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26662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9.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项重要应用。
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监控、控制和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系统设计需要从硬件设备、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硬件设备方面,需要选择适合楼宇管理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并通过物联网通信模块与云端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并提供用户界面供操作和监控。
(2)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楼宇内部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照明、空气质量等,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服务器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统计报告和图表,供用户查看。
(3)远程监控与控制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远程监控和控制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
例如,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等,实现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同时,系统还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设定,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二、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实现步骤(1)传感器与控制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在实现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前,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
例如,可以选择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用于采集楼宇内部环境数据。
同时,还需要选择对应的控制设备,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用于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选定好设备后,需要进行安装和调试,保证设备能正常工作。
(2)数据传输与云端存储选择合适的物联网通信模块,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处理。
可以使用Wi-Fi、蜂窝网络或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在服务器端,需要建立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c1380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d.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管理亦由传统的手工方式逐渐转化为现代化、智能化的模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也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读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针对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探讨。
1. 系统概述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新型图书管理模式。
其实现原理为通过传感器、智能终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智能感知、全面监控和精准管理。
具体实现方式为在图书馆内部架设多个感应器,将读者、图书等相关信息采集后传输至中央控制中心,再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对图书借还、馆内环境控制和读者服务等全方位的管理。
2. 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其成功实现的关键,涵盖了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云计算三个方面内容。
(1)硬件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感应器、智能终端和数据采集设备等。
感应器负责感应读者、图书等相关信息,智能终端则实现了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数据采集设备则负责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
(2)软件平台方面: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负责完成图书借还和馆内环境控制等基本功能,应用软件则提供读者查询服务、推荐服务等辅助功能。
(3)云计算方面: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进而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系统功能设计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图书管理、读者服务、馆内环境控制等方面,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借还书管理:通过终端设备和感应器实现读者借还书的自动化操作,提高借还书效率和精度。
(2)图书查询服务:通过应用软件实现读者的图书查询服务,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借阅情况查询、图书荐购等服务。
(3)询问服务: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对读者的询问服务,提高读者体验和服务质量。
(4)馆内环境控制:利用感应器控制图书馆内的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实现对馆内环境的全面控制,提高馆内环境舒适度。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ae0ad3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d.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智能工厂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机器和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数据交互。
而一个高效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是实现智能生产的关键。
本文将就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展开讨论,包括系统的需求、架构设计、实施步骤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
一、系统需求设计和实施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充分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需求。
主要的系统需求如下:1. 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通过物联网设备(传感器、RFID 等)连接到工厂设备和机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进行监控,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掌控。
2. 自动化控制: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对生产设备和机器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生产计划和调度: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计划和调度,确保生产进度和交期的准确性。
4.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5. 库存管理:实时掌握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情况,进行库存管理和优化。
6. 故障预警和维护管理:通过物联网设备对设备和机器进行状态监测,并根据异常情况提前预警,避免故障发生。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系统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层:通过物联网设备对工厂设备和机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2. 数据处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监控功能。
3. 应用层: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包括生产计划和调度、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
4. 前端展示层: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前端界面展示给用户,并提供用户操作和反馈功能。
5. 数据分析和优化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优化生产过程。
6. 安全和稳定性层: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传输加密、权限管理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中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智能电网中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544b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8.png)
智能电网中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已经成为现代能源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电力设备的高效监测和管理,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中。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传感器节点:每个电力设备需要安装相应的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电能消耗、温度等数据。
这些传感器节点应具备低功耗、高精度和长寿命等特点。
2. 网络通信模块: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中。
