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及间隙的解析分析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机械装置中的关键元件,其接触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本文将重点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接触应力分布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其接触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概述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具有自润滑特性的轴承,通过内置润滑系统,能够在轴承运转过程中实现自我润滑,有效减少摩擦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材料选择对接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轴承内外部材料应具备优良的抗磨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硬度,以确保在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运转性能。
此外,为提高轴承的自润滑性能,一般选用含有固体润滑剂的复合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
这些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能够形成转移膜,有效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四、结构设计对接触性能的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结构设计也是影响其接触性能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使轴承在运转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润滑状态,降低摩擦磨损。
首先,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应具有良好的同心度,以确保在运转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运动轨迹。
其次,轴承的沟道设计应合理,以降低应力集中,提高承载能力。
此外,为便于润滑剂的补充和排出,轴承应设有合理的油孔和油槽。
五、接触应力分布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直接关系到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在运转过程中,轴承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使得接触应力在轴承表面发生分布。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对轴承的接触应力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优化接触应力分布,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六、实验验证与分析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进行了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实机实验。
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轴承进行测试,观察其摩擦系数、温度、磨损量等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其接触性能。
关节轴承知识剖析
关节轴承知识一、基本概念1 径向额定动载荷:关节轴承中的工作表面动应力达到最大许用应力时的径向载荷。
2 轴向额定动载荷:关节轴承中的工作表面动应力达到最大许用应力时的轴向载荷。
3 寿命:关节轴承的摩擦系数达到规定的极限值或关节轴承磨损量超过规定的极限值时关节轴承工作摆动的总次数。
4 径向当量动载荷:一恒定的径向载荷,在该载荷作用下,关节轴承中工作表面接触应力与实际载荷作用相当。
用于向心关节轴承、角接触关节轴承、杆端关节轴承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时计算关节轴承使用寿命用。
一般情况下,对于向心、角接触关节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推荐不要超过径向载荷的30%,杆端关节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推荐不要超过径向载荷的20%5 轴向当量动载荷:一恒定的轴向载荷,在该载荷作用下,关节轴承中工作表面接触应力与实际载荷作用相当。
用于推力关节轴承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时计算关节轴承使用50%4 关节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4.1 根据轴承的类型、尺寸、公差、游隙,轴承的工作条件,作用在轴承上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轴和外壳孔的材料,以及装拆方便等来进行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选择。
4.2 轴承的摆动套圈一般采用过盈配合,使轴承在载荷下工作时,套圈在轴和外壳孔的配合表面不产生磨损和相对转动现象。
4.3 为防止内圈与轴之间的滑动或爬行,内圈与轴应优先采用过盈配合,如果为装拆方便或由于采用浮动支承,而必须选用间隙配合时,轴颈表面必须淬硬。
4.4 选用过盈配合时,应考虑过盈量对径向游隙的影响。
对于必须使用较大过盈量的场合,应选用原始游隙大于基本组游隙值的轴承。
4.5 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4.5.1 轴的公差带按表1的规定选取。
表1轴的公差带4.5.2 外壳孔的公差带按表2的规定选取四、关节轴承的寿命计算理论上计算关节轴承的使用寿命,都是假设关节轴承安装正确、常规加载、常温下工作、关节轴承润滑良好、无外来物侵入关节轴承。
1 额定载荷的计算注:C :外圈宽度 dm:轴承球径 B:内圈宽度 H:轴承高度 2 滑动速度V= 2.9089×10-4 ×β×f ×dm β:摆动角 f :摆动频率dm :dm=§dm 为等效滑动球面直径,§为折算系数;向心为1,角接触为0.9,推力为0.7 dm :轴承球径 3 名义接触压力p (小写)= k×P (大写(N/mm2)(Cd :额定动载荷) Cd4 关节轴承使用寿命的计算关节轴承的使用寿命与轴承的承受载荷、滑动速度、摩擦副材料、当量动载荷系数、载荷特性(恒定载荷、脉动载荷、交变载荷)系数、温度寿命系数、滑动速度寿命系数、载荷寿命系数、轴承质量与润滑寿命系数、重润滑间隔寿命系数、重润滑摆角寿命系数有关。
轴承接触应力测试
轴承接触应力测试1.引言1.1 概述概述轴承接触应力是指轴承在运转时所承受的力量。
轴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在各种工业设备和机械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承受着巨大的载荷。
因此,了解和测试轴承接触应力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轴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在轴承运行过程中,接触应力是由于轴承与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
这些接触力和应力分布的特性会直接影响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高接触应力不仅会导致轴承过早失效,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故障,如疲劳、磨损和裂纹等。
因此,对轴承接触应力进行测试和评估是确保轴承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一环。
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轴承接触应力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提供有效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轴承接触应力的测试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常用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工具,如应变计、压力传感器和数值模拟等,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轴承接触应力测试的重要性和方法,为实际工程中的轴承设计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轴承接触应力测试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对轴承接触应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
