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律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全息生物学--第三章(2)

全息生物学--第三章(2)


楔形扇形叶
3 各级分枝形式与整株整体分枝形式相似

帚状枝木蕨

芦木科

杜伯斯属:叶为 二分叉,茎也为 二叉分枝

根、茎都 为二叉分 枝

沟木科

鳞木科
第七节生物时间全息

1生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和功能(或行 为)表现与生物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演化在表 达顺序上相似,即个体的发育过程是系统演化的缩 影,是系统发育的重演。

蛋白质的构象

DNA的螺旋结构

微管的螺旋结 构
2生物趋圆全息建造:生物整体或任一相对独 立部分的构型都遵循圆形结构 1)反映在病理中(如肿瘤、囊肿等) 2)生物体整体结构或某一相对独立部分的结 构比例近似于圆的半径(直径)与周长的比例 关系 3)植物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分离形式也遵循趋 圆规律(如生长点是圆形或同心圆的重叠堆积 )。

偶蹄、奇蹄等动物都是从五趾型动物演变而来 的。 马的进化过程 :原獌(5趾),渐新马(4趾 ),中新马 (3趾),鲜新马(2趾),现代 马(1趾)

第四节生物螺旋及趋圆性

1生命螺旋的全息性:生物各层次存在全息螺 旋及螺旋手性分化,从最小全息元DNA,RNA以 及糖,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到细胞, 亚细胞层次,表型宏观层次都有螺旋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有序 在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上充满着物质在 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和时间上的有序运动。生命本身 就是高度有序的系统。 混沌理论:

丹顶鹤

在身体的远心端都是 黑色(头颈,尾部)。

戴胜鸟


羽冠顶端出现黑 白斑纹 身体后部出现黑 白斑纹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全息生物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全息生物学
是研究全息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用生物全息现象统一人类历史上对生物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种种生物学关系的个别认识;用生物全息律拓展认识生物全息现象的表达方式;用全息胚学揭示生物全息现象的原因。

全息生物学反映了一个全新的生物整体观,对医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农学、园艺学、兽医学、古生物学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息生物学者认为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特化的胚胎,又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结构上和功能上与周围的部分有着相对明确的边界并有着内部相对完整性的单位都是全息胚。

全 息 介 绍

全  息  介  绍

全息介绍一、穴位的全息律(一)全息胚——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过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如头、鼻、口、舌、任一节肢等,全息胚在生物体上是广泛的分布的。

(二)生物全息律——在全息胚概念基础上,生物全息律可以这样表述: 1 、全息胚的各个部位都有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有着各自所对应的部位。

2 、全息胚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胚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所对应的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

3 、各部位在一全息胚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的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规律相同。

4 、在生长轴线连续的两个全息胚,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端总是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从而总是对应的两极是连在一起的。

(三)穴位的全息律——人体任一节肢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穴位,如果以其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的名称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使每一节肢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恰像是整个人体的缩小,并且每两个生长轴线连续的节肢或每两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位,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

(四)穴位全息律的意义1、穴位全息律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穴位是生物全息律和生物泛胚性在人体的一种表现形势,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全息穴位用来诊断疾病,又能根据全息穴位用来治疗疾病。

2、穴位全息律揭示了解全息穴位在各个全息胚上有序排列,易于记忆、使用方便、便于普及,这群穴位不仅可为临床医生掌握,且也易为一般人所掌握。

3、穴位全息律的核心理论已不是经络学,而是从中医整体观念中派生而又有所发展的生物全息理论,给诸多的微针系统更加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并使以分散无序的微针疗法有了理论依据和相互的内在联系,在临时床上许多实用的奇穴而往往是在这个部位的全息穴位。

二、全息疗法(一)简单而实用的全息诊法生物全息诊法,是将全息胚学说的穴位全息律应用到医学临床的诊断方法。

穴位实质上是与对应部位在生理学与病理学上的相关位点。

凡是机体某一器官或部位有病,就必然地要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表现,在穴位上相关地产生对痛刺激敏感、皮肤电阻低等病理生理现象。

生物全息论原理

生物全息论原理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全息论原理是一种关于生命和宇宙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它认为生命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全息信息网络的一部分。

在这个理论中,生物体被认为是宇宙中的一个微观缩影,具有整个宇宙的信息和能量。

生物全息论原理的核心概念是“全息性”或“全息图像”,这意味着整体包含在每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

在这个理论中,生物体被看作是宇宙中的一个全息图像,它们不仅是独立的个体,还与整个宇宙相互联系,共享着信息和能量。

根据生物全息论原理,生物体不仅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场影响外部环境。

这意味着生物体不仅是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接收器”,还是主动向外辐射信息的“发射器”。

生物全息论原理还认为,生物体的信息场可以通过共振效应与宇宙中其他事物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取决于生物体的信息场与其他事物的信息场之间的共振程度。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生物体可以影响外部环境,并与其他事物产生关联。

生物全息论原理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非局域性”,即生物体的信息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意味着生物体可以远距离传递信息,即使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很远的地方,生物体的信息场还是可以相互影响。

