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球棍模型
甲烷乙烷丙烷球棍模型

甲烷乙烷丙烷球棍模型甲烷、乙烷和丙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碳氢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分子的结构和属性,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种称为球棍模型的表示方法。
这种模型通过使用球体代表原子,以及棍子代表化学键来描绘分子的三维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甲烷、乙烷和丙烷的球棍模型,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一、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在球棍模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球体代表碳原子,四根棍子从碳原子上延伸,每根棍子连接一个氢原子。
这种球棍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甲烷分子的结构,碳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氢原子均匀地环绕在周围。
甲烷分子具有高度对称性,所有碳-氢键的长度都相等,所有氢原子的角度也都相等。
这种高度对称的结构使得甲烷具有稳定的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由于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周围的氢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它具有较强的上向键电子云,这使得甲烷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太活泼。
二、乙烷(C2H6)乙烷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
与甲烷相比,乙烷的球棍模型稍微复杂一些。
我们可以用两个球体分别代表两个碳原子,然后用棍子将它们连接起来。
每个碳原子还连接了三个氢原子,这些氢原子通过棍子与碳原子相连。
乙烷分子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两个碳-碳键的长度相等,以及周围氢原子的排列相对对称。
然而,与甲烷不同的是,乙烷分子的结构更加灵活,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可以自由旋转。
这种结构的灵活性使得乙烷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更大的活性。
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作为燃料在工业和家庭中使用。
三、丙烷(C3H8)丙烷是由三个碳原子和八个氢原子组成的烷烃。
与甲烷和乙烷相比,丙烷的球棍模型更加复杂。
我们可以用三个球体来代表三个碳原子,并使用棍子将它们连接起来。
每个碳原子除了与相邻的碳原子相连外,还连接了三个氢原子。
丙烷分子的结构相对复杂,由于存在三个碳原子,它的形状更加不规则。
常见化学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

(62) 邻苯二甲酸酐 ophthalic anhydride
(63) 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
(41)溴化乙基镁ethylmagnesium bromide
(42) 三甲基氯硅烷 trimethylsilane chloride
(43)甲苯tolune
(44) 对二甲苯1,4-dimethylbenzene
(45) 1,3,5-三甲苯 1,3,5-trimethylbenzene
(46) 异丙苯 isopropylbenzene
(6)顺-十氢合萘 (cisdecahydronaphthalene)
(7)乙烯 (ethene)
(8) 1,3-丁二烯 (1,3-butadiene)
(9)异戊二烯 (methyl-1,3-butadiene)
(10)环己烯 (cyclohexene)
(11)1-甲基环己烯 (1-methylcyclohexene)
(47)萘naphthalene
(48) 蒽anthracene
(49)菲 phenanthrene
(50) 芘 pyrene
(51)苯酚 phenol
(52) 2-萘酚 2-naphthol
(53) 硝基苯 nitrobenzene
(54) 2,4,6-三硝基苯酚2,4,6trinitrophenol
(64)顺丁烯二酸酐
(65)乙酰氯
(66)苯甲酰氯
(67)乙酸乙酯
(68)苯甲酸苄酯
(69)乙酰胺
(70)己内酰胺
(71)对苯醌
(72) 茜素
(73)呋喃
(74)噻吩
(75)吡咯
(76)吡唑
(77)异恶唑
球棍模型知识点总结

球棍模型知识点总结球棍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简化模型。
它假设分子由一系列质点(原子)构成,这些质点通过弹簧相互连接。
球棍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力学性质、振动特性、热力学性质等,是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理论工具。
1. 原子模型在球棍模型中,原子被简化为质点,忽略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电子云。
原子的质量和位置是球棍模型中的基本参数,通常用球形质点来表示。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弹簧来描述,弹簧的刚度和原子之间的平衡距离是定义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参数。