然后,我们将介绍轴承接触应力测试的不同方法和技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验的重要性和对轴承设计和性能评估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轴承接触应力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轴承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轴承接触应力测试方法,以评估轴承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轴承接触应力是指轴承内部的接触点所承受的力量,对于轴承的寿命和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测试不同条件下轴承的接触应力,我们可以了解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疲劳寿命和稳定性等指标,为轴承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本文的目的如下:1. 探究轴承接触应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常见的转动元件,因其卓越的摩擦性能、抗磨损性能和长期运行稳定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的研究,是优化其设计和提升使用效率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以期为相关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简介自润滑关节轴承通常采用高精度和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如特殊合金、陶瓷等。
其内部设计有润滑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自动提供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
自润滑关节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等。
三、接触性能分析1. 接触压力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压力分布直接影响其摩擦和磨损性能。
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可以研究不同转速、负载和润滑条件下的接触压力分布情况。
在较高转速和负载下,需要关注局部接触压力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压力峰值和热力耦合效应。
2. 摩擦与磨损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和磨损是评价其接触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变化规律,可以评估不同材料、润滑系统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差异。
在考虑实际工作环境时,应综合考虑摩擦磨损的影响因素,如相对运动速度、材料硬度和环境介质等。
3. 润滑系统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润滑系统设计对其接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润滑系统中,需要考虑油路设计、供油方式和润滑剂的选用等关键因素。
此外,在特殊环境中(如高温、高压等),还需要考虑润滑剂的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测试。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不同转速、负载和润滑条件下的自润滑关节轴承进行测试,并记录了其摩擦系数、磨损量等关键数据。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这表明我们的理论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文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接触压力、摩擦与磨损以及润滑系统性能等方面。
基于 ABAQUS的轴承过盈配合接触应力分析
基于ABAQUS的轴承过盈配合接触应力分析*高晓果,孔德龙,赵聪,刘文龙【摘要】摘要: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内圈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的安装形式,通过一定的过盈量防止轴承内圈与轴发生相对转动,并对轴承内圈定位。
建立了基于ABAQUS软件的轴承内圈过盈接触问题的仿真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分析了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转子推力球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接触应力,分析了该轴承内圈在装配压紧时发生转动的根本原因。
建立的过盈配合接触应力分析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过盈配合的设计和校核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机械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轴承;航空发动机;过盈;接触应力0 引言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到承力机匣上,轴承内圈与转子轴采用过盈配合的安装形式,通过一定的过盈量防止轴承内圈与轴的相对转动,并对轴承内圈进行定位。
从力学角度看,过盈配合是接触问题的一种[1],属于边界条件高度非线性的复杂问题,配合面呈现出很复杂的接触状态和应力状态。
常用的过盈配合设计是以拉美(Lame)方程为基础,并在俄罗斯学者加道林院士提出的组合圆筒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基于拉美方程和厚壁圆筒原理的传统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复杂结构的过盈配合设计。
在航空发动机中,主轴轴承过盈量的设计和选取主要是参考成熟型号设计经验,很少对过盈配合的接触问题进行研究,如在某型发动的研制过程中,轴承内圈过盈装配到轴上后,采用压紧螺母进行压紧时,发生了内圈转动的现象,笔者以该工程实例为对象,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过盈配合接触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分析了故障原因。
1 轴承内圈与轴的模型笔者选取了在装配时发生转动的轴承内圈与轴的模型,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三维模型图。
该轴承为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是某型航空发动机的低压压气机后支点,在工作时承受低压转子轴向力。
该轴承内圈与轴承采用过盈配合的安装形式。
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毕业论文
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接触应力分析与优化设计摘要薄壁角接触球轴承是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轴承,它有着运转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摩擦力矩低,薄壁,轻质等诸多特点。
机器人的地运转精度,平稳性,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往往会受到轴承性能的影响。
为了我国能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道路上实现完全的自主,不再只依赖于进口国外的机器人精密零部件。
我们有必要对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进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该轴承使用的具体工况下的接触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优化轴承寿命的数学模型。
为以后工业机器人用薄壁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接触负荷对轴承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承受载荷最大的滚动体更是直接影响到了轴承的承载和疲劳寿命。
因此轴承载荷分布在所有轴承设计和分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滚动轴承中需要受受载荷的滚动体个数一般都是两个或者以上,负荷分布属于静不定问题。
