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34讲城市的辐射功能地区产业结构转型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第34讲 产业转移

第34讲 产业转移

第34讲产业转移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理解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以区域图、产业转移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特点及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如2016全国卷ⅠT1~3,2016全国卷ⅡT3~5、2016全国卷ⅢT1~3等。

东亚的产业转移[学生用书P217]1.产业转移(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资源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避开国家政策等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相应优势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的负面影响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自我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专题十二 第1讲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第1讲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
济发展水平。
3.产业结构的升级 (1)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2)表现: ①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 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②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工业为例:
习题
1.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三 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 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 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 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
A.交通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C.科技实力
D.对外开放水平
(2)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
B.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
C.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
D.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2.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 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 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纽约的辐射功能 (1)“波士华城市带”的构成: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 这五个大都市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40多个中小城市、200 多个卫星城镇的发展。
(2)功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城市的辐射功能
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的城市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 型国家物流枢纽。宇通客车、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郑州制造”行销全球,是我国最 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 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下图示意中原城市群。
大都市辐射功能
城市等级
城市体系
城市 辐射 功能
城市腹地范围 城市腹地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关联网络
(2022·广东)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 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 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一轮资料P238)
C.次轴经济辐射范围大 D.次轴可为农村地区提供物资转运
(2021·天津等级考)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 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 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 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据此完成1、2题。
“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4.“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
的影响有( A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3讲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3讲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素能升华】
构成要素 物质基础
媒介 辐射内容 主要规律 辐射结果
具体内容 大都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 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 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 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年份 2020
2021
生态脆弱区
资源枯竭区
山东T16、19,北京 —
T16(2)(3)
河北T18,海南T23,辽 山东T17
宁T18(2),北京T16(3)、 (2)(3)
18(1),天津T18(2)
大都市辐射 —
辽宁T6、7,6月 浙江T14
2022 海南T3、5、13

北京T20
主要考查资源、生态、产业等与区域经济活动相关的问题, 以及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 命题分析 题。题型从选择题变成综合题,而且试题难度在增加,设问 的限定词越来越多
[模拟应考]
(2022·太原期末)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
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
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创新资源,是山西经济基础最
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
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
图彰显山西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读山西中部城市群
第十四章 区域发展
第33讲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课标与教材
新高考命题研究
1.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 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 功能[选必二]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 构变化过程及原因[选必二] 3.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 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选必二] 4.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 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 综合治理措施[选必二]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

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 台风 ,冬季寒潮、冻害
(3)河流: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C 澜沧江 。 (4)资源
林业 水资源
主要分布在 西南 、 东南 山区,茶、油桐、 毛竹、杉树、樟树较多
水资源丰富
能源及矿产资源 常规能源 缺乏 ,水能丰富, 有色金属矿 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耕作类型
水田 农业
农业 工业
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草场广布
农业类型 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 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及分布 灌溉农业: 河套 平原、 宁夏 平原、河
西走廊、新疆
分布
绿洲 工业带西段
部门
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3.环境问题: 陇海—兰新 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学以致用训练】 [2020·天津月考]读“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完成1~2题。
考点三 西北地区
【必备知识落实】
1.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
类型
温带大陆性 气候
特征 夏季 炎热 、冬季 寒冷 ,全年降水__少____
(2)地形:a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c 塔里木盆地 、b 天山 、河 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3)河流、湖泊:稀少,且多 季节性 河流。 (4)资源: 煤 、 石油 、天然气和稀土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体系导学】
考点一 北方地区
【必备知识落实】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地形、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
A辽河平原、B 松嫩平原 、C三江平原、D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和E
(2)气候
类型 以 温带 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 寒冷干燥 ,夏季_高__温_多__雨__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都市辐射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都市辐射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都市辐射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呈现1.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的作用2.城市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知识点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1.城市辐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

2.长三角城市体系①辐射媒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

①辐射结果: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①辐射强度:由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4.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市的影响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城市的影响知识点3:产业转移1.原因:原料价格与丰歉、工资水平、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开拓市场、治污成本等。

实质是产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

2.转移的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低端制造业3.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积累资金提高技术重工业――→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 4.产业转移的规律(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5.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6.产业转移的影响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产业转移成因分析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

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4讲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4讲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A.扩大资源开发 B.减少农业投入 C.强化传统工业 D.推动三产融合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考虑的因 素是二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丙类产业结构高 级化水平低,说明二三产业占比小,应推动一、二、三 产业的融合,D正确;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 片面,没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 高,A、C错;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B错。
4.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C )
5.变化的原因: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__供__应__状况、区 域主导产业的__市__场__状况等。
6.调整与优化:应与区域__经__济__发__展__阶__段__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 大产业__协__调__发展。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
(1)兴起:19世纪中叶,成为德国的_能__源___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 地。 (2) 衰 退 : 20 世 纪 50 年 代 后 期 , 主 导 产 业 开 始 _衰__落___ , 经 济 增 长 放 缓 , __失__业__率__高涨,污染严重。
【对点精练】
(2022·云南楚雄期末)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市被誉为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 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和能源基地。20世纪70年代,采矿业对攀枝花 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90%,受产业结构的影响,攀枝花市产业低端化、环境 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经济不得不转型发展。2018年,四川省提出攀枝花 市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阳光康养旅游 目的地的产业定位。下图示意2000~2019年攀枝花市三次产业结构变迁。据此 完成1~3题。
原因主要是( D )
A.位置偏远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1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共41张PPT)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1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共41张PPT)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1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共41张PPT)(共41张PPT)第十四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01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____________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____、创新等功能。