2. 分子结构通过球棍模型可以描述分子的结构特征,例如键长、键角、二面角等。
分子的结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对于具有特定结构的分子,通过球棍模型可以快速预测其结构。
3. 分子振动球棍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振动特性。
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可以用简谐振动模型来描述,通过求解分子的振动方程可以得到分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模式。
这些振动特性对于理解分子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4. 弹簧势能球棍模型假设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弹簧势能来描述,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由于弹簧的伸缩而产生的。
通过求解弹簧势能可以得到分子的总势能和势能曲面,这对于理解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非常重要。
5. 热力学性质利用球棍模型可以研究分子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热容、热膨胀、热导率等。
分子的热力学性质与其内部结构和振动特性有关,球棍模型可以帮助预测和解释这些性质。
6. 分子动力学球棍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分子的运动、振动、旋转等,通过求解分子的运动方程可以了解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和性质。
7. 应用领域球棍模型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计算化学中,球棍模型可以用于快速预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在药物设计中,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在材料科学中,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8. 模型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球棍模型不断得到扩展和改进。
全氢化萘分子球棍模型 作品简介

《全氢化萘分子球棍模型》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全氢化萘分子球棍模型
作品分子式:C10H18
分子量:138.25
结构简式:
工具:玻璃锉刀,刻度尺,玻璃胶枪,玻璃胶等。
制作成员:黄鹏王辰宇张金涛
作品简介:此作品采用玻璃球和玻璃棒为材料,用玻璃胶连接,用玻璃球代替原子,化学键以玻璃棒代替,由此抽象出全氢化萘分子的球棍模型,简单明了,清晰直观。
作品中大球代表碳原子(C),小球代表氢原子(H)。
作品中所使用材料均为自行购买或向老师求助所得,玻璃棒由成员手工截出,准备充分,制作精细。
制作过程:连接球棒时,先用502胶水固定,然后用玻璃胶枪将玻璃胶涂到连接处,固定,等待胶水风干后,在进行下一步操作。
最后将作品固定于平面上。
作品图片: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黄鹏王辰宇张金涛。
分子球棍模型的使用(三)

分子球棍模型的使用(三): 学习丁烷的构象初步知识 学习丁烷的构象,将使构象知识有一个提升。
这次学习的方法,是选用网上关于丁烷构象分析的图示,我们以实际的分子球棍模型一步步对照练习,从而真正弄懂这个资料的讲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一个自我提高的感觉。
资料一:正丁烷有4个典型构象,其形成可用下面的图示表示,每两个相邻构象是旋转60度形成的。
现在,我们用练习对照的方法,学习这个图示:1, 先搭建一个对位交叉式的球棍模型,其模型的照片如下图所示:注意:这个模型是按全交叉式搭建的,即相邻两个碳之间都是交叉相连的,搭建好的标准是:○1 4个碳原子都成锯齿形,且在同一个平面上;○2 每个碳原子都各有一个氢原子落在桌面上且交叉地位于碳链的两侧,看起来很有对称性。
○3 当向内(向自己方向)翻转90度时,变成2,4两个碳原子的4个氢原子落在桌面上;再向内翻转90度时,又变成每个碳原子的各一个氢原子落在桌面上;再翻转90度时,变成1,3碳原子的各两个氢原子落在桌1234面上;再翻转90度时还原为开始的状态。
每次翻转都调整到如上面的氢原子落在桌面上则是搭建准确了的。
这一步的搭建准确是很重要的,在接下来的转动中就很符合图中所示了。
图中1,4两个碳及其氢换成其他的颜色,能更好地表示位置区分,不换也可以,只要标记出碳3的一个氢原子能看到转动时的角度就行了。
2,这个图的上面一排是纽曼式投影,纽曼式投影的方法是:右手拿着碳2,让碳链与身体平行,眼睛顺着C2-C3键看去,让C2,C3两原子重合,这时看到各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就是纽曼式投影的结果。
这个图的下面一排是纽曼式投影对映的球棍模型的照片。
3,现在我们从左边一个“对位交叉”图看起:右手拿着碳2,让碳链与身体平行,眼睛顺着C2-C3键看去,让C2,C3两原子重合,一直看到各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很像左边这个图的样子为止。
这一步很重要,弄清楚怎样拿模型,怎样看模型,把对位交叉式看懂了,其余的就好办了,一点不要含糊,这就弄懂什么叫纽曼式投影了。
分子球棍模型 演示文稿1

(63) 乙酸酐 ) (67)乙酸乙酯 ) (71)对苯醌 ) (75)吡咯 ) (79)恶唑 ) (83)苯并噻吩 ) (87) 2-吡喃酮 ) 吡喃酮 (91)吡嗪 ) (95)苯并 吡喃酮 )苯并-4-吡喃酮 (99) D-(-)-赤藓糖 ) 赤藓糖 (103)D-(-)-来苏糖 ) 来苏糖 (107)D-(+)- 葡萄糖 ) (111)D -(-)-古罗糖 ) 古罗糖 (115)异亮氨酸 ) (119)赖氨酸 ) (123)雌酮激素 )
