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97d22f00a76e58fafab0034d.png)
初三语文记叙文(小说)阅读指导(复习课)教学目的:1.掌握记叙文的体裁特征及其考查的知识点。
2.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阅读分析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阅读分析的一般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引入同学们,中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很多同学都感到学习的压力,每天遨游于题海之中,恨不得每天再多24小时。
如果一味的埋头做题,而不会从练习中不断的总结解题的方法、经验。
那么,即使再多做几道题目,也是事倍功半。
如何掌握好各种文体的体裁特征、考查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记叙文阅读复习”(板书或投影)二.整理阅读总体要求及记叙文(小说)阅读考查的要点1.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其不同的表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体会它们在文的表达效果。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敢质疑,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7.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和文学体裁、文化常识。
8.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体验作品的情境和形象,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作出分析和评价。
三.复习记叙文(小说)的体裁特征及有关知识要点。
(边提问边出示投影)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三人称。
4.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照应等。
或概括或具体人物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6.描写方法正面(直接)、侧面(间接)自然环境环境社会环境7.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8.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篇多练”系列学案:小小说(教师版)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篇多练”系列学案:小小说(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2aa6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f.png)
现代文阅读“一篇多练”系列学案(教师版)微型小说“精读三篇,熟悉一类”精读文本,学会赏析文章整合题型,熟悉命题角度一题多练,掌握应试技巧【本专题学习目标】1.精读小学课文《丰碑》,总结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熟知阅读要点;2.精读《第七条白裙子》,从“找夸挖发化”角度整合题型;3.精读《大年初一没下雪》,从微型小说的命题角度进一步熟悉题型。
【文本精读一】阅读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丰碑》,对小说精彩之处作点评,以这篇小说为例,总结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和阅读要点。
文本点评丰碑[1]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2]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3]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4]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5]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6]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7][1]题目有深意,读完全文再思考。
[2]开篇交代人物(红军队伍)、环境、地点,语言简捷生动,使用比喻、夸张、拟人修辞,画面感极强。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d7c87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对于初中生而言,小说的阅读已经不是难事了,可是应该怎么样在小说的阅读中快速的去理解与学习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欢迎阅读!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小说知识我来说!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学生活动: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第二板块:中考小说考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小说考查要点:一、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6、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学生活动:了解中考小说考查要点第三板块:小说阅读我注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要领。
1、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2、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
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特别要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第四板块:中考实例我研究:父亲的游戏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
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小小说两篇》教案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小小说两篇》教案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c3d2cacc22bcd126ff0c6b.png)
小小说两篇(《界碑》《小巷》)教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皑ái皑ái:形容霜雪洁白。
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
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
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
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
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
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2.相关知识:题目解说:《界碑》:以“界碑”为题有双重含义:实指的是边防战士看守巡查的那十二块界碑,虚指的是守卫边陲的边防战士们。
作者在标题中明确流露出对边防战士的崇敬与赞美。
《小巷》:以“小巷”为题,即点明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又含有一定的寓意。
九年级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f8de30550e2524de4187e77.png)
小说阅读一、考点指津: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考查角度: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主题的探讨等。
二、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1.了解小说的丈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3.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三、常见阅读方法(注:部分内容的答题要点与“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技巧”同)(一)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5170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6.png)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
2. 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
3. 小说情节理解: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作用等。
5. 小说主题理解:主题提炼、主题表现、主题挖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教学小说阅读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分析人物、理解情节、品味语言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主题。
4.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元素和技巧。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 应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真题中的小说阅读题目及其答案解析。
2. 搜集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实例展示等。
4. 准备反馈和评价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初三语文(统编版)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3任务单
![初三语文(统编版)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3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e680c73fd0d233d4b14e69ce.png)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紧箍出现的回目:
第8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14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16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27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38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39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56回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58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语文年级 Nhomakorabea九年级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小小说阅读导引(附阅读训练3篇)详解
![小小说阅读导引(附阅读训练3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e41157a27d3240c8447ef51.png)
小小说阅读导引(附阅读训练3篇)【导读】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里的一个片段或场景,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近年来,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小小说,因其短小精干、寄意深远,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等特点,被各地中考命题者所青睐。
怎样才能在小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把握要旨,击中命题目标呢?阅读小小说可以采用五步分析法:通过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阅读和鉴赏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挖掘作品主题和品味艺术特色。
1.把握故事情节关于把握故事情节,常见的题型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
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2.揣摩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描写。
关于环境描写,常见的题型主要有:①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
4.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而小说的主题就寓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小小说两篇教案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小小说两篇教案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9b9409b307e87100f69603.png)
下面我们就请前后两排的同学分别扮演一下记者和边防站长,相互讨论一下,两人之间是如何进行采访的。
2、小结:几位同学对课文把握得很好,谢谢他们精彩的表演,我也来客串一下现场记者,对我们的观众进行采访:作为观众,你看了这位记者的采访,你有什么感受呢?在你的心中,边防站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的这位英雄画一个像,好吗?
