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22 手指》的内容,抓住主旨,领会作者的用意。
2.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旨。
2.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中含蓄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22 手指》、黑板、粉笔。
2.录音机、录音带。
3.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情互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猜测主题。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解释生词。
3.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4.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作文活动,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故事,展示对家庭的独特感悟。
2.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优秀散文,培养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作业1.撰写课后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对《22 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2.准备一段朗读练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2),希朓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定稿)
《手指》,看看这漫画家写出来的文字是否也别有一番趣味。
教学过程
一、 赏玩漫画式语言
(一) 食指
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留心(板书),哪个词语让你感
觉最有趣(板书),印象最深刻?把词语圈出来。
2.再次默读第三自然段,把词语放到句段中去,边读边思考(板书),这个词
语有趣在哪里?简单批注(板书)你的感受。
秽物、毒物、烈物刀伤、烫伤、轧伤、咬伤 打电话、扳机枪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交流:连用一串词语列举,表达简练(板书)又丰富。 把这么多词语放进句子,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把这些句子串联起来? 交流:分号,句式整齐又富于变化 5.指导朗读,读出畅快淋漓的节奏感,读出充满活力的趣味性。 6.小结:抓词语,读句子,做批注,说感受,甚至还关注到小小的标点符号, 一个能冒险、够机敏的食指跃然纸上。其他四指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 风趣幽默地表现出来的呢?
(重点、难点) 的想法”是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前者关乎阅读,后者迁移表达;再结合本课课
后练习第 2 题及小练笔的要求,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文章风趣简练的漫画式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1.品味赏玩文字,感受文章风趣简练的漫画式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2.说说由五根手指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人,体会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交流
预设: ①“窈窕”——“强硬”
窈窕本义形容女子容貌身形美好,这里用来形容其他三指,形象有趣。 食指“强硬”的曲线和其他三指形成对比,特点鲜明突出。 ②“冒险”
冒什么险?(接触秽物、毒物、烈物,消受刀伤、烫伤、轧伤、咬伤) “消受”是享用、受用之意,享受的是危险,幽默风趣 还会冒什么险?(夹伤、割伤、戳伤……) ③“机敏”:机警灵敏 精细复杂:打电话、扳机枪、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躲避危险 4.出示词串,指 4 名学生读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手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手指的结构和作用,学习手指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手指指向物体或做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手指的名称。
2.能够用正确的手指指向物体。
三、教学难点1.区分各个手指的名称。
2.摆动小手指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手指结构和名称的图片。
2.实物:分别代表手指的小模型。
3.视频:展示不同手指指向物体的动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手指的结构和名称的图片,带领学生讨论手指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询问他们知道手指的名称吗?2. 学习•教师介绍手指的名称,比如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指向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加深学习印象。
3. 实践•发放手指的小模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模仿摆动手指的动作。
•观看视频,学习不同手指指向物体的正确方式。
4. 拓展•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设计一些小游戏,测试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5.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1.完成手指的名称练习册。
2.自我感觉每个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手指的命名不够清晰,下一节课需要加强手指名称的复习和巩固。
以上是本节课《手指》的教案内容,希會对你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2手指》的故事内容,能正确朗读文中的文字,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学会欣赏古诗《东轩》。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用心体会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22手指》的主题和情节,正确朗读文中的文字,体会文中的情感。
2.难点:学生理解并欣赏古诗《东轩》,将古诗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课文《22手指》课文及导读。
2.古诗《东轩》。
3.课件、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介绍明代作家蒲松龄,与同学们交流他的作品特点,引出本课文。
第二步:呈现课文播放《22手指》的动画短片或利用课件展示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理解课文师生共同阅读课文,讨论课文内容、主题,回答下面问题: 1. 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 2. 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3. 如何评价这个故事?第四步:学习古诗《东轩》老师讲解古诗《东轩》的背景和意境,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并能体会诗歌的意蕴。
第五步:课文鉴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22手指》和《东轩》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带来的思考和情感。
五、课堂作业1.背诵古诗《东轩》。
2.思考并回答:你觉得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要注重将古诗与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2.在讲解课文过程中要适度引导,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2课《手指》,主要讲述了手指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手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手指并且学会珍惜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身体器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手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同手指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材: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手指》。
•教具:图片、模型手指、PPT课件等。
•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序,环境温馨舒适。
五、教学过程1. 清晰明了的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人体手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于手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手指的种类和特点,对手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图片辨析展示多种手指的图片,让学生逐一辨析不同手指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情景模拟通过模型手指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不同手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手指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和体会,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互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手指”结构和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
六、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学生对于手指的描述能力、模拟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或作文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于手指的认识,写一篇小作文或者绘制手指的结构图,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22《手指》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手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手指”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的;(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灵巧”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情感;(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心家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提高朗读水平。
2. 学习生字词: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会用生字词造句。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对“手指”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手指的感悟,学会珍惜亲情。
5. 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我的手指”为主题,进行创造性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手指”的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1)让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手指”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让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 课文解析(10分钟)(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对“手指”的描写;(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手指的感悟;(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
•难点: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对话。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课件或纸质版。
2.黑板、彩色粉笔、笔记本等教学用具。
3.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4.学生课前准备好的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标题《手指》,呈现本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猜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集体朗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每段朗读完毕后进行解释词语含义,确保学生理解。
•学生合作朗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理解课文(15分钟)•开展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加深印象。
5. 学习重点词语(10分钟)•教师板书重点词语,解释词义,学生跟读并记忆。
•练习使用重点词语进行造句,巩固词语运用。
6. 情景对话(2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在对话中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引导活动讨论和分享。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复习课文,准备朗读。
2.背诵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及造句。
3.准备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便下节课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上课活动,学生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引导和训练。
以上是本节《手指》第二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琦君。
本文以作者的童年往事为线索,回忆了关于手指的种种趣事,从而表现了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童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幽默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幽默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手指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幽默感。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写作练习纸张4.黑板和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手指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集体备课教案(第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集体备课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2.朗读课文,熟悉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