(39) 环己酮 cyclohexanone
(40) 环己酮肟 cyclohexanone-oxime
(41)溴化乙基镁 溴化乙基镁 ethylmagnesium bromide
(42) 三甲基氯硅烷 trimethylsilane chloride
(43)甲苯 甲苯tolune 甲苯
(44) 二甲苯 二甲苯1,4-dimethylbenzene
(103) D-(-)-来苏糖 来苏糖 D-(-)-lyxose
(104) D-(-)-木糖 木糖 D-(-)-xylose
(105) D-(+)-阿洛糖 阿洛糖 D-(-)-allose
(106) D-(+)-阿卓糖 阿卓糖 D-(-)-altrose
(107) D-(+)- 葡萄糖 D-(+)-glucose
(13)乙炔 (ethyne) )
(14)2-丁炔 (2-butyne) ) 丁炔
(15)氯甲烷 ) (chloromethane)
(16)烯丙基氯 ) (3-chloro-1-propene)
(17)碘甲烷 ) (iodomethane)
(18)碘仿 ) (iodoform)
球棍模型的概念

球棍模型的概念球棍模型(bead and stick model)是一种用于描述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模型。
它是通过将分子中原子和化学键用小球和棍子来表示,来描述分子的三维结构和空间取向。
球棍模型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展示原子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构成和函数。
该模型最早应用于有机化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广泛应用于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球棍模型中,每个原子用一个小球代表,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小球来表示。
小球之间通过棍子连接,棍子代表化学键,可以是直线、弯曲或者扭曲的形状。
化学键的长度、角度和扭转可以准确地反映分子的几何构型。
通过球棍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分子的性质和反应。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间的化学键强度、分子间的空间取向、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等。
通过观察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分子的构造和排列,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对分子结构的静态描述,球棍模型也可以用于描述分子的动态结构。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
这种动态球棍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和运动规律。
球棍模型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通过观察模型,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分子的形状、空间取向和相对位置。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然而,球棍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球棍模型无法准确表示原子的真实大小和电荷分布情况。
小球大小的尺寸通常是经验参数,不能真实地反映原子的电子云分布。
其次,球棍模型也无法直接反映分子的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分子轨道等信息。
对于涉及到电子云分布和分子的电子性质的研究,需要使用更为复杂的量子力学方法和计算模型。
为了解决球棍模型的局限性,科学家们还发展了更为精确的模型,如量子力学模型、分子轨道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等,这些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总结起来,球棍模型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分子模型,通过小球和棍子来表示分子的构造和空间取向。
球棍模型的原理

球棍模型的原理球棍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分子模型,也被称为物理空间模型或空间线旋模型。
它是一种基于球和棍子的形式,用于描述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方向和密度。
球棍模型通过将离子和原子表示为球体,将化学键表示为棍子或线段,以及使用颜色来标识不同元素来构建分子模型。
球棍模型的原理是基于分子行为的实验数据,使用图形方式描述分子的结构,例如键长,键角和转动角度,可以帮助化学家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与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新化合物。
球棍模型的构建旨在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分子形态,因此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则。
首先,每个球和棍子的大小和形状应该代表实际分子部件的尺寸,这包括原子和键的直径大小,棍子长度和角度大小。
其次,球和棍子的颜色应该代表实际分子中不同的原子或离子类型,常用的有黑色代表碳,红色代表氧,蓝色代表氮,白色代表氢,等等。
最后,分子中化学键的长度和角度应该符合实验测量结果。
