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绘本《巴夭人的孩子》全国通用
北师大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b49798e9951e79b892742.png)
最美的花束
板书
水晶
颜料
睁眼
浅色
平淡
作业设计
1.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诵。 2.把课文中好词佳句多读几遍明白它怎样用。
教学反思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最美的花束
第 2 课时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1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 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2、 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 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 并切入朗读。 3、弄懂“你” 、 “我” 、 “他”指的是 什么?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评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 体会感情。 出示朗读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 里是怎样说的? 12.同桌互相读一读 13. 讨论: 弄懂 “你” 、 “我” 、 “他” 指的是什么? 14.小组交流讨论。 15.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 体会感情。 16. 小组讨论解决课件问题。 (1) 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 节,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最美的花束
第 1 课时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最美丽的花束,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人平 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 学具:导学案
《天堂的孩子(节选)》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天堂的孩子(节选)》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a138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3.png)
《天堂的孩子(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天堂的孩子(节选)》,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 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天堂的孩子》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表现手法。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作者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天堂的孩子》及作者罗曼·罗兰,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探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答题及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独到性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在讨论及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天堂的孩子》原著或简化版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罗曼·罗兰及作品的介绍。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4. 课堂讨论表格及评价量表。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天堂的孩子(节选)》相关章节,确保学生对文本有初步了解。
2. 准备教学PPT,包括作品简介、人物关系图、重要情节标注等。
3. 收集相关的评论文章和分析报告,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浙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b2782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e.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浙教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能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读明白课文第1 自然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
有感情的朗读第1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截了当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漂亮,专门是山里小孩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进一步学习和明白得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晰、写具体的方法。
三.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想山里小孩是如何样的。
四.检查自学成效。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要紧针对生字的读音把握情形。
说说山里的小孩是如何样的。
句式1:山里的小孩是。
句式2:山里的小孩是、、。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名读,摸索: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学第7课时,我们是如何样读明白总分段的?用“——”划出总起句。
用“..”圈出中心词。
明白得“健壮”。
什么缘故山里的小孩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明白得分述句。
齐读第2 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爬山采树拾松果登蘑菇听读第3 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什么缘故不能漏?“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从句中哪些地点看出?他们到过这么多地点,干过这么多情况,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读《巴夭人的孩子》有感
![读《巴夭人的孩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d97f8628ea81c758f578b4.png)
读《巴夭人的孩子》有感作者:娄娇娇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73-01周日的晚上,躺在床上陪五岁的女儿一起欣赏绘本书《巴夭人的孩子》,这是一个非著名的摄影家彭毅老师的摄影作品,他用镜头讲述了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一个海上民族--巴夭族人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本精装绘本书,照片清晰逼真,大海、小船、茅草屋和一群黑人在海上快乐生活的场景栩栩如生,女儿似乎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欣赏着,女儿一边看,一边不停的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巴夭族人的皮肤黑黑的?为什么这些小朋友不穿衣服?为什么他们的房子那么破呀?听到她的话,我很茫然。
不知如何回答,随口说道:"这些巴夭人生活在大海上,那里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高,每天高达40-50℃,日照也是最强的,所以他们的皮肤黝黑黝黑的,这些孩子不穿衣服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
要不停地下水,穿衣服不方便,或许他们每天生活在大海上,没有钱买衣服,女儿指着那个光着上身给孩子喂奶的那副图片神情凝重地对我说:"妈妈,我看着这个妈妈好可怜,这个孩子也很可怜。