一般情况负荷分布都是根据变形协调条件求出每个接触位置的接触变形与轴承内外圈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
依据Hertz接触理论建立接触弹性变形与接触负荷的数学模型。
最后写出关于位移变形间的力学平衡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来实现轴承各点负荷精确计算。
本文在计算轴承负荷分布时借助Excel软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编程,简化了计算过程,并且适用于所有刚性支撑的角接触球轴承负荷分布的计算。
本文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选取了一系列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设计主参数,并利用Excel结合轴承额定寿命计算公式编写了轴承寿命计算程序。
通过正交实验助设计正交试验并通过上述程序对每一水平下轴承寿命进行精确计算,并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优设计参数至此完成对轴承寿命的优化设计本文建立了ZR76/82C机器人用薄壁角接触球轴的静态有限元模型。
由于该轴承应用于机器人主轴并且考虑到机器人主轴是空心轴这个特点对柔性约束下套圈变形情况借助ANSYS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刚性约束下的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赫兹理论,负荷分布,仿真分析,寿命Contac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ABSTRACTThin-wall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robots. They have high running accuracy,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low frictional torque, thin-walled, lightweight and many other features. The ground motion accuracy, stability, service lif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obot are often affected by bearing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full autonomy in the industrial robot industry in China and it is no longer only dependent on imported robotic precision part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nd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specific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bearing, and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optimize the bearing lif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for industrial robots.The impact of the contact loa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earing is crucial. In particular, the rolling elements with the highest load are directly affecting the bearing load and fatigue life. Therefore, the bearing load distribution is indispensable in all bearing design and analysis. The number of rolling elements that need to be subjected to load in rolling bearings is generally two or more. The load distribution is static and indefinite. In general, the load distribution is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condition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act deformation of each contact position an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bear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act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contact load based on Hertz contact theory. Finally,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equations between dis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written, and the exact calculation of bearing load at various points can be achieved by solving equations. This paper uses Excel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when calculating bearing load distribution, which simplifies thecalculation process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calculation of load distribution of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for all rigid supports.Based on the previous design experience,this paper selects a series of main parameters of 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and uses Excel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life calcula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bearing rated life calculation formula.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design orthogonal test and the above program was used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bearing life of each level, and the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range and variance analysis to complete the optimal design of bearing life.In this paper, the sta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axle for ZR76/82C robot is established. Because the bearing is applied to the main shaft of the robot and considering that the main shaft of the robot is a hollow shaf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errule under the flexible restraint using ANSY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under the rigid restraint and draws conclusions.KEY WORDS:Thin-wall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Hertz theory,Load distribution,Simulation analysis,Life符号说明Cr ─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N ;Fr ─轴承径向载荷=轴承实际载荷的径向分量,N ;Fa ─轴承轴向载荷=轴承实际载荷的轴向分量,N ;Pr ─径向当量动载荷,N ;X ─径向当量动载荷系数;Y ─轴向当量动载荷系数;Z ─单列轴承的滚动体个数;b m ─当代常用高质量淬硬轴承钢和良好加工方法的额定系数,该值随轴承类型和设计不同而异;α─轴承公称接触角,度;Dw ─钢球直径,mm ;f c ─与轴承零件几何形状、制造精度及材料有关的系数;i ─轴承中滚动体的列数;d m ─滚动体节圆直径Q jq ─轴承中内圈或者外圈与第q 个滚动体之间的接触负荷;δjq ─轴承中内圈或者外圈与第q 个滚动体之间的接触变形量;K jq ─轴承内外圈与第q 个滚动体之间的负荷与变形常量,这个值与轴承几何特征及采用的材料有关;n ─指数,在于点接触轴承中n=3/2,对线接触轴承如滚子轴承:n=10/9; Q q ─在内外圈于滚动体的接触角相等时滚道与第q 个滚动体之间的接触负荷; δq ─当轴承内外接触角相等时第q 个滚动体与内外圈弹性变形的总值; Kn ─轴承内圈、外圈与滚动体之间的总的变形与负荷常量;─接触点的主曲率,mm -1;─弹性体接触变形系数;q ─轴承滚动体的序列号,定义在径向力作用下,受力最大的编号0。