生物全息论原理在解释生物体行为、意识和感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动物群体的集体行为、生物体的自愈能力、直觉和预知等。

通过生物全息论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生物全息论原理是一种超越传统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全新理论,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生物全息论原理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和挑战。

【2000字】第二篇示例:生物全息论原理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生物体中包含了一个全息网络,它能够记录并传递生物体的所有信息。

这种理论起源于量子物理学的思想,认为生物体不仅是物质的组合,还包含着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生命全息论

生命全息论

生命全息论生物全息论张颖清和生物全息论一、张教授生平简介: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在第二掌骨侧等全息穴位群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为生物全息诊疗法。

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可诊治各种疾病,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法。

人人都可应用于诊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

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

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

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

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耳尖放血PPT课件

耳尖放血PPT课件

耳尖穴具有抗炎退热、抗过敏、镇静醒脑、明目 止痛、降血压、止眩晕等功效,主治眼、面颊、 咽喉病、脑神经病症、皮肤病等。尤其对发热、 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效果好。
耳尖穴最常用的刺法是刺络疗法,又称其为放血、 刺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 法,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降血 压等作用
耳穴放血的方法
1、按摩耳廓
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2、消毒
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指套一般只戴接触 穴位的指头即可)。 用酒精棉签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严格消毒。
3、针刺手法
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 穴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
4、放血
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 棉球吸取血滴。 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 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约5毫米直径大小。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耳尖放血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传统医学以为,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尖在耳廓微经络中为肝经所主,故能起经脉 所过,主治所及的作用。且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故耳尖穴点刺放血使邪有出路,邪热外泻, 达到清热解毒、平肝熄风、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目的。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 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2、要排毒——弯腰甩手操 促进全身气血运行,通经活络。放松上半身,特别是两 手在动时,活络整个上半身的肌肉,进而带动上半身的 经脉气血,血管的舒张收缩,神经的调控及淋巴的流动。
【弯腰甩手操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站立,上半身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在体 前做左右摆动的交叉甩手运动。幅度逐渐加大,连 续做20~30次。 注意,初练时,甩动的角度可以小一点,久练后, 甩手的频率与幅度即可越来越大。表面看是手在动, 其实所有手部肌肉都牵连着颈、肩、胸、后背在动。

生物全息论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全息论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全息论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物全息论是一种独特的科学思想,它认为生命体系与宇宙之间存在着一种全息关系,即整体包含着部分,部分又反映了整体。

根据生物全息论,生物体内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信息,而整个生物体又融合了宇宙的信息。

因此,生物全息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对我们理解生命、自然、宇宙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生物全息论的原理,阐述其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生物全息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系统的奥秘,揭示宇宙与生物体系之间的微妙关系。

愿本文能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生物全息论原理的探讨:- 第一部分将介绍生物全息论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和由来,让读者对这一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生物全息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生命体系中存在的全息效应。

- 第三部分将探讨生物全息论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展示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生物全息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影响,为读者了解和探讨这一理论打开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在这篇关于生物全息论原理的文章中,作者的目的可能是:1. 探讨生物全息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理论。

2. 分析生物全息论的应用和意义,探讨其在生物学领域中的潜在价值和影响。

3. 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之间微妙联系的思考,促使人们对生命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撰写这篇文章,作者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对生物全息论的兴趣,激发对生命科学和哲学的思考,并凝聚一种尊重生命和宇宙的共同认知。

2.正文2.1 生物全息论的概念生物全息论是一种传统哲学和现代生物学相结合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命体系是一个整体,所有生物体都是在整体中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的。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一、张教授生平简介: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在第二掌骨侧等全息穴位群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为生物全息诊疗法。

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可诊治各种疾病,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法。

人人都可应用于诊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

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

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

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

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全息动物的运动方式实践活动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全息动物的运动方式实践活动
02
04
03
04
CHAPTER
全息技术在动物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全息技术定义
全息图的制作包括记录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以及使用参考光波与物体光波干涉形成全息图样。
全息图制作
通过再现光波照射全息图,可以使得物体光波得以重建,从而观察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分享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06
CHAPTER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3
全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了解了全息技术的原理和在动物运动方式展示中的应用,体验到科技在教育和科普领域的创新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讨论环节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点,探讨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总结环节
回顾活动内容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和意义,加深对动物运动方式的理解。
实践环节
设计模拟动物运动方式的实践活动,如模仿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运动方式。
01
医学领域
全息技术可用于医学成像和诊断,如全息显微镜可帮助医生观察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艺术领域
全息技术可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如全息投影可将艺术作品以立体、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育领域
全息技术可用于辅助教学和科普教育,如通过全息技术展示历史事件、科学原理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人体全息图讲解PPT学习教案

