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04af52bceb19e8b9f6baa2.png)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对比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意外拔管及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人工气道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意外拔管和呼吸机相关肺炎[1]。
集束化护理为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有学者[2]将集束化护理运用于人工气道患者后,发现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降低。
因此本文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分别为(54.9±8.2岁、21.6±5.9、男性25例,女性25例)、(55.1±9.1岁、22.3±6.2、男性29例,女性21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无差异。
1.2常规护理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输液、帮助患者服用药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记录患者护理情况,保持呼吸机稳定等。
气管切开患者集束化护理怎么做?方案给你!
![气管切开患者集束化护理怎么做?方案给你!](https://img.taocdn.com/s3/m/b14ec9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5.png)
气管切开患者集束化护理怎么做?方案给你!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切开后置入特制的气管套管,常应用于脑血管意外长期昏迷不醒、颈部手术、需长期留置人工气道等患者[1]。
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其恢复自主呼吸,有效提高其生存率,但由于气管切开后局部长时间暴露,易导致病原菌定植、误吸等情况发生,增加并发症感染风险,因此,对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的护理方案中护理是被动的、比较随意、且操作欠规范,导致临床实践应用效果欠佳。
而集束化护理方案最早是由英国St George’s 医院提出的,是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3个及以上的措施组成的,有研究显示其效果较好[2]。
一、相关概念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它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HI )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3]。
“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理念引入床边管理并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创造最佳的实践指南。
其概念是指针对某一类或某一例患者实施的一组护理干预措施,该组措施中的每一项干预都是经过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的[4]。
二、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共包含7个方面内容)1安全设备检测每次护士交接班时进行气管切开安全设备检查,包括吸痰装置、吸痰管、气管套管、复苏装置、气管扩张器、注射器、无菌敷料包等,交接班护士双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字核准。
2气道湿化管理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一环,如若术后护理工作不到位,人工气道湿化不够,轻则痰液干燥,重则结痂阻塞气管,增大气道阻力,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三、气道湿化方式1无菌湿纱布覆盖用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于气管切开处,使患者吸入气道的空气得到过滤和湿化。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14beaf8f61fb7360b4c659f.png)
牛辉 妮 ’ 曹水 妮’
摘 要 : 目的 :探讨 集柬化 护理 干预对神 外 I C U 人工 气道 患者的影 响 。 方法 :选取 I C U 病房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 按 时 问段 分 为对照组 ( 5 0 例) 和观 察组 ( 7 0 例) 。对照组 采用常规 护理方 法 , 观察组 采用集束化 护理措施 进行 护理 , 于 患者 解 除人 工 气道或 转出I C U 时评 价效 果。 比较 两组 患者 I C U 住 院时 间及 相关并发 症( 意 外脱管 、 肺部 感 染) 发 生率。 结 果 : 观察 组 患者 I C U入 住 时间短 , 相 关 并发 症发 生 率低 , 与 对照组 患者比较 差异 有 统计学意 义 ( P <O . 0 5 ) 。 结论 对 I C U建 立人 工 气道患者进 行 集束化 护理 干预 , 能缩短 住 院时间 , 降低 相 关并发症发 生率 , 值得 在 临床 推广 。 