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08c0e3a8114431b90dd8fb.png)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班级:小组:姓名:评价:4. 3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理科)(总第21课)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勇往直前1、、尝试进行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前白学】学习增长智慧,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阅读教材P75〜P7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1)土壤中常见动物有:、、、等,以及许多等。
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大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能力,且身体,不适宜用法和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捕捉器有:和等。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法,适用范围:生物个体,种群有限的群落;二是:法,要求是:按预先确定的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等。
2、问题:探究的问题,可依据白己的兴趣,并要考虑性,经小组讨论后确定。
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是:。
(选)3、制定计划:请依据你们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4、实施计划:①准备:制;7记录调查②取样:③采集小动物:要求:请认知诱虫器、吸虫器的结构;提示:诱虫器的装置设计与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即它们习惯于、的环境中。
收集小动物的试管中用70%的酒精,其目的是:。
④观察和分类: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若不认识的小动物,则记录为,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一份数据收集和统计表格 r分析收集的数据r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合作探究】探究一发现新知,收获快乐、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但他们设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
2、跳虫、甲蟠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蟠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米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35a80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的方法
抽样调查法。
许多小型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体型小,不适合采用标记再捕获法进行调查。
采样器采样法常用于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
观察时,最好用固体镜观察。
许多土壤动物流动性强,体型小,不适合用取样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这类研究中,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收集和调查。
也就是说使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收集罐、吸虫等。
)来取样,通过调查样品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推断出某一地区土壤动物的丰富程度。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填入即可。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be148a71fe910ef12df8da.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用______________采集,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白炽灯;②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 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的群落。
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很少”等等四、实验过程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计划①准备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镊子、吸虫器、显微镜、70﹪的酒精、剪刀、笔、标签等。
②制定计划表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P76)环境考察→制作取样器(容积100ml)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新课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课件
![新课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f12b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6.png)
学生需要查阅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相关的文献,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和研究进展。
相关资料
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资料,加深对土 壤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中生 物多样性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05
CATALOGUE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完成实验报告与数据统计
实验报 告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探究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等。
数据统计
学生需要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结论。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2. 选择采样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形和生境的土壤作为采样地点。
实验准备
3. 采样
使用取样器按一定深度和间隔取样,将采集 的土样放入小桶中。
5. 数据记录
记录每个种类小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名称。
4. 观察与分类计数
将土样中的小动物分离出来,使用放大镜进 行观察和分类计数。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采样点的 小动物丰富度。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越高,其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也越高。
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植被
保护土壤中的植被,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有助于维护土壤中小 动物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过度施肥对土壤生物造成负面影 响。
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 护土壤中小动物的多样性。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91169知识分享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91169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892f58808a1284ac8504391.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实验原理许多土壤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各种昆虫)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二.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或通过调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采集,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发现体三.注意事项1.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尽可能多地采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96bc3d5a8102d276a22ffb.png)
怎样调查物种的丰富度 ?
• 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 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 • 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 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 • 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 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 1、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
2、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在取样 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4、同样营养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5、识别命名要准确 6、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09宁夏)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 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 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若要 D 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 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b5d5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5.png)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调查地点: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样地和调查地点。
样地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理位置。
2. 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钻取器或小铲子,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采集土壤样品。
通常需要采集多个不同深度的样品,例如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
每个样品的数量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建议每个样地采集3-5个样品。
3. 分离土壤小动物: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用筛网或漏斗进行筛选。
较大的土块和植物碎屑会被过滤掉,而土壤小动物则会留在筛网上。
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辅助观察。
4. 鉴定和记录:将筛选出来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鉴定,并记录其种类和数量。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土壤小动物分类手册或专业参考书籍来进行鉴定。
5. 数据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计算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指数,比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以评估不同地点或样地间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环境条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指标。
此
外,调查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8b2cb084254b35eefd34e3.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马陆(千足虫)
蜈蚣
鼠妇(潮虫)
特点:活动能力强
跳虫
1.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 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 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 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样本1 样本 样本3 2
××土壤小动物个体 数
样本1 样本 样本3 2
备注 地点
××
时间
××
地形
××
温度
待鉴 定
湿度
待鉴 定
盐碱 度
.问题3: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
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1、取样器:网兜、瓶子等
{ 2、取样: 定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定量:每次取样数量相同
பைடு நூலகம்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
⑵、分类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5、统计和分析:
动物 名称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
样本3
备注 地点
×× ×× ×× 待鉴定 待鉴定
时间 地形 温度 湿度
问题2: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假设: 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比贫瘠的土壤 正常土壤比盐碱地土壤 光线弱处比光照充足的地方
思考:1.是否设置对照? 2.该实验自变量是什么? 3.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思考:不同时间或空间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的丰富度是否有影响呢?