"我就问女儿:"和他们相比你觉得幸福吗?"女儿表情凝重,点了点头说:"妈妈,看到他们我就想哭,他们太可怜了,要不我把我不穿的衣服和玩具送给他们好吗?"当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时,我很诧异,心里涌出一丝丝感动,没想到一个幼小的心灵居然住着一颗庞大的爱心,我很欣慰的对她说:"女儿好有爱心,他们一定会感谢你的,你棒极了!"这本书的作者想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阳光下孩子黝黑的光腚,妇人哺乳的姿态,还有夕阳下男人们的海上背影,真实地呈现一片水绿得透彻,天蓝得耀眼的海上家园。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绘本阅读《你很特别》全国通用 (2)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绘本阅读《你很特别》全国通用 (2)](https://img.taocdn.com/s3/m/23020d67cc1755270622085a.png)
《你很特别》教学设计教材简介:《你很特别》是由美国着名绘本作家马第尼斯的作品,讲述了爱给人贴标签的微美克人的故事,胖哥由于没有赞美的星星标签,全身都是灰点点而失落,最终找??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随文认识“雕刻、俯瞰、钦佩”等词语,分类认识书中关于人物形容的字词和动词短语,进行同主题字词积累。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拓展词汇,提升识字数量,并能够尝试简单运用。
3、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明白“做特别的自己”最重要。
学习重点:1、阅读故事,了解内容,分类认读词语,提升识字数量。
2、交流“做最好的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的自信和个性追求。
学习难点:(1)自己读一读故事,又不认识的字词请你圈出来。
(2)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故事可以吗?大家听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刚才你不认识的生字,听听怎么读,还可以猜猜它的意思。
(教师范读,学生听音,识记词语。
)???(3)多媒体出示较有难度的词语,指导认读:雕刻???俯瞰???钦佩???光滑???粗糙??自卑?追逐??铁锤??辩护??脱落指名认读,听辨字音。
这些词语当中有没有哪两个词是有关系的?(引导学生发现“光滑”和“粗糙”是一对反义词,“自卑”的人经常只会“钦佩”别人等。
)???(2)动作短语积累:?????微美克人喜欢干什么呀?(贴贴纸)?????这个短语很特别,两个“贴”字,意思一样吗?(第一个“贴”是动作,后面的“贴纸”是一件东西。
)那我们还可以贴什么?(指名发言,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动宾短语”。
)其实,书中还有许多的事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说——干什么。
请你自己再读读故事,找一找,划一划,看你能找出多少个来。
(学生自读,寻找动词短语。
)组织交流:贴星星??贴灰点点??举木棍??跳箱子??咽口水??你看看这些动作,你能做出来吗?试试看,有什么不同?进行运用指导,提升学生朗读的语感,促进字词学习的归类。
进而小结方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再次阅读,去寻找合适的词组,提升识字量。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八》教案2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八》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c084b575022aaea988f0f46.png)
语文天地八(第二课时)
冯庄镇中心校张堤学校孟改娣
教学目标
教学开卷有益、畅所欲言。
教学重难点
畅所欲言。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一、读短文《苏珊的帽子》,回答问题: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写了苏珊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老师知道后,以研究帽子为名,安排全班的同学戴着帽子来上学,从而逃避了尴尬,使苏珊和同学们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教育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赞扬了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品质。
二、读短文《爱因斯坦和小姑娘》,回答问题: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写了爱因斯坦教小姑娘做数学题,小姑娘教会了爱因斯坦如何穿戴、整理房间,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和谐的。
告诉人们,所有人之间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
三、出示畅所欲言。
1、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2、讲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3、可以稍加一两句评价。
四、展示台。
挑出优秀的上台展示。
五、课堂作业。
写出同学的优点。
六、板书:
七、课后反思: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分析短文,让学生概括大意,他们都说得不怎么照号,真该令想办法了。
迭部县四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诚实童子教案设计冀教版
![迭部县四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诚实童子教案设计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de6acd2f60ddccdb38a078.png)
9 诚实童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童子身上诚实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童子诚实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古文,故事有一个主人公,是一个小童子,他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好吧,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让我们一起学习《诚实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卖柑橘的人将柑橘掉在了地上,小孩看到了,捡起柑橘还给了卖柑橘的人,买柑橘的人想回报孩子,孩子却拒绝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阅读了课文,你认为如果是你也会像童子那样做么?三、师讲解古文1。
讲解古文生字词.2.生古文和译文对照着读一读。
四、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诚实的事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田螺姑娘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
小伙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
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
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
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
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第8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第8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9a5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6.png)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基本概念和修辞手法。生字词是课文的基础,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例子。通过分析“小巴郎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童年”这句话,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例如:分析“小巴郎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童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巴郎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珍惜友情的意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小巴郎的形象中感悟到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4.口语交际:讨论小巴郎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珍惜童年时光。