关键词 : I c U; 人工 气道 ; 集 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3 — 0 1 7 1 — 0 1 人 工 气道 是 指 通过 鼻 腔 或 口腔 直接 在 上 呼 吸道 置 人 导管 形 肠 功能恢 复 以后 , 清醒 患 者 ( 无禁 忌症 ) 鼓 励 经 口进食 , 昏迷 患 者 成 的 气 体通 道 , 是 保 证 患者 呼 吸道 通 畅 , 防止 气 道堵 塞 的 主要 措 应 早期 留 置鼻 饲管 。 施, 也 是 连 接患 者 和 呼 吸机 的重 要 途径 。 集 束 化护 理策 略 是近 年 1 . 2 - 3预 防深静 脉 栓塞 : 定 期为 患 者 行肢 体 功 能 锻炼 , 穿 弹力 袜 , 来I C U 内的 专 业新 名 词 ,是 指运 用 循证 护 理 ,将 目前 已证 实 有 双 下肢 气 压治疗 每 日2—3 次。 效 的 一 系列 护 理措 施 集 合在 一 起 ,使 患者 在 住 院期 间 得 到最 好 1 . 3 评价 方 法 : 于 患者 拔 除人 工气 道或 转 出 I C U时进 行 评价 。① 护理 的方 法 I l l 。本 研究 介 绍 我 院对 神外 I C U建立 人 工气 道 患 者 统 计 I C U入住 时间 。②意 外脱 管 , 包 括 导管 自行 滑脱 和 非计 划性 进行 集 束 化 护理 措 施 , 取 得 良好 效果 , 现 报 道 如下 : 拔管。 ③ 肺部 感染诊 断 的主要 依据 : 根据 患者 的临 床症 状和 体征 、 1 资料 和 方 法 影 像 学检 查及 相 关 的细 菌学 检 查 , 患者 表现 为 呼 吸 急 促 , 体温≥ 1 . 1一 般资 料: 选 取 我 院神外 I C U病 房 2 0 1 2 年 7月 2 0 1 3 年6 月 3 8 . 0  ̄ C, 血 wB C>1 0 ×1 0 9 / L , 肺 部 听诊 有湿 罗 音 , 呼 吸道 有脓 性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 者 1 2 0例 , 男7 6例 、 女4 4例 , 年龄 l 8 ~7 8 分 泌物 , x线 胸片 呈片状 阴影 , 气道 分泌 物培 养 阳性病 原菌 1 3 ] 。 岁、 平均 ( 5 2 . 7± 4 . 5 ) 岁; 严 重脑 外 伤 3 5 例, 脑出血 7 2例 , 脑 肿 瘤 1 . 4 统计 学处 理 : 应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进 行统 计 学 处理 , 计 数资 料 6 例, 多 发复 合 伤 患者 7例 ; 气管 插 管 3 6例 , 其 中经 鼻 2例 , 经口 采用 x 2 检验 , 计量 资料 采用 t 检验 , P <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3 4 例, 气管 切 开 8 4例 。按入 院时 间段 , 将2 0 1 2 年7 ~1 2 月 收治 的 2 结 果 5 O 例 分为对 照组 , 2 0 1 3 年 1 ~ 6月收 治 的 7 O 例 分 为观 察组 , 两 组 2 . 1两组 患 者 I C U人住 时 间 比较 见 表 1 。 观察 组 患 者 I C U人 住 性别 、 年龄 、 病 情 等方 面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时间短, 与对 照组 患 者 比较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表 1 两组住 I C U 时 间 比较 1 . 2方法: 对 照 组 患 者进 行 常 规护 理 , 妥 善 固定 导管 , 保 持 导 管通 畅, 注 意 手卫 生 , 严格无菌操作 , 观 察 组 患 者进 行 集 束 化 护理 干 预, 具 体 干 预 措施 如 下 : 1 . 2 . 1预 防 意 外脱 管 1 . 2 . 1 . 1 妥 善 固定 导 管 : 气管 插 管 患者 上 唇 、 下 颌 及 两侧 口角 粘贴 . 2两 组患 者 相关 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见表 2 。观 察组 患 者 意 透 明贴 保 护局 部 皮肤 ,再采 用 一次 性 气 管插 管 固定 器妥 善 固定 2 两 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导管, 每2 4 h更换 一 次 固定 器 , 并 及 时清 除 颜面 部 汗渍 、 油 渍 。气 外 脱管 率 和肺 部感 染 低于 对 照组 , P<0 . 0 5 )。 管 切 开患 者 每 班检 查 导 管 系带 的松 紧度 , 以能容 纳 一 手指 为 宜 , ( 表 2 两组意外脱 管率和肺部感染率比较 系带 要 打死 结 , 每 天 更换 敷 料 2 次, 污 染潮 湿 时 及时 更换 。 1 . 2 . 1 . 2 镇 静 与 约 束 :对 于短 时 间 内无 法拔 管 且 烦躁 的患 者实 行 药 物 镇静 治 疗 。对 于 意识 不 清 有拔 管倾 向者 予 约束 带 约束 上 肢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81743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e.png)
气囊上分泌物吸引的注意事项
挤压简易呼吸器及气囊充气、放气的时机正确 反复操作时,可让患者休息2-5分钟,酌情予以吸氧 1991-2010年7篇随机对照研究1647例患者入组,声门下吸引,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对死亡率未降低
内容5:预防VAP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 孙微微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系统对VAP定义为:患者经气管切开或是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通气,通气时间48h以上或停止机械通气或去除人工气道48h之内出现的肺炎
何谓集束化护理?