网络通信模块要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ZigBee等,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3. 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云平台中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的算法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与预测。
4. 用户界面与应用模块:用户界面应为用户提供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以便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报表和报警信息等。
应用模块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如设备维修管理、能源消耗优化等。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该系统中,传感器节点负责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并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中。
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电力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传感器应具备低功耗、高精度和长寿命等特点,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传感器的布置也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结构和布线等因素。
2. 网络通信技术选择:系统应支持多种网络通信技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例如,对于近距离通信,可以选择蓝牙或者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对于远距离通信,可以选择4G或者5G等移动通信技术。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653231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6.png)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系统通过将车辆和物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了车辆的实时监测、管理和控制,提高了车辆安全性、效率和便捷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概述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车辆监测、定位、远程控制、维护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它由车辆终端设备、物联网通信网络、云服务器和管理平台组成。
车辆终端设备搭载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位置和环境信息,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通信网络传输至云服务器。
管理平台可以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维修调度和数据分析等操作,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车辆终端设备设计与实现车辆终端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
首先,车辆终端设备需要安装多种传感器,如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采集车辆的位置、温度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其次,车辆终端设备需要搭载支持物联网通信的模块,如GSM、GPS和蓝牙等,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云服务器。
2. 物联网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物联网通信网络是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需要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设计与实现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使用4G/5G网络或者NB-IoT网络,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可以将物联网通信网络与车辆管理系统的其他组件进行优化集成,例如与云服务器进行直接连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丢包率。
3. 云服务器设计与实现云服务器是车辆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车辆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
在设计与实现时,云服务器需要具备高并发处理和可扩展性能。
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来部署多个服务器节点,实现数据的备份和负载均衡。
此外,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车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车辆管理和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3e777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3.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可帮助农业生产者管理和监控大棚环境,并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云平台模块和用户移动端模块。
传感器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大棚内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云平台模块。
云平台模块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用户移动端模块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远程监控和管理大棚。
2. 硬件设备选型为了实现智能农业大棚管理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是监测大棚环境的常用传感器。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土壤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对土壤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
云平台模块通常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可以选择使用主流的云平台,如阿里云或亚马逊AWS。
用户移动端模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开发或使用现有的移动应用程序。
3. 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准确地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或GSM等,将数据发送到云平台。
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议使用加密协议和数据压缩算法。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云平台模块中,接收到的数据将被存储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历史数据,并使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棚环境数据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处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方便用户了解和监控大棚环境状况。
5. 用户移动端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远程监控和管理大棚。
用户可以查看大棚环境数据、接收报警信息、设置阈值和进行远程控制等操作。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d0180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它结合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手段,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本文将介绍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 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验室内温湿度、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报警功能: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他们及时采取措施。
3. 远程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并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开关、调节等操作,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4. 防止误操作:系统应具备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权限管理的功能,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操作相应设备,防止误操作引发安全问题。
5.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需要记录和分析实验室的各项数据,如温湿度变化趋势、气体浓度变化等,以便于管理人员分析、查找异常原因。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备: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终端设备、服务器等。
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实验室中的温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负责存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提供用户接口供管理人员远程监控与控制实验室设备。
2. 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方式实现传感器与终端设备之间、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数据存储与处理:服务器负责存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同时,服务器还负责存储设备操作日志、报警日志等信息,以便管理人员查看和分析。
4. 用户接口:系统应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界面应具备实时数据显示功能、设备开关功能、权限管理功能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2dbf5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5.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物业设施的远程管理、智能化监控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需求:1. 设备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对物业管理中涉及到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的配置、安装、维修以及报废等。