球棍模型在分析分子结构、观察分子间作用力和预测化学反应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研究分子间有机物相互作用时,可以使用球棍模型来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可以使用该模型来观察分子的自旋和振动模式,以及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从而更好地预测反应类型和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球棍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分子内部的结构和键的方向,但是它并不能表达原子充电状态以及有机化合物中自旋和振动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因此,在使用球棍模型时,需要注意分子的实际状态和性质,避免对结果产生误解。
总之,球棍模型以其可视性和表现力而被广泛使用,并在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化学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球棍模型的构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分子间的化学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预测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高考化学常见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共67张PPT)

(6)顺-十氢合萘 (cisdecahydronaphthalene)
(7)乙烯 (ethene)
(8) 1,3-丁二烯 (1,3-butadiene)
(9)异戊二烯 (methyl-1,3-butadiene)
(10)环己烯 (cyclohexene)
(11)1-甲基环己烯 (1-methylcyclohexene)
分子模型
(1)甲烷
(2)乙烷
(3) 环己烷
(4)异庚烷
(5)反十氢化萘 (6)顺十氢化萘
(7)乙烯
(8) 1,3-丁二烯
(9)异戊二烯
(10)环己烯
(11)1-甲基环己烯 (12)(R)-3-甲基环己烯
(13)乙炔
(14)2-丁炔
(15)氯甲烷
(16)烯丙基氯
(17)碘甲烷
(18)碘仿
(19)氯苯
(18)碘仿 (iodoform)
(19)氯苯 (chlorobenzene)
(20)苄溴 (benzyl bromide)
(21)甲醇(methanol)
(22)乙醇(ethanol)
(23)丙三醇 (propanetriol)
(24)季戊四醇 (pentaerythritol)
(25)苯甲醇 (phenylmethanol)
(77) 异噁唑 isoxazole
(78) 异噻唑 isothiazole
(79) 噁唑 oxazole
(80) 噻唑 thiazole
(81)咪唑imidazole
(82)苯并呋喃benzofuran
(83)苯并噻吩 benzothiophene
(84)吲哚indole
(85) 吡啶 pyridine
球棍模型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球棍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球棍模型进行化学分子结构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球棍模型是一种空间填充模型,用于表现化学分子的三维空间分布。
在球棍模型中,线代表共价键,可连结以球型表示的原子中心。
通过构建球棍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分子的三维结构,有助于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材料1. 原子球:碳、氢、氧、氮等原子球。
2. 共价键棒:不同长度的棒状物,代表不同类型的共价键。
3. 球棍模型底座:用于固定球棍模型。
4. 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步骤1. 确定分子结构:根据实验指导书,了解所要构建的化学分子的原子组成和键的类型。
2. 选择原子球:根据分子结构,选择相应数量的原子球。
3. 构建共价键:用共价键棒连接原子球,形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4. 调整模型: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调整原子球的位置和共价键的长度。
5. 固定模型:将球棍模型放置在底座上,确保模型稳定。
6. 检查模型:检查模型是否符合实验指导书中的分子结构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构建了CH4、C2H4、C2H2等化学分子的球棍模型。
2. 分析:(1)CH4分子球棍模型: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角。
球棍模型中,碳原子用黑色球表示,氢原子用白色球表示,碳氢共价键用黑色棒表示。
(2)C2H4分子球棍模型:C2H4分子为平面结构,两个碳原子位于平面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两个碳原子的两侧。
球棍模型中,碳原子用黑色球表示,氢原子用白色球表示,碳氢共价键用黑色棒表示。
(3)C2H2分子球棍模型:C2H2分子为直线型结构,两个碳原子位于直线两端,两个氢原子分别位于两个碳原子的中间。
球棍模型中,碳原子用黑色球表示,氢原子用白色球表示,碳氢共价键用黑色棒表示。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球棍模型的构建方法,提高了对化学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

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