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
![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1f66f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b.png)
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第一篇: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报告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班级:高二(21)班组长:xxx 组员: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大多数的小动物实在太小了,我们很少注意,可是,这些小动物又对动植物的遗体分起要的作用,所以趋于好奇,我们想要了解到这样的小动物有哪些?它们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们的数量、类群丰富度如何?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丰富我们的知识及课外活动,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我们进行了关于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制定计划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前面的各项研究活动中都强调了这方面的教学要求。
本想探究活动的要求是让同学们用列表的的方法制定一份研究计划。
教材中提供了式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性,结合具体的探究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
在调查中由组长组织组员搜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仿照教科书中的该实验进行实验(必修三),这样做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采样地点真实的环境情况,利于同学们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对实验进行研讨、结论;并向相关人士请教并对结论进行相应应正。
本课题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关于取样,教材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取样地点则选择在了阜阳一中的一鉴塘附近。
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经讨论分析,最后同学们使用了简易采集法。
而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一般学生是难以鉴别的。
在指导教师周正波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了小动物的分类。
在统计与分析环节,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这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最后,从科学、实施效果等方面,同学们对这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
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初步掌握了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方法及技巧。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精)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精)](https://img.taocdn.com/s3/m/103bb93c5901020206409c12.png)
动物名称
×× ××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
样本3
备注
××
待鉴定 ××1
待鉴定 ××2
6、结论:
问题是2: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假设:有机光质潮线丰湿弱富正的处的常土比土壤光壤比照比干充贫盐燥足瘠碱的的的地土地土壤方壤
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
是否设置对照? 要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与贫瘠的土壤 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
4、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 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 取磁器,取磁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小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 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C) A、同一 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跳虫
鼠妇
蜈蚣
甲
螨
马
陆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调查方法: 2.采集方法: 3.统计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2、取样: ⑴、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如图: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用花铲将罐 内的土连同罐子 一起挖出,将罐 子中的土壤倒入 塑料袋中。
注意:塑料 袋上应标明 取样的地点 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
⑴、用诱虫器采集:如图:
土壤和花盆 壁之间为什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60dfa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b.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全面地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者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和处理首先,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采集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手动采集、开挖和土样法等。
采样后,样品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选取细土层等。
2. 剖面调查法剖面调查法是比较常见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特定深度处剖取土壤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以获得所需数据。
然而,该方法容易出现剖样不够连续,数据不全面等问题。
3. 格点调查法格点调查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调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和研究。
该方法可将调查范围的土壤样品分布在一定距离的网格点上,以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样品数据。
但是,该方法会因数据采集不均匀导致空间研究产生偏差。
4. 宏观生态学方法宏观生态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调查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多样性、密度高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还有许多,具体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来制定。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应该重视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的结合,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土壤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2dc1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8.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1.引言土壤是地球上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小动物。
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土壤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2.传统研究方法2.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最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在土壤中设置捕捉器(如漏斗、土壤缓冲器),将居住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捕获进行鉴定和计数。
然而,这种方法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获取到一部分活动的小动物,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2 土样调查法土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土壤层中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动物的鉴定和计数。
与直接采样法相比,土样调查法能够获取更广泛的土壤样本,并提供更准确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数据。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设备,并且对于处理大量样品来说可能是耗时的。
3.新兴技术和方法3.1 DNA条形码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
该技术利用特定的基因序列作为“条码”来鉴定物种。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组成和丰富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研究时间,并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3.2 稳定同位素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是基于小动物的食物网络和生态位理论的方法,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不同物种对不同稳定同位素的利用程度来推断它们的食物来源和生态地位。
通过分析土壤中小动物体内的碳、氮、硫等同位素比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态功能。
4.评估与总结本文通过介绍了传统的直接采样法和土样调查法,以及新兴的DNA条形码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189d6bf705cc1754270958.png)
如果作为 标本长时 间保存应 选择哪个?
A
如果用于
或
实验室培
养应选择
哪个?
B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⑵、分类
普通显微镜:四倍的物镜和五倍的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
5、统计和分析: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 9 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
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3、采集小动物
⑴、用诱虫器采集:如图:
土壤和花盆 壁之间为什
么要留一定
的空隙?
为了使 空气流 通。
诱虫器
将花盆放在 诱虫器上,打 开电灯。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 品倒置在金属网上。
酒精起什 么作用?
