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疗法在临床偏头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内科疗法在临床偏头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积极探讨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临床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而采取相应的中医内科治疗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有25例患者临床治愈,其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6.36%。
结论积极采用中医内科疗法对众多偏头痛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将能明显改善患者因长期偏头痛而给身体与心理带来的疼痛,效果比较显著,可在乡镇卫生院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标签:偏头痛;中医内科;瘀阻脑络型;肝郁气滞型偏头痛属于临床中医内科中一种比较多见的病症类型,多为突发性的疼痛暴作,且程度逐渐加剧,且多为半侧的头痛,或右或左,有时甚至是牵连到严齿,而疼痛表现主要为胀痛、跳痛或是刺痛,易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加之该病症多由于情绪的波动或是疲劳过度而诱发,故同肝经风火上扰与肝阳偏亢有着很大的关系[1]。
故文章抽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来具体探讨该疗法的应用与效果,并作如下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且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偏頭痛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30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21~71岁,平均年龄为(37±3)岁,患者的偏头痛病程在1~19年,平均病程为(6±5)年。
其中,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有[2]:①长期疲劳、精神紧张,或是情绪波动较大、睡眠质量差,在特定季节发病,而女性则多在经期发病;②部分发病之前有先兆症状,如视线模糊,有暗点、闪光,偏盲,或是出现肢体异常、运动障碍等,一般持续30 s后消失;③头痛的部位多在眼眶与前额的周围,且多局限在一侧;而少部分为双侧疼痛,并呈现出搏动痛或是钻顶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④多伴肠胃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症状,比如腹胀、流泪与呕吐、心跳不正常以及脸色苍白等。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HIS,2004年)。
2.疾病分期(1)发作期(2)缓解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头痛(偏头痛)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偏头痛)的患者。
2.患者为急性发作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痰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2)中药泡洗技术(3)推拿疗法(4)阿是穴特色疗法(5)塞鼻法4.西药治疗5.饮食疗法6.护理调摄要点(九)出院标准1.头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
60例中医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60例中医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为了有效观察偏头痛,了解使用中医内科疗法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治疗的偏头痛病患60例,采取中药治疗方法,其结果为通过2-3个疗程的中药治疗,该组60例病患中,得到控制的有31例,治疗效果明显的有13例,有效治疗的有9例,无效治疗的有7例,总的有效率是88.3%。
此后在对该组病患的半年追踪中,并未发现复发者。
由此可见,中医内科疗法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稳定、理想的效果,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而倍受病患和医生的欢迎。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53-02偏头痛,又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首次发病大多在青年阶段,发病时间难以预料,较为突然,而且在早晨发病频率居多。
主要发病症状是头部的一侧跳痛、钻痛,痛感强烈,同时还有身体不适、怕光、恶心反胃和呕吐等症状。
发作时间时长时短,不发作的时候,病人像正常人一样。
部分病人在发作前会困倦嗜睡、精神萎靡并产生幻觉,比如,肢体麻木,在一侧视野内出现彩色火星或是闪光变幻闪动等症状。
普遍认为,偏头痛源于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导致的舒张功能失调、脑部血管收缩,它的发病原理尚未明确。
近代证明了这与脑内的血管活性物质5-羚色胺等的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一些女患者的偏头痛和月经周期相关,称之为经期头痛;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过度饮酒、疲劳、气候变化、紧张、口服避孕药等所致,极易复发。
目前西医治疗偏头痛药物主要是苯邃吮、麦角胺和其其它常见的止痛药物。
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治疗的偏头痛病患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岁数为(33±2.5)岁;病程持续时间为1~15年,平均年限为(6.9±2.8)年。
该组病例里,无先兆的偏头痛有34例,有先兆的偏头痛有26例。
2 治疗方法2.1 中药处方。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阻塞而产生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偏头痛的重点在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医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具体治疗原则如下: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
偏头痛常常由于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手段。
中医常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当归、川芎等。
2.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身体各部分都由经络相连,经络是气血流动的通道。
偏头痛常由于经络阻塞所致。
因此,疏通经络是治疗偏头痛的基本方法。
中医常用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桂枝、羌活、佩兰等。