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机械装置中一种关键零部件,以其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较低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高精度设备中。
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寿命。
因此,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概述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具有自润滑特性的轴承,其内部含有固体润滑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摩擦和磨损。
这种轴承的优点在于其能够适应高速度、高负载、高精度的应用场景,具有较好的减震和降噪效果。
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材料、结构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
三、接触性能分析理论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主要基于弹性力学、摩擦学和热力学等理论。
在接触过程中,轴承的表面会受到压力的作用,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此外,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热量,对轴承的接触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分析。
四、实验研究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我们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方案,包括不同的负载、速度和润滑条件等。
然后,我们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自润滑关节轴承进行测试,记录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温度等数据。
最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自润滑关节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接触性能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系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况下,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系数较低,且相对稳定。
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摩擦和磨损。
2. 磨损量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磨损量数据,我们发现负载和速度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磨损量影响较大。
在高负载和高速度的工况下,磨损量较大。
而润滑条件对磨损量的影响较小,但良好的润滑条件有助于降低磨损量。
《2024年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在各种机械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轴承类型,其设计特点在于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本篇论文将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其摩擦、润滑以及应力分布等关键因素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概述自润滑关节轴承主要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部分组成,其中滚动体是主要的承载部件。
与传统的轴承相比,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即能够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自行形成润滑膜,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延长使用寿命。
三、接触性能分析1. 摩擦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润滑膜的形成和保持。
在运行过程中,润滑膜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减少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润滑膜的保持还与润滑剂的选择、运行速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当润滑膜的厚度和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时,轴承的摩擦系数将显著降低,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寿命。
2. 润滑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润滑性能主要取决于润滑剂的选择和供应方式。
常用的润滑剂包括固体润滑剂和液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剂主要在静态或低速条件下起作用,而液体润滑剂则能在高速或重载条件下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
此外,合理的润滑剂供应方式也是保证轴承良好润滑性能的关键因素。
3. 应力分布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圈的约束和滚动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分布。
合理的应力分布能够保证轴承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得出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1. 影响因素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润滑剂的选择、运行速度、温度、载荷等。
此外,轴承的设计参数如内外圈的尺寸、滚动体的数量和形状等也会对接触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自润滑关节轴承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机械装置中的关键元件,其在各类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接触性能,因此,对其接触性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自润滑关节轴承主要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以及自润滑材料等部分组成。
其中,自润滑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滚动体的滚动来传递力和扭矩,同时自润滑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膜,降低摩擦和磨损。
