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一、判断题1.可以根据味道来区分盐和糖。

()2.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4.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6.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7.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

()8.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0.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1.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2.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晶体的形状有规则,有些没有规则。

()二、填空题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1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可以用(____)或(____)。

1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

如(____)、(____)、(____)、(____)等。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一簇簇的(____)。

19.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20.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23.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晶体。

2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教材简析: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

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

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二、教学背景: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

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

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

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

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

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

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

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

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

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

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地球的变化-月球
实验时间
4月27日
实验目的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仪器器材
挂图、课件、网络资源
实验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二、制造“环形山”。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实验结果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结果
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实验过程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13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时间
3月2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了解其对水体净化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学生看到了植物细胞组成。
教师批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因为液体干得比较慢。 (特别是糖溶液) 2、只是观察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结晶体,学生并没 有感受到晶体的世界有什么神奇,很难引发他们 的惊叹和好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点建议:
在观察活动后播放一些晶体放大后的图 片,介绍一些人类对晶体开发利用的成果。 一则,可以使学生领略晶体世界的奇妙,二 则,学生在遗憾自己无法亲自观察到这么美 丽的晶体时,同时产生的是对更先进的观察 工具的渴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目标定位:
拓展观察范围,激发观察兴趣, 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 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有 无穷的奥秘,惊叹人类的研究成果。 尝试借助显微镜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他们有较多的发现。
难点:
1、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指导和学 生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导致教学 时间的不足,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和 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2.如果学生制作占有了过多的时 间,P11的教学活动怎么处理?删掉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命世界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 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 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研究成果的交流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 的形式。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 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 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 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 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 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 的记录、描述。正是希望我们的学生 也能做这样的描述和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⑴眼、物不动而镜动。

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3、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 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 d比凸度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

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

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

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图文_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图文_1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s your birthday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放大镜(分组)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眼睛不动(1)移动放大镜(2)移动物体2.放大镜的特点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所以也叫“凸透”镜。

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制作晶体(实验室分组)1.观察晶体用放大镜观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形状,并画在P7方框。

2.制作晶体(1)烧杯、盐、水——浓溶液(2)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3)点燃酒精灯(4)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水(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5)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即食盐晶体(6)将观察所得画在P9上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室分组)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取洋葱一小块,撕掉薄膜,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书上13页(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出示显微镜,介绍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四、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室分组)(1)出示显微镜,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分别观察人血细胞装片/口腔粘膜细胞装片/叶表皮细胞。

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结构——《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结构——《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结构——《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晶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们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品是由晶体组成的。

例如,硬币、珠宝和水晶等物品,都是由晶体构成的。

但是,晶体的结构及内部构成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观测晶体的结构呢?这就需要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了。

通过显微镜观测晶体通过显微镜观测晶体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结构和内部构成。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晶体。

步骤一:准备晶体样品在观测晶体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好晶体样品。

我们可以使用石英、钙铁矿、锆石等物质作为晶体样品。

将样品放置在玻璃片上,用火烤片法或者切割法制备好晶片样品。

步骤二:装置显微镜将晶片样品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显微镜调节到合适的倍数,一般推荐使用20倍和40倍的镜头。

如果是对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结构,使用偏光显微镜就比传统显微镜更为合适。

步骤三:观察晶体在卡钳下调节晶片样品的位置,使之处于显微镜的中心。

转动显微镜的偏光镜带来更多的信息,譬如,在静止偏光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晶体独特的双折射现象,这是由于晶体结构的非等向性而产生的。

通过显微镜观测晶体的结构和内部构成,可以进一步了解晶体的性质和特征。

这对于研究各种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晶体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先的人们通过放射性元素、化学反应以及传统的冶金学方法来制备和生产晶体。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发展出多种方法来生产和加工晶体,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晶体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显微镜观测晶体,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现代社会对晶体的利用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涉及领域包括计算机、工业、医疗等。

因此,对晶体的研究和了解,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 待水分自然蒸发后, 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 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有的像雪花, 有的是立方体, 有的像金字塔。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年(班)级:
实验小
组成员:
组成员: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器材: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我的猜测: 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我的猜测: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我这样做: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 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 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我认为: 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优
评定等级:优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知识点精讲+填空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知识点精讲+填空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精讲 +填空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0.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知识考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D )。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名称:白糖名称:食盐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