6.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51d2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6.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范文《那只松鼠》一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1、出示松鼠图片,板书“松鼠”。
提醒学生“鼠”的书写注意事项。
你喜欢松鼠吗?了解它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解松鼠。
2、听到大家的介绍,我觉得松鼠十分可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只松鼠》,板书“那只”。
3、齐读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4、师归纳问题。
(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那只松鼠怎么了?那只松鼠在哪里?)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读课文,自主识字。
2、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三、速读,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读1~3段,用“”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2、交流: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抓住描写松鼠外形和动作的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
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松鼠;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动作理解“蹑手蹑脚”,联系上下文理解“逃之夭夭”等词语。
语文A版三下木偶孩子匹诺曹word教案
![语文A版三下木偶孩子匹诺曹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2e659f90f76c660371a04.png)
木偶孩子匹诺曹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木偶孩子的可爱,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深入理解课文,拓展想象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一定的好词佳句。
重、难点关键1、体会匹诺曹的可爱。
2、拓展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都读过什么童话故事呢?如果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你会怎么做?(查字典或问亲友)有好的词语或句子会不会摘抄呢?会写读书卡吗?一、导入新课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童话书,对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位童话主人公,我们一起来跟他们打下招呼,好不好?请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出示童话人物课件)看样子,你们对朋友可真热情!今天,老师还想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出示图片)有谁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科洛迪笔下的木偶孩子匹诺曹。
你们想认识他吗?那就赶快打开你手中的课本p127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木偶孩子匹诺曹。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审题设疑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自由发言。
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匹诺曹的人物档案,也许能帮你们解开一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匹诺曹档案)匹诺曹说他最想做的事是和你们交朋友,那你们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生答)那太好了,可老师还担心你们不够了解他,所以你们必须得闯过三关才行,敢不敢试一试啊?(生答)不错真是一群勇敢的孩子!2、细读理解(出示第一关课件)第一关:找出樱桃师傅被吓的语句,说说樱桃师傅为什么会被一根木头吓的半死?闯关之前,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1—5自然段,并划出樱桃师傅被吓的语句,按顺序标上1、2、3。
老师看见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你们划好了吗?谁来说说看。
(指导朗读2、3句,读出害怕的语气。
)理解战战兢兢,可叫学生表演一下。
樱桃师傅为什么会被吓成这样呢?(生答)他都说了什么?(指名回答)(指导朗读,读出细细的声音。
三年下册七八单元教案
![三年下册七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e2628561252d380eb6ecf.png)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略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主题,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的作用,增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沟通、理解、宽容与尊重,实现全人类相互交流、合作,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国际理解和友好”是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我们要做的是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思想内涵。
我想把握了主题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大难点。
在我们的实践中是这样理解把握每篇课文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每篇课文特有的思想内涵寻找情感、思维的语言附着点(找准情感、思维的语言切入点)争取一定的语言和其他背景支撑25太阳是大家的学习目标1.认识“彤、陪”。
会写“彤、霞、陪、趁”4个字。
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背诵诗歌。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诗歌,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太阳是大家的”所表达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资料。
(师生)了解地球上的各个国家。
(师生)准备世界地图。
(师)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会认、会写“彤、霞、陪、趁”这四个生字。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一、引入新课1.配乐朗读课文《阳光》学生听后自由谈感受。
板书:太阳。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学过的21课《太阳》介绍你所了解的太阳。
2.提问:太阳是谁的?揭示课题,板书:大家的。
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绘本教案
![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绘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7ae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6.png)
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绘本教案教案名称: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绘本教案教案级别:幼儿园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并感受作者想表达的“不要放弃”的精神。
2. 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 学生小组配合道具、服装,准备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述《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的故事情节,并适当解释生词和情节细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巴勒,其他学生扮演小巴勒的朋友或老师。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围绕“不要放弃”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发掘故事中的积极意义。