三、接触性能分析1. 接触压力分析接触压力是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赫兹接触理论,通过计算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布,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接触压力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接触压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润滑膜形成及润滑性能分析自润滑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会形成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滑膜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润滑膜的形成与自润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作温度、摩擦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工况下的润滑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自润滑关节轴承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3. 动态性能分析动态性能是评价自润滑关节轴承性能的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对轴承在不同转速、负载等条件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自润滑关节轴承在高速、重载等恶劣工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动态性能。
四、实验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在不同工况下对自润滑关节轴承进行了摩擦磨损测试,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其次,我们对轴承的寿命进行了测试,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最后,我们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速、重载和长寿命的机械设备中。
这种轴承通过特殊的润滑结构和材料设计,在保证良好的旋转性能的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自润滑能力,从而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工作原理自润滑关节轴承主要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润滑材料等部分组成。
在运转过程中,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进行滚动,从而实现轴承的旋转运动。
同时,润滑材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润滑剂输送到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
三、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1. 接触应力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应力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运转过程中,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应力会随着转速、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小接触应力,需要合理设计轴承的结构和材料,以及优化润滑条件。
2. 润滑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润滑性能直接影响到其摩擦和磨损情况。
良好的润滑性能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因此,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是提高自润滑关节轴承性能的关键。
3. 抗疲劳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在长期运转过程中会受到疲劳损伤的影响。
为了提高其抗疲劳性能,需要选择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并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此外,优化轴承的结构设计,减少应力集中和振动等也是提高抗疲劳性能的有效措施。
四、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的因素1. 转速:转速越高,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摩擦力越大,接触应力越大。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转速,以减小接触应力。
2. 载荷:载荷越大,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压力越大,容易产生局部磨损和变形。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轴承规格和材料。
3. 润滑条件:良好的润滑条件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并保持适当的润滑条件。
4.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和污染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
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及间隙的解析分析
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及间隙的解析分析一、接触应力及压力的分析:赫兹公式条件:○1所有形变都发生在弹性阶段○2载荷与表面垂直,不考虑表面切向应力○3与受载物曲率半径相比,接触面积尺寸很小 假设赫兹公式成立,根据上述理论,关节轴承内外圈接触时,接触面为圆,半径为 131()pa k ρ=∑,其中1k 与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及曲率差有关。
接触椭球方程为1222221=++ay x p p ,其中1p 为单位压力,0p 为最大单位压力,即H σ222011ay x p p +-=,总压力F d p ⎰=1p总,得H a p p σππ323ab 22==总对两球体内接触来讲,322388.0RpE H=σ(其中综合曲率半径21111R R R-=)对于关节轴承,21111R R R-==2112R R R R -=21R ζ(其中ζ为间隙)得:31221388.0R pE R Hζσ=, H p σπ3a 22=总存在问题:○1间隙较小,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是否超出赫兹公式范围 ○2无法验证公式的正确性,找到间隙建模方法或可证明 ○3关节轴承非完整球面接触,实际接触区比公式中要小初步验证:若取026.01=R m ,E=21110⨯ p=5.57810⨯N 查文献资料取m μζ20==2510-⨯m 则31221388.0R pE R Hζσ==14.9233122R pE ζ=14.923=⨯⨯710998.6 1.04910⨯P a由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出的最大接触应力的大小为1.349910⨯a P ,其误差或许是间隙引起的。
或许通过有限元软件实现有间隙建模可减小其存在的误差。
二、间隙分析:○1残余游隙分析计算。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ff f m R ∆∆∆+=σ3(为残余游隙标准差为残余游隙平均值,f f m ∆∆σ)原始游隙平均值为o ∆m ,首先讨论装配引起游隙的变化。
轴与内圈装配为过盈,引起内圈略有胀大,胀大率记为1λ,同时过盈量由于塑性变形会略有减小,减小率记为2λ,取21λλλ=,定义为由于过盈引起的内圈胀大参数,)(i s o f m m m m --=∆∆λ其中为内圈内径的平均值。
《2024年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械设备中。
其独特的自润滑特性及良好的接触性能,使得它在承受重载、高速运转的工况下表现出色。
本文旨在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概述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具有自润滑特性的轴承,其内部含有固体润滑剂,能在运转过程中自行补充润滑剂,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自润滑关节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强、运转平稳、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三、接触性能分析1. 接触应力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承受的接触应力。
接触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分析接触应力时,需考虑轴承的材料、尺寸、工作条件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接触应力进行模拟和计算。
