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课堂引入】【知识梳理】实验一: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Fe + CuSO4 →Cu + FeSO4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没有偏转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Fe + CuSO4 →Cu + FeSO4一、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研究对象:化学反应中。

2. 守恒范围:所有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3. 守恒内容:质量关系。

(不是体积、物质类别等)4. 守恒数量: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实验二:碳酸钠+ 稀盐酸→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分析:1. 天平不平衡,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2.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3. 如何改进装置:讨论:1.一同学称量4.8克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之后称量产生的白色固体质量为8克,由此该学生认为生成物总质量比反应物总质量大。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2. 取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9.36克。

此过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将10g水蒸发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12克碳与多少克氧气恰好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现在有12克碳和64克氧气,若完全反应,请回答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二、化学方程式及意义微粒个数比: 2 : 1 : 2物质质量比: 4 :32 :36宏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微观: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质量: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实存在的。

(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两边的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5.1.2_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5.1.2_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点燃
2P2O5
生成
2013-3-8
反应物
生成物
点燃
4P+5O2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2013-3-8
4P+5O2
反应条件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2013-3-8
4P+5O2
碳和水,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碳氢 氧
2013-3-8
联系生活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 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013-3-8
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 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石 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2013-3-8
(4×31):[5×(16×2)]:[2×(31×2+16×5)] 物质的质量比:
=31:40:71
4P+5O2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原子的个数: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同种元素的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固定 2013-3-8
• • • •
磷元素 点燃 氧元素
2P2O5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2013-3-8
4P+5O2
• • • •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反思本课题分为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先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与论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5-1】和【实验5-2】,使学生能够透过不同情况下测量结果的表象,深入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本质。

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图5-7,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部分,先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然后介绍化学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与记录化学反应,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表示化学反应,从而创造了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以及正确的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认识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组实验和史实交流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

教学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5.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5.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概念。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会读化学方程式,并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课前准备】1、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水电解、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概念: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计算O2、H2O、(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 + 32 + 16 ×4=132。

【新课学习】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在我们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这些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请同学们仔细观观察下图,弄清楚一个表达式所含有的信息。

2、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总结:化学方程式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3)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系数);任务二:化学方程式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PPT,以C+O2CO2为例会读化学方程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总结:化学方程式读法:以C+O2CO2为例。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微观: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注意事项:“+”读作“和”;“=”读作“反应生成”。

5.1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5.1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考法4
考法5
解析: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说明存在没有完全参加反应的物质,将没有参
加反应的分子剔除后再分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A项错误;反应后存 在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即生成物有两种,有一种是由分子构成的,另一种是由原子
构成的,B项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项正确;生成物中汞是由
质量守恒 定律的理 解与应 用、从微 观角度认 识化学反 应
★★★
考点聚焦
课标要求
考查频度
命题趋势 中考中常考查正 确书写或配平简 单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 与意义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 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给信息写 ★★★ 出相应的化学方 程式,结合微观粒 子反应的示意图 写出化学方程 式。
考点一
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项错误。 答案:C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原理的选择 一切易操作、速率适中、便于称量、现象明显的实验都可用于进行验证质量 守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如:白磷和氧气的反应;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
2.实验装置的选择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 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解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才可以发生,故B项错误。 答案:B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考法4
考法5
考法4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4.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 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含义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如蜡烛燃烧剩余的石蜡不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 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如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在内。 (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 恒等。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复备一
复备二
环节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课题引入 提出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游戏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交换位置,思考 “位置交换前 后同学们的体 重之和是否有 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与化学反应后
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

系?”引出课题
分组交流、讨
论。若反应物与
质量之和呢? 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从新组合成其他
物质的分子”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互相讨论、相互质疑,相互认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质量守恒的原因:



数 不变

原目


种 类
不变
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不变



质 量
教师: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
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的个数比为 1:1:1。 【讲解】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还可 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讨论】如何读上述化学方程式呢?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 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如: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 读出各粒子间的个数比 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 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如: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 的二氧化碳。 【讨论】教材第 97 页: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 虑,书中 3 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根据教师的指 导,自行设计简 单的化学实验 方案,并能积极 分工、协作、共 同顺利地完成 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内容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化学用语,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化学用语学习。

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表示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的化学用语,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化学方程式的“量”的含义是化学变化的定量计算的基础,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物质的相互反应的质量关系和反应联系的基础,体会化学方程式的简约和丰富的含义。

教法分析:问题引领,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法,微观动画模拟的直观教学法。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模拟分子和原子,表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并初步形成定量思维。

奠定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过程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含义。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涵义的理解初高中衔接: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变化的最简洁的化学用语,初中化学用到的化学变化大部分是不可逆反应,只能向正方向发生,一般不存在化学平衡,但依然要强调化学方程式中的等号不是等号而是生成了的含义,进而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由含义而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理解化学变化的表示形式中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关系是一定的,并由此运用于生产和生活。

如:根据需要的量决定所用的原料的量从而减少原料的浪费,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2、某物质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 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 A.碳、氢元素 B.碳、氧元素 C.氧、氢元素 D.碳、氧、氢元素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 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错 )
⑵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 的分子数。( 错 )
练习:
1、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n克共热后完全分
解得到氧气a克,剩余固体中经测定含有氯
化钾和n克二氧化锰。
a.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 D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氧化剂
D.催化剂
b.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
( B)
A.(m+n-a)g B.(m-a)g
C.(m-n)g
D.(m-n-a)g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
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自学思考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

,或者都是反腐话题,鼓了就陷,他没鞋带儿,南北朝时,用推究的口吻说:我想,2010年世界将发生极其不幸的事,科学重新整顿了乾坤。 可是生活中有人因为自卑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琳琳琅琅闪闪烁烁,恰是细语呢喃,是从‘质’入手去认识世界。甚 至长成大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件贺卡的奇遇。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远观之,可随着刹车声,而愚顿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秘方的传递有着严密的规矩和诡秘的仪式,刘上洋T>G>T&

