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_2一、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所在,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各国政府都在开展着应急管理工作,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做出应急管理这一提法。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
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发生以后,国务院专门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相继于2006年各省、(市)县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值得思考的是,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应急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最基本就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能力。
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居安思危,从我做起,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健全机构、配强队伍,提高从事应急管理的本领。
干工作必须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那就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根据上级精神,县乡两级均能够及时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但普遍没能配齐配强专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尤其是有的乡镇、部门根本没有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1. 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提前预警和预防灾害的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2. 新兴科技的应用与风险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等。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3. 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威胁在当前全球恐怖主义和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公安、国土安全部门的协作,加强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三、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同时,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
2. 健全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
通过提前预警和预防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救援力量的合作,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4. 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体会1. 加强组织与协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应急研讨班发言稿范文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应急研讨班,与大家共同探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此,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言,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我强调以下几点:1.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大应急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1.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应急预案存在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有效应对。
2.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仍存在不足,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将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
3. 应急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能力有待提高,导致救援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投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可靠。
3. 提高应急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4.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加大应急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一、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城市是我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公共安全的保障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众多领域,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引起广泛重视。
二、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人口密集和高楼大厦的建设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城市交通的拥堵以及道路和桥梁的老化使交通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严峻。
三、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中,应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组织和调度相关资源进行处置和救援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和灾后重建,更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措施为了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灾害防护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消防安全,增加疏散通道和设备。
完善警察和消防队伍的培训体系,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防护,提高网络安全。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只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公众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总结: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城市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作用以及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措施。
城市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引起广泛重视。
应急管理则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应急管理,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才能有效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
个人认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建设安全、和谐的城市。
关于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
建筑与装饰202ruction & Decoration
应适当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在较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的建设如公共运输系统、水利、通讯等,要把抗灾设防标准贯 彻于规划、建造及运营的各个阶段,重视各时期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提高基础设施抵抗自然灾害的基础能力。要重视与住房 建筑配套的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建设,增强其 抗灾能力,定期检查,尽量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3]。
2.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防范效果 现在科技信息化发达,城市危机应急系统完善,可以通 过手机短消息、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邮件、广告提示牌、广 播等传播方式进行提醒。而且当今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覆盖 面积都有大范围普及。在这么发达的社会下,可以通过微信朋 友圈、微博或某些小视频等网络渠道进行转发、扩散,可以迅 速、快速、更广泛、更全面地传播危机消息、安全应急措施。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公众号,里面都有更新通 知、应急对策等知识供人们随时查询与了解。 2.7 大数据技术对于推动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创新的实现途径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技术基础,大力推动整个城市公共 安全应急管理的整个体制措施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传统 城市公共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地域等方面的分割的完全碎 片化的整个状态,这也是有小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的关键手段。首先,要推动并完善国家层面的城市公共安全应 急管理的体制创新。需要把大数据技术上升到国家总体安全战 略的高度,通过高度整合各部门的职能以及资源,综合部署运 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总体发展规划。其 次,要依次推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在微观治理层面的体制模 式创新。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细化的测量,并实施管理 数据的精准追踪,利用高度复杂的计算优势,进而推进整个城 市各辖区,包括街道社区以及重点地区,以及城中村等各种区 域的人性化、精细化、高效化应急管理。
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讲堂辑要收稿日期:2016—11—08作者简介:邵萍英,合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室副教授。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事件高发期,各类突发事件频繁爆发,已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此,政府需要针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产业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邵萍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31)一、应急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管理。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所谓应急管理就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发、频发、并发时期,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1]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公共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党和政府治理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各种常态和非常态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声誉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及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的思考