2. 润滑剂作用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内部的固体润滑剂在运转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润滑剂能有效地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同时,润滑剂还能起到散热作用,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提高其承载能力。
3. 接触表面的形貌与粗糙度分析接触表面的形貌与粗糙度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大,磨损也越严重。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接触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以提高轴承的接触性能。
四、实验与分析结果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自润滑关节轴承在承受重载、高速运转的工况下表现出色,其接触应力分布均匀,摩擦系数低,磨损小。
同时,实验还发现,在适当的工作条件下,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自润滑关节轴承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运转平稳性和低维护成本等特点;2. 合理的材料选择、尺寸设计和工作条件能有效提高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3. 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自润滑关节轴承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
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的应力分析与优化角接触球轴承作为一种常见的轴承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使用过程中,轴承内外圈之间的应力分布情况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优化角接触球轴承时,对其内外圈的应力分析与优化至关重要。
一、角接触球轴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角接触球轴承是一种能够承受轴向和径向负荷的轴承,它通过球与内外圈的接触来传递负荷。
其结构主要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和钢球。
内圈和外圈之间夹着一定数量的钢球,保持架用于固定钢球的位置。
当轴受到力的作用时,力通过钢球传递到内外圈,由此带来应力分布,下面将对其应力分析进行探讨。
二、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的应力分析1.径向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当角接触球轴承承受径向负荷时,力将通过钢球传递到内外圈,从而产生应力分布。
由于内外圈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因此其应力分布也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内圈的应力分布相对均匀,而外圈则在接触点处应力最大,逐渐向外递减。
这是由于在球与内外圈的接触面上,由于尺寸差异而产生相应的接触应力,因此接触点的应力最大。
这一点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以考虑,以确保外圈能够承受足够大的应力,从而保证轴承的寿命和性能。
2.轴向力的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当轴承承受轴向负荷时,力将主要通过保持架和钢球传递到内外圈。
在这种情况下,内外圈的应力分布与径向力下的应力分布有所不同。
在轴向负荷的作用下,内外圈的应力分布呈现出椭圆形,即内外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大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应力。
这是由于轴向力的作用使得内外圈的形状变形,导致应力分布的不均匀。
因此,在设计角接触球轴承时,需要考虑轴向负荷的影响,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结构,以增强其承载能力。
三、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应力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角接触球轴承的性能和寿命,需要对其内外圈的应力进行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1.材料的选择对于内外圈来说,材料的选择对应力分布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内圈采用高硬度和高强度的材料,以增强其抗疲劳性能;而外圈则需要选择具有适当的韧性和耐磨性的材料,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Abaqus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应力分析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应力分析普信科技有限公司邵仁兴(Email: Robert.shao@)摘要:本文给出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静力分析的结果,再按运动状态得到内外圈和滚珠接触区域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疲劳寿命。
§1.概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图1)不能通过寿命试验,为了探讨结论改进方案,进行此项分析。
试验条件为额定载荷(径向力为240kgf)和转速(5000 RPM) 。
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内外圈及滚珠的接触点在不断地移动,而且由于制造几何误差以及运动过程中脉动冲击的影响,各点的应力变化情况比较复杂,现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首先进行静力分析,观察应力分布情况。
再按运动状态得到内外圈和滚珠接触区域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疲劳寿命。
计算条件和简化情况如下:1.计算基于公称尺寸。
2.考虑到对称性,取1/4模型进行计算。
2. 计算时外圈外表面固定,内圈内表面作用均匀分布力,合力为240kgf。
3. 材料常数:泊松比µ=0.29 弹性模量 E=206GPa4. 由于保持架的作用,二十八粒钢球分二列均布在园周上。
5. 钢球与内外圈之间定义接触单元,以模拟实际的接触情况。
6. 初步分析得到:在径向力作用下,中下部五组十粒钢球与内外圈发生接触,其他钢球不起作用,因此计算时在模型中仅用十粒钢球,1/4模型用2.5粒钢球。
P= 240kgf图1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 有限元模型图1模型用二个对称平面切开后取1/4模型作为计算对象,高应力区在钢球与内外滚道的接触区,因此对各part进行切割,以便更好地在局部加密网格,并控制整体的解题规模。
外圈外园柱面固定,内圈内园柱面局部加分布压力,滚珠与外圈、内圈接触处定义接触,各对称面上定义对称边界条件。
在有限元模型中,滚珠与外圈、内圈接触处有初始微小间隙,以反映真实结构情况,但将引起刚度矩程奇异,因此用link联系各分离的部分,link初始刚度为1000N/mm,待施加载荷后,各接触面己相互接触,再将其刚度减小到0.001N/mm,使其失去约束作用。
《2024年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具有自润滑特性的轴承,它具有高度的摩擦减损性,对保持系统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该类型的轴承多用于对润滑环境有严格要求的领域,例如机械设备的高速旋转或周期性重复动作的环节中。
接触性能的优化和了解,对这种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将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自润滑关节轴承是一种通过内置的自润滑材料或装置实现低摩擦磨损和散热功能的轴承。
其主要由轴承外圈、内圈、滚动体(或滑动面)和润滑系统构成。
润滑系统采用固液混合或固体润珠润滑材料,能够有效避免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金属摩擦磨损和过度的热量生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材料本身具备的润滑性来减小运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以此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效率。