循证医学
综合方案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各种临床疾患。
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01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注意事项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
湿化
01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65af27a1ed9ad51f01df28c.png)
留物, 护工作详细记录。呼吸治疗师每天 2 次利用机械辅助排除 痰液 , 每次 时间控制为 1 0 mi n 。 1 . 2 . 3 固定呼吸机管路 。 支架和呼吸机管道固定 连接部分 应该靠 近呼吸机方 向 , 同时保 留适 当活动空间 , 以便 患者进行
头部活动时不会 出现脱落。 呼吸治疗师和护理人 员分别对 患者
I C U监 护观察 的时间增 加 ,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死 亡概 率。尤
其是肺部感染会 大大延长患者通气 时间 , 增加住院花费 。而集 束化护理模式 能够有效降低 患者住院费用 ,有利 于疾病恢复 。
研究 中组成集 束化护理小组 , 在对 医护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后制
定 出具体措施 , 在进 行护理干预前 , 集束 化护理小组利 用动态 观察 的方 式 , 充分掌 握了患者存在 的危险 因素 , 通过 和患者及 家属有效沟通 、管理患者体 位等措施 使非计划拔管 概率 降低 。 集束化护理模 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主动预防对策 , 在临床护理工
观地定位。查看气囊气压 , 保持气压在 2 5 ~ 3 0 e m H : 0之间[ 2 1 , 防
1 9 . 0 5 %, 研 究组非计划拔 管率 显著低于 比较 组 , 差 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1 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止患者误 吸和对气管黏膜造成损害 。三是对患者进行评估 , 评
究对 象, 随机分 为研 究组与 比较组 , 对 比 2组 患者非计划拔 管
率。 其 中比较组给予常规 护理模 式, 行 导管固定、 维持 气道 畅通
和严格无茵护理操 作等。研 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 式 , 护理人 员对机械 通气设备 、 气管插管及 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道等基 本情 况进行风 险评 定 , 并结合 患者特征 完善基础 护理 , 固定呼 吸机管路 , 并对患者做 镇静 约束 。 术前进行访视 与健康教育。 结 果 研 究组非拔 管率为 7 . 9 3 %,比较组非拔管率为 1 9 . 0 5 %, 研 究组 非计 划拔 管 率显著 低 于 比较 组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 结论 集束化 护理模式在预 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 划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e6b180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02
03
04
记录格式: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便于阅读和查找
记录时间:及时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方法: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录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谢谢
DESIGN WORKS KEEP
调整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气道阻塞
监测患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清洁消毒呼吸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培训与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
2
1
4
5
6
护理记录技巧
记录内容: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
202X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临床表现
02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3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4
常见护理措施
05
常见护理技巧
06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病因分类
01
机械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正确操作插管: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将插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插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拔管技巧: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后,按照拔管指征和操作流程进行拔管,防止拔管后气道损伤和呼吸困难。
01
02
03
04
05
06
呼吸机使用技巧
正确安装呼吸机:确保各部件连接正确,避免漏气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b177f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3.png)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
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8例(9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2例(80.00%)。
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54±1.46)d,ICU治疗时间(18.30±2.12)d,满意度(78.30±3.24)分。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10±1.21)d,ICU治疗时间(14.62±1.95)d,满意度(91.22±2.05)分。
对照组VAP6例(15.00%),肺部感染3例(7.50%),意外脱管1例(2.50),合计10例(25.00%)。
观察组VAP1例(2.50%),肺部感染1例(2.50%),意外脱管0例(0%),合计2例(5.00%)。
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更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和ICU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治疗时间;满意度;并发症前言:人工气道是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措施,在ICU危急重症患者中常见,但使用人工气道后患者呼吸道湿化、咳嗽以及加温等功能会减弱,且造成呼吸道免疫力降低[1]。
因此临床护理要更加重视人工气道护理,保证呼吸道湿化效果,充分引流,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集束化护理是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融合多种护理方法加强人工气道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为研究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8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22/18,年龄(63.95±3.53)岁,其中气管插管36例,气管切开4例。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https://img.taocdn.com/s3/m/a98c4c5d3186bceb19e8bbd0.png)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五、人工气囊的管理
目的;
1、施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 2、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 吸道。 3、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的 平稳。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询证