3. 个体化治疗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可能不同,因此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气虚证型偏头痛,中医主要采用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的治疗方法;对于肝郁证型偏头痛,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治疗方法。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常采用复方中药治疗,治疗期间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常用中药包括桂枝汤、逍遥散、清热解毒汤等。
中药内服的好处是对全身气血的调理,整体效果较好。
2. 外敷贴敷外敷贴敷是指将中草药制成外敷配方,敷贴于患者脑部或肩颈部位。
中药配方一般选取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桂枝、羌活、当归等。
外敷贴敷的好处是温热疏通,容易被患者接受。
3. 针灸疗法针刺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一项重要疗法。
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效减轻疼痛。
其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阳陵泉穴、太阳穴等。
针刺前需要进行治疗区域的消毒,以避免感染。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患 者 的 发作 频率 、 最 长持 续 时间与 治疗 前 比较 , 均 有 显著 性差 异 聚 集抑 制 剂 ,能 选 择 的抑 制 A D P与血 小板 聚 集 ,也 可 抑 制 非
( P < O . 0 5 ) 。详 情见 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 及最 长持续时间( i s )
表 2 两组患者, 电图变化情况 比较( n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 文献
『 l 1 王斌. 氢 氯吡 格 雷联 合 辛 伐 他 汀 治 疗急 性 冠 状 动脉 综 合 征 的 疗 效观察 【 J 1 . 中 国医药指 南, 2 0 1 1 , 0 9 ( 2 4 ) : 1 8 8 . 【 2 ] 胡静 涛 , 赵春 红 . 阿托 伐他 汀与 氯吡 格 雷联 合 治 疗 急性 冠 脉 综 合征 3 O 例 疗效观 察[ J 1 . 中国现 代 药物 应 用, 2 0 0 9 , 3 f 1 4 1 : 1 4 0 — 1 4 1 .
抗凝 血酶 Ⅲ的 亲和 力也 随之 减 弱 ,但 仍 能有 效 催化 抗 凝血 酶 Ⅲ 对x a的灭活 , 在 有效 的抗 血栓 作 用的 同 时 , 因抗凝 血作 用 弱 , 出
血 副作用 较少 ,已有 临床 试 验证 实低 分 子 肝素 疗效 优 于普 通 肝
注: 与对 照组治 疗后 比较 - P < 0 . 0 5 , 与组 内治疗前 比较 a P < 0 . 0 5 。 素, 且 安全 性高[ 2 1 。 本研 究 显示 : 在 常规 治疗 的基 础 上 , 氯吡格雷、
2 2
内蒙古 中医药
激酶 1 5 0万 u静 脉 溶栓 治疗 ,观察 组 在对 照 组的 基础 上加 服 氯 2 . 3 两组 治疗 前 、 后血 小板 数 目变 化 情况 比较 : 观 察组 血 小板 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疾病,其特点是多次反复发作,以单侧头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光、声过敏等症状。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下面将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中医药内治法并辅以外治法,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的特点。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龙胆泻肝丸、逍遥丸等。
这些药物具有舒肝理气、化痰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在临床应用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中,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
针灸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祛风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阳穴、攒竹穴、风池穴等。
针灸疗法具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头痛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减轻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内科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中医内科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摄等。
这些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调整人体的内环境,改善气血运行,从而减少或消除偏头痛的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的特点。
中医内科通过中医药内治法、针灸疗法以及辨证施治等多种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平衡,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治疗方法选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由专业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及时调整。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研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以2014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中医内科治疗法,并观察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后,经统计得到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