5. 创作活动让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创作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评价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故事和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并感受作者想表达的“不要放弃”的精神。
2. 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围绕“不要放弃”的主题展开讨论,发掘故事中的积极意义。
4. 学生能够创作自己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幼儿认识绘本《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
2. 介绍故事的背景、主人公以及故事的情节。
Step 2 故事情节理解1. 朗读故事。
2. 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3. 提问: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小巴勒遇到的困难是什么?c. 小巴勒是如何克服困难的?d. 故事的结尾是什么?Step 3 字词学习1. 介绍生词:小巴勒、石头、马戏团、死胡同。
暑期读绘本《小马过河》
![暑期读绘本《小马过河》](https://img.taocdn.com/s3/m/b47a5c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3.png)
笔触与线条表现力
1 2 3
笔触的运用
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和情感,如用轻 柔的笔触表现小马的毛发,用粗犷的笔触表现河 流的湍急。
线条的表现力
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等变化,生动地表 现出角色的动态和表情,以及场景的细节和特点 。
笔触与线条的结合
笔触和线条的有机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同时也增强了绘本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结合绘本内容,开展相关的拓展活动,如 手工制作、绘画创作、角色扮演等,提升 孩子的综合能力和阅读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和思考问题
引导孩子观察画面
让孩子仔细观察绘本中的画面,注意细节和色彩的变化,培养孩 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根据绘本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自己 的想法。
鼓励孩子提出疑问
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有助于培养孩子的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暑期读绘本《小马过河》
目 录
• 绘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 绘本内容解读 • 绘本艺术风格赏析 • 亲子共读方法与技巧 • 拓展活动设计与实践 • 总结与反思
01 绘本背景及作者 简介
绘本创作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小马过河》创作于20世 纪8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 于改革开放初期,儿童教 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角色分配
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为孩子们分配小马、松鼠、老牛等角色 ,并准备相应的服装或道具。
情景再现
指导孩子们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依次表演小马与松鼠、老牛的对话 以及小马过河的情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民勤县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5读书山沟里的孩子教案北师大版
![民勤县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5读书山沟里的孩子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adeffc4431b90d6d85c7a0.png)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 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4 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3 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2 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2 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 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 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 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3 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4 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六、七段)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1师小结.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3 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一直接导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巴夭人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感受巴夭人的生活,体会图画书所传递的各种视觉和情感体验。
2.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3.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培养绘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绘本,体会图画书所传递的各种视觉和情感体验,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巴夭人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猜这是哪里的孩子?美国泰国蒙古通过观察细节猜想
二、故事与阅读(A段):“初识巴夭人”
师: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有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民族,有很多跟我们不ー样的孩子。
今天,我们跟着一个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认识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出示彭懿照片)
师:认识他吗?他叫彭懿。
几年前,他去了很远很远的一片大海,拍了一群特别的孩子.(出示摄影图画书《巴夭人的孩子》封面)
师:读绘本,就要从封面读起。
教师出示绘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本书。
齐读题目。
师:巴夭人,听说过吗?巴夭人的孩子,会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不要放过封面中的每一点信息!用心观察,大胆猜测!
评:了不起!你一眼就看出了巴夭人最重要的本领。
继续观察,还发现什么?
预设:这个地方叫“仙本那”。
有人说就是“仙境本应是那样”,它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一片珊瑚海,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继续看,大胆猜,你一定会发现更多
预设:会联系前面的信息,真好!这里常年气温ニ十多度、三十多度!再观察,每一处细节都在说话。
用心的人,能看到巴夭人的整个世界呢!
预设:用心看,船也会说话!你都听懂了什么?
一个封面,通过用心观察,大胆猜想就让我们读到了这么多信息,真会读书!贴板书:用心观察,大胆想象。
其实,巴天是印尼语意思就是“海上之民”。
是海上吉普赛人,海上游牧民。
现在,我们就跟着彭懿,去验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三、故事与阅读(B段):“海上的家”(师邀请孩子对读故事)
师:走近巴夭人的村子和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住在树干和树叶搭的房子里,跟我们完全不同。
2.他们生活的地方太美了,像一个世外桃源!不过他们的生活还是挺辛苦的,因为他们要到岛上来取淡水、躲選大风。
3.我觉得这个家苦中有温馨。
把家搭在海面
4.他们来来去去都靠船,船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5.屋子用树干、树叶搭的,刮大风怎么办?下大雨怎么办?浪太大会不会把家给打翻?刮台风来海啸呢?