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临床疾患。 疾病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
业人员学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究所(IHI)和美国 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 化护理以减少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护理人员的管理 手卫生 床头抬高 口腔护理 人工气囊的管理 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胸部物理治疗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一、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管理 1、需要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2、制定相关的一些指引 3、建立技术操作规范 4、建立相关的制度 5、加强质控 6、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二、手卫生 1、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接触患者要带手套,接触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八、胸部物理疗法 1、翻身扣背
每2小时翻身一次,采用左右侧位45度交替进行,翻身时 配合胸部扣背,促使粘附气管壁痰移动,利于痰液排出。 2、机械辅助排痰 3、体位引流
使病变部位放在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方向 朝下,促使分泌物 引流。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九、人工气道的护理 1、预防非计划拔管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六、气道的湿化 气道湿化不足可导致: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c9fefee009581b6bd9eba6.png)
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滴入量,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适当调整速度。
护理中注意事项
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 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
•人工鼻不必每天更换,对某些患者 ,可1周更换一次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八——人工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吸痰原则: • 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吸痰时机:
适时、按需吸痰
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 • 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 • 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 • 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 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 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经鼻插管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②不适于急救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 等
勤洗手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三——抬高床头
• 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预 防中心均推荐:
• 1、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VAP,尤其利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
• 2、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胃肠道返流,改善呼吸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VAP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ddf40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3.png)
护理经验234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张晓园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科室近2年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及时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研究分析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是为确保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用来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采用的抢救手段,然而在人工气道期间,由于上呼吸道屏障功能的丧失,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意外拔管等事件发生。
针对ICU气道护理,临床上提出了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集束化护理主要就是集合一系列经过临床证实的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来处理问题,其护理模式更为规范化、科学化[1]。
本次研究主要为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我院ICU科室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
所有患者皆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时间在48h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2岁。
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进行。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如下集束化护理:1.2.1 口腔护理人工气道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被外界细菌感染,加上人工气道建立属于入侵性操作,操作时容易将细菌带入气管深处,为此做好口腔护理是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的保障。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a6ff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e.png)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1. 气管插管的固定。
就像给插管找个安稳的家一样,我们要用胶布或者专门的固定装置把气管插管固定好。
胶布得粘得牢牢的,但又不能太使劲儿,免得把病人的皮肤弄伤了。
一般来说,我们要把插管固定在病人的面部,就像给它搭个小架子似的,要保证插管不会随便乱动。
而且要经常检查这个固定情况,要是发现胶布松了或者固定装置有点歪了,就得赶紧重新固定。
就像检查房子的地基稳不稳一样,这可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基础呢。
2. 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这个套管的固定也不能马虎。
我们可以用绳子或者特制的固定带把套管系在病人的脖子上。
这个绳子或者固定带的松紧度得刚刚好,能塞进一个小指头就差不多了。
太松了,套管可能会掉出来,那就麻烦大了;太紧了,病人会觉得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呢。
二、气道的湿化。
1. 湿化的重要性。
你想啊,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道有自身的湿化系统。
但是人工气道的病人就像断了这个天然的“加湿器”,所以我们得人工给他们的气道加湿。
要是气道太干了,就像沙漠里的路一样,痰液就会变得又稠又黏,根本走不动,就容易堵在气道里,那病人就会喘不上气来。
2. 湿化方法。
可以用湿化器持续地给气道送湿化的气体。
这个湿化器就像一个小小的喷雾器,不断地喷出湿润的空气,让病人的气道保持湿润。
还可以间断地往气道里滴注生理盐水。
就像给气道里的花草浇水一样,但是这个“浇水”的量得控制好,每次滴个几毫升就可以了,滴太多了也不行,会让病人呛着。
