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重点整理(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1)用外焰加热;(2)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4)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2、温度计的使用:(1) “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2) “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 “记”:注意“数字+单位”。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

其中,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我们最为常见和熟悉的。

这三种状态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固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比如说一块石头、一张桌子,它们在常温常压下始终保持着自己特定的形状和大小,不会随意改变。

固态物质中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紧密排列,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使得它们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这就导致了固态物质的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液态则与固态有着明显的不同。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想象一下一杯水,无论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的体积不变,但形状却会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在液态中,粒子之间的距离比在固态中稍大一些,相互作用力也相对较弱。

粒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这使得液态物质具有流动性。

而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像空气,它会充满整个容纳它的空间。

气态物质中的粒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极小,粒子能够自由地高速运动,从而迅速扩散。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被称为物态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受热后会熔化成水。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而凝固则是熔化的逆过程,液态物质变为固态,比如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比如洒在地面上的水,即使温度没有达到沸点,也会逐渐蒸发掉。

而沸腾则是在液体达到沸点并持续吸热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与之相反的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比如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就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凝华则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比如霜的形成,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了固态的冰晶。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力有所不同。

1.固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序,间距小,相互作用力强。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冰、金属等。

2.液态: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相对有序,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

3.气态: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无序,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非常弱。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相变规律相变规律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从一种态转变为另一种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相变规律:1.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加热到0℃时熔化为水。

2.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液体逐渐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冷却到0℃时凝固为冰。

3.汽化: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逐渐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汽化。

如水加热到100℃时汽化为水蒸气。

4.液化: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如氧气冷却到-183℃时液化为人造空气。

5.升华: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冰加热到-78.5℃时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6.凝华: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华。

如水蒸气冷却到-50℃时直接凝华为冰晶。

三、相变条件相变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

不同物质相变的条件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相变条件:1.水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2.冰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3.氧气的相变条件:熔点-218.4℃,沸点-183℃,凝固点-218.4℃,汽化点-183℃。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2),推荐文档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2),推荐文档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所处的二.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30C〜50C、仁C )、体温计(35C 〜42C、0.1 C)、实验室用温度计(-20C〜110C、1 C)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C)国际单位:开尔文(K)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

在0C和100C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方式:(1)蒸发•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实验:•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五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液化的方法:⑴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被液化)(2)压缩体积3.属于液化的一些现象:•看到的“白气”、露的形成、雾的形成•棒冰上方冒“白气”、夏天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出汗六、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要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与相变规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与相变规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与相变规律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与相变规律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相变则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对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一种形态。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紧密地排列着,并且存在着较强的结构性。

固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是固定的,无法自由流动,而且具有较高的密度。

由于分子运动较小,固态下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固体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硬度、脆性、延展性和导电性等。

不同固体物质的性质差异很大,这与其分子之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有关。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等相互作用力保持在一起,这些作用力决定了固体的性质。

二、液态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形态。

在液态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但没有固态那么有序。

液体的形状是不固定的,但其体积却是固定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可以自由变形,填满所处容器的形状。

液态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黏度、表面张力和沸点等。

液体的黏度是指其阻碍流动的程度,表面张力则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表面的收缩现象。

液态物质由于分子运动较固体物质更为活跃,所以具有较高的扩散性。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形态。

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疏松,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地扩散和弥散。

气体的性质主要包括压强、温度和体积等。

气体可被压缩,具有可观的弹性,其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气体状态的参数包括压强(P)、体积(V)、物质的量(n)、气体常量(R)和温度(T)。

相变规律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变的过程,这就是相变。

根据物质状态的改变,相变可以分为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和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概括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概括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