小巷一群盲人鼓舞别人不断前进
精神境界
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二三
教学反思:
小小说两篇
教材分析:
这两篇小小说的环境和人物迥然而异,却有着同样的价值追求。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边防站长和一群被人们久久遗忘了的瞎子。然而,他们的精神是崇高的,他们的人格是伟大的。他们在为国家,为社会尽责的同时,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界碑》赞颂边防军人含辛茹苦,守卫边疆,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小巷》赞颂了一群盲人用心灵的眼睛关爱别人,引导别人,鼓舞别人走进生活,不断前进的精神境界。
四、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1、这样一位英勇而崇高的边防站长,是否也能打动你的心灵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描写让你感动,请用笔勾画出来,并给予适当的批注。
2、感受:面对这样一位可敬的形象,你能不油然而生敬意吗?为了国家,为了守卫边疆,他该做出了多少牺牲啊!下面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英雄的形象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品味语言主,理解深刻的意蕴。
(2)学会运用小说的有关知识对两篇小小说进行评价鉴赏。
(3)感受平凡岗位上的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让学生正确对待平如何服务于主题的。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指导(教案)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1e4e29b89680203d82528.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类)针对性授课一、中考现代文阅读整体感知中考现代文阅读主要有三篇,一为文学类阅读,二为实用类阅读,三为名著导读阅读。
文学类阅读以记叙文为主(主要考查散文或者小说),实用类阅读以说明文为主(有一定的科普味),名著导读阅读以课文介绍过的名著为主。
这三部分的分值分别为15分,10分和8分,共33分,占总分值四分之一有多。
二、文学类阅读(一)触摸中考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作者:凯瑟琳·比恩翻译:洪帆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我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
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
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夜生活?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
‘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
这些天来,我们两个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
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
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
”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
”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
“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
”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
“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
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专练 小小说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专练 小小说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d31016f78a6529647d5340.png)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专题专练:小小说阅读(一)一英尺母爱王悦(编译)就在我11岁生日前不久,医生在妈妈身上发现了癌细胞。
我知道癌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外祖母就是得癌症去世的。
但妈妈说她只需要去医院住一段时间,虽然身体会比较虚弱,会掉很多头发,但她会慢慢好起来的,让我们不用担心。
一天下午,妈妈把我和7岁的妹妹茉莉叫进卧室,“请你们为妈妈做一件事,好不好?”“是帮您准备去医院用的东西吗?”我知道她明天就要开始化疗了。
但妈妈摇摇头,她抱住我和妹妹,在每人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站起身端详着镜子里的自己。
虽然穿着运动裤和宽大的T恤衫,妈妈仍然是个美女,尤其是那一头栗色的长发,柔软光滑,足有一英尺长,让我和妹妹羡慕不已。
“我想请你们为我理发。
”妈妈把梳妆台上的剪刀递给我。
“什么?给您理发?”我大吃一惊。
虽然只有11岁,但我也知道没人会让小孩子为自己理发。
尤其是妈妈,她对头发非常爱惜,平时都去城里最高级的发廊打理头发。
我拿起一绺妈妈的头发,放在剪刀中间,“您确定吗?”“确定,请动手吧。
”妈妈调皮地一笑,“我需要理发。
”虽然我平时最喜欢摆弄芭比娃娃的头发,但剪真人的头发,这可是头一回。
我有点儿兴奋,也有点儿紧张,慢慢地合上剪刀把,银色的刀片“咔嚓”一声合拢,一绺头发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
不一会儿,茉莉也加入发型师的队伍。
咔嚓,“哎呀,太短了!”“没关系,很好看,哈哈。
”咔嚓,“糟糕,又剪短了,嘻嘻……”卧室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地上的头发也越来越多。
等我们完工的时候,妈妈的头发只剩下两三英寸,她像是刚跟割草机打了一场败仗。
但妈妈对着镜子哈哈大笑,搂着我们说:“谢谢,宝贝们,我太爱这个发型了,看起来就像摇滚明星蒂娜·特纳。
”我们三个人抱在一起笑个不停。
自从妈妈病了以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响亮的笑声了。
晚上爸爸看到妈妈的样子吓了一跳,“亲爱的,你的头发怎么了?”妈妈若无其事地说:“哦,我让杰西和茉莉剪的。
反正化疗以后头发也会掉光,不如先让孩子们开心一下。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指导训练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指导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288ea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7.png)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指导训练初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指导训练一、引言现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对现代文学的阅读与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社会、历史和个人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初三学生,为教师们提供一份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的指导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常识解读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2. 运用文学常识解读作品。
