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的基本状况
喀斯特地貌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和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于2021年暑假期间,组织了一次喀斯特地貌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2. 学习野外考察方法,提高野外实践能力;3. 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深入研究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阳朔县2.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5日至7月25日3. 实习内容:(1)参观阳朔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特点;(2)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形态,如峰丛、峰林、溶洞、溶蚀谷等;(3)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岩石成分,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4)测量地形地貌参数,如坡度、坡向、高程等;(5)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四、实习成果1.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认识到喀斯特地貌的复杂性;2. 掌握野外考察方法,提高野外实践能力;3. 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性;4. 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五、实习体会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地质作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进行分析;2. 野外考察是研究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手段,要注重观察、记录、分析;3. 喀斯特地貌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保护喀斯特地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4. 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不可忽视,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对喀斯特地貌的破坏。
总之,本次喀斯特地貌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还增强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保护喀斯特地貌、维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积⼴。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积为91-130万平⼴千⼴。
其中以⼴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积最⼴,是世界上最⼴的喀斯特区之⼴;西藏和北⼴⼴些地区也有分布。
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西桂林、阳朔⼴带。
桂林位于⼴个巨⼴的褶皱盆地中,这⼴地区⼴灰岩厚度⼴、质地纯、降⼴丰沛,漓江穿盆地⼴过,流⼴对⼴灰岩的溶蚀作⼴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岩溶地貌景观。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灰岩地区地下⼴长期溶蚀的结果。
⼴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和⼴氧化碳时发⼴化学反应⼴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氧化碳+⼴→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 (HCO3)2.后者可溶于⼴,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2007年6⼴27⼴,正在此间举⼴的第31届世界遗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
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喀斯特”列为世界⼴然遗产。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及其在我国的情况摘要:“喀斯特地貌”为可溶性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又叫岩溶地貌。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分布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
比较著名的桂林山水、武隆等风景区都是喀斯特地貌。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典型中国利弊1.喀斯特地貌简介“喀斯特”(karst)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
它主要是溶蚀作用,还包括了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这里包括了水动力作用下对碎屑物搬运,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了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
这种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因此,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区,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缺乏,而地下水系比较发育。
(图1 喀斯特地貌)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当水中含有CO2时,或者PH值显酸性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溶于水之后,形成空洞,并逐步扩大。
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水一般都是排往邻近河谷,在一定程 度上地表河流的高程控制着喀斯特发育的深度。
由于其它各种条件的影响和控制,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水运 动是不完全受邻近河谷控制,而是受制于流体动力学的压力 和流体静力学的压力影响,有时可能达到几十个乃至几百个 大气压力,集中于某些部位,因此在可溶性岩体内很深的地 方仍然有地下水运动,并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洞穴。这种深 部地下水的运动部决定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而是决定 于区域可溶性岩层底板与径流带之间的压力差和地质构造等 条件,即喀斯特地貌发育到任何阶段都有深部洞穴的形成, 其深度下限即为可溶性岩层的底板。所以,区域性可
溶性岩层的底板才是喀斯特的溶蚀基准 面。
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早期:溶沟、石芽、漏斗、落水洞· · · · · ·
中期:地下喀斯特作用加强,地表水除主流外,大部分 转入地下,地面干旱、发育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等。以后, 地下河、溶洞顶部崩陷,出露为地表河或峡谷等。地面切割 破碎,产生许多深陷洼地、大型溶蚀谷地、峰丛、峰林等地 貌,这时,喀斯特地貌发育最盛。 晚期:当地下河及溶洞大量崩塌,溶蚀谷地、洼地不断 扩大,以及可溶性岩层之下的非可溶性岩层广泛出露,地表 水系又发育起来,河流作用重新占了上风。地面发育广阔的 溶蚀平原,在平原上残留一些孤峰和残丘,喀斯特现象逐渐 消失,这就是喀斯特发育的老年期。
•石笋、石柱
石笋: 由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碳酸 钙沉积物,形如笋状而得名。洞顶下滴 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 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 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 钟乳石和石笋彼此连接形成的柱状 堆积,称为石柱 。
•石幔
石幔: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 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 形如布幔而得名,又称石帘、石帷幕。
丨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形成条件:(1)具有流动的水(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2)岩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3)水的溶蚀作用典型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例如:云南省的路南石林由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很大一部分流入地下,所以哪怕云南大多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某些地区依旧是干!旱!的!----谨记、谨记。
2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大家看,是不是感觉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要比云南的水要丰富一些。
所以地貌相同,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部
典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的基本状况马建民整理【摘要】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流水作用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因此,这一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广为分布的地区。
而且这一地区的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基础之上的。