使小动 物固定
如果需保证小动物 生活状态应将酒精 换成什么?
湿棉花
⑵、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注意防止小动物 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 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
步骤
时间
地点
内容
方法
备注
第一步
×年×日 某处小 环境考 观察与 带温度计、干湿
竹林
察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ee27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8.png)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摘要: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深入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小动物类群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参与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因此,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三个不同土壤类型(沙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的土样,并设置了不同的人为干扰程度(未干扰、轻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处理组。
通过野外调查方法,记录了各处理组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小动物样本的鉴定和计数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结果与讨论: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
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高,沙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如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导致了小动物类群的差异。
此外,干扰程度也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重度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低,而未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高。
这可能是由于人为干扰导致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酸碱度升高等原因,使得小动物类群数量减少。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
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中应重视保护和增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数量和丰富度,以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
![探究土壤的小动物的丰富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9d60060912a21615792934.png)
2、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
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
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 型动物类群平均18种,个体数平均值109乙地土壤中的 小型动物类群.平均15种,个体数平均值209,则甲、 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C)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如果作为
标本长时
间保存应
选择哪个?
A
或
B
如果用于 实验室培 养应选择 哪个?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⑵、分类
普通显微镜:四倍的物镜和五倍的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
5、统计和分析: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鉴定 ××
鉴定 ××
湿度
备注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 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1、取样器:网兜、瓶子等。
{ 2、取样:
定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定量: 每次取样数量相同
巩固训练:
1、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C)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ad40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c.png)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哦。
我呀,一直对我们脚底下的土壤充满了好奇。
每次走在土地上,我就会想,这土里到底都藏着些啥小动物呢?它们的世界肯定特别神秘。
于是,我就决定开始这个研究啦。
我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因为这么好玩的事情,当然要大家一起做才更有趣呀。
我们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像小铲子、放大镜,还有一些小盒子用来装我们找到的小动物。
我们跑到了学校后面的小花园里,那里有一块特别肥沃的土地。
我一铲子下去,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的大门。
我仔细地翻着土,哇塞,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好多小虫子在土里面爬来爬去呢。
我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蚯蚓,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地下工程师一样。
你想啊,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就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样,它在土里画出了好多通道呢。
这些通道就像是土壤里的小马路,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空气和水就能更好地在土里流动啦。
我把蚯蚓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还跟它说:“小蚯蚓呀,你可别害怕,我们就是想看看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呢。
”小伙伴们也都特别兴奋,有个小伙伴大喊:“我找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蚂蚁可机灵啦,在土粒之间跑得飞快。
我就想啊,小蚂蚁就像一群小小的勇士,它们的蚁巢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
它们每天都在土壤里忙碌地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搬回城堡里。
我问小伙伴:“你说小蚂蚁在土壤里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基地呢?”小伙伴挠挠头说:“肯定有呀,它们肯定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宝藏藏在地下呢。
”除了蚯蚓和蚂蚁,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小甲虫。
这些小甲虫的壳硬邦邦的,就像穿着一身小铠甲。
它们在土里慢慢地爬着,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土壤里的小卫士。
我好奇地拿着放大镜看着小甲虫,心想:“小甲虫呀,你在土里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蚯蚓一样在帮土壤变得更好呢?”我们继续在土里找呀找,又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子,它们扭来扭去的,像一条条小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4.3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理科)(总第21课)【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勇往直前
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前自学】学习增长智慧,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阅读教材P75~P7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
(1)土壤中常见动物有:、、、等,以及许多等。
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大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能力,且身体,不适宜用法和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捕捉器有:和等。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是:法,适用范围:生物个体,种群有限的群落;
二是:法,要求是:按预先确定的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等。
2、问题:
探究的问题,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并要考虑性,经小组讨论后确定。
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是:。
(选)
3、制定计划:
请依据你们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
4、实施计划:
①准备:制;→记录调查
↓
②取样:
↓
③采集小动物:要求:请认知诱虫器、吸虫器的结构;提示:诱虫器的装置设计与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即它们习惯于、的环境中。
收集小动物的试管中用70%的酒精,其目的是:。
↓
④观察和分类: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若不认识的小动物,则记录为,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一份数据收集和统计表格→分析收集的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合作探究】探究──发现新知,收获快乐、
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弃耕
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但他们设
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
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
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KJ。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当堂我就学会,我真棒!
1、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
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2、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3、右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现象。
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的影响。
(2)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结构,表明由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种类往往也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