3. 运用批评性思维评论作品。
四、教学过程1. 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现代文学作品。
优秀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涵盖广泛的题材和文体。
2. 导读作品在学生开始阅读作品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段导读,介绍作品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等信息。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导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作品的可能内涵。
3. 逐段解读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
4. 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阅读完作品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主题、人物形象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意见。
5. 批评性思维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思考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与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小小说两篇》教案(鄂教版九上)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小小说两篇》教案(鄂教版九上)](https://img.taocdn.com/s3/m/76c408eeec3a87c24128c430.png)
小小说两篇(《界碑》《小巷》)教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皑ái皑ái:形容霜雪洁白。
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
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
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
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
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
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2.相关知识:题目解说:《界碑》:以“界碑”为题有双重含义:实指的是边防战士看守巡查的那十二块界碑,虚指的是守卫边陲的边防战士们。
作者在标题中明确流露出对边防战士的崇敬与赞美。
《小巷》:以“小巷”为题,即点明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又含有一定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三语文小小说阅读导引》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
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2.揣摩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描写。
关于环境描写,常见的题型主要有:①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
4.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而小说的主题就寓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关于小说主题,最常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带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品味艺术特色此类题型,主要有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
解题时,要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
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训练题:(一)农民父亲白旭初(1)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2)儿子在城里当局长。
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3)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4)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5)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6)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冬的。
(7)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
旺老倌说:拿着,小心晒破头。
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
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
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8)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
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9)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
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
儿子就说:歇歇吧。
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10)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
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
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
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11)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12)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我们努力干。