“喀斯特”原指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大量分布石灰岩的高原,后来南斯拉夫学者司维治对这里的奇特地貌进行了研究,详细提出了这一地貌类型,因此称这种可溶性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其实,我国很早就记录了这一类型的地貌,《徐霞客游记》就十分详细阐述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类型、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溶蚀作用径流【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㈠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㈡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㈢流水的动力作用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H 2O + CO2H2CO3 ;(第一步:形成碳酸)H 2CO3H++ 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H+ + CaCO 3HCO3-+ Ca2+(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就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中国南方喀斯特综述
芙蓉江:是乌江最大支流。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 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芙蓉江景色秀 丽,山青、水秀、崖雄、峰奇、峡幽、涧深、滩 险、流急、瀑飞、泉涌,天作画廊,美不胜收。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 20公 里处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热 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三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 约100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 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
水上森林: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一个著名的景观,其属于 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 奇树木十多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 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 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宛如
水春河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全长6公 里,是小七孔风景区的一部分,是樟江风光最为 秀丽的一段。
玉鸟池一池清水,平添几份姿色
阿诗玛:相传彝族姑娘阿诗玛和自己青梅竹马的阿黑哥 相恋,阿诗玛被财主抢走期盼阿黑歌来救,最终化做石 峰。只见她头戴彝族包头,身背竹篓,翘首期盼,右手 放在左肩上,凝视远方。
阿诗玛附近就是唐僧打坐石,取经路上的唐僧也 被石林美景吸引过来了,正在那打坐念经呢。边 上的一块石头,好像一直顽皮的小猴子一样。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 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 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 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 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 质公园,“阿诗玛”的故乡。
据考证,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 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 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 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 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 林。图为石林入口处,似一副美丽的园林山水画。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小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 夜越 长 。
学案1:4.1常见地貌类型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 知识梳理 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 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 、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1.成因:在 地区,以 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 、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沙丘—— 沙丘较为常见⎩⎪⎨⎪⎧生长植物——固定沙丘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3.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多沙的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和海岸。
四、海岸地貌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自主诊断(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合作探究探究点1 喀斯特地貌入洞半里,美景渐渐浮现,一条溪流将洞平分两半,溪水半挂岩壁,洞内一绝“肚脐飞水”;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
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
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思考交流问题1 (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2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归纳总结] 喀斯特地貌分布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1)本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中国南方喀斯特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 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 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 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 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 质公园,“阿诗玛”的故乡。
据考证,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 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 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 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 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 林。图为石林入口处,似一副美丽的园林山水画。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 贵高原、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特征是:地表有 溶沟、石林、漏斗、峰林等地貌;地下则分布有 溶洞、暗河。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地 表怪石嶙峋,地下千奇百怪。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 产。2007年7月27日贵州荔波、云南石 林、重庆武隆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6月23日 又增补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 山和广西环江的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 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
独石山在长湖湖畔,陡峻奇险。清咸丰年间,彝族义军 领袖在此安营扎寨数年之久。现存有房屋遗址,石水井、 石监狱、石城墙等物,营盘石垒拱门至今巍然挺立。 1938年,吴晗来这里考察,题诗刊刻于山顶石壁之上。
月湖:是“路南石林”高原断陷湖中最大的一个 湖泊。月湖呈新月形,水面宽广又不太深,因而 盛产鱼。在月湖垂钓一般都会收获颇丰。湖岸的 石岩里藏有许多珊瑚、螺蛳、蛤蜊等海生化石。
杨 丽 坤 主 演 的 电 影 《 阿 诗 玛 》
贵州荔波喀斯特: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荔波 县,是贵州高原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锥状喀 斯特的典型代表。贵州荔波完好的生态系统, 是当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流,具有优先 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优势,具有突出的遗 产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 型代表。2005年成为由《中国国家地理》杂 志社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中的一员, 它曾荣获首届“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 最美十大森林”荣誉。主要景点:小七孔水 上森林、水春河 、大七孔景区、万亩梅园 等。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以岩溶作用为主要形成过程。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
1.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等)的地区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水通过渗透、流动和溶解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溶质,形成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等地貌特征。
2. 喀斯特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地表塌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盆地等。
其中,溶蚀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形成于地下溶蚀作用,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
3.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石灰岩地区。