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及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的思考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首先,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也是最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层面,因此,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水平。
其次,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基层应急管理的职责和任务,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此外,还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应急管理意识。
再次,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需要完善技术支持体系。
基层应急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施,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急物资设备等。
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应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基层应急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此外,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还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
人民群众是基层应急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
基层应急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需要加强各级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应急联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及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需要从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以及加强协调与合作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提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北京市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思考
关于北京市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思考摘要:基层政府承载着应急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主体。
本文以北京市乡镇基层政府为例,对其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理念,相关组织机构的工作模式和应急预案的设计与运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基层政府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当前,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进入到深层次阶段,突出表现为均衡的利益格局已经被打破。
这一方面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和收入分配的不公正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各类公共危机事件。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提高面对危机时的应急管理能力。
而基层政府承载着应急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它是离应急事件最近,也是能最快到达事件现场,直接对应急事件负责并实施各种应急手段的一级组织。
可以说,基层政府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主体。
它在面对危机时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成败。
同时,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市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成就(一)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日趋完善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体系从上至下共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和县(不设区的市)四级。
基层政府一般设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基层政府积极搭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平台,明确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地区党政一把手担任,副处级领导担任副主任,各科科长、基层单位一把手担任成员,地区党政办公室为应急委办公室,负责地区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实现与市区相应组织机构的有效对接,作为应急机构体系的末端,有效的承载了突发公共事件及时识别与初期处置的职能。
(二)应急预案数量庞大、内容具体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北京市乡镇基层政府基本都制定《基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某乡镇为例,该地区制定了33个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分项预案。
应急管理工作交流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应急管理交流发言会,共同探讨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应急管理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座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一、应急管理工作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应急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秩序。
加强应急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3. 提高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强应急管理,能够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投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应急管理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应对的工作格局。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尽管我国应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地区和部门应急管理职责不清,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
(3)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我县应急突发事件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但不可否认,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级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县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做到“认识、组织、人员”三到位。
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民政、治安等多个专项应急管理工作组,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
全县12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分管副职具体抓,设3-5名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全县19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息员,为实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应急预案体系逐步修编和完善。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新修订《**县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县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县粮食应急预案》、《**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辖县实际情况、职责范围,都制定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部分专项预案。
(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预案可操作性。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摘要: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历经数次改革,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以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为导向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里程碑。
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部门改革初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体制新形势2018年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由一个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同的应急管理体制正式形成。
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已初显成效,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应急管理部门如何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优势,值得深入思考。
一、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模型的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我国一直处于以政府为主体,单灾种、分部门的应急管理阶段,即针对一个灾种,由一个部门或专门成立一个临时机构负责对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2003年,在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为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国家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着手开展我国“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随着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搭建形成了我国应急预案框架。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综合协调、分部门处置的应急管理阶段。