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统整笔记-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统整笔记-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青铜(铜锡)。 2.水溶液:自来水、
食盐水、糖水。 3.其他:空气、泥土
等。
6.物质的分离 (1)溶解:利用 溶解度 不同加以分离。 (2)过滤:利用物质的 颗粒大小 不同加以 分离。 (3)结晶:又称蒸发结晶法,利用 沸点 的 不同,使沸点低的物质先受热蒸发,而留 下沸点高的物质,藉此来分离物质。
(4)三态变化图
3.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组成与性质 不会 改变 产生新物质 _不_会_
实例 水的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 会 改变 _会__ 火柴燃烧
4.物质的性质
可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得的性
物理
性质
质,例如:长度、质量、硬度、 光泽、颜色、熔点、密度和溶
解度等。
必须透过化学变化才能观察或
化学
性质
测得的性质,例如 助燃性、活性、腐
时的体积 (C)液体有一定量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D)物质由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的过程
皆为物理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1. 在1 atm下,一纯物质甲的 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则 在-20℃时,此物质的主
熔点 沸点
纯物质甲 —117℃
78℃
要状态为下列何者?
(A)固态 (B) 液態 (C) 气态 (D) 固、液态共存
2.下列有关物质的三态叙述,何者错误?
(A)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现象称为升华 (B)所有物質在高溫時的體積必定大於在低溫
2.三态变化 (1)物质在固体与液体间的变化
_凝_固_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_熔_化_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物质在液体与气体间的变化
_汽_化_ _凝_结_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物质的三态气态的行为和特性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物质的三态气态的行为和特性

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气态物质中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扩散现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由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两种不同气体或 同一种气体的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接触时,气体分子会从浓 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导致气体均匀分布。这 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另外,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气体分子会对固体表面产生撞击,使固体颗粒产生不规 则运动的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气象学家通过分析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来研 究全球气候变化。
天气预报中还会使用到各种数值模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
工业生产中气体利用和排放问题
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气体作为原料或燃料,如氧气、氢气、天然气等 ,这些气体的利用和排放问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 如改变蜡烛的高度、调整热水的 温度等,以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 下的行为。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学生可以分 析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特 性。
学生可以总结出气体在固态、液态和 气态之间的转换规律,以及气体在不 同条件下的变化特点。
06
知识拓展:气体在自然界和 生活中应用
为气态。
液化
气态物质放出热量,分 子运动速度减慢,转变
为液态。
生活中常见物质三态现象
01
02
03
冰融化成水
冰块在温度升高时逐渐融 化成液态水。
水蒸发为水蒸气
水在常温下缓慢蒸发,变 成气态水蒸气。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固态蜡受热 熔化后燃烧,产生气态物 质。
02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性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

而其中最常见的三种状态,便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不仅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先来说说固态。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其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结构。

固体通常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比如说一块石头、一本书或者一个金属零件。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强,使得它们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这也导致了固体的硬度、弹性等性质。

像钢铁这样的固体,硬度很高,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拉力;而像橡胶这样的固体,则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但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状。

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

在液态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较固态有所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

比如水、油、酒精等都是液体。

液体具有流动性,能够在容器中自由地流动,适应容器的形状。

液体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这使得一些小昆虫能够在水面上行走而不会沉入水中。

此外,液体的密度一般比气体大,但比固体小。

气态则与固态和液态有着很大的不同。

气态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小。

气体具有充满整个容器的特性,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做饭用的天然气,都是气态物质。

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气体定律。

比如,当我们给一个封闭的气体容器加热时,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会膨胀,压强也会增大。

那么,物质是如何在这三态之间变化的呢?这就要提到温度和压力这两个关键因素。

当对固态物质加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当达到一定的温度,也就是熔点时,固态物质就会转变为液态。

例如,冰在0 摄氏度时会融化成水。

而继续加热液态物质,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就会变成气体。

水在 100 摄氏度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相反,如果降低温度,气态物质会先凝结为液态,液态物质会凝固为固态。

物质的性质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性质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物态物质的物态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

根据物质的物态,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其中,固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排列紧密,能保持固体形态,不易流动;液体是指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分子之间排列比较紧密,能够流动;气体是指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排列疏松,能够流动。

物质的物态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改变,比如水在0℃以下为固态,0℃到100℃为液态,100℃以上为气态。

