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经济腹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港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第一章经济腹地
第一章经济腹地
第一节经济腹地范围
一、港口地理位置
泉州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南毗厦门港,北邻莆田港,与台湾隔海相望。泉州港的港口设施主要分布在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四个大型海湾。
二、腹地交通条件
水路运输,以湄洲湾为代表,距美国旧金山5910海里、澳大利亚悉尼4500海里、香港397海里、台湾基隆179海里、福州马尾132海里、厦门80海里。公路运输,通过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泉三高速公路到达纵深腹地。铁路运输,依靠漳泉肖铁路经鹰厦线可与全国铁路干线相连接。
三、同周边港口的关系
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泉州港、莆田港、宁德港、漳州港均定位为地区性重要港口,但泉州港凭借直接腹地发达的经济支撑和集疏运基础设施的完善,多年吞吐量在全省地区性重要港口中保持第一,2008年超过主要港口福州港,成为福建沿海第二大港。未来,邻近的莆田港随着向莆、福厦等铁路的建成,集疏运条件将大为改善,与泉州港的竞争将更大。
四、泉州港腹地范围
(一)经济腹地划分原则
1.以运距最短,运价最小为基本原则
结合国际航运的发展情况,对我省多年来水运货物运输的调查表明,货主非常注重对货运成本的控制。在商品运输中,除特殊的需求外,企业主要还是以运价决定选择货物从哪个港口进出。因此,运距最短、运
价最小是市场经济中决定货物运输途径的最重要因素。
2.考虑规划期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变化对港口腹地范围产生的影响
港口腹地及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规划期内将会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腹地及周边地区货物运输的运距及运价产生较大变动,特别是相邻的两个港口,规划期内综合交通网络的变化将使各自腹地内货物对各港的运距、运价产生变化,导致其流量和流向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港口腹地范围发生变化。
(二)泉州港腹地范围的确定
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相关的综合运输交通网络规划,泉州港服务范围以泉州市为主,随着综合运输网不断完善,腹地范围将扩展至周边地市以及赣、湘的部分地区。
第二节腹地经济发展现状
一、福建省社会经济现状特点
(一)福建省社会经济现状
根据《2008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123元,比上年增长12.2%。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全省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569.86亿美元,增长14.1%;进口278.46亿美元,增长13.6%。出口比进口多291.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亿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有不同
程度发展。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01个,比上年下降36.1%。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14.15亿美元,下降7.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26亿美元,增长23.3%。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71.52亿美元,下降2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72亿美元,增长39.7%。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概况见表1-1。
福建省1995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
表1-1
(二)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省沿海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福建省经济现状的主要特点是:
1 .港口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沿海港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2000~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13.7%,2008年GDP突破万亿,达到108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同期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9.5%,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2.9%。能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物
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主要通过沿海港口运输,全省石化产业所需的原油全部从我省沿海港口进入,经沿海港口调入的煤炭占全省煤炭总调入量的89%,粮食占全省粮食总调入量的60%左右,沿海港口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沿海港口成为我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外贸易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外贸吞吐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7894万吨,是2000年的2.7倍。目前,全省开辟了107条国际航线,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据统计,我省95%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国际和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和地区竞争、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战略资源。
3.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沿海港口成为我省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我省积极抓住我国冶金、能源、船舶等大型重化工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调整转移的机遇,利用主要港湾,依托工业园区、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园区等,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要素聚集和产业集群。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周边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石化、冶金、电力、造船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同时,铁路、公路、航空与港口共同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加快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推动了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沿海港口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4.两岸“三通”基本实现,沿海港口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的重要口岸
我省沿海港口率先与台湾本岛及金马澎地区开通直航的码头泊位有23个,航线27条。至2008年12月14日,厦门、福州两港与台湾高雄港间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累计运营1.99万航次,承运中转集装箱5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