2. 安全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实现对物业内各个区域和设备的实时监控,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等,确保物业的安全性。
3. 环境监测:系统需要能够监测物业内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实时反馈数据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控。
4. 成本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对物业运营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水电费、维修费用等,提供数据支持给物业管理者进行决策。
5. 居民服务:系统需要能够提供居民生活服务,如在线缴费、报修服务、社区新闻等,提升居民对物业管理的满意度。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上述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系统架构:1. 传感器网络:在物业建筑中布置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环境指标、设备状态等。
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2. 中心服务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分析等处理。
中心服务器还提供对物业设备的配置管理、报警通知以及对居民服务的支持。
3. 移动端应用: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移动端应用,用于居民服务,包括在线缴费、报修、社区互动等功能。
4. 后台管理系统:提供给物业管理者使用的后台管理系统,用于设备管理、安全监控、成本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和分析。
三、系统实现基于上述架构设计,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具体实现。
以下是我们采取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1. 传感器选择和布置:根据物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在各个区域和设备上。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0d6d2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6.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设备和系统的监控和控制,提高楼宇的能源利用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设计方面,智能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互联和通信:系统需要支持各种设备的互联和通信,包括照明设备、供暖设备、空调设备、安防设备等。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交互。
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需要实时采集楼宇内各种设备的状态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计算平台,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后续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3. 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需要支持远程对楼宇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的状态信息,并进行远程控制。
例如,用户可以调整室内温度或者灯光亮度,实现个性化的舒适度调节。
4. 能源管理和节能优化:系统需要通过能源监测模块实时监测楼宇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燃气、水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供节能建议和能源利用优化方案,帮助楼宇管理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系统实现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系统架构和拓扑:根据楼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传感器节点、通信网关、云计算平台等组成部分。
确定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传感器的布局和通信网络的搭建。
2. 选择和配置传感器设备:根据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需求,选择和配置适合的传感器设备。
例如,选择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来采集室内环境数据。
通过传感器的选择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取各种环境数据。
3. 通信网络的建设:根据楼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网络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4680a1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的趋势之一。
而物联网技术更是给智能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各种传感设备和机器,实现远程监测、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进而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和提高农业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关键之一。
该系统可以分为三层,即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是指各种传感设备和机器,用于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物理层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以及涉及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如自动灌溉系统,自动施肥系统、自动喷雾器等等。
网络层:网络层是指将物理层中收集的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应用层。
网络层主要包括通信协议设计、通信接口选择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等方面。
应用层:应用层是指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和控制。
应用层可以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以及实现各种决策和控制的应用程序。
二、系统功能设计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需要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涉及到的功能。
主要的功能如下:1.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采集各种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生成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变化,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
2. 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实时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反映出农业生产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 报警系统: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的报警阈值。
当数据达到阈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农民进行相应操作。
4. 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执行自动化操作。
比如,当空气湿度过低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自动化喷水系统。
5. 远程控制系统: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连接到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三、系统实现方案系统实现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案:硬件方案包括各种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选择和组装。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4e291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b.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络的互联互通,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性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性: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网络、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
- 泛在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覆盖家庭、工业、农业、交通等多个领域。
- 扩展性:物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扩展性,能够不断融入新的设备和应用,形成更加庞大的网络体系。
1.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监控和自动化管理。
- 智能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优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 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作物的智能种植、养殖和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监控、车辆的智能导航和交通管理的优化。
二、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联控系统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多个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智能决策,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1 智能联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联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块化设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