:中医内科治疗法在偏头痛的治疗方面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而且在本次研究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出现,故可以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32-02偏头痛是临床中容易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性障碍疾病,主要由人体的神经障碍引起,在各类人群中都可能发作,但以女性居多,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关于偏头痛的治疗多以症状的控制与缓解为主,相对来说治愈率比较低而且对于复发的控制力不足,临床大量案例表明,中医内科治疗法在偏头痛的治疗方面的效果比较好,本文以2014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以2014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经检查后均确诊为偏头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34名,年龄区间为20-70岁之间,病程在半年至7年之间,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法进行治疗,按照以下药方进行煎药,酸枣仁、丹参和黄芪分别30克,菊花、当归、熟地和地龙分别15克,防风和川穹分别12克,天麻、合欢皮以及白术分别10克,远志和甘草分别6克,具体的煎药方法是将所有草药放入沸水中煎煮五分钟左右,然后改为文火煎煮半个小时左右,每天服用一剂,每剂分三次服用,一个治疗疗程为三个星期。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可以灵活的增减部分药物,如果患者的偏头痛症状为左向偏头痛或者右向偏头痛则可以向药方中加入柴胡和黄芩分别12克,如果患者的前额疼痛或者后枕疼痛则需要向原药方中或者加入葛根和白芷分别10克,或者加入羌活和蔓荆子分别10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对机体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内科偏头疼属于常见发作性血管性头痛,脑部神经血管发生功能性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偏侧性或双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出现脑部功能障碍、心跳加速、呕吐等症状,目前医学上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主要以缓解疼痛为主,西药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毒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易产生依懒性,大量文献表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优于西医治疗[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男7例,女23例;年龄22-51岁,平均(36.31±5.2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6.39±4.16)年。
对照组男8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4±5.41)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6.45±4.33)年。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94),5mg/次,1次/d,30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取对症治疗,具体分型治疗如下:①瘀阻脑络型:选用血府逐瘀汤,药方组成:生牡蛎20g、生龙骨20g、丹参20g、川牛膝5g、红花5g、桃仁5g、川牛膝5g、佛手5g;②肝郁气滞证:采用柴胡疏肝散,方剂组成:珍珠母25g、牛白芍15g、柴胡15g、醋元胡15g、川穹10g、丹参10g、蝎末5g、枳壳5g;③肝肾阳虚型:采用滋补肝肾汤,药方组成:枸杞20g、熟地20g、天麻15g、丹皮15g、山茱萸15g、茯苓10g、菊花10g;④风阳上扰型,采用天麻钩藤汤,药方组成:生牡蛎25g、石决明25g、佛手15g、川牛膝15g、钩藤15g、生白芍8g、蝎末8g。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偏头痛的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4.74%明显较对照组70.27%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标签:中医内科;偏头痛;效果偏头痛是由于患者的神经血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它是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当患者出现偏头痛时,会表现为患者头部一侧或者双侧出现神经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临床治疗偏头痛常常是控制其症状,暂无可以治愈的方法。
本文就实行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偏头痛的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2±1.8)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3.5±0.5)个月。
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5±0.5)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4±0.5)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发现,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瘀阻脑络型瘀阻脑络型患者有12例,该病患者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主要有头部固定位置的疼痛,患者还会有刺痛感,经常在夜间发作,检查发现,患者舌头部分有明显的青紫症状,还会出现瘀点、瘀斑,因此瘀阻脑络型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1]。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它的药物组成有:川牛膝、酒洗地龙、桃仁、赤芍、佛手及川芎各10 g,生牡蛎、生龙骨、葛根及丹参各30 g,红花5 g,加入400-500 ml水煎服,可以益气活血、疏通经络。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 照 组 采 用 西 医 治疗 , V J 服 尼 莫 地 平片4 0 mg , 3 次/ d , 对伴 发
白芷 、 全蝎 通 络 止 痛 , 采 用 赤芍 、 红 花、 川 I 芎 病症 对症 治疗 , 疗 程 为1 个 月。 观 察 组 采 用 中医辩 证 治疗 : ① 肝 肾亏 证 治 疗 主 要 采用 地 龙 、 白芍 、 柴胡、 苦 参 清肝 泻火 。 虚: 头 痛隐 隐 , 时轻 时 重 , 舌 红 少苔 , 口干, 脉 弦细 ; 药方 ( 大 补元煎 加 通 畅 脑 络 ,
2结 果
1 . 1一般 资料
资料 来 源于 2 0 1 0 年6 月一 2 O 1 2 年6 月来 该 院治 疗 偏 头 痛 的患 者
观察组痊愈2 0 例, 显效 l 4 例, 有 效4 例, 无效2 例, 总 有 效 率 为
8 O 例, 随 机 分 成 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 两 组 , 每 组4 O 例, 观 察 组 采 用 中医
3 7 . 5 岁, 病 程6 个 月~ 2 4 年 不等 , 平 均5 . 4 年; 对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西 医治
