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三讲:词的美感特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 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初刊稿13条)
四 •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初 刊稿32条)
五
•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种“创造性的背离”。也就是说,读者的诠释不一定是作
者的原意,而只是读者从文本的潜能中感受到的一种意思。 若依照墨氏的说法来看,则王国维的“三个境界”之 说,无疑属于这种带有创造性的背离原意的一种诠释。
《诗经· 小雅· 节南山》: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忧生”、“忧世”是中国传统 文艺精神的重要内容,《诗经》 《楚辞》中多忧生忧世的篇章, 且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 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
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
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 之。(初刊稿25条)
稿32条)
蝶恋花
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 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 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 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 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南乡子
欧阳炯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 笑倚江头招远客。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 骋”,诗人之忧生也。“昨
孔子解诗与“断章取义”传统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孔子解诗与“断章取义”传统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 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寻找透彻了解的人也难得。
叶嘉莹先生在《人间词话七讲》中对王国维之所 以这样来讲李璟的这首词,作了她自己的解读。她说一
方面是“双重语境”;一方面是“显微结构”。王国维
是独有会心。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
间最长的一个理论与批评流派,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
端于英国,三十至五十年代繁盛于美国。它强调文学作品 的独立性和文本中心主义,反对将文学作品与其历史、作 者和文学传统等多方面背景相联系。艾略特是新批评的先 驱者,他提出“诗首先应该被当作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
第三讲:词之美感特质
一
•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
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手
稿43条)
二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
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
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手稿 118条)
三
•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
南唐中主词:“菡 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 起绿波间”,大有“众
屈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污秽。
芳芜秽”,“美人迟暮”
之感。乃古今独赏其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 楼吹彻玉笙寒”,故知 解人正不易得。 (初刊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 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初刊稿 25条)
六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人生三境界:
•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 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 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初刊稿26条)
每当内政腐败、外患入侵,国势 沉沦之际(宋季、晚明、清末), 具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传统士人会 高涨起“忧世”意识,胸怀天下, 心系民瘼。
鹊踏枝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 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 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 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 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初刊稿26条)
词之为体,要 眇宜修。能言诗之 所不能言,而不能 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
• 前两句论词的体性美好而善 修饰;中二句言诗、词描写的 题材内容各有所长,不能互相
替代;末二句说诗、词所表现
出来的形态不同。 • 辨别诗与词的异同,借以说 明诗歌、词体各自的艺术特征。
出自屈原《离骚》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内美,是内在的美质。指人格 的崇高,情感的博大深邃。 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 • 修能,是指作者出众的才华、 驾驭文体的能力、文学创造力 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 等。指技巧、法度。 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 • 传统作家论“德才兼备” 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 • 就词体而论,主次关系上“内 美”尤其重要,批评姜夔的词 则白石耳。(手稿118条) 缺乏深厚挚切的情感和神理, 只擅长依拍为句,审音定字。 • 然而“内美”不能代替“修能”
稿13条)
“解人”一词,出自《世说新语·文学》。讲述的是东 晋时期的宰相谢安,年轻时对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
的《白马论》不能理解,就去向金紫光禄大夫阮裕请
教。于是阮裕写了一篇解说《白马论》的文章,可是 谢安对他的解说文更加看不明白,又去请教他。阮裕 感叹说:“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意思是说,不但能够解释明白的人不容易找到,就是
西”,这一观点构成了新批评的基本法则。
词之雅、郑,在神
雅,典雅的,不偏邪的; 郑,淫靡的,不正当的。 淑女之美在情真;倡伎之美 在貌媚,其美是作态。 刘熙载《词概》说:“余谓 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 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个‘贞’ 字。”
不在貌。永叔、少游
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
与倡伎之别。(初刊
长。(手稿43条)
君不行兮夷犹,搴谁留兮中洲? •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
——《楚辞·九歌·湘君》
•要眇,形容容貌妙丽;宜修, 装扮的恰到好处。 •“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 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 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着修饰性 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朱彝尊《陈纬云红盐词序》说:“词虽小 技,昔之通儒巨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 委曲倚之于声,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 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 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 张惠言《词选序》: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 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志。
接受美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 沃夫岗·伊塞尔是最早从事接受文学研究的学者 之一。他和汉斯·罗伯特·尧斯创立了接受理论, 强调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
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在《论文学接受》中将读者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读者,能够从表面把作品看过去,
这是最普通的读者。第二类是透明性的读者,能够透过作 品表层的意思看到里面的本质。第三类读者是把作品当成 一个出发点,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之做出一种新的创造 性的诠释,墨氏称此类读者是对其所阅读的文本造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