2.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复印件。
2.生字词的卡片或图片。
3.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引言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教学呈现1.理解课文: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比喻的含义。
3.朗读练习: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课堂练习1.词语填空: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生字词。
2.造句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深记忆和理解。
3.角色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参与有趣的语言游戏或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习成果,确认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进步,提高语文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人们的手指各有其特点和作用,通过对手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幽默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他们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句子,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手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准备手指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特点。
3.准备相关手指游戏的教具,用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幽默句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手指(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五课题主备人张豪杰课22. 手指 2辅备人时【学习目标】1.能领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模仿课文的表达特色,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重点】1.能模仿课文的表达特色,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看插图,读文字,写片段,图文联合,读写联合;先沟通五官的特色和作用,再选择此中一个进行“小练笔”,即先说后写。
【课前预设】1.本节课教课思路:“先读后写”,读段写段;“先说后写”,说特色说作用,再写片段;“图文联合”,看插图读文字,理解内容,掌握表达方法;“以读促写”,运用方法,读写联合。
2.示例引领,丰富累积。
介绍相当数目的优异片段,阅读背记,丰富积淀。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课上生成】【自主学习】一、领会语言风趣,累积摘抄。
1.从用词来领会风趣(1)研读“大拇指”①看插图,看出风趣风趣;找语句,领会语言风趣。
预设:“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结构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②读段落,提炼性格;找例子,掌握表达方法。
性格:“但在五指中,倒是最肯吃苦的”“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子:“比如拉胡琴,总由其余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死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念书了,叫他翻册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比如招呼人,都由其余四指上前点头,他只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畅后,感谢的是其余四指。
”③构段:先从形体、结构等方面描绘大拇指的样子,而后说明其貌不扬的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肯吃苦的,并以举例的方式写大拇指的吃苦耐劳,并且它还从不好大喜功。
2.从表达方法来领会风趣作者描绘大拇指的形状是“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这样一来,本来没有生命的大拇指变得就像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觉和蔼;举例写大拇指的作用时,“死力抵住”“拼死按住”“用劲顶住”等词语创造出了场景的迫切、局促之感,大拇指的劳累形象就今生动了起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观察手指的细微之处,引发读者对人类身体的奇妙和手指的灵活性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灵活性和人体奥秘的探究欲望尚未被充分激发。
此外,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尚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以及对人体奥秘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幽默和生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1.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
(同桌之间互相介绍)4.第二次介绍手指。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小组内互相介绍)5.第三次介绍手指。
全班交流汇报。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
(集体反馈成果)6.感受风趣的语言。
课件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中指)(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3)教师小结: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
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
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五个手指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五个手指的形态、性格和用途,寓意着人的各个侧面。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能够感受到散文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相关散文作品等,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2.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正确使用单词“手指”进行句子编写,并能够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
4.能够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手指的认知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能够复述关键内容。
•熟练掌握单词“手指”的用法。
2. 教学难点•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单词“手指”。
•能够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引入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手指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带领学生复述课文关键内容。
3. 操练和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指功能描述”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享手指的功能,并给出例句。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引导,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手指的作用。
4. 巩固和拓展(10分钟)•布置学生课后作业:以“手指”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多样化展示作业成果。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再次强调手指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2.写一篇以“手指”为主题的读后感或绘画作品。
以上就是本节课《手指》的教学安排,希朝老师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精美教案(统编版)
a.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b.将手指的生物学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c.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讨论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示、例句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并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手指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化的例子,他们很快被吸引到课堂上来,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相当成功的。在讲解课文《手指》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们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跟上我的思路。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别辅导,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图示、对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d.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手指的描写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如“姆指像一位大力士,承担起最重的责任”等句子。
-在学习生字词时,强调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并通过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在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挑选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如“食指指向前方,像是指路的先锋”,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手指的基本构造、功能以及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手指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爱护我们的手指。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
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
(1)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
学法指导:
①同桌俩人一组,从3、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学习。
②读一读,了解手指的特点,圈出能概括手指短处、长处的词语。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组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A.交流方法:引导学生逐一说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短处与长处,然后让他(她)读出在表达上有特点的部分,教师随机点拨一些生词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A.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
明确:这句话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现了食指勤奋努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B.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这句话是如何描写中指的?他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
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和“养尊处优”的幸福。
C.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是其间最优美的。
5.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团结就是力量。
(2)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明确: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食指: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人;中指:养尊处优、华而不实的人;无名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风光享乐的人。
6.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小结: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以自己的长处为荣,但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不隐瞒,不避讳。
此外,还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归纳本文的写法特点。
过渡: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生机和神韵,富有无穷的魅力。
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具体形象地描写出这五根手指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吧!
写法特点归纳:
(1)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2.教师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作。
提示:课文是一篇风趣幽默的散文,作者紧紧抓住五指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作用,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仿照这样的写作特点,选择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中的一个,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然后运用形象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
仿写的要点在于语言,语言风趣、生动,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展示学生所写片段,集体评议。
示例:嘴巴居于鼻子之下。
嘴巴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是嘴巴天生就没有享福的命,虽然美食总是由他最先品尝,话语总是由他来表达,但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这八个字里,我们就能体会到嘴巴的无奈。
除此之外,嘴巴还得承受很多无妄之灾,比如,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适,都要由他来品尝那苦涩的药丸。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