而气体的物态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升高或压力减小会使气体的体积增大。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改变,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新物质的生成,而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比如水的电解反应是一种化学变化,水分子在电解中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 反应活性物质的反应活性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不同物质的反应活性不同。

一般来说,具有不饱和键的分子比较活泼,容易参与化学反应。

比如烯烃比烷烃的反应活性更强,因为烯烃中含有双键,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3. 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对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而还原性是指物质对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4. 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的能力。

对于化学稳定的物质来说,它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更加容易保存和使用。

比如氧气是一种化学稳定的气体,它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自然燃烧。

5. 催化性催化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促进反应速率的能力。

催化剂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参与反应,但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进程。

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物质的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质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态之间的转变涉及着能量的传递和分子排列的改变。

本文将为读者总结物质的三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固态1. 定义: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在固态中,分子紧密排列,相互之间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2. 特性:- 形状稳定:固态物质的形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保持不变。

- 硬度大:固态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可以保持一定的形状不变形。

- 不可压缩:固态物质的体积不受压缩的影响,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较小。

3. 相变:- 熔化:当固态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分子之间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液态。

- 凝固:当液态物质受到足够的冷却时,分子之间的结构会重新排列,形成固态。

二、液态1. 定义: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可变形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

在液态中,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固态较大,排列并不是完全有序的。

2. 特性:- 可变形:液态物质可以流动和改变形状,但体积不受外力影响。

- 不可压缩:相比气态而言,液态物质仍具有较小的分子间距离,无法被压缩。

- 在一定压力下存在于一定温度范围内。

3. 相变:- 汽化:当液态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会逐渐转变为气体。

- 凝结:当气态物质受到足够的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气体会转变为液体。

三、气态1. 定义: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可变形和可变体积的特点。

在气态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无规律排列。

2. 特性:- 可变形: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自由地膨胀和收缩。

- 可压缩:相比固态和液态,气态物质具有较大的分子间距离,可以被压缩。

- 在一定温度下存在于一定压力范围内。

3. 相变:- 液化:当气态物质受到足够的冷却或增压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气体会转变为液体。

- 气化:当液态物质受到足够的加热或减压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会逐渐转变为气体。

四、态之间的转变1. 熔化和凝固: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变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来实现。

课本-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课本-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课P38
液晶——物质的另一种状态 目前发现,某一些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
物质,在特殊条件下都可 以呈现液晶态。20世纪中 叶开始,业界利用液晶的 特性,研发出轻、薄的液 晶显示器,应用在行动电 话、计算机及电视荧幕。
课P39
物质的三态
• 汽化与凝结 ➢装着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静置一段时
间后,烧杯内的水都会减少,且热水减少 的水量比冷水多。 ➢此种在任何温度下皆会发生的现象,称 为 蒸发,当温度较高时,蒸发速率较快。
粉笔变成粉笔灰本质并无改变, 属于物理变化
课P40
物质的变化
• 若物质发生变化时,其组成与性质也发生改 变,并产生新的物质,则称为化学变化。
• 例:铁生锈、木材燃烧与玉米变成爆 米花。
铁生锈后生成褐色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玉米受热发生化学变化, 变成爆米花
课P68
试整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组成 与性质
课P37
2-1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凝固与熔化 ➢ 将5mL 的水注入试管中,
附有温度计的橡皮塞塞住 试管口,在水位高度处作 一记号,并观察此时的水 温,如右图。 ➢ 温度计不可碰触到试管底 部!
课P37
2-1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凝固与熔化 ➢ 在烧杯中将冰块与食盐以质
量比3:1的比例混合,作为 冷剂,将试管置于烧杯中央, 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 温度与水的变化,如右图。
课P39
物质的三态
• 汽化与凝结 ➢煮开水时,若水升高到
特定温度,会产生大量 的气泡急遽地翻滚上浮, 这种现象则称为沸腾。 ➢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 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通称为 汽化。
课P39
物质的三态
• 汽化与凝结 ➢冒出壶口的水蒸气遇到

