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
我在我校七(1)班进行了《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教学,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和听课老师的评价反馈,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就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再教设计这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反思,以利于今后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晰,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1)结合多种类型的图,综合分析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2)感受水乡的生产生活特色,理解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针对重点,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探究、代表小组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发言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并且针对性的提供了图片和文字等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结合资料,挖掘重要信息的能力。而难点则是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为了突破难点我也主要设计了三个部分(1)水孕育了鱼米之乡;(2)水为工商业带来便利的交通;(3)傍水而居形成水乡特色的生活方式。第(1)、(3)水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解决教学教学重点时,已有涉及,不再赘述。第(2)点,我是通过阅读课教材及诗歌《送人游吴》的文本,挖掘太湖流域水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易于形成集市,工商业的发达也有利于城镇的孕育。最后我再小结:水乡城镇的孕育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样离不开独特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其丰富的水资源。太湖流域的城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也巧妙地点题“水乡孕育的城镇”。2.注重学法指导,特别是培养学生从图中得出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七年级的地理课,需要阅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位置图、景观图......学生不仅要能描述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这节课,对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准确解读是一个难点。我要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一般要先找到高值和低值,出现在哪些月份?,看它们的各自数据是多少?用什么词语描述这个数值?再看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变化是否一致,如果是季风气候,两者的高值出现在同一季节,用“雨热同期”来描述。最后我们还能根据气候特点判断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比如太湖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另外,如何描述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结合不同的地图会有不同的语言描述,我不想框住学生的思维,所以找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多样思考。同时,在观察《太湖流域图》时,我启发学生思考太湖与太湖流域的地理范围是一样的吗?让学生明白两者范围大小是不一样的,太湖流域不等于太湖,初步树立地理学科学习的严谨性。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引用《送人游吴》这首诗歌,
不仅使这节课有了历史趣味,而且对这首诗文本的解读,可以很好的解决太湖流域水乡(姑苏)的生产生活特色(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乡思在渔歌)。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3.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学习目标明确,各环节既环环相扣又有思维的提升。
(1)导入:用ppt播放太湖流域当地的特色饮食,引起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水乡,物产丰富的地方。因为学生对饮食比较感兴趣,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以图定位:结合地图说出太湖流域在哪里?(3)读图析境:请结合图片分析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物产富饶)的自然原因?(4)读诗《送人游吴》,解读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太湖流域城镇的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得益于当地什么样的人文条件?(5)赏图品水乡之美:再读诗歌和图片,请学生选择一个方面(住、行、衣、风俗等)谈谈水乡特色,并说明其跟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再小结: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生产,还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引导学生概括出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生产和生活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种发展理念就是因地制宜。(6)拓展提升:以温州南塘为例,展示水乡的新发展,这种新变化不仅让水乡特色得以保留,而且让水乡焕发了新的生机,顺应城市化的发展。最后再以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环节完整紧凑,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课堂较为高效。
二、不足之处和再教策略
1.本节课图片和文字资料较多,虽符合图片教学法,但如果能增加小视频和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可能更好。
2.在探究“城镇因水而生”环节,当时让学生是结合古诗和课文的文本,完成太湖流域形成小城镇的过程填空。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该部分用时超过预期。在今后的再教中,考虑降低难度,换种学习策略,变成把过程分成好几个步骤,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顺序,再小结该地区城镇兴起的两个人文条件水运便利和工商业发达。这样教学环节可能更加流畅省时。
3.拓展提升环节,设计的情境是介绍温州南塘,让学生通过照片对比,了解水乡城镇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但是时间关系,该环节设计较为简单,有点大材小用。再教设计时,我想深挖这个资源,再补充温州温瑞平原、温瑞塘河流域城镇分布,南塘的位置示意图,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设计练习题:温瑞塘河的城镇分布有何特点?描述南塘的地理位置?过去南塘的生产生活特色和现在有什么异同?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既做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一反三,也检测了教学效果。同时,南塘过去和现在不变的是水乡的自然环境,变的是更加丰富的人文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做
到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发展。因为温瑞塘河是温州的母亲河,南塘很多同学也去过,这样一来,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达成更加的自然,教学环节也更加完整。
4.学习单上的练习巩固环节,第3题,我设计的情境是比较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上的特点。设计意图主要是基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巨大的差异,特别突出气候这一主要因素。因为学生前面学过北方地区,这一环节基本也没什么难度。但我课后思考《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中,水才是水乡城镇的特色,我应该围绕水资源条件的不同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为此,我考虑下次换成西北新疆地区和太湖流域进行比较,水资源条件的不同,使这两个地方的生产(鱼米之乡和绿洲农业)和生活(衣食住行)特色不同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过,因为西北地区还没学,学生学习上有难度,为此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图片教学法,利用观察西北地区的各类景观图,能更直观,也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西北离学生的生活环境较远,虽陌生,但迥异的环境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