三、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我们需要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性能分析:(一)表面形貌和摩擦接触特性首先,需要观察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表面形貌。
合适的表面形貌可以提高材料的自润滑性并提高承载能力。
我们需要运用专门的设备和方法来测量和分析轴承表面的微观形貌,并探究其对摩擦接触特性的影响。
这包括了解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纹理以及可能的微观划痕等。
其次,要了解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接触特性。
包括初始阶段接触面的润滑状况、压力分布和滑动运动中可能产生的剪切力等,以及它们对轴承受损的影响程度。
我们通过试验数据,如摩擦系数和摩擦热的生成情况等来分析和评估这些特性。
(二)材料选择和性能影响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分析不同材料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维护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实际应用案例来综合评估各种材料的性能。
(三)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也会受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关节轴承装配研究及加工误差影响分析
关节轴承装配研究及加工误差影响分析作者:蔡黎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轴承径向承载试验,并就轴承内圈结构受力分析展开了研究,望该课题的研究,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够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关节轴承;装配;加工;误差中图分类号:TH133.3;TG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130-011前言在关节轴承的应用中,其装配及加工误差分析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性工作,如何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保证顺利进行,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先进理念,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个人的几点认识。
2概述关节轴承在轴承座孔中的安装与固定一般采用过盈装配,过盈联接具有承载能力强、定心性好、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航空航天、矿山冶金、印刷、纺织、汽车、船舶等领域。
关节轴承的装配质量是保证关节轴承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装配质量可以合理地分布接触应力,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使轴承性能达到最大优化。
影响关节轴承装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过盈量、表面质量、形状误差等都影响着关节轴承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对装配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轴承座孔涂密封剂或润滑脂,使用专用的压装工具进行关节轴承的压装,保证压装力平行于轴承座孔轴线,仅施加在关节轴承外圈端面而不施加在轴承的内圈上,缓慢均匀施加压装力将关节轴承压入轴承座孔。
对于单面收口固定的关节轴承,安装时应将轴承压到轴承座孔底,使关节轴承与轴承座孔之间在轴向无间隙;对于双面收口固定的轴承,安装时应将轴承压到孔中间。
3轴承径向承载试验根据AS81820D标准对轴承进行径向极限承载试验时,往往会遇到轴承破裂失效的问题,即试验施加的载荷尚未达到理论计算的极限载荷值,内圈端部外倒角便出现破裂现象,而且裂纹沿着轴向从外倒角向球面方向延伸。
轴承径向加载试验示意见图2。
关节轴承损坏分析及检修注意事项
关节轴承损坏分析及检修注意事项
在日常的应用中轴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轴承的损坏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而且不是所有损伤的轴承都可以修复,但是在更换的每一个损伤轴承和修复轴承之前,必须对其损坏的原因和程度进行评估以避免或减少再次损伤。
引起轴承损伤的原因很多,诸如安装不当、污物侵入或水分侵入等是很多轴承早期损伤的常见原因。
轴承的常见损坏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能延长关节轴承寿命的预防措施。
A.操作不当:
安装、操作或拆卸不当可能引起保持架变形或缺损
预防措施:使用合适的操作、安装和拆卸工具
B.润滑不充分:
润滑不充分或不当可能导致元件擦伤或者严重的轴承变形
预防措施:改进润滑系统,定时恰当地补充或更换润滑剂
C.生锈与腐蚀:
接触水可能导致轴承元件蚀损并生锈。
锈蚀损伤后的轴承在工作时可能导致剥落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密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正确储存关节轴承
D.电流:
关节轴承转动时通电可能导致出现凹槽或刻痕。
轴承静止时,电气操作接地不当会导致轻微的烧伤
预防措施:在对轴承以外的部件焊接前通过适当接地连接减少或避免电流通过轴承
E.外部材料:
磨损性颗粒污染和碎片侵入可能导致轴承工作面磨损、擦伤和凹陷
预防措施:清除侵入颗粒和碎片,更换润滑剂,检查密封系统
F.偏心:
偏心、倾斜或过大负荷可能导致几何应力集中或表面剥落
预防措施:精确加工轴承座和挡肩
对关节轴承设备的定期检修、运转及外围零件改换时被拆卸下来的轴承中止搜检时,需求依次判别次轴承零件能否可再次运用和记录运用状况的好于坏。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范文
《自润滑关节轴承接触性能分析》篇一一、引言自润滑关节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常见的转动部件,对于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以及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应力、摩擦性能、润滑性能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自润滑关节轴承结构及工作原理自润滑关节轴承主要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以及自润滑材料层构成。
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滚动,实现设备的旋转运动。
自润滑材料层则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润滑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三、接触性能分析(一)接触应力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在承受载荷时,接触应力是重要的参数之一。
接触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寿命和运行性能。
通过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几何结构和载荷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模拟,可以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摩擦性能分析自润滑材料层的摩擦性能对于轴承的运转至关重要。
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热量和磨损。
通过分析自润滑材料层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等参数,可以评估其摩擦性能的优劣。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润滑剂、改进材料配方等方式,提高自润滑材料层的摩擦性能。
(三)润滑性能分析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润滑性能直接影响到其运行效率和寿命。
在分析润滑性能时,需要考虑到润滑剂的种类、供油方式、供油量等因素。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以得出不同工况下最佳的润滑方案,从而提高轴承的润滑性能。
四、实验验证与仿真模拟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和仿真模拟。