-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 兼容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支持多种设备和协议。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9876f1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9.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创新型应用系统。
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和传感器等设备,将停车场内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处理和管理,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的停车管理。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
该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前端设备、后端服务器、云平台和用户终端四个方面。
1. 前端设备:在停车场内部布置传感器设备,用于实时监测车位的占用情况、识别车辆的信息等。
传感器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
2. 后端服务器:负责接收前端传输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提供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3. 云平台: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
云平台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停车场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为停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4. 用户终端:通过智能手机App、网页或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停车场的实时情况,查找可用车位并进行预约、缴费等操作。
用户终端还可以提供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停车路径。
二、系统功能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具备多项实用功能,如实时监测、预约停车、导航服务、在线支付以及数据分析等。
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停车场内车位的状态,包括车位是否被占用、停车时间等信息。
系统可以将这些信息通过云平台呈现给管理员和用户,以提供实时的停车信息。
2. 预约停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预约停车位,系统会为其保留一定时间的预约车位,并通过导航功能引导用户到达所预约的停车位。
3. 导航服务:通过用户终端,系统提供停车场的导航服务,引导用户按照最短路径到达空闲车位,减少用户在停车场内的搜索时间。
4. 在线支付: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进行在线支付停车费用,无需现金交易,提高用户支付的便捷性。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4c509b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4.png)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运营的需求。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还能较好地完善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
二、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功能部分:1.设备监控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保养状况、异常情况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为设备维护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便于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及预防性维护。
2.设备控制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的开、关等操作进行控制,同时具备经过合法授权才能进行设备控制的安全机制,避免不合法操作导致重大损失。
3.设备维修管理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的维修过程进行管理,包括人员、时间、费用等信息,有效地管理设备维修过程,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
4.材料及配件管理功能该功能主要对企业设备的备件、耗材等物资进行管理,加强存货管理、采购计划制定、材料入库、领用出库等环节的监控,方便设备维护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备件的快速查找和及时补充。
三、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架构设计对于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系统架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选取合适的物联网技术和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等技术,从而设计出性能较好、可扩展性强、易于维护和升级的管理系统。
2.数据存储设计对于设备管理系统而言,数据存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企业设备基础数据和运营数据的存储,同时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需求,合理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和选取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1f24b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3.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方案,旨在优化校园网络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它利用物联网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对校园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管理、自动化配置和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
本文将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设计要点1. 物联网感知与数据采集:智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网络设备运行状态、流量、安全性等数据的实时感知与采集。
这些数据将作为网络管理的基础,为管理员提供决策依据。
2. 远程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校园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包括远程配置、访问控制、软硬件升级等操作。
管理员可以通过Web界面或手机应用程序远程管理网络设备,提高管理效率与便利性。
3. 自动化配置与优化:系统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和管理员设定的策略,自动进行网络设备配置和优化,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管理员只需设定一次,系统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减轻管理员的负担。
4. 智能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校园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智能故障诊断和预警。
当网络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减少故障对校园网络和用户的影响。
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机制,确保校园网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例如,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安全认证机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访问控制措施限制非授权访问等。
二、系统实现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与校园管理部门、网络设备供应商等相关方进行沟通,确定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功能。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
2. 硬件设备选型: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联网设备,包括传感器、智能网关等。
同时,需要采购一定数量的网络设备,以便进行系统的测试和实施。
3.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校园网络的实际布局和规模,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设备位置、设备连接方式等。
《基于物联网的生命支持类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生命支持类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dc87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a.png)
《基于物联网的生命支持类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命支持类设备作为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生命支持类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及实际应用效果。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物联网架构,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和精细化管理。
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
2. 感知层设计感知层主要负责设备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通过在生命支持类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层。