三、吸痰护理。
1. 吸痰时机。
不是想吸痰就吸痰的,得看准时机。
如果听到病人的气道里有呼噜呼噜的声音,就像有小火车在里面跑似的,或者看到病人呼吸有点费劲,氧饱和度下降了,那可能就是痰液在捣乱了,这个时候就该吸痰了。
2. 吸痰操作。
吸痰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得像抚摸小猫咪一样。
先把吸痰管轻轻地插入气道,可不能硬捅,不然会伤到气道的黏膜。
插入到合适的深度后,再慢慢地转动着把痰液吸出来。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da4d0633d4b14e84246823.png)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 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人工气道是指通過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
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f526bcc22bcd127ff0cac.png)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在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获得性感染疾病,其指的是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接受48h机械通气且至拔管后48h发生的肺炎[1]。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临床上VAP发生率约为6‰~52‰,发病率较高,其既会将患者上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2]。
而通过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可对VAP予以有效预防[3]。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ICU收治的24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即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5.4±2.5)岁;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4.1±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1)抬高床头。
即采取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床头抬高30°~45°,为促进痰液引流,可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
(2)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行口腔护理4~6次,即采用氯己定溶液漱口。
(3)严格无菌操作。
即医护人员需在进行六步洗手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且接触后也需洗手,也可佩戴无菌手套完成护理操作。
(4)负压吸引。
即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为<150mmHg,以便将声门下至插管气囊间存在的分泌物有效清除。
对气囊压力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PRTEX进行监测,使其保持在25~30cmH2O。
监测频率为4小时一次,而在变化体位、吸痰以及鼻饲前后30min左右需及时监测。
(5)加强管理呼吸机管路。
即定时排空集水瓶,并使其处于环路最低位,对管路中冷凝水予以及时清除,以防其倒流。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2de2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密闭固定气道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理想的气囊压力——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 间的漏气,又可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 性损伤,即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 的最小压力,相应的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 积(MOV)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 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
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半卧位时压力最小为(23.0±7.6)cmH2O
右侧卧位时压力最高为(28.0 ±9.9)cmH2O
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正常气管粘膜
气管粘膜溃疡
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
洗手 口腔护理 气道内不要滴入盐水 每2小时翻身叩背 不需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 床头抬高30度到45度 减少镇静药的使用 声门下吸引 监测胃残余量
非计划性拔管 ( Unexpected extubation, 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 意, 患者将插管拔除, 也包括医护人员操 作不当所致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ICU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湿化罐内及时加水,加至湿 化罐上标刻线上下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 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 目的。
目的 :
1.治疗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和水肿。 2.解痉。 3.稀化痰液。
抗生素:卡那霉素 解痉药物 :多索茶碱,万托林 ,爱全乐, 可必特 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沐舒坦 减轻水肿:普米克
Ⅰ度白稀痰提示感染较轻。 Ⅱ度黄色黏痰提示有较明显的感染,加强抗 感染,白黏痰可能与湿化不足有关,需加强 雾化后吸痰,避免痰痂堵塞气道。 Ⅲ度黄脓痰提示有严重感染,需抗感染治疗 或已采用的抗感染治疗无效需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气道过干或伴有机体脱水现象,必须及 时采取措施。
气道粘膜损伤 肺不张 加重缺氧 心律失常 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支 气管痉挛
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由医 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 的集合。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 (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首先提出, 中文译为 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 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 各种临床疾患。
夜间发生率高于白天 睡眠状态无意识拔管 术后麻醉初醒状态 气管插管48h之内
评估后充分吸尽口、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2人配合,在患者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同时将 气囊放气 使用较大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 将滞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于呼气末将气囊 充气 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接机,吸纯氧2分钟 使用有气囊上分泌物引流功能气管导管时,应用适 宜负压持续或间断进行分泌物清除
适时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充气要缓慢 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保证 局部组织血供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反复吸痰后应测压(100例临床观察发现,吸痰前后气 囊压力差值为3.69±3.54cmH2O)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 机气道低压报警或低潮气量报警时,应重新检查气囊压 力 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在气管插管处可听到漏气声或者 用注射器从气囊内无限抽出气体时,可能为气囊破裂,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