2018年,应急管理部挂牌组建,表明我国应急管理转入了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新阶段,张兴凯将其形容为“综合应急阶段进程”,多灾种、“防救结合”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总体而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从分散走向整合、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的总体趋势。
二、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责边界不明确,队伍配置存短板改革之前,应急管理相关的职能分散在多个不同的部门,如安全生产的职能在安监部门,减灾救灾的职能在民政部门,森林防火的职能在林业部门,防汛抗旱的职能在水利部门。
对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
画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对应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相*^向题的思考^籲汪崎仇大源李强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应急管 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五项 原则”和“九项任务”。
各地都在按照中央要求推进改 革。
结合江苏改革实际,要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 法改革,需要从理论上全面研究剖析,并在实践中妥 善处理四组关系。
―、关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人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更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安全生产放在 极端重要位置来抓。
响水“3 •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后,国务院对江苏的安全生产问题开“小灶”,用一年 时间进行了专项整治,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 亡人数“双下降”。
期间,江苏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监 管执法人员日夜奋战,加班加点、查隐患、严执法,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作出了贡献。
但仍有一些企业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甚至因一己私利而置法律法规于 不顾,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 作人员不能由政府“安监员”异化为企业“安全员”,而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推动企业落实落细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机构改革职责调整情况,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有关危险化 学品、烟花爆竹、矿山、T.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 管,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 抢险和灾害救助等职责。
根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其他部门也承担相关安全生产职责。
随着经济社 会持续快速发展,应急管理监管执法对象数量众多、情况复杂。
以无锡市为例,无锡市工贸企业涉及危化 和冶金、有色、机械、纺织、建材、轻工、烟草、商贸9 个行业636个门类,约6万家企业,其中10%为规模以 上企业。
®在此背景下,如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转 变工作方式、明确工作重点,不仅有限的行政资源难 以支撑,而且必然管不住,更管不好。
随时做好应急预案管理
在当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做到随时准备,随时响应。
以下是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提高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应急预案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性,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要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企事业单位要设立应急预案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更新等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针对性、可操作性1.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要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2.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信息报送等主要内容。
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维护1.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发电机等。
2.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应急演练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六、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培训1.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送信息。
2.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预案知识,提高全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广东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与思考
广东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与思考一、总结近年来,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工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为广东省的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加强组织协调。
广东省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协调解决应急事件。
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协商会议等形式,促进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高了应急工作的效率。
2.完善预案体系。
广东省应急管理局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制定和修订了应急预案,做到了预案编制全覆盖,各类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特别是针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建立了健全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了应急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加强应急演练。
广东省应急管理局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场次的应急演练活动。
通过真实模拟各类应急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广东省应急管理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了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成立了专业化的救援队伍,增加了应急救援力量,提高了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5.提高公众意识。
广东省应急管理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安全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应急知识,培养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思考1.加强系统建设。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组织、预案、演练、救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下一步,广东省应急管理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加强协同合作。
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同作战。
下一步,广东省应急管理局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
3.掌握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急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新技术。
关于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安监局将改为市应急管理局,那么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将成为每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在党校的学习和工作实际,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
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
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
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
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著,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对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2018年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正式对外履行职责,全国大应急的改革序幕从此拉开。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各类矛盾和突发事件相对较多。
面对危机多发、频发的挑战,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局工作,不断提升应对危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
一、以特性为基础,找准应急管理的突破点基层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作为参与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应急管理的特点,相对于平时管理而言,应急管理有以下特点:(一)紧迫性紧迫性就体现在一个急上,如果不急就不是应急管理,造成紧迫性的原因有两个:1.时效性。
任何管理活动都有时效性,但应急管理的时效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应急管理中超过时限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求应急管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体现出时间上的急。
2.严重性。
这里的严重性不是指已经发生的破坏严重性,而是指如果应急工作做不好的话,后果严重,将会带来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二)复杂性1.不确定性。
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不确定性,一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2.多样性。