3. 网络层设计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采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 平台层设计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采用云计算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为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5. 应用层设计应用层主要负责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界面设计。
通过开发移动端和PC端的应用程序,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查询、报警提示、故障诊断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
三、技术实现1. 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物联网通信技术采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采用云计算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为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4. 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实现设备的智能诊断和预测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5c1b65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6.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正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物联网的应用为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包括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
基于此,系统架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1.1 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设备是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定期收集用户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这些传感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到用户的智能设备,如手机、手表等,也可以直接佩戴在身上。
1.2 数据传输协议为了保证传感器设备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协议。
常见的协议有HTTP、MQTT等,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1.3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是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它可以存储和处理海量的健康数据。
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健康报告以及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1.4 数据分析与挖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需要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健康建议,并提前预测潜在健康问题。
2. 系统实现方案在设计完系统的架构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来实现系统的各个组件。
2.1 选择适配的传感器设备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适配的传感器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是市面上已有的产品,也可以是自行开发的传感器模块。
在选择传感器设备时,要考虑其准确度、实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2.2 开发数据传输模块为了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需要开发相应的数据传输模块。
根据选择的数据传输协议,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和框架进行开发。
2.3 构建云计算平台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平台,如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 Azure 等,构建系统的云计算环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03cf7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2.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之一,旨在利用物联网设备和数据分析算法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与实现两方面进行介绍,重点讨论其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一、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分析和控制层组成。
感知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相机等设备获取道路交通信息,包括车辆数量、速度、车辆类型等。
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和控制层。
数据分析和控制层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交通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依据结果做出相应控制策略。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数据来预测交通拥堵情况、车流量变化等。
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历史和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提供可行的交通控制策略。
3. 控制策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来改善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例如,根据道路上的交通密度和速度,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以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路权识别,及时调整车道的使用情况,减少车流阻塞情况的发生。
二、系统实现1. 物联网设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涉及许多物联网设备,如交通传感器、智能信号灯、智能摄像头等,这些设备负责感知交通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和控制层。
这些设备应注意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传输的稳定性。
2. 数据通信网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高速稳定的数据通信网络。
数据通信网络应具备低延迟、高带宽的特点,以确保实时性和高效性。
同时,对数据通信网络进行加密和安全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3. 算法和软件实现为了实现有效的交通控制策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决策软件支持。
这些算法可以基于历史和实时的交通数据,进行预测和优化。
同时,系统也需要具备灵活性,以应对不同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需求。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dcd8f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路灯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
它通过物联网网络,将路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对路灯的智能管理和监控。
本文将探讨智能路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需求分析智能路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
从用户角度来看,智能路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 远程监控:可以通过云端平台远程监控路灯的状态,包括亮度、故障等。
2. 自动调节亮度:根据路灯周围光照情况和交通流量,自动调节路灯的亮度,提供合适的照明条件。
3. 故障检测与报警:及时检测路灯设备的故障并发送报警信息给维修人员。
4. 能耗监控与管理:对路灯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降低能耗成本。
二、系统架构设计智能路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系统架构设计:1. 传感器层:通过安装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来获取路灯周围的环境信息。
2. 通信层: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
3. 云端平台:接收来自路灯的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
同时,提供对路灯状态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4. 应用层:为路灯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和用户提供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和功能操作。
三、系统实现1. 传感器设备安装:安装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并利用适当的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
可以选择使用LoRa、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
2. 云端平台搭建:建立一个稳定的云端平台来接收和处理路灯传感器数据。
可以使用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如AWS、Azure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存储。
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实现智能调节路灯亮度的功能,并对能耗进行统计和管理。
4. 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云端平台提供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可以实时查看路灯的状态、亮度等信息,并进行远程控制,如远程开关灯、调节亮度等。
5. 报警管理:实现路灯故障的实时检测和报警功能,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维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bbb9a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门锁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安全保障,还大大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锁管理系统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门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实现高效安全的门锁管理。