经济、文化政治、服务商品市场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生活集散(2)特点。

特点举例有些城市功能单一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有些城市具备多种功能大多数省会城市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__________。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城市的____。

(3)大小表示:城市____范围。

→发展带动力功能腹地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________的影响。

(2)城市的________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______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_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___。

经济特征辐射功能分工明确越大越高二、纽约的发展1.优势:位于米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____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历程(1)1825年,________开通,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米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20世纪30年代,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_______的城市。

港口伊利运河1 000万三、纽约的辐射功能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纽约的辐射功能:综合性辐射范围具体影响周边地区依托高速公路和____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轨道辐射范围具体影响“波士华城市带” 通过高速公路和________,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____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米国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________,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世界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____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____、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航空线路贸易信息网络信息金融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02考点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考点二城市的辐射功能考点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典题导悟』(2022·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第34讲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第34讲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对美国
• 纽约通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 商贸活动、_信__息___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对世界
•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__信__息__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 济、金融、__文__化__中心等多种职能
新教材·新高考
返回导航
对点 演练
(2020·山东卷)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 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 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 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 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 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 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 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
产业结 构升级
上海产 业结构 的变化
丧失
转型
凸显
升级
(2) 从全球来看,_技__术__创___新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新教材·新高考
返回导航
二.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 变化表现
地区产 业结构


轻纺工业
产业结 构升级
上海产 业结构 的变化
新教材·新高考
2024一轮复习
高新技术
返回导航
二.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纽约的 发展
纽约的 辐射 功能
(2) 特点
• 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 范围_越__大_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越__高___。
新教材·新高考
返回导航
2024一轮复习
1. 用中心地理论解释城市体系
(1) 基本规律 •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产、服务、管理、_集__散___、创新等功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件湘教版

归纳提升 1.大都市形成的七大区位条件 (1)优越的地理区位。 (2)庞大的城市规模。 (3)雄厚的综合实力。 (4)发达的教育科技。 (5)深厚的文化底蕴。 (6)便捷的交通运输。 (7)广阔的经济腹地。
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3.影响城市辐射功ຫໍສະໝຸດ 的因素因素 影响表现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的中心城市规模优 势仍然很突出,即|q|>1,同时对其他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不断增强,与外围 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q|变小,因此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 集聚衰减阶段。C正确。第2题,趋向集聚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 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集聚加速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 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外辐 射效应不明显;集聚衰减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 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高,地域 内城市分工体系有待完善,C符合题意;趋向分散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 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减弱,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B (2)D
对应训练 (2022江苏泰州模拟)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 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 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 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 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 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
的出路
构调整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
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2.区域工业化的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 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 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 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 是高新技术产业。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图解思路】
发达 多
减少
产业 结构
减少
多 转移
产业
减少
减少 增加 【尝试解答】 1.A 2.C 3.D
知识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 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回答 1~2 题。
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第 1 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 到 2012 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 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产 值也应快速增加。故选 A。第 2 题,崇明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 费水平高。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故选 A。 答案:1.A 2.A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 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城市化率显著提升。 (2)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市场 扩大。 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业用地的规模缩小,水果产值和产量减少。 (3)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的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 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3.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1)抓优势区位,分析发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 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抓资源分布、供应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资源问题。 (3)抓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4)抓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5)抓环境建设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 (1)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 通信网络,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 (2)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3)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强度受距离、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 差异性。
(2019·高考全国卷Ⅰ)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
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 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
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
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
() 分散
【尝试解答】 1.B 2.D 3.A
建设用地
(2020·赣中南五校联考)福建省总面积为 12.4 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该地区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中看出,城市化迅速 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城市化率的变化中看出。(2)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可以从 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可从城市化发展对水果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等方 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以从城市化发展对农业用地和水果产量的影响方面分析。(3)分 析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区域经济发 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两方面分析。
(高考全国卷Ⅲ)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
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1~3 题。
(2)存在问题: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 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3)发展新格局 ①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②两翼:南翼以沪瑞(云南瑞丽)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③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④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
电网,交通便利,
IT 技术、信息产
不足,水源紧张,
展、天津滨海新
靠近山西能源基
业、农业
环境污染

地,农业基础好
资源丰富,交通 能源、水源供应
重工业、制造业、
便利,重工业基 不足,设备落后,
东北振兴战略
农业
础好
观念滞后
2.长江经济带规划
(1)总体概况: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 南、贵州 11 个省区,面积约 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 全国的 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机制。据此完成 1~3 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图解思路】
第四模块 区域发展(选修Ⅰ-2)
第十四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34讲 城市的辐射功能
地区产业结构转型
地理
01
达标检测 知能提升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市为例
1.上海市的地位 上海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
(4)产业转型升级 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积极发展服务业等)。 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5)通道支撑、协同发展 ①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 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6)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护和修复水生态;有效保护和 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