环境和承载体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要求应急管理既要遵循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考虑情况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事件、环境和承载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三)临时性临时性是应急管理区别于平时管理的又一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生来具有的特点,应急管理的临时性体现在组织机构的临时性、人员职责的临时性、协调合作的临时性。
二、以体系为载体,找准应急管理的着力点(一)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抓机构建设,按照“有职能、有机构、有人员”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二是抓责任落实,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明确日常办事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政府突出抓组织、抓协调,主管部门重点抓贯彻、抓落实,基层着力抓动员、抓配合,形成上下协调,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 件的联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与人员培训发展迅速。
亲人的活动, 就使受灾群众的危难困苦得到及
最后, 应注重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从理论 时的救助和缓解。同时, 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
( 社会团体力量及 国际合作方面有所 和实践层面加以完善。 三) 一个成功的应急管理机 化建设, 以法律的形式对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
会这样的老牌组织外, 我国的民间组织很少与 西方先进的管理机制, 做好应急管理的预警机 公共事务的共治, 降低政府应急治理的成本。 国际上众多的专业组织和国际志愿者接轨, 在 制, 从而降低风险。同时, 建立健全集中领导、
应急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政府, 发挥其 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政府应急管理; 机制建设; 社会团
体力量;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6 文献标识码: D3 A 收录日期:02 4 6日 21 年 月
一
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 以及可能面对的突发性 的, 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都要涉及多个政 事件, 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从国际上来 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危机事件越复杂, 涉及 看, 恐怖袭击、 资源的争夺、 跨国性的重大疫情 到的部门越多, 协调难度将越大, 越需要有一 的传播等不时出现。在国内、 国际的双重背景 个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而目前, 我国尚没有 下, 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政府各职能
卫生事件的法律条例, 明显地说明了我国在应
急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使应急 全社会范围内加快普及对 自然灾害预防、 避 () - 技术手段及科学 - 研究和人员培训工 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事件挑战。
这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它们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当前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从科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希望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影响,探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如预警预测、决策支持、资源调度、救援指挥等。
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调配、危机信息发布等多个方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强。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频繁发生,事故灾难如矿难、火灾、交通事故等也不容忽视。
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也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应急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
应急管理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资源紧张,影响了救援效果。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收集和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纪宗宝
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纪宗宝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社会生活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种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政府作为公权的代表,必须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建立应急型政府,实现政府应急管理的常态化,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关键词:应急型政府;危机管理;常态化解决公共危机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经常由于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没有针对性的常设机构,使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变的被动,笔者通过分析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解决路径,仅供参考。
一、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缺失我国目前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制度不是很完善,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的领域较多,需要多个部门来协调处理,但在具体事务的决策上,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解决。
而我国恰恰在这方面比较缺失,在很多危机发生前无人处理,致使很多可以避免的危机被矛盾激化而失去控制,这将大大降低政府采取措施缓解矛盾的有效进程。
(二)管理层级太多,基层政府缺少处置危机事件的应有决策权我国政府的管理层级是金字塔式的,领导层人员少,基层的人员多,而权力大多掌握在领导层手中,当发生危机时,基层人员无权进行处理,要一层一层向上级汇报,这种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其优点,但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弊端就凸显出来,政府组织层级过多,权力过于集中,基层组织缺乏决策权,层级汇报不仅拖延了办事效率,还促使危机矛盾激化,加重公共危机带来的后果。
(三)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界限不清常态管理是指政府相对于平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正常运行态势下所进行的管理,而危机管理,则是自然环境或者社会冲突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日常情况下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是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统一体,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常规性公共管理中潜藏着非常规性的因素,而在非常规性公共管理中也蕴含着常规管理的一般规律。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思考1000字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思考10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应急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更是一种全面的管理体系,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面。
本文将从应急管理的概念、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对事件的预测、防范、应对和恢复等措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要使突发事件的影响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二、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突发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应对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在新冠疫情突发时,医院及时建立隔离区和疫情门诊,政府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防控,通过多措并举,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也暴露了我国应急物资准备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
三、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应急管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全面的、多元化的。
一方面,应该加强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应急管理的科技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应当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新时代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纵横
三、建立应急型政府,实施政府应 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危机 的决策支持系统, 实现信息高效传递、
急管理常态化的路径选择
事件的相关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及 决策科学有效的格局。
(一)加强危机意识的养成教育
有关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逐步形成规
(六)注重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合
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实施 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法 作
增多,各种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 府危机决策的阻滞因素,因为政府层级 美国模式的总特征为“行政首长领导,
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政府作为公权的代 过多,权力过于集中,基层政府缺乏决 中央协调,地方负责”,应急管理的历史
表,必须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起主导 策权,使得很多发生在基层的突发事件 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 1803 年 关 于 new
SARS 之后建立起来的,与发达国家相 都要把效率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能、工作方式和理念。应急管理的常态
比,有着先天的不足,这使得制度建设
(四)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界限 化显而易见。俄罗斯模式的总特征为
跟不上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危机管 不清
“国家首管