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中国喀斯特之乡。
4. 喀斯特地貌的资源价值:喀斯特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丰富的资源价值。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供应了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
此外,喀斯特地区还富含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铝土矿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地理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喀斯特地区,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与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MicrosoftWord文档(2)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
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一、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
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
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
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
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二、亚热带喀斯特以缓丘—洼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
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
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三、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
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
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
其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
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四、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五、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
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
偶见洼地。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4.1.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本章概述〔课标导航〕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地貌类型,二是地貌的观察。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同学们要从我们身边不同地貌入手,结合教材中常见地貌类型,说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四种地貌类型的定义、分布、主要景观,并探究几种常见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通过收集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等)以及遥感影像、考察报告、论文等,学会地貌观察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和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高度、坡度、坡向),进而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事物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大学与本章知识地貌学、地质学相关的专业与本章知识相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关的知名大学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 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2.通过景观图、示意图等资料,总结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征。
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查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我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
中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大多处地方在中纬度地带,南北延伸长达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度;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有将近62度。
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多样,不论是名山、胜水、峡谷、洞穴,还是江河、湖泊、飞瀑、流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性。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地文景观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它包括山岳形胜、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特异地貌、地质现象等类型,具有重要的地文科学价值。
一、山岳形胜在所有的地文景观类型中,最吸引旅游者的是多样的山地景观。
名山是山地中一种独特的地理实体,也是富有综合美的自然景观实体,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富有雄、奇、险、秀、幽、旷等美学形象特征。
名山既是历史文化遗存,又是自然的产物,除了作为旅游观赏、文化教育的场所,是科学研究和普及知识的“户外博物馆”,还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宝贵遗产。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其中,黄山、华山、衡山、崂山、祁连山、庐山、泰山、九华山、安徽天柱山、甘肃贺兰山、浙江天台山是花岗岩形成的山体,一般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深壑、怪石、奇峰异峦、形成千姿百态的天然岩石造。
此外,如厦门鼓浪屿的万石山、浙江普陀山、海南天涯海角和鹿回头等都是属花岗岩名丘。
浙江雁荡山、天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和宝石山等属于流纹岩山峦,造型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观看,常常会呈现出不同形象,有变幻之妙。
比如,雁荡山中著名的灵峰,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故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夫妻峰等名称;因为同样的原因,其大剪刀峰,又有一支香、一支笔、一帆峰、天柱峰等名称,因此,雁荡山也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
砂岩一般化学性质稳定,抗风化力较强,又易于雕凿,也常是摩崖石刻的优先选材选址区,如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刻、南京栖霞山千佛洞石窟等,都是以砂岩为物质基础的。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及特点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及特点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展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展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九寨沟这些举世出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1. 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那么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2. 地形:喀斯特地形〔也称“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中国喀斯特地貌
Part 2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形成条件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 中国南方地区的多层喀斯特地貌与该地区的多层石灰岩和白云岩有关 这些岩石的层理和节理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渗透和流动通道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这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溶解和 侵蚀能量 最后,地形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形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Part 3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分布区域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物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 斯特地貌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 峰林、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峰林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喀斯特峰林形成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分布于年平均温度20℃和年雨量1500毫米以 上的地区。高温潮湿、植被茂盛、微生物繁衍迅速、土壤中C02的分压力较高和强烈的溶 蚀作用,是热带喀斯特峰林形成的重要条件。狭义的峰林发育于喀斯特水水平循环强烈的 、由洪水泛滥形成的边缘平原。由于洪水对峰林山体的家蚀和冲蚀,因而基部发育脚洞, 崖壁不断崩塌后退,使峰株的皱度陡直
形态和特点
2
3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基 本概念、形成条件、分布区域以及旅
游资源等方面
Part 1