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是一种适用于解释氮气分子特性的模型。
它基于德国物理学家真理希波兹曼(Ernst Schrödinger)提出的假设,以及苏格兰物理学家吉尔曼(James Gullman)提出的电子及原子轨道理论。
根据这个模型,氮气分子是由尼氏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一个三极分子系统,即14个零件的系统:2个核电子,2个外层电子,7个电子轨道和3个核极子。
有关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给定的原子核极子总是吸引特定原子的外层电子,同时电子轨道受到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而不受其他电子轨道的影响;因此,原子核极子总是独立于其他电子轨道,形成独立的电子团。
由此可见,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是一种适用于解释氮气分子特性的有效模型。
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是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清晰、可靠的方法来描述氮气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例如,该模型给出了氮气分子的电荷分布,这为研究及应用氮气分子如何作用于抗菌药物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另外,通过分析球棍模型给出的电子云分布,可以有效地计算氮气分子的外形参数,进一步探究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氮气分子的球棍模型对研究氮气分子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计算氮气分子的外形参数的方法,为有效地应用氮气分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球棍模型制作

球棍模型制作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分子结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凯库勒模型,一种是斯陶特模型。
凯库勒模型是以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以小棍、弯棍或弹簧代表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并借助它们将成键原子间按着一定的角度连接而成,这种模型又俗称为球棍模型。
(见图1乙烯分子球棍模型)对于欲制作模型的分子,首先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分子的几何构型,而后根据共价半径的数据估算出分子中有关化学键的键长比例。
用直径2~3mm 的铁丝(或塑料棍)按分子的立体构型扎好分子骨架,铁丝间的连接可用锡焊或502胶粘接,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在分子骨架的相应结点上按共价半径的相对大小捏制小球代表各种原子,也可用胶泥代替橡皮泥,待模型阴干后涂以不同颜色的调合漆以示不同原子。
还可制作石蜡球代表原子,具体作法是将石蜡放入蒸发皿中加热熔化,如要制作不同颜色的蜡球时可在熔化的石蜡中加入不同色的颜料,待熔蜡冷至软蜡状即可取出,在分子骨架的结点上按原子大小比例制作蜡球。
下面以1,2-二氯乙烯的反式结构为例来具体说明球棍模型的制作: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sp 2杂化轨道成键,键角约为120°,碳的单键和双键共价半径分别为和,氢和氯的共价半径分别为和,,二氯乙烯的分子骨架参见图。
0.77A 0067030099122000...A A A依照上面键长键角数据先制作出分子骨架,而后用黑、蓝和绿3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在骨架的相应位置上制作成小球,分别表示碳、氢和氯原子。
3种颜色的小球的尺寸应以氯原子最大,碳原子次之,氢原子最小,这样即制作成1,2-二氯乙烯反式结构的分子球棍模型。
除了上面介绍的固定式的分子球棍模型外,还可由可拆卸的分子球棍模型的“原件”来搭制各种分子的球棍模型。
即购入市售的或自制的带有各处角度(线形、三角形、四面体形等取向)孔眼的塑料制或木制小球及长短不等的铁棍,科技活动时由学生动手搭制各种分子模型。
※[课堂探究练习3]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 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经实验测定它是非极性分子。
碳二氢六氧二的分子球棍模型

碳二氢六氧二的分子球棍模型
碳二氢六氧二,也被称为乙二酰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其分子
式为C4H6O2,化学名为乙二酰,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乙二酰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
乙二酰醚的分子球棍模型呈现出一个以碳原子为主轴的棍状结构,棍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氧原子和甲基基团。
整个分子构成一个长长的棍
状分子,与其他类似化合物相比,在空气中乙二酰醚稳定性相对较高。
乙二酰醚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
在化工中,它是高分子
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重要中间体,在制造聚酰胺纤维、涂料、塑料、橡