一、设计目标与功能需求1. 设计目标智能门锁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简化门锁管理流程,并提升门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安全性:通过身份验证和加密通信等手段,保障门锁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 弹性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添加、删除和管理用户,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并支持系统的弹性扩展。
- 远程控制:支持用户远程开锁、查询门锁状态等操作,方便用户在任何地方实现对门锁的控制。
- 高效便利性: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减少用户的操作负担,并提供自动化功能,例如远离门锁自动上锁等。
- 审计功能:记录门锁的开锁历史,方便后期查找和调查。
2. 功能需求智能门锁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用户管理:支持用户的注册、登录和身份验证,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操作门锁。
- 远程控制:用户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网页远程开锁、上锁,以及查看门锁的状态。
- 权限管理:系统分配不同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进行特定操作。
- 实时监控: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门锁周围的环境,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 报警功能:门锁系统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提醒用户采取措施。
- 数据存储:将门锁使用记录和相关数据存储在云端,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和管理。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硬件设计- 门锁设备:智能门锁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机械结构,配合密码锁或指纹识别等技术,确保门锁的安全性。
- 通信设备:门锁设备需配备无线通信模块,以便与底层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并能够与用户远程通信。
- 传感器设备:门锁设备应配备传感器设备,如重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检测门锁周围环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管理与技术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5期192㊀㊀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㊀锦㊀李周林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5
)摘㊀要:物联网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推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设备管理中实现
了统一的㊁实时的设备管理.在物联网基础上完成的设备管理系统不仅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还通过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管理费用.据此,就围绕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5.093㊀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基于设备管理基础上的,
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包括了人员组织㊁技术应用以及经济总体功能等内容,实现了无形价值理念与具体设备实物管理的结合,让企业对设备的高效实用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1㊀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1.1㊀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智能设备管理系统一般都由几大模块组成,主要有监控中心㊁无线功率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器等,所有模块的构成㊁运行与应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属于环环相扣的关系.将智能化设备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在有关设备上安装无线功率传感器,因为要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功能收集有关数据,在监控需求范围内也将安装监视器,所有信息都将通过信号接收器转发至控制中心,管理者只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就能实时的查询到有关设备运行的数据.1.2㊀设备管理系统功能
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七大基本功能:一是设备档案管理功能,即完整的保存设备档案所有记录,包括采购时间㊁维修情况㊁使用频率等;二是设备使用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的使用与归还㊁维修与保修等过程;三是设备采购和库存管理,以便有关工作人员在此数据上做到有效的监控并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四是无线跟踪实时定位功能,监视器中产生的数据将通过无线功率传感器发送至控制中心;五是工作状态监视功能,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将通过监视设备记录下来,管理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得知设备异常;六是查询历史记录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科学统计上的,与设备有关的运行数据,比如维修率㊁故障原因㊁折旧率等都将综合性的归纳为图表;七是智能化盘点功能,由于无线功率传感器的作用,管理系统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设备盘点,极大的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1.3㊀系统呈现出的优点
系统具备超低功耗㊁稳定高效㊁网络灵活㊁兼顾统一等优点.
2㊀设备管理系统的移动实现方案
2.1㊀设备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提出
物联网 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 T U )在«I T U :2005:
物联网»报告中被提出来,这是一种集合了多种设备信息的智能化网络,其中包括全球定位信息㊁红外感应器以及射频识别等,它们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赋有了自动管理与识别的功能.在这个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各项业务工作与信息系统逐渐实现了融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传统设备管理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在比较设备管理与标识方法中都统一性的制定出了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的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同时将当下应用最为普遍的二维码贴于所有设备上,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开展通过移动端的扫描功能就得以实现.
2.2㊀设备管理系统组成与功能
就硬件组成角度分析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包括了通讯网络㊁管控中心设备以及手持终端.通讯网络由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内网指的是无限介质和有线介质的内部局域网,外网指的是基于中国联通㊁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通常在内外网之间设置有路由器㊁防火墙以及网络服务器等,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管控中心的设备都是通过内网完成信息交换的.管控中心设备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工作站和管理服务器,前者用于前台操作,设备管理工作站的具体分工和位置通常根据业务而定;后者用于存储设备数据,其主要依靠设备采购㊁管理㊁维护和备件管理等功能支撑整个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手持终端通常为智能手机,主要用于扫描二维码识别设备,同时作为技术操作人员查询和录入信息的人机界面.2.3㊀设备管理系统的二维码应用
具有新型应用技术特征的二维码通过一些特定的集合图案在一定规律下平铺与二维平面上记录数据.就应用原理角度来看,在代码编制上,二维码巧妙并充
分的利用了计算机的比特流概念,主要指的是//10和
/00这两个内部逻辑基础理论,从而实现了数值信息的多样表现形式,比如对应不同的二进制生成的几何图形,最后经过图像输入设备的分析和处理环节,将隐藏于其中的图像㊁音频和数字等信息识别出来.
相比于当下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维码,二维码在信息容量上占据极大的优势,其信息容量是一维码的几十倍,通过编码能将文字㊁图片甚至音频等数据以信息化的方式表示处理;另外,二维码具有超强的纠错功能,即便二维码出现一些局部损坏,比如污染㊁缺失㊁穿孔等都能被正常无误的识读,甚至在损坏面积高达50%时还能将译码错误率控制在千分之一内.就目前二维码的应用现状而言,其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相当迅猛,所以综合考虑二维码的应用优势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议将便捷性更高的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端,尽量避免使用常用于工业领域的R F I D 技术.
3㊀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设备管理方面引入物联网让设备管理在智能跟踪㊁监管㊁定位以及控制功能实现中体现出了更高的价值.物联网与物理实物的成功连接让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㊁也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光东.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C N 107171853A [P ].2017.[2]刘建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系统[J ].煤
矿机械,2016,(7):167G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