物质的三态与生活现象知识点详细总结

物质的三态与生活现象知识点详细总结

物质的三态与生活现象知识点详细总结1.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是指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下面对每种态进行详细说明:1.1 固态- 固态的特征是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运动较小,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变。

- 固态物质的例子有石头、铁块等。

- 固态物质通常是常温下存在的,但在极端条件下也可以存在其他态。

1.2 液态- 液态的特征是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运动较大,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

- 液态物质的例子有水、酒精等。

- 液态物质通常在常温下存在,但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改变其状态。

1.3 气态- 气态的特征是分子间距离较远,分子运动非常快,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 气态物质的例子有空气、水蒸气等。

- 气态物质通常在常温下不存在,需要加热才能转变为气态。

2. 生活现象与物质的三态关系生活中存在许多与物质的三态相关的现象,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2.1 融化- 融化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当固态物质受热时,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 例如,当我们加热冰块时,冰块会融化成水。

2.2 凝固- 凝固是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当液态物质受冷时,其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缩小,从而使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物质。

- 例如,当我们将水放入冰箱冷藏室中时,水会凝固成冰。

2.3 沸腾- 沸腾是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当液态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运动剧烈,液体中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物质。

- 例如,当我们煮水时,水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2.4 液化- 液化是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当气态物质受冷到一定温度或受压时,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缩小,从而使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 例如,我们在制冷设备中压缩气体,便可将气体液化成液态物质。

总结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在分子间距离、分子运动和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

生活现象中的融化、凝固、沸腾和液化等与物质的三态密切相关,通过加热、降温或压缩等方式,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态之间相互转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密切相关。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归纳和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知识点中涉及的物质的状态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适中;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相变现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主要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体沸腾和气体凝结等过程。

1. 融化和凝固融化是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熔点和冰点是相等的。

例如,当我们加热固体冰时,它会发生融化变为液体水;而当我们将液体水冷却至一定温度以下,水会凝固为固体冰。

2. 汽化和液体沸腾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液体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剧烈蒸发的现象。

例如,水在100摄氏度时发生沸腾,大量液体水迅速转化为水蒸气。

而汽化则是在任意温度下,液体从表面逐渐转化为气体。

3. 气体凝结气体凝结是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的过程,又称为气体的凝华。

例如,当我们将水蒸气冷却至一定温度以下,水蒸气会直接凝结为小水滴或固体冰。

三、物质状态变化的热现象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热现象的发生。

1. 吸热和放热固体融化、液体沸腾和气体汽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现象;而液体凝固、气体凝结和固体凝华时,会释放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吸热和放热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吸热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分子距离增大;放热过程则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距离减小。

2. 熔化热和汽化热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时,吸收的单位质量热量称为熔化热;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时,吸收的单位质量热量称为汽化热。

熔化热和汽化热是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特定热性质,其数值与物质的种类相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整理
本文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物质的三态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概念和实例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
-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 酸和碱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
- 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及区分方法
- 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空气组成及其物理性质
- 溶液的概念、用途和制备方法
第四单元:机械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杠杆定律、浮力和牛顿三定律
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本质和产生方式
- 声音的传播特性和速度
- 仪器的噪声控制
第六单元: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 光的本质、光线和光线传播的特性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面成像和球面成像
- 光的颜色和光的三原色理论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概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质的状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状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状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状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

本文将总结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质的三态、相变和因素影响等内容。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基本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也称为物质的三态。

这些态的转变是由于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

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微观粒子间保持着相互距离近、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

在固态下,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会自由流动。

固态的例子包括冰、石头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的微观粒子间相互靠近,但是不保持固定位置的状态。

在液态下,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和变形。

液态的例子包括水、酒精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的微观粒子间距离较远,相互独立并且具有较高的动能的状态。