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印染中,乙二酰醚是一种重要的溶媒和
帮助剂,能够使染料和织物充分接触并发挥最大的染色效果。
在乙二酰醚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键强度较高,分子
整体稳定性较高。
同时,甲基基团对分子的空间构型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乙二酰醚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和羰基键,这两种键的存在使
得乙二酰醚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化学性质,例如可以进行酯化反应、
酰化反应等。
乙二酰醚的分子球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化合物的
结构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制备过程。
应用这种球棍模型
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乙二酰醚,发挥它的化学作用,促进相
关行业的技术发展。
有机分子球棍模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上的一些应用

有机分子球棍模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上的一些应用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复杂,最初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时,很有必要建立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学习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其表示法。
在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甚至老师,都是跟着书上的图片或照片在讲解和想象,其学习效果很难说是让人满意的,因为在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离开模型的想象是很困难的,笔者有深切体会。
为此专门搭建了一些常见的有机分子模型,学习起来与凭空想象大不相同。
笔者陆续进行学习,搜集资料,自拍照片,构思使用和讲述方法,慢慢写出一些笔记,整理成自认为有一定作用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模型使用学习笔记之一:甲烷分子模型的应用1,展示甲烷分子球棍模型2,自拍甲烷分子模型照片、搜集和剪辑一张网上照片,对比得出下列的一个结果如下:作者自拍模型照片网上剪辑照片“作者自拍模型照片”的几个操作过程:1,用手机拍下模型照片、2,连接电脑由手机发到QQ的“我的电脑”上,3,再复制到所打开的文件上。
这个过程经常应用,一定要操作熟悉。
3,甲烷分子结构图的画法:如何在自己的文档上,画出一个甲烷分子的结构图,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操作,一定要练习熟习,绝不要轻视这些操作的熟练性!下面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画图:HCHHH4,甲烷分子的表示法:常用方法之一叫做“楔形法”,其画法的口诀是“楔前虚后实平面”。
具体画法是:让碳原子各任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平面(放在自己的手掌上,如图)显然,其余的两个氢原子有一个在手的前面,用楔形表示,另一个在手的后面用虚线表示,碳和两个氢在手掌上用实线表示。
注意这是一个基本的画法,以后画其它的较复杂的有机物也是这样的方法。
楔形法有的也叫伞形法。
到这里,我们已由对有机分子模型的搭建、模型拍照、截图对比到结构表示法,从而达到今后看到一种结构表示式就能想象出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因此,结构的表示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离开模型的情况下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正是分子模型所要起到的作用和要达到的目的。
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第7章有机化合物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知识梳理【实验目的】1.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
2.初步了解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实验用品】分子结构模型【实验步骤】1.认识甲烷分子结构,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甲烷分子中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是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碳原2.搭建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比较三者结构碳碳之间形成双键,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C—H键、键之间的夹角典例分析题型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典例1】从成键情况看,下列分子式和结构式不合理的是()A.:B.:C.:D.:【答案】B【详解】A.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状态,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以形成3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状态,则的结构为:,故A不选;B.C和Si原子最外层都含有4个电子,形成4个共价键时稳定,则的结构应为:,故B选;C.根据C、S、O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的结构式为:,合理,故C不选;D.S和O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根据甲醇的结构式分析,的结构式为:,故D不选。