机构,并建立统一的灾情信息系统,以 机,能早则早,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要求“完善
及时向国家领导及各部门传递自然灾 解事件的真相;三要对发布的信息进行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因此,建立并
害的综合信息,以利于国家和部门迅速 科学的解释,避免引起恐慌,提高信息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模
常态管理是指政府相对于平稳的 应部门为主力”。20 世纪 90 年代初,俄
理与控制的具体执行中,必须由一个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正常运行态 罗斯公共安全研究扩展到预防和降低
专门机构来承担决策与执行职能,由 势下所进行的管理,而危机管理,则是 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和技术性灾害发生
于以往没有统一常设的政府应急管理 自然环境或者社会冲突灾难性事件所 的目标上。苏联解体后,普京执政后进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不断完
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危 生国际化的影响。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
善危机发生的预警和监控系统,在危机 机管理的核心。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 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
预防管理中对危机所处的环境、危机发 开的目的,首先是既要让民众对公共危 他国家,任何一种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
就显得被动,且行动缓慢,并且在整合 穿于管理始终,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机 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特
社会资源、综合协调等方面力不从心, 制,以防止、减少危机的发生。正确认识 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日本内阁
影响反应速度。
并注意处理好公共管理中的“危机管 确定了公共安全的管理内容,包括自然
机构,当危机出现以后,往往临时组织 引发的日常情况下的政府管理,公共管 一步完善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一个班子,根据情况具体处置,表现出 理是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统一体,之 签署了 《俄罗斯联邦战时状态法》,至
面对灾难时应对措施的临时性和政府 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常规性公共 此,俄罗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共安全
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的层级组织 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非常欠缺,往往 高指挥官,内阁官方负责整体协调和联
管理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在上级政府, 把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混为一体,使危 络,通过中央防灾会议、安全保障会议、
上级政府的政策和指示是通过各级政 机管理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
金融危机对策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
历史发展过程中使美国的应急管理系
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的现实必要性
(三)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统趋于完善,形成了在美国总统领导下
(一)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缺失
危机管理讲求的是时效性,不管是 的、由美国国土安全部统一规划、协调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是在 2003 年 信息的传递,还是命令的决断与执行, 的庞大系统。这一系统有其明确的职
作用。建立应急型政府,实现政府应急 不能及时有效应对而扩大变成全局性 hampshire 城市的火灾法案。这个法案
管理的常态化,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 事件。按照政府管理的分权效率理论, 被认为第一个灾害法规。后来,随着通
一项重要职能。
基层政府是绝大多数公共危机的当然 过的各种灾害法规的增多,政府处理危
生的概率、危机潜伏期的信息、情报等 机事态的程度与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又 的危机。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及其
做出科学的预测,尽可能把危机消灭在 要使他们了解决策层为化解危机所做 引起的危机,提高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
萌芽状态。而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对危机 的各种努力,加深公众对政府的理解, 力,已成为各国政府最新关注的焦点,
府以及相关部门层层传递,基层的信息
二、国外应急管理的模式及常态化 机对策,由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
也是通过各级政府组织层层上报。这种 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防厅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和
集权制的官僚组织模式固然有其优点,
发达国家在政府应急管理方面有 实施。
108
发展·月刊
FAZHAN·XUESHUZONGHENG
头, 处理各种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部 群众的信任;最后,信息公开可以强化
四、结语
门,该机构独立设置,隶属于政府机构 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使更多的公众
总之,应对公共危机,谋求社会稳
序列,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各种危 参与到危机救治中来,使传媒、公众与 定和发展是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
机事件的职能部门,该职能部门主要功 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危机信息公开制 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党的十
建立空、地、人的立体监测网和综合信
(五)改革组织系统,提高地方政府
息处理系统。
决策效率
参考文献
(三)制定并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
政府组织结构的简化应大幅度压
[1][以]叶海尔·德洛尔.逆境中的
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缩中间层次,由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向 政策制定[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法律框架是突发事件下政府行为 水平型结构形式转化;减少管理层次,
关键词:应急型政府 危机管理
主体,通常离公共危机事件最近,到达 机的工作也变得更为普遍。美国危机系
常态化
危及现场最快,避免危机造成损失最小 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分散管理、统一管
的一级组织,但这一级组织却没有发挥 理、整合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
一、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 好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决策效率。
学术纵横
FAZHAN·XUESHUZONGHENG
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 沈亚平 李冰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 但当面临公共危机事件时,这种传统的 比较成熟的经验,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模
加快,社会生活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 政府组织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政 式:美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和日本模式。
[2]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南
的法律依据。危机时期需要有法可依, 加大管理幅度,实现整个政府组织结构 方日报出版社,2006,6.
通过法制把政府的权力纳入法制的轨 的扁平化;赋予基层组织处理问题的适
[3]斯亚平.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
道,可以避免权力的放大和缺失。据统 当权力,实现功能的有机结合。当危机 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1.
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 度,一要制订规范化的信息发布制度、 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
一旦危机事件爆发,随即应当转为国家 如何发布、由谁发布等,事先都要做出 政府治理更注重危机管理,党的十七大
应对有关危机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 明确规定;二要掌握好信息发布的时 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
调控的弱化。同时,由于没有公共危机 管理中潜藏着非常规性的因素,而在非 管理体系。俄罗斯现行的公共安全管理
管理的常设机构,公共危机最重要的 常规性公共管理中也蕴含着常规管理 机制是以总统为核心,以联邦安全会议
预防、预警和预控无人负责管理,使本 的一般规律。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要寓危 为决策的中枢系统,政府各部门之间分
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在领导阶层,也 更要使民众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民众情 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因此,在这
应该在基层以及广大民众中建立相关 绪失控而增加决策者面临的压力;其 个变得更加相互依赖的世界中,要求公
的培养机制,使危机管理的常态化成为 次,及时把公众须知、欲知、应知的全部 共危机管理者要积极寻求在危机管理
一种现实。
信息通过最容易让公众接受的方式发 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间
(二)积极推动政府应急管理常态 布出去,表明政府对自己的行为有信 在资金、人员、技术、教育培训、信息沟
机构的建立
心,在公众中树立诚实守信、敢于负责 通及道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以推进公
建立一个由国务院主要领导人牵 也能够负责的形象,这样才会赢得人民 共危机管理的国际联动与合作。
(二)管理层级太多,基层政府缺 理”与“常态管理”的辩证关系,将有益 灾害、事故灾害和事件安全三个范畴的
少处置危机事件的应有决策权
于克服日常公共管理中的麻痹思想,有 综合管理。日本现今的公共安全管理组
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沿用的是 效避免和正确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而目 织体系是:以法律为依托,以首相为最
做出反应,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采取 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消除公众 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
减灾应急措施。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 疑虑,安抚人心;四是危机信息发布后, 力,是建设应急型政府,实现政府危机
数据库,通过遥感、遥测等高科技手段, 政府还要进行相应的社会心理引导。 管理常态化的永恒主题。
违法必究,但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息传递给恰当的危机管理人员;另一方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