人体全息图讲解PPT学习教案

面诊:膀胱区长
痘、过敏、口周发
毛孔组大、酒糟鼻、 痘、长斑、干燥等。 黑等。
面色发黄等。
手诊:大肠区有 手诊:膀胱区有
手诊:胃区有结 结节、色暗不均、 结节、色暗不均、
节、色暗、脱皮等。 脱皮等。
脱皮等。
背诊:胆区凸起、
色不均、僵硬有结 节等。
背诊:小肠区凸
起、色不均、僵硬 有结节等。
背诊:胃区凸起、 背诊:大肠区色
背诊:肾区凸起、
色不均、颗粒、僵 硬有结节等。
腹诊:肝区有结
块、胀满不柔软等。
腹诊:心区发凉
发硬、压痛等。
节等。
腹诊:脾区发凉
腹诊:肺区发凉 腹诊:肾区发凉、
胀满、色发暗、结 胀满、色黑、结块
胀满、色发黑等。 块等。
等。
第12页/共24页
唤新妍之辩证识人(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症状:便秘、便 症状:尿频、尿
腹满而痛 不欲饮食 腹泻
但欲寐 畏寒肢冷 下利清谷 心烦不寐 舌尖红
寒热交错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不欲食 食则吐蛔
第7页/共24页
六经辨证
手太阳小肠 手阳明大肠 手少阳三焦 手太阴肺 手少阴心 手厥阴心包
起于食指商
起于少泽 (井穴)止 于小海(合 穴)
疾病:头痛, 项强,耳鸣 耳聋,热病, 上肢麻木扣 眼歪斜,唇 肿
症状:口苦、易
惊、偏头痛等
症状:腹胀、肠
鸣、腹痛、腹泻等
面诊:胆区长痘、
长斑、面色发暗等。
面诊:小肠区长
痘、长斑、面色发 暗等。
手诊:胆区有结
节、色暗、脱皮等。
手诊:小肠区有
结节、脱皮等。

生物全息按摩功

生物全息按摩功

生物全息按摩功
许国彬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1993(0)2
【摘要】中医理论认为,阴阳互为消长,百病关联内脏。

阴阳平衡、五脏六腑旺盛则身体健康。

否则,百病俱生。

因此,如何调和阴阳和加强脏腑功能是防治疾病的根本。

生物全息按摩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捷径。

中医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信息联络,使各脏腑器官。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脏腑器官;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信息联络;俱生;下丹田;调和阴阳;搓手;反射区;收功
【作者】许国彬
【作者单位】广州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全息玉米种增产新途径--张春庆博士谈生物全息律与全息玉米种 [J],
2.生物全息律是客观规律:与《全息生物学质疑》作者商榷 [J], 叶永在
3.按摩生物全息穴速降高血压110例报告 [J], 张志恒;裘晓富
4.全息原理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学及尺度对
应现象 [J], 吴月明;赵晓立;王秀强
5.成功者之“功”──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张颖清教授的治学方法 [J], 程诗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腿 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头穴
心肺穴 腰腹穴 下腹穴 足穴
颈肩穴
腿 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人体全息不全的特点
1、全息穴区分布不全:生物全息律和全息胚在穴区定位方面主要针 对大的单一节段和组织器官,不同的全息单元穴位面大小差异太大, 穴位名称笼统,信息量大,有时无法区别细微的差别 2、全息穴区功能不全:一是全息穴区一直处于隐性状态,即全息胚 信息在此全息穴区不表达,所以在穴区治疗不一定有疗效。二是脏 腑组合的生理病理疾病没有反应到某一全息元的穴位上,一直处于 隐性而表达的状态。故有时在某一全息元找不到疾病诊疗的指针。 这就要求在诊疗时互相参详辨证,亦即全息元之间要对比,找出最 敏感诊疗穴位,只有这样临床上才能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泛胚性
低等生物的泛胚性决定了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的全息对应性。在 群体性十分明显的低等生物,组成群体的各个小个体通常具有 发育成新整体的能力,即各个小个体都可看作一个胚胎,从而 胚胎在群体个体中广泛存在着,这就称之为泛胚性
生物全息律理论
全息元分段
头穴 心肺穴 腰腹穴 下腹穴 足穴
颈肩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一)全息的来源
生物全息律的“全息”一词,来源于激光全息技术, “全息”是“信息全息”。
生物全息律理论
(二)生物全息律 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 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 的全息分布形式。
生物全息律理论
(三)全息元
是指生物体具有一定形态和基本功能的结构单位,能反映整个机体的信息, 且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 全息元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单位,全息元上的各 个部位, 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的对应部分: 各部分在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全息元上分布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信息的缩影, 并且各全息元之间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是相似的。功能相同的全息元之间,有着高度的全 息相关度。
生物全息律理论
全息元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也是相似的,如两耳、两眼、两手等。 在手掌骨全息图体的全息元上的每一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所对应的部位的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遗传等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 即每个全息元包含有机体全部信息。 全息元上各反射信息区都可以反映特定整体部位的情况, 机体每一组织器官在全息元上都有特定的信息反映区, 每个全息元也是整个机体的有序排列的信息缩影。 生物全息律是张颖清先生在研究穴位分布全息律的生物学意义时发现的, 并进而发现生物具有新的统一性——泛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