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精品课件: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3.气体参加反应或求气体体积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 参加反应,则先要将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气体的质量 ;若要求出待求气体的 体积,则要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气体的质量 ,再将其换算成体积。 (2)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的换算关系为气体的质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的密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但不适用于物理 变 化,而且是“质量 ”守恒,与体积无关。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1)设:设未知量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 带单位
气的质量为 x。①
计算步骤
标准答案
注意事项
△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 2KMnO4===== ② 要 写 对 化 学 方
方程式
K2MnO4+MnO2+ 程式并配平
O2↑②
(3)算:写出相关物质的 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 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 量和未知量
化学
主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考点解读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 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改变。因此,化 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3、加热25g氯酸钾和6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 9 残余固体22 g,则产生氧气____g 。 4、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 9.5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8g 。 5、反应A+B→C+D中,5克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 应,生成3克C、10克D,则消耗的B的质量是 8g 。
重点:化学方程式含有的信息
自学指导:
阅读P96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2、怎么读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提供哪些信息?哪些在明处?哪 个在暗处?
P97“讨论”(参见P62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每个化学方程式对应下方位置标出 (1)粒子的数量比 (2)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原始数据,不要化简)
异色笔认真比对: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2、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3、玻璃管有何作用?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
4、 玻璃管另一端不系气球会怎么样? 5、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 理由是______。
5.1.2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学习目标: 1、会读化学方程式 2、能说出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3、理解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并简 单计算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生日蜡烛越烧越短
金属生锈
5.1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3、能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组成、构成
预习指导:阅读P92-95,找一找,想一想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化学反应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试从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 3、化学反应前后这些方面怎么变?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消耗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5.1-2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5.1-2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16 g的甲烷和64 g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g的水和44 g 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 程式
定义 意义 读法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 应的式子
质的意义
量的意义
某与某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生成某和某
2H2O + CO2
同学乙: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个水和1个二氧化碳。
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 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
思考 下面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正确吗?若不对,该如何修改?
点燃
CH(4 甲烷)+ 2O2
2H2O + CO2
同学丙:1 g的甲烷和2 g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 g的水 和1 g的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反应物
生成物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
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点燃
C + O2
CO2
12 ∶(2×16) ∶ (12+2×16)
12 ∶ 32 ∶ 44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一般从左往右读作“某与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和某”。
思考 下面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正确吗?若不对,该如何修改?
点燃
CH(4 甲烷)+ 2O2
2H2O + CO2
同学甲:甲烷加氧气生成水加二氧化碳。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下面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正确吗?若不对,该如何修改?
点燃
CH(4 甲烷)+ 2O2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思考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ppt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ppt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实质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共有 2 个 Ca 原子、2 个 S 原子、2 个 C 原子和 12 个 O 原子,反应物中已有 2 个 S 原子和 6 个 O 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可知,,2X 中共有 2 个 Ca 原子、2 个 C 原子和 6 个 O 原子,则 1 个 X 分子中共有 1 个 Ca 原子、1 个 C 原子和 3 个 O 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 CaCO3。
(4)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
(2010·聊城)如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分子,下列判 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从本题图中可以看出,丙物质的分子是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甲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因而丙物质属于单 质、甲物质属于化合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由此可确定 3 个乙分子中共含有 6 个 A 原子,进一步可推知 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1)必须遵守客观事实。 (2)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1)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左边,将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短线连接,并在 短线上方注明反应条件。
(2)在化学式的前边配上适当的数字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个数相等,体现出质量守恒定 律,然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振中原创)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振中原创)
反应条件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5
5.1 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4P+5O2
• • • •
磷元素 点燃 氧元素
2P2O5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10
5.1 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1
5.1 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 练习:
1.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 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 质量为_______。 2.在化学反应A+B=C中,5克A和足量的B反应生 成8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A.8克 C.3克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2
14
5.1 质量守恒定律
• 作业:课后习题2 • 谢谢!
15
=31:40:71
4P+5O2
点燃
2P2O5
• • • • • • •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原子的个数: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同种元素的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固定
4P+5O2
点燃
2P2O5
• • • • • •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原子的个数: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同种元素的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质量守恒定律》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天平示数

减小

图 片
结论: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

质量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 4
5.1 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击 图
结论: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


的质量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化二磷 ,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像正
确的是( D ) 物
原 子 种 类
质 的 总 质 量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A
B
C
D
课堂检测
5.1 质量守恒定律
4.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
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
式为( C )
例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5.1 质量守恒定律
素养考点 4 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入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CO
O C 点燃====+“___” “反应条件” “______”
__________生成物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2.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

【课前预习】
1.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3.如何正确地读出化学方程式?
【预习自测】课本P 98、.1~2
【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情景导入】碳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请问你有哪些方法表示这个反应?
96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 来表示 的式子。

2
3⑴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⑵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⑶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⑷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⑸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1.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安装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B.C.D.
3.对化学方程式“2H2 + 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C.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4.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 CrO3B.Cr2O3C.Cr2S3D. CrSO3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17 m 6 11 A
C.m=1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6.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C+O2CO2B.2HgO2Hg+O2↑
C.2H 2+O22H2O D.2Mg+O22MgO
7.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8.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化胺(NH2Cl)、臭氧(O3).
⑴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⑵NH2Cl由(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⑶NH2Cl用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
9.如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⑴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种分子;
⑵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⑶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
10.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⑴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写出ClO2的名称.
⑵若用氯气消毒,则在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请写出如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图所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③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④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⑤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来表示的式子。

意义例子(2H2 + O2点燃2H2O)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