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

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

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生3:加油的蚂蚁太少了,应该多几只。

(多好的建议啊!)

画面上出现了2只,3只,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画面中传来小蚂蚁的声音:小朋友,你想想,赶来加油的蚂蚁还会有几只呢?请你猜一猜,算一算。孩子们个个信心十足,不一会儿,就写出了好多有关的算式。

(整理9加几算式的方式很多,但能让孩子们在开放的情

景中,边学边玩,这种学习是主动的,这种体验是深刻的。练习课不能只进行机械的练习,还需要有系统地整理。) 小蚂蚁抬着大青虫回家了,留下了一长串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9+10=19

一生轻声说:好长的一排算式。

师:这么长的一串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

(短短的一问,使孩子们有了共鸣:是该找找。教室里顷刻间安静下来。)

片刻,有了交头接耳的。

师:想交流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让小伙伴评评你的发现。

(想说就说,说说自己的,听听别人的,比比两者,评评优劣,给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体验快乐的平台。) A组:我们发现了加号前面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是一个

个大起来,得数也一个个大起来,还发现得数都是十几。

B组:我们还发现了加号后面的数比得数后面的数多1。

C组:我们知道为什么得数后面的数为什么会少1,是被9拿走凑十了。

(有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孩子们的发现是惊人的,原以为需要教师的引导,不想他们一个个都找出来了。练习课中需要有不断地练习,更需要有自主地探索,有了探索、有了成功,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发现,就得运用。一棵光秃秃的向日葵花蕊,使孩子们感觉很凄凉。一听说要帮向日葵开出花瓣,一个个有来了精神,随着孩子们对9加几的算式地正确回答,向日葵开出了一片片花瓣,孩子们由衷地感叹:好美啊!

(是啊,数学的魅力是无穷的,数学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美的享受。)

一封封信件的切入,使孩子们争当起了一名名合格的邮递员:

生1:我把9+8送17号人家。

生2:我把3+10送给13号人家。

生:我能把8+8送给16号人家。

生:9+5没地方送怎么办?

生:空白的怎么办?我来写地址吧。

(一个个角色的扮演,他们成了整正的主人,似乎他们不

是在上课,而是在做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情。)

猜猜它是谁?使孩子们又体验到了大探测家的滋味。一个猜答案,一个说理由。直至最后的9+?<20也面无惧色,你猜0,她猜2,一下子就猜全了所有答案。

(有趣的竞猜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练习课不只是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已有的知识综合、灵活地加以应用。) 趁孩子们玩性正浓,一幅我能猜我能想的情景图再一次把孩子们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生1:我知道一共有14人。我是数出来的,每棵树后藏2个,一共是13人。

生2;我想也是13人。我是看他们每人手拉了几个的。

生3;我是用9+5-1算的。有一个人算了两次,减去一次。

生4:我是9+4或4+9。把左边多算的一次除掉。

生5:还有8+5或5+8。把右边的一次除掉。

生6:还有5-1+9------

生7:9-1+5-----

生8:9-2+6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下课的信号早已响过,孩子们浑然不知……)。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精彩的表演,不再使孩子们感到练习课的枯燥与无奈。在不断地探索和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应该成为新课程下练习课的一种境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