疗, 男性 1 6 例, 女性 2 4 例, 年 龄在 l 8 ~ 5 8 岁之 间 , 平均 年 龄 3 8 . 1 岁, 病 程 6 4 " 月~ 2 5 年 不等 , 平均5 . 2 年。 其 中左 侧 头 痛2 5 例, 右 侧 头 痛2 4 例, 前 额头痛1 l 例, 双 侧交 替 头 痛 1 5 例, 部位 不 定5 例。 两 组 在年 龄 、 性别、 病史、 病 程 等 一 般 资料 上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1 . 2临床 诊 断 标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
苦。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中医和西医认知不同,在治疗效果
上可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从 2018 年 12 月 ~ 2019 年 12 月,选择了我院门诊收治的
58 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
证论治方法进行中医内科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辨
证论治。 肝郁气虚的患者常表现为胸闷,用柴胡疏肝散治疗
可调节气虚,舒肝,止痛,促进血液循环。 肝肾阴虚的患者常
表现为心烦,腰膝酸痛,用芪举地黄丸治疗可滋养肝肾,舒肝
降压。
通过我们的实践经验和临床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疗效果,我们发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更好。 它不仅
环并尽早减轻疼痛。 可以阻止过量的钙离子从跨膜进入细
胞,防止钙在缺血和缺氧的过程中大量进入神经元并造成损
害,还可以帮助改善大脑的微循环和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
管痉挛,以减轻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风寒侵袭,冷血
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所致,可治风寒,安神,化痰。 降低
不良反应,促进血液循环,通络止痛原则。 研究根据中医辨
阴虚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耳聋、多梦,舌苔处泛红的情
况。 此类患者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法治疗。 药方:土茯苓
24g、丹皮 9g、菊花 9g、天麻 10g、熟地 16g、枸杞子 15g、川芎
14g。 ②风阳上扰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耳鸣、周期性头痛以
及舌苔泛红的情况,此类患者应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法治疗。
药方:石决明 28g、全蝎末 6g、麦芽 28g、炒栀子 12g、川牛膝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5-10-28T15:16:03.2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作者:钱红丹[导读] 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目前这种疾病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疾病发作的间隔,缩短发作时间。
钱红丹(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104)【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患有偏头痛的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在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于患有偏头痛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使用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38-02患有偏头痛的患者中,女性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月经期间发病概率较大,这是一种原发性疼痛,有一定的遗传性,引起该疾病的原因是患者神经或者是血管发生了功能障碍[1]。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都是单侧疼痛,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双侧疼痛,疼痛一般为中度或者重度,如果患者处于嘈杂的环境或者进行剧烈的活动,则会加重其症状,但是如果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休息,则可以缓解疼痛的症状。
目前这种疾病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疾病发作的间隔,缩短发作时间。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之间于作者所在街道卫生服务站进行偏头痛治疗的患者40例,这些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2例,他们的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8±1.7)岁,平均病程为(7.1±0.2)年。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予以观察。
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42例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
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中医;偏头痛;治疗;方法偏头痛是一种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者是大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引起的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对声音或者是光敏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偏侧或双侧头痛[1]。
现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都符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和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分型诊断标准,在间歇性和头痛发作期间都没有神经系统体征,对头部的ct等各项检查也没有观察到任何的脑器质性病变,这样的话就可以排除一下疾病引起头痛的患者:眼科、耳鼻、喉科、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癫痫、脑外伤等疾病及全身性疾病[2]。
诚然也排除了患有严重肝功能损伤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4例男18 例,女 16 例,年龄 23-66 岁,平均年龄(39.5±5.1)岁,平均病程(6.7±2.6)年;头痛程度:轻度头痛 15 例、中度头痛 17 例、重度头痛2 例。