故选B。
【变式练】1.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分子式为C200H300含多个碳碳双键的链状烃,其分子中所含碳碳双键最多是()A.48个B.49个C.50个D.51个【答案】D【详解】对于烃C n H m,碳氢原子个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式为:()2n+2-m2=双键数+三键数×2+环数,当分子中无有C≡C和环时,C=C最多,此时含有的双键数=2200+2()2-300⨯=51;故选D。
2.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H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CC单键C.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D.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碳链【答案】A【详解】A.CH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B.碳原子之间能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故B错误;C.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比如CO,故C错误;D.碳原子之间能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故D错误。
高中化学常见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共67张PPT).ppt

ko
(57)苯甲酸benzoic acid
(58) 阿斯匹林 aspirin
ko
(59) 甲酸 formic acid
(60) 乙酸 acetic acid
ko
(61)邻苯二甲酸 o-phthalic acid
(62) 邻苯二甲酸酐 o-phthalic anhydride
ko
(63) 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
(64) 顺丁烯二酸酐 maleic anhydride
ko
(65) 乙酰氯 acetyl chloride
(66) 苯甲酰氯 benzoyl chloride
ko
(67)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68) 苯甲酸苄酯 benzyl benzoate
ko
(69) 乙酰胺 acetamide
ko
(51)苯酚 phenol
(52) 2-萘酚 2-naphthol
ko
(53) 硝基苯 nitrobenzene
(54) 2,4,6-三硝基苯酚 2,4,6- trinitrophenol
ko
(55) 苯磺酸 benzenesulfonic acid
(56) 苯磺酰氯 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5)反-十氢合萘 (transdecahydronaphthalene)
(6)顺-十氢合萘 (cisdecahydronaphthalene)
ko
(7)乙烯 (ethene)
(8) 1,3-丁二烯 (1,3-butadiene)
ko
(9)异戊二烯 (methyl-1,3-butadiene)
(41)溴化乙基镁 (42)三甲基氯硅烷 (43)甲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23)丙三醇 (propanetriol)
(24)季戊四醇 (pentaerythritol)
实用文档
(25)苯甲醇 (phenylmethanol)
(26)环己醇 (cyclohexanol)
实用文档
(27) 乙醚(ether)
(28)苯甲醚 (methyl phenyl ether)
(40)环己酮肟
(41)溴化乙基镁 (42)三甲基氯硅烷 (43)甲苯
(44)二甲苯
(45)三甲苯
(46)异丙苯
(47)萘
(48)蒽
(49)菲
(50)芘
(51)苯酚
(52)2-萘酚
(53)硝基苯
(54)三硝基苯酚
(55) 苯磺酸
(56)苯磺酰氯
(57)苯甲酸
(58)阿斯Biblioteka 林(59)甲酸(60)乙酸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98) D-(-)-果 糖 D-(-)fructose
(99) D-(-)-赤藓糖 D-(-)-erythrose
实用文档
(100) D-(-)-苏阿 糖 D-(-)-threose
(101) D-(-)-核糖 D-(-)-ribose
(102) D-(-)-阿拉伯糖 D-(-)-arabinose
acid
(56) 苯磺酰氯 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实用文档
(57)苯甲酸benzoic acid
(58) 阿斯匹林 aspirin
实用文档
(59) 甲酸 formic acid
(60) 乙酸 acetic acid
实用文档
(61)邻苯二甲酸 o-phthalic acid
(三)分 子 模 型
实用文档
(1)甲烷
(2)乙烷
(3) 环己烷
(4)异庚烷
(5)反十氢化萘 (6)顺十氢化萘
(7)乙烯
(8) 1,3-丁二烯
(9)异戊二烯
(10)环己烯
(11)1-甲基环己烯 (12)(R)-3-甲基环己烯
(13)乙炔
(14)2-丁炔
(15)氯甲烷
(16)烯丙基氯
(17)碘甲烷
(18)碘仿
(61)邻苯二甲酸 (62)邻苯二甲酸酐 (63) 乙酸酐