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
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手捏气囊感觉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利用气囊测压 表可以科学的为 机械通气病人气 囊充气、放气, 保证了护理工作 的准确性
充气时轻捏充气手柄,以防气囊压力过大 放气时轻按放气阀,以防气囊放气过多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 做标记 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 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 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 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 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国外:UEX的发生率大概为10%, 从2.8%~20.6%不 等 我国台湾省的一项调查显示, UEX的发生率高达 22.5%, 其中91.7%属于自行拔管, 而8.3%属于意 外拔管 法国中西部重症监护医师协会(ARCO):10.8% 国内研究发现: 患者故意拔管率高达87.5% UEX中防范重点应放在患者的故意拔管
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 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 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 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 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 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经口气管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牙 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
早期VAP(插管后48-96小时内)
后期VAP(插管后96小时后)
国外有文献报道,VAP的累计发
生率为18%-60% 机械通气每增加1天,发生肺炎 的危险性增加1%-3% VAP患者病死率可达30-50%
老年高龄 应用抗菌药物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雾化器、储水罐污染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 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评估插管深度、记录 胶布浸湿情况 口腔护理、更换固定 时需2人操作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气囊压力过高过低引起的并发症?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低容高压气囊
(high pressure low volume cuffs)
正常听力距病人50cm左右听痰鸣音
呼吸机高压报警
听诊有痰鸣音
(使用听诊器放置胸骨上窝听到痰鸣音,听 诊闻及肺部有湿啰音,有研究显示肺部听诊痰鸣 音时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佳的吸痰时机)
患者要求吸痰等
密闭式吸痰:能明显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 开放式吸痰 半开放式吸痰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安全有效吸痰的
挤压简易呼吸器及气囊充气、放气的时机正 确 反复操作时,可让患者休息2-5分钟,酌情予 以吸氧
1991-2010年7篇随机对照研究1647例患者入组,声门 下吸引,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对死亡率未降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系统对VAP定义为:患者经气管切开或 是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通气,通气时间 48h以上或停止机械通气或去除人工气道 48h之内出现的肺炎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小气道阻力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
细菌培养的准确性
按需吸痰
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上 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 SpO2 ) 下降、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更换呼吸机
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鼻饲前
负压范围是16-40kpa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临床实践指南,
提到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是13.3kPa-
20.0kPa
吸痰前后应吸入100%氧气2-3分钟,可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每次吸痰要小于15s
不可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抽吸,以免损伤气管黏膜 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 鼻、口腔内的分泌物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痰管一次性使用 吸痰管插入气道深度
循证医学
集束化护理 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首先是作为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而 被引进ICU
“集束化护理”已经广泛存在于急 危重症护理中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 行病学专业人员协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 究所(IHI)和美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 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以减少HAP / VAP的发生。VAP住院患者全面的口腔卫生一 贯被认为是预防VAP关键
集束化护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护理人员意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对预防方 案执行的重要性; 简单的操作步骤相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 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化护理。
宋凌霞,张咏梅,卢美玲,等. 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Meta 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029): 30-33.
气管食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的表现:
进食呛咳 剧烈胸痛 呼吸困难 肺部感染 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
气管后壁的膜性 结构缺少前侧壁 软骨结构的支撑 ,压迫后易出现 黏膜损伤,发生 人工气道最严重 的并发症——气 管食管瘘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分泌物 湿化 满意 稀薄
吸引管 顺利通过
病人 安静,呼吸道通畅
湿化 不足
湿化 过渡
粘稠
吸引困难
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痰鸣音多紫绀加重
过分稀薄 频繁吸引
保证呼吸机湿化装置温度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及时倾倒管道内积水; 定期更换人工鼻,若被痰液污染随时更换; 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脱水、低温或肺部疾 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应慎用人工鼻;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恒温湿化器、雾化装置、呼吸机管路等应严 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