观察组 46例,男29 例,女17例,年龄 24-65 岁,平均年龄(39.8±5.6)岁,平均病程(6.3±2.7)年;头痛程度:轻度头痛 26 例、中度头痛 17例、重度头痛 3 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头痛程度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川芎 30g,荆芥10g,白芷 10g,细辛 3g,羌活 6g,防风 6g,全蝎 6g,僵蚕 6g,甘草6g,当归 12g,白芍 10g,血瘀加丹参 15g;红花 1og;赤芍 10g;肝阳上亢者加黄芩 10g、柴胡 10g、菊花 10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30g、党参 10g;肝火上炎者加栀子 10g、龙胆草 5g。
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据 每个 患者 的一般情 况 、 影像 学表 现 、 临床 发作形式 频率等 综合 因 素选 取合适 的个体 化药物 或手术 的治疗方 案 ,使癫 痫患者 融人社 会, 恢复社会功能 。
4讨 论
随着神经 电生理 、 神经影像 的不断发展 , 人们对额叶癫痫有 了更 进一步 的认识 ,并于 1 9 8 9年将 其列入 ”国际癫痫 于癫痫综 合征分 类” 。 目前 ,额叶癫痫 的主要诊 断依 据是 V E E G检测 到发 作期临床 及E E G表现 , 神 经影像学证 实有额 叶的损伤 , 以及 外科手术 切除有 关额叶皮层后发作消失 。
关键 词 : 中 医治 疗 : 偏头痛 ; 疗 效 分 析
偏 头痛( Mi g r a i n e ) 是 临床常见疾 病之一 , 主要 表现为 慢性 、 反复 发 作性 脑 功能 异常 导致 的头部 搏 动样 疼痛 。 其患 病率 女 性约 为 1 8 . 2 %, 男性约为 6 . 5 %1 I 。近 年来 , 通过深入 的研究 , 国内外对偏头痛 的病 因病 机有 了一定认识 , 但是 在治疗上 , 无论 中医西医 , 均 没有彻
计学意义 。
2 结 果
底治 愈的方法 。治疗 的 目的都是 以控制或缓 解症状 为主要 治疗 目 标。 我科通过 中医的方法治疗偏头痛 , 取得一定疗效 , 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 择 A 2 0 0 9年 8月~ 2 0 1 2年 8月间来我 院就 诊的符 合临 床诊断 的患者共 1 0 8 例, 随机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两组 , 每组 5 4例 。治疗组男性 l 7例 , 女性 3 7例 , 年龄在 2 5 ~ 6 5岁 , 平 均年龄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偏头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具有周期性以及反复性,在发病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造成偏头疼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体内血管或者神经出现了功能性障碍,所以,会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头痛。
偏头疼是一种较难治疗的疾病,本文通过中医传统理论以及实际病患疗效,总结出了一项治疗体会,希望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疼患者的病情,并达到显著疗效。
治疗偏头疼的方法比较多,但是疗效却并不明显,本文临床观察与愈后访问,得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具有良好效果的结论。
标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前言:偏头痛是一种中医内科的常见病症,在中医中又被称为头风病。
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这一病症过程中常常采用辩证的疗法进行诊疗,即根据所产生病症的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法,以确保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偏头疼中医内科治疗体会,需要对患者前后疗效进行对比,还要对治愈后患者进行访问,并做好记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偏头疼的疗效与效率。
1 临床病状偏头疼具有周期性,对于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会极大的影响其工作与生活,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如果患者睡眠不足,则会精神不振,而且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有的偏头疼患者,发作时间比较长,而且不易治愈,还有患者一开始工作就会出现偏头疼,既会耽误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缓解病情。
一些长期出现偏头疼的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其性格也出现了较大变化,性情往往容易变得暴躁,无法与周围同事或者邻居和睦相处,影响其人际关系。
有的偏头疼患者,对该病不够重视,而且不积极参加治疗,延误了治愈的时间,也增加了治愈的难度。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偏头疼症状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还要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远离病痛、尽快痊愈。
2 诊断标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情况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睡眠不佳、心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疲劳以及女士在月经期等原因造成。
120例偏头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i et gcii l x e ec jr optlt rmoenodr ofr e c ag snte jr optli e etr f ciees nt an l c p r n ei mao si s o o t i re t t r x h e o si s nt a et n s r i n ae i n h a p uh e n i h ma h a h g e e r v
偏 头痛 是反复反复发作的一种 搏动性头疼,属众 多头 疼类 型 中的 “ 大户 ” 。中医将 该病 归属 于 “ 头痛 “ ”头风 “ 、 的范畴 。 在近年来 已经在我院开展 了对 该病的专项研究。为加 强对本病
的认识 ,提 高临床疗效 ,同时方便对该病的经验交流。我科特 进行了该次实验研究 ,采用对照分析 的方 法对 我院收治的此类 病人的进行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 资料 研究。
进行推 广,以期在各 大医院进 一步的交流中取得对 该病治疗的更大的成效。提 高我们 对该病在 广度 和深度 上的认识 【 关键词 】 偏 头痛 ;中西医结合 ;临床分析
[ s a t O jcieT m r e ecnclx ei c frai gan a et i rcn e sno r opt1 nodro Abt c] bet : os mai d h l iae pr neo t t gmirie t nsn eet a u si . re r v u z t i e e n p i yr i h aI t
[] 清亮 - 外敷 中药 治疗 膝骨 性关 节炎 [ 冲 国正 骨,0 8 01: 4栗 内服 J ] 2 0, () 3 2 6