(64)顺丁烯二酸酐
(65)乙酰氯
(66)苯甲酰氯
(67)乙酸乙酯
(68)苯甲酸苄酯
(69)乙酰胺
(70)己内酰胺
(71)对苯醌
(72) 茜素
(73)呋喃
(74)噻吩
(75)吡咯
(76)吡唑
(77)异恶唑
(78)异噻唑
(79)恶唑
(80)异噻唑
(4)异庚烷 (isoheptane)
实用文档
(5)反-十氢合萘 (transdecahydronaphthal
ene)
(6)顺-十氢合萘 (cisdecahydronaphthalen
e)
实用文档
(7)乙烯 (ethene)
(8) 1,3-丁二烯 (1,3-butadiene)
实用文档
(9)异戊二烯 (methyl-1,3-butadiene)
(83)苯并噻吩 benzothiophene
(84)吲哚indole
实用文档
(85) 吡啶 pyridine
(86) 吡喃 pyran
实用文档
(87) 2-吡喃酮 2pyrone
(88) 4-吡喃酮 4pyrone
实用文档
(89)哒嗪pyridazine
(90)嘧啶pyrimidine
实用文档
(36)呋喃甲醛 2-furfural
实用文档
(37)丙酮 acetone
(38)苯乙酮 acetophenone
实用文档
(39) 环己酮 cyclohexanone
(40) 环己酮肟 cyclohexanone-
oxime
实用文档
(41)溴化乙基镁 ethylmagnesium
bromide
(75)吡咯pyrrole
(76)吡唑 pyrazole
实用文档
(77) 异恶唑 isoxazole
(78) 异噻唑 isothiazole
实用文档
(79) 恶唑 oxazole
(80) 异噻唑 thiazole
实用文档
(81)咪唑imidazole
(82)苯并呋喃 benzofuran
实用文档
(113) 结氨酸
(114)亮氨酸
(115)异亮氨酸
(116)苏氨酸
(117)苯丙氨酸 (118)蛋氨酸
(119)赖氨酸
(120)色氨酸
(121) 柠檬醛 b (122)维生素A
(123)雌酮激素
(124)婴粟碱
实用文档
(1)甲烷 (methane)
(2)乙烷 (ethane)
实用文档
(3) 环己烷 (cyclohexane)
(42) 三甲基氯硅烷 trimethylsilane
chloride
实用文档
(43)甲苯tolune
(44) 二甲苯1,4dimethylbenzene
实用文档
(45) 三甲苯 trimethylbenzene
(46) 异丙苯 isopropylbenze
ne
实用文档
(47)萘naphthalene
实用文档
(29)乙基乙烯基醚 ethyl vinyl ether
(30)烯丙基苯甲基醚 allyl benzyl ether
实用文档
(31)频哪醇pinacol
(32)频哪酮 pinanone
实用文档
(33)甲醛 methanal
(34)乙醛 ethanal
实用文档
(35)苯乙醛 phenylethanal
(62) 邻苯二甲酸酐 o-phthalic anhydride
实用文档
(63) 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
(64) 顺丁烯二酸酐 maleic anhydride
实用文档
(65) 乙酰氯 acetyl chloride
(66) 苯甲酰氯 benzoyl chloride
实用文档
(67)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19)氯苯
(20)苄溴
(21)甲醇
(22)乙醇
(23)丙三醇
(24)季戊四醇
(25)苯甲醇
(26)环己醇
(27)乙醚
(28)苯甲醚
(29)乙基乙烯基醚 (30)烯丙基苯甲基醚 (31)频哪醇
(32)频哪酮
(33)甲醛
(34)乙醛
(35)苯乙醛
(36)呋喃甲醛
(37)丙酮
(38)苯乙酮
(39)环己酮
(91) 吡嗪pyrazine
(92)喹啉quinoline
实用文档
(93)异喹啉 isoquinoline
(94)苯并吡喃 benzopyran
实用文档
(95)苯并-4-吡喃酮 benzo-4-pyrone
(96) 嘌呤 purine
实用文档
(97) D-(+)-甘油醛 D-(+)-
glyceraldehyde
(10)环己烯 (cyclohexene)
实用文档
(11)1-甲基环己烯 (1-methylcyclohexene)
(12)(R)-3-甲基环己烯 ( (R)-3 -methylcyclohexene)
实用文档
(13)乙炔 (ethyne)
(14)2-丁炔 (2-butyne)
实用文档
(15)氯甲烷 (chloromethane)
(81)咪唑
(82)苯并呋喃
(83)苯并噻吩
(84)吲哚
(85)吡啶
(86)吡喃
(87) 2-吡喃酮
(88)4-吡喃酮
(89)哒嗪
(90)嘧啶
(91)吡嗪
(92)喹啉
(93)异喹啉
(94)苯并吡喃
(95)苯并-4-吡喃酮 (96) 嘌呤
(97)D-(+)-甘油醛 (98)D-(-)-果糖
(99) D-(-)-赤藓糖 (100)D-(-)-苏阿糖
实用文档
(113) 结氨酸 valine
(114) 亮氨酸 leucine
实用文档
(115) 异亮氨酸 isoleucine
(116) 苏氨酸 threonine
实用文档
(117)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实用文档
(118) 蛋氨酸 methionine
(119) 赖氨酸 lysine
实用文档
(120) 色氨酸 tryptophan
(121) 柠檬醛 b citral b
实用文档
(122) 维生素A vitamin A
实用文档
(123) 雌酮激素 estrogenic hormone
实用文档
No Image
(124) 婴粟碱 papaverine
实用文档
(48) 蒽anthracene
实用文档
(49)菲 phenanthrene
(50) 芘 pyrene
实用文档
(51)苯酚 phenol
(52) 2-萘酚 2naphthol
实用文档
(53) 硝基苯 nitrobenzene
(54) 三硝基苯酚 trinitrophenol
实用文档
(55) 苯磺酸 benzenesulfonic
(68) 苯甲酸苄酯 benzyl benzoate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