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

有的雪花矮矮胖胖,有的雪花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扁平如板,有的雪花带着精致的枝权。

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1)雪花的结构取决于(B)A.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下落的速度B.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C.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所遇到的空气阻力D.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随机形成的形状2)雪花晶体的形状是(C)。

(注:此题雪花图片有误,应为六边形)2.填图題(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A.载物台B.目镜C.反光镜D.物镜E.调节旋钮B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此题图文有误,按图图四在书本上为盖盖玻片,而此图为滴液体,按文字,则与图对不上号。

如去掉图片看文字,则为B。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记录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名称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特点(用文字或者图片)气孔叶绿体2.通过阋读教科书,我们知道细胞的作用有(在□里画“√”)□√呼吸□运动□√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3、选择题(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C)A.格罗斯泰斯特B.培根C.胡克D.列文虎克(2)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体是由(C)构成的A.动物B.植物C.细胞4.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各种各样的人体细胞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大约有200种共40万亿一60万亿个胞。

女性体内成熟的卵细胞是最大的人体细胞,它的直径在0.1毫米以上;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最小的人体细胞,直径约2微米。

最神奇的是大脑神经细胞,当人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超过400千米/时,相当于波音777飞机飞行速度的一半。

(完整版)放大镜下的晶体

(完整版)放大镜下的晶体

食盐
白糖
味精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吗?
3.我们可以画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 白糖、味精的形状。
食盐
(立方体状)
白糖
(立方体状)
味精
(柱状)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 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 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是由晶 体组成,形状各异,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 体,有的像像金字塔,有的像针尖……有的晶体 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一、判 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
5. 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 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你有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 发现什么呢?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晶体

味精

食盐
几种常见物质颗粒的观察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味精颗粒,它们 分别是什么样的?
食盐
白糖
味精
2、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 )√
6.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不是晶体。 ( ×)
7.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
二、选 择
1、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 B)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3、许多岩石是由( 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 (长石 )、( 石英)、( 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 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
.
35
课堂 检测
一、判 断
36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
5. 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 )
6.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
7.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 )
.
放大镜下的晶体
判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 )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37
(×)
课堂 检测
二、选 择
38
1、一些固体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
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 B)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
26
碱的晶体 白糖的晶体
食盐的晶体
海盐场
海水蒸发而得到盐
.
27
28
.
把你观察到
的结晶画下
29
来。
白糖的晶体
.
拓展
30
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 一杯浓的食盐水。将这杯溶液 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 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 线下段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 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 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 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 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到 入食盐溶液,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
分享
第1天
31
第3天
第5天
.
分享
第7天
32
第9天
第13天
.
放大镜下的晶体
本课要点: A、晶体: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
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
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B、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
成。
C、晶体的制作
D、常见的几种晶体
.
33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
.
1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 2
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
物质世界。
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
结构吗?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
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晶体
.
3
美丽的晶体
4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味精颗粒,它 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食盐
.
白糖
味精
2、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我们有什么惊人 的发现?
5
食盐 味精
.
白糖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
大致一样吗?
3.请画出你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 盐、白糖、味精的6 形状。
食盐
(立方体状)
.
白糖
(立方体状)
味精
(柱状)
白糖、食盐、碱面、味
精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
物质叫做晶体。
.
7
自然界中大部 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或者由晶体 组成,形状各异,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 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针尖……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有的 较小,要在放大 镜或显微镜下才 能看见。
.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这是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 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黄铁矿晶体
8
9
美 丽 的 晶 体
.
美丽的雪花晶体
.
10
水晶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所以寻找水
晶. 矿应该在火山口附近11区域。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制作一些浓
的食盐、食用 碱或味精的溶 液。用滴管滴 几滴在玻璃片 上,待水分自 然蒸发后,用 放大镜观察它 们在玻璃片上 留下的痕迹, 看看是什么样 的?
课堂小结
34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 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 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 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 塔……
.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
1、(食盐 )、(白糖 )、(碱面)、(味精 )的颗粒都是有 ( 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 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 ( 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的像一簇簇的( 针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 √) (×)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