编 号 : E .2 8 16 ( 回 :2 1.92 ) R 10 3 0 修 0 2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5T11:11:33.9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作者:魏华[导读] 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南充市中医医院内二科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中医内科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
偏头痛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容易反复发作,是由于人体神经及血管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目苍白、呕吐、头昏、头痛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对我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采用了中医内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2~4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5.28±2.84)岁,病程在1-17年之间,病程均值为(6.71±3.68)年;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在24~4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3.22±2.65)岁,病程在1-18年之间,病程均值为(6.95±3.74)年。
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2021543;生产单位:吉林省六福堂昌隆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每次用药量为10mg,每天用药两次[2]。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内科疗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实施不同的药方,具体为:①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胸闷、两胁胀满、舌苔暗红等,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方[3]:30g珍珠母,10g郁金,10g醋元胡,10g柴胡,12g白芍,15g川芎,10g白蒺藜,15g紫丹参,5g 全蝎末。
②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舌苔少而红、心烦多梦、耳鸣、耳聋等,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药方:25g土茯苓,10g山茱萸,10g菊花,15g熟地,15g山药,10g丹皮,10g白蒺藜,15g枸杞子,10g天麻。
③风阳上扰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舌红、口苦、面红目赤,眩晕耳鸣、剧烈头痛,采用天麻钩藤汤加减药方:10g炒栀子,10g钩藤,10g麦芽,10g川牛膝,10g僵蚕,10g珍珠母,5g生白芍,10g生牡蛎,5g全蝎末,30g石决明,10g川牛膝。
④瘀阻脑络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头痛位置固定、多梦等,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方:10g地龙,10g佛手,30g葛根,30g生牡蛎,10g赤芍,10g川牛膝,10g川芎,10g桃仁,5g红花,30g生龙骨,30g丹参。
连续治疗2-3个月。
1.3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价分为四个等级[4]。
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且没有出现复发现象为临床控制;偏头痛治疗积分降幅超过了5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偏头痛治疗积分降幅在20-50%之间,临床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为有效;偏头痛治疗积分降幅不足20%,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为无效。
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嗜睡、体重增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P<0.05时,表明2组偏头痛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80.00%(40/5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表一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偏头痛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该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当前临床中尚未研发出完全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传统西药治疗能够在短期内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的范畴,在治疗中应以症状缓解为主。
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能够结合脑血管平滑肌特异受体,抑制血管吸收作用,进而发挥止痛的效果,但是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无法根治偏头痛[5]。
同时,长期使用该药物治疗容易引发药物副反应,患者会容易嗜睡、体重增加等并发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为,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40/50)相比,观察组患者94.00%(47/50)的总有效率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5/50)相比,观察组患者2.00%(1/5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脑部神经及血管障碍,减轻患者的痛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抑制了疾病的复发,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卫卫.疏肝补血祛瘀冲剂治疗肝郁血虚夹瘀型偏头痛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2]付彩红.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疗效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张月娟.川芎活血通窍胶囊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
[4]赵丹凤.毫针透刺少阳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陈绍红.天穹止痛胶囊防治偏头痛的药效学研究与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