(13)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14)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15)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了......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16)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
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
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
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暑......啊,爹,您要人丹吗?(17)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18)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19)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20)夜已经很深了。
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
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
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
儿子说:爹,晒谷、交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21)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22)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23)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24)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1.阅读文章第(6)段,这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2.文中做局长的儿子为了这次割稻,做了哪些准备?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3.文章第(17)段中写道:"城里人才是人!"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文中农民父亲性格鲜明,请概括农民父亲的性格特点。
5.你如何理解儿子喊上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来帮助农民父亲割稻谷这件事?6.文章最后写"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这是为什么?(二)真是买不得海棠依旧(1)下班回家,经过一家大型商场的时候,我忽然想到里面逛逛。
(2)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还是没发现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回去。
正想空着手出去,一眼瞥见不远处打着"买一赠一"的招牌。
(3)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我兴奋地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某品牌的纯牛奶在搞"买一赠一"活动。
也真是便宜,原来买一箱就要六十多块,现在可以买两箱了。
正如报纸上写的:比喝矿泉水还便宜。
(4)我伫立在牛奶堆前面,思想在不停地斗争着:买?不买?买吧,牛奶事件的风波还没平息,喝了万一又多了一个"结石"患者怎么办?不买吧,说实话,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练,也需要补充些营养的,以免体力跟不上。
牛奶事件以前,我也是经常喝牛奶。
现在有这么便宜的价格,不买真是太可惜了。
(5)我足足站了几分钟,这时,营业员走了过来,对我说:"先生,买一箱回去吧。
而且,这些牛奶都是没问题的牛奶,尽可以放心食用。
你看,这些都是已经贴上了合格标签的。
你要再不放心,可以到那边查查有问题牛奶的批次。
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要错过哦。
"(6)营业员的一席话,真是说到我心头上了。
想到丈母娘也有喝牛奶的习惯,我就想顺便给她捎一箱过去。
于是,我当即购买了一箱,再加赠送的一箱,我一只手提着一箱牛奶,走向了商场大门。
(7)还没等我跨出大门,"轰"的一声,围过来一群人。
我心想:完了,看来得罪哪个黑社会的老大,遭到群殴了。
我正想大声喊"救命",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记者。
他们手里拿着某某报社某某电视台标志的麦克风,争相对我采访。
有一个美女记者问我:"这位先生,请问牛奶事件刚过,您还买了两箱牛奶,请问您是怎么想的?"又有一位男记者问:"请问您喝这些牛奶,会像以前一样放心喝吗?""这位先生,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次牛奶事件的?"(8)听到他们说起牛奶,我的脸顿时"腾"地红了起来,我似乎看到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看。
我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对不起,你们找别人采访吧。
"说完,我逃出了记者的包围,以飞快的速度向公交站点跑去。
(9)刚好过来一辆公交车,我一脚跨了上去。
进到车厢,我才知道什么叫世上没后悔药吃了。
只见整车的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我,特别盯着我手上的牛奶不放。
隐隐约约,我听到他们在小声嘀咕着,我听到有人在说:"这人真是不怕死,这个时候还敢买牛奶喝。
""就是,现在商场到处搞买一送一活动,还不是贪小便宜......"面对一阵阵的流言蜚语,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刚好我边上有人下车,座位上留了份报纸,我赶紧坐了上去,摊开报纸假装认真地读了起来。
(10)车到终点站,我往丈母娘家走去。
走在林荫道上,远远地,看到我的同事马大姐从前面走过来。
今天的运气真背,这事要被马大姐知道,肯定会在我们单位广而告之。
这样的话,我还怎么在单位混下去啊。
想到这,我赶紧绕道。
没想到马大姐的眼睛真好使,一眼看到了我,大老远就扯着嗓门喊:"哟,大军啊,你买牛奶啊,这牛奶还敢喝?我说你啊......"她还在起劲说着,我却假装没看到她似的,朝边上的一条小巷拐了进去。
我躲在暗处,等马大姐走远了,才飞奔着往丈母娘家走去。
(11)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看到我来了,高兴地开了门。
我把两箱牛奶放在地板上,对丈母娘说:"妈,我买了两箱牛奶,拿一箱来孝敬您的。
"丈母娘听了,脸上的笑容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不高兴地说:"大军,是不是原来我反对你和阿敏来往的事你还记在心里,这下找机会报复我了?你买什么东西不好,偏偏买了箱牛奶给我,你这不是明摆着要我结石吗?你,你......"丈母娘说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1.文章第(2)段写到"我悠闲地走了进去,在里面晃了一圈",请联系下文思考,这里对"我"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看来商场又在搞促销活动了,我怎能错失良机?"这是对"我"的描写,体现了"我" 的特点。
3."我"买了牛奶之后,接连遭遇到好几件"没有意料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4.买牛奶本来是好事情,为什么变成了"真是买不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三)差一分钱葛取兵(1)父亲一定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