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对自润滑关节轴承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摩擦磨损试验,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试验,得出实际运行中的接触应力、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数据。
仿真模拟则可以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向心关节轴承最小工作间隙
向心关节轴承最小工作间隙向心关节轴承,顾名思义,它是个在机械中扮演着“扭转乾坤”角色的小家伙。
你瞧,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它就像是汽车发动机里的心脏一样,默默地为机械的转动提供支撑和稳定。
不过,咱们今天不是要聊它的高大上作用,而是要聊聊它的“工作间隙”——哎,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小问题。
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工作间隙”。
简单来说,就是轴承内部的间隙。
就像你穿鞋子一样,鞋子跟脚之间得有点空间,但也不能大得像打口袋那么松,免得走两步鞋掉下来。
那轴承的间隙也是这么回事,太小了轴承转不动,太大了又会影响稳定性,长久下来,轴承就可能坏掉,机械也就歇菜了。
所以啊,找到那个最合适的间隙,可比买鞋子还要讲究。
好啦,咱们说回轴承。
如果这间隙太大,你就会发现机器运转时“噪音四起”,好像一辆车的刹车片已经磨损到钢铁了,嘎吱嘎吱的,听得人头皮发麻。
轴承的这一点小小的失控,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平稳性。
而且呀,这个问题一旦积累,谁都知道,维修和更换零件的钱,真的比从钱包里拿钱还要容易!有些人可能会想,间隙大了就让它多些润滑油不是能解决吗?哎,这个办法就像是用胶带粘东西,暂时能管用,但从长远看,这可是个坑。
所以呢,向心关节轴承最小工作间隙的设计,关系到机械的寿命和性能,甚至影响到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
咱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做事得有准备,不能“急功近利”。
轴承设计时,为了让间隙控制得刚刚好,技术人员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测试。
比如温度、负荷、速度这些,都会影响到间隙的变化。
你得想象一下,这就像是调味料,少了不行,太多也不行,要精准把握。
再来看看如果轴承的间隙过小会发生什么。
嘿,难道你没听过“火候不对,一锅端”?如果轴承间隙过小,内部的摩擦力会增加,轴承就容易过热。
过热一旦发生,油膜失效、金属表面磨损,轴承的寿命就会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一点点流失。
机器一旦高温,就好像走进了蒸笼,什么都蒸发得无影无踪。
轴承应力集中发生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轴承应力集中发生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轴承应力集中发生的原因,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正文部分建立背景。
以下是概述的一个例子:引言轴承是机械装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用于支持和定位旋转机械元件。
然而,随着负载和速度的增加,轴承往往会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轴承失效和机械故障。
因此,理解轴承应力集中发生的原因对于提高轴承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轴承应力集中的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轴承运行过程中的力学和物理现象。
首先,我们将介绍轴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强调轴承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导致轴承应力集中的三个主要因素:载荷、速度和几何形状。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第一个要点——载荷对轴承应力集中的影响。
通过解析不同负载下的轴承行为,我们将揭示载荷如何引起轴承接触区域的不均匀应力分布。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第二个要点——速度对轴承应力集中的影响。
通过研究轴承在高速旋转时的力学性能,我们将探讨速度如何引起轴承接触表面的应力集中现象。
最后,我们将讨论第三个要点——几何形状对轴承应力集中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几何参数对轴承接触区域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考虑来减少应力集中。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对轴承应力集中研究的实际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轴承应力集中的原因,并有助于在设计和使用轴承时避免或减少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轴承的寿命和工作效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布局和章节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及间隙的解析分析
一、接触应力及压力的分析:
赫兹公式条件:○1所有形变都发生在弹性阶段○2载荷与表面垂直,不考虑表面切向应力○
3与受载物曲率半径相比,接触面积尺寸很小 假设赫兹公式成立,根据上述理论,关节轴承内外圈接触时,接触面为圆,半径为 1
31(
)p
a k ρ
=∑,其中1k 与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及曲率差有关。
接触椭球方程为
12
2
22
21=++
a
y x p p ,其中1p 为单位压力,0p 为最大单位压力,即H σ
2
2
2
011a
y x p p +-
=,总压力F d p ⎰=
1
p
总,得H a p p σππ3
23
ab 22
=
=
总
对两球体内接触来讲,3
2
2
388
.0R
pE H
=σ
(其中综合曲率半径
2
1
111R R R
-=
)
对于关节轴承,
2
1
111R R R
-
=
=
2
112R R R R -=
2
1
R ζ(其中ζ为间隙)
得:3
1
2
2
1
388.0R pE R H
ζσ
=
, H p σπ3
a 22
=
总
存在问题:
○
1间隙较小,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是否超出赫兹公式范围 ○
2无法验证公式的正确性,找到间隙建模方法或可证明 ○
3关节轴承非完整球面接触,实际接触区比公式中要小
初步验证:
若取026.01=R m ,E=21110⨯ p=5.57810⨯N 查文献资料取m μζ20==2510-⨯m 则3
1
2
2
1
388.0R pE R H
ζσ
==14.9233
1
2
2R pE ζ=14.923=⨯⨯710998.6 1.04910⨯P a
由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出的最大接触应力的大小为1.349910⨯a P ,其误差或许是间隙引起的。
或许通过有限元软件实现有间隙建模可减小其存在的误差。
二、间隙分析:
○1残余游隙分析计算。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f
f f m R ∆∆∆+=σ
3(为残余游隙标准差
为残余游隙平均值,f f m ∆∆σ)
原始游隙平均值为o ∆m ,首先讨论装配引起游隙的变化。
轴与内圈装配为过盈,引起内圈略有胀大,胀大率记为1λ,同时过盈量由于塑性变形会略有减小,减小率记为2λ,取21λλλ=,定义为由于过盈引起的内圈胀大参数,
)(i s o f m m m m --=∆∆λ其中为内圈内径的平均值。
为轴径的平均值,
i s m m
而f ∆σ由原始游隙标准偏差,轴径,内圈内径标准偏差求得。
要使残余游隙为非负,即
03)(≥---∆∆f
i s o m m m σ
λ,代入数据可得原始游隙的范围。
求解前提:轴承数据已知,原始游隙范围,内径及轴径的公差。
看出间隙的确定与轴承的制造精度有关。
○
2工作游隙分析计算: 主要考虑载荷与温度的影响
载荷使内圈受到径向压缩,使内圈稍大,引起过盈量减小,减小量为F d ∆,数值与径向载荷,轴径及轴承宽度有关。
温度影响:温度造成内外圈热胀程度不同,游隙会有增大或减小的变化量δ,修正后,工作
游隙的平均值‘
f m ∆=])[(F i s o d m m m ∆---∆λ-δ,要使工作游隙为非负,则'
f R ∆=f f m ∆∆-σ3'
0≥即f
F i s o d m m m ∆∆++∆--≥σ
δλ3])[(
对过盈量应进行必要的检验,使其大于满足旋转要求的最小过盈量,不至于使轴蠕动。
存在问题:○
1润滑油膜厚度问题尚未考虑,外圈是否过盈未考虑,内圈径向位移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