师:这一片海,得天独厚,台风刮不到,所以被称为“风下之乡”。
苦中有乐,简陋,也温馨。
这就是巴夭人的家。
四、故事与阅读(C段):“家人”
师:这个家中,有哪些重要的家人呢?让我们继续走近巴夭人的家。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他们的家人,有没有什么信息震撼到你?
预设:他们的兄弟姐妹好多啊!师:是啊,简直不可思议!你家有几个兄弟姐妹?
(出示插页)这是船老大,42岁。
你猜他家里有几个孩子?(出示:9个子,6个女,5个孙子)
师:继续看图,还有没有重要信息?
预设:他们一个挨着一个,看上去很团结。
有眼力的人,往往能前后联系
(迅速翻看复印前后画面)板书:前后联系加深理解
师:是啊,巴夭人是一个特别重视亲情的民族。
一颗糖,他们都会和兄弟姐妹分享,从不会因为食物、玩具而打架。
还有什么信息让你震撼?
预设:他们连自己的生日和年龄都不知道。
师: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联系我们之前看到的种种,这些不知道自己年龄和生日的巴夭人的孩子,可能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高铁,还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海的那一边还有更大的世界,不知道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精彩。
他们的眼中就只有?这片海。
师:是的,这就是巴夭人的世界,简简单单的世界。
谁还读懂更多?
预设:我感觉爸爸很辛苦,一早就要出海去打鱼。
如果这一天没有打到鱼,全家都要饿肚子,生活压力很大。
师:生活确实很辛苦。
不过,这个画面有带给你压力山大的感觉吗?
师:タ阳的余晖,让这片海如此美丽,家,就在前方等你回来。
努力打鱼,努力生活,再辛苦都是甜的。
预设:我还感觉到妈妈极其忙碌,洗衣服、刷地板、喂奶、给宝宝洗澡、剥椰子…这些事都要妈妈一个人做,一天里,从早到晚,她忙得团团转。
师:何止是这些!妈妈可能还要做什么?
预设:咦,这两个跨页放在一起,你们有没有发问题?
预设:就一张照片,还占那么长的一个跨页,妈妈有四幅照片,也只给了一个跨页。
师:好像很不公平啊,这几幅图为什么要这样排?作者还想说什么?有没有其他秘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哦,我懂了,这密不透风的画面仿佛一声声催促:快!快!快!加油干!对吗?读绘本还要关注画面排版的秘密,贴板书:关注画面排版
五、故事与阅读(D段):“我们”
(师生对读故事)
指导朗读,带动作读。
师:好玩吗?喜欢吗?如果你就是巴夭人的孩子,最想怎么玩?为什么?你是怎样玩的?从你的表情中看出了你的开心。
你最不敢怎么玩?为什么?
对巴夭人来说,那是小菜一碟!不管你们敢不敢,我们巴夭人的孩子每天都是这样玩!
童年中的每一天,我们都是这样玩!想象巴夭人孩子那快乐的玩耍样子,给每一次欢笑加上句快乐的描写!
配乐小练笔:
每天,我们奔跑!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海蓝天,我们就像风一样自由呼啸!我们跳水,
我们打水仗,
我们爬树,
我们荡秋千,
我们快乐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群小鱼!
四人合作交流,每人写一句。
提醒写字姿势。
(生小练笔后分享)关注拟声词,比喻
小结:“我们”时而跑步,时而跳水,时而打水仗,时而爬树,时而荡秋千,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群怎样的“我们”?
预设:无拘无束,天高地阔,自由奔放,快乐无极限,贫穷但自由.
(师配乐读故事结尾)
师:假如可以和巴夭人的孩子交换童年,你愿不愿意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你向往自由!
预设:是啊,孩子们,你知道吗?巴夭人没有国籍,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片海上生活,不能上岸,生病了也只能?更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师:其实,交换童年只是一个梦想。
做巴夭人也好,做自己也好,童年不再来,生命只有一次。
结识了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怎么做更好的自己?
预设:不管在什么境遇下,依然快乐、乐观。
做一个勇敢、自立自强的人、一本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总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板书设计:
巴夭人的孩子
贫穷快乐用心观察,大胆想象
前后联系加深理解
关注画面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