中国喀斯特地貌 的基本概念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概念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 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完整版)我国特殊地貌及分布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吉林。
2、丹霞地貌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3、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4、“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公路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处治、
5 地质灾害处治举例认识不良地质现象、了解其危害5.1 崩塌一、崩塌发生的条件1.坡面条件2.岩土类型3.地质构造-坡面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4.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1)地震(2)融雪、降雨(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地下水(5)风化作用(6)人为因素的影响二、崩塌的稳定性分析三、确定崩塌体的边界四、我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以防为主的原则1、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应尽量避开。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
2.防治措施1)排水2) 防护和加固工程3)支顶工程4)拦截工程5) 遮挡工程①挂网喷浆②钢索拉牵6) 综合治山5.2 滑坡一、滑坡发生的条件1.岩土类型2.地质构造3.水4. 其他二、野外滑坡识别标志三、滑坡先兆现象的识别四、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六、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滑坡的防治,贯彻“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
绕、减、排、挡、固。
1)减重和反压2)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排水①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②排除地下水③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3)修筑支挡工程4)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800℃)、压浆及化学加固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5.3 泥石流一、“冲”和“淤“是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征和主要危害方式二、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1.地形地貌条件2.地质条件3.水文气象条件4.人为因素三、泥石流的防治预防为主、以避为宜、以治为辅,防、避、治相结合的方针。
1. 跨越工程2.防护工程3.排导工程4.拦挡工程5.穿过工程5.4 其它地质灾害一、雪害雪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分布广泛,不仅可诱发并加重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直接给交通、农牧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的基本状况【摘要】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流水作用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因此,这一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广为分布的地区。
而且这一地区的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基础之上的。
“喀斯特”原指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大量分布石灰岩的高原,后来南斯拉夫学者司维治对这里的奇特地貌进行了研究,详细提出了这一地貌类型,因此称这种可溶性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
其实,我国很早就记录了这一类型的地貌,《徐霞客游记》就十分详细阐述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类型、形成原因等。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溶蚀作用径流【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㈠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㈡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㈢流水的动力作用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H 2O + CO2H2CO3;(第一步:形成碳酸)H 2CO3H++ 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H+ + CaCO3HCO3-+ Ca2+(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就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㈣气候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
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其分布】㈠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与分布1.溶沟和石芽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
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
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
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
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
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人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
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⒌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国广西省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
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
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
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
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
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6.地表钙华堆积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
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随着水温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
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华呈现出多种色彩。
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代分布较广,黄龙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
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得CaCO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这也是大3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美景。
这种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较为常见。
㈡地下岩溶景观1.溶洞的概况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
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
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
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
3.堆积地貌堆积地貌是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
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
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逐渐沉积的产物,一3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另外,在溶洞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有的似莲花开放,有的如树枝伸展,还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
㈢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造物主为中华儿女精雕细刻了许多天然的屏风,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潋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
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沟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
贵州:本省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
四川: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观,各种堆积地貌罗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奥妙无穷。
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
浙江: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
吉林:同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这些地方既可以进行旅游观光又可以进行科研考察,是旅游观光的明珠,是科学研究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