1876年,三井公司在政府许可下建立日本第一家银行,生 意扩展到全国. 4.1877年,三井取得专营政府的三池煤矿所有煤炭的权利, 十年后,积极购买,在中国,新加坡建立分支机构. 5.1893年,三井银行低价抢先购买了政府的富冈缫丝厂,使 其赢利. 6.20世纪,三井成为日本著名的四大财阀之一. (四大财阀:三井 三菱 住友 安田)
1907年,小学入学率 达到98%,普及了初 等义务教育,比美国 早4年,比法国早10 年。
(1)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2)1889年日本宪法
国家政治结构
绝对的权力 最高决策机关
天皇
内阁 行政权,对天皇负责 军队 对天皇负责 议会
枢密院
贵族院 众议院 特权阶层 地’中小资’
民选产生
基本权利
主要内容——权力分配
思考:日本工业化有何特点?
外部环境上是在严重的“外部压力”情况下启动的。 (西方侵略)因此无法像英国那样自发而循序渐进地 从工场手工业自然过渡到机器大工业。(跨越式) 资本原始积累(土地税)和工业化同时展开。 工业化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 来实现的。借鉴欧美各国产业革命经验,起点高,发 展快。(后发型) 工业化采取了“自上而下”即政府领导工业化的方式。 产业革命从轻纺织业开始,重工业在后,军工业占有 突出地位。(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