在气态下,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地扩散和流动。

气态的例子包括氧气、氢气等。

二、相变相变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结等。

1. 熔化熔化是固体向液体的相变过程。

当固态物质受到一定的热能输入时,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增强,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固态结构崩溃,形成液态。

熔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

2. 沸腾沸腾是液体向气体的相变过程。

当液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热运动增强,跃迁到液体表面并溢出,形成气泡,液体发生剧烈的汽化,称为沸腾。

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3. 凝结凝结是气体向液体或固体的相变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气体微观粒子热运动减弱,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气体成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减小,导致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凝结点是指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或固态的温度。

三、因素影响物质的状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物质的性质等。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质的三态变化规律梳理

物质的三态变化规律梳理

物质三态变化的条件
温度
添加标题
物质三态变化规律梳 理:温度是影响物质 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之一
添加标题
熔化:物质从固态转 化为液态的过程,需 要吸收热量
添加标题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 化为固态的过程,需 要放出热量
添加标题
汽化:物质从液态转 化为气态的过程,需 要吸收热量
添加标题
液化:物质从气态转 化为液态的过程,需 要放出热量
定义:液体表面分子无规则运动速 度加快
液态到气态:蒸发
过程:吸热、吸湿、吸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风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干燥、冷却、空调
气态到液态:凝结
温度下降,气体分 子活动减慢
分子间距缩小,吸 引力增强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增强,分子热运动 减慢
形成液态,释放出 潜热
定义: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 气态
添加标题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 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需要吸收热量
添加标题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 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需要放出热量
压力
高压下固态物质可转化为液态甚 至气态
常压下固态物质可直接转化为气 态
不同物质三态转化所需压力不同, 需具体分析
高压下气体体积缩小,压力降低 时体积增大
物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到气态:升华
常见物质:固体碘、干冰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升华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应用:在干燥环境中保存易吸湿的 物质
气态到固态:凝华
条件:温度低于熔点
现象:物质迅速凝结,形成 固体颗粒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固态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9% 氩气 性质极不活泼,为钝气的一种
课P62
2-3 空气的成分与特性
排名 含量 气体
性质
其他
二氧 无色、无味、无臭,不助燃也不可 化碳 燃
如水蒸气、氦气、氖气等
课P62
2-3 空气的成分与特性
2.排水集气法通常用来收集不容易溶于水的 气体。
3.澄清石灰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 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得混浊,这是一种 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方法。
定义
物质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组成没有 改变,也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质发生变化时,其组成和性质皆 改变,形成新物质
课P62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
定义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可直接藉由感官或仪器得 知
必须透过化学变化才可观察或测得 的性质
课P62
溶质重量 重量百分浓度= 溶液重量 ×100%
课P62
2-2 水溶液
3.体积百分浓度的定义为每100毫升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毫升数,以百分比(%)表示:
溶质体积 体积百分浓度= 溶液体积 ×100%
课P62
2-2 水溶液
4.定温下,定量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 最大量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而尚未 达到最大量时的溶液,称为未饱和溶液。
课P62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1.物质可以固态、液态与气态的方式出现, 当环境(温度、压力)改变时,物质的状 态会发生变化。
课P62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2.三态变化:
熔化
固态 凝固
升华 液态 凝华
汽化 凝结
气态
课P62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与性质
5.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定义:
纯物质 混合物
定义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特定的成 分与性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物质,以任意 比例混合而成
课P62
2-2 水溶液
1.各种物质均匀溶于水的液体,称为水溶液, 其中水称为溶剂,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Fra bibliotek课P62
2-2 水溶液
2.重量百分浓度的定义为每100公克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公克数,以百分比(%)表示:
5.定温时,定量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公 克数,称为溶解度,若水为溶剂通常以 g/100 g水表示。
课P62
2-3 空气的成分与特性
1.地球空气的组成:
课P62
2-3 空气的成分与特性
排名 1 2
含量 78% 21%
气体
性质
氮气
无色、无味、无臭,不助燃也不可 燃,性质较不活泼
氧气
无色、无味、无臭,性质活泼,具 有助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