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第九章 跳跃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由此可见,摆动动作的作用是相当
大的。加大摆动有助于提高人体的 质心位臵,摆动和蹬伸的协调配合 是跳远枝术中所强调的。 问题:运动员在踏跳过程中,腿和 臂应如何摆动,生物力学意义如何?
踏跳阶段踏跳力一时问曲线 (垂直方向)示意图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踏跳阶段所得到
的踏跳力——时间曲线,所得到的 垂直方向的曲线结构见附图。根据 测试曲线的形态,把跳远踏跳阶段 分力着地、缓冲和蹬伸3个时相,着 地时相是指从起点O到第一峰值A, 由起跳的冲击作用产生,又称打击 波,特点是力值大,时值小;缓冲 时相是指从A到B点的一段曲线,由 着地腿的缓冲作用引起;
并不完全以跳远者腿部的关节角
度为依据,要考虑到运动员肌肉 非代谢能的利用。
5.腾起初速度与腾起角 腾空阶段人体重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
抛物线,故跳远成绩中比重最大的腾 空距离可由抛体公式算出,其中腾起 初速度和腾起角是关键因素。詹姆 斯.海(1987)对优秀运动员的研究 结果表明:“最佳腾起角在18.70~ 22.8”,而波波夫(1979)则建议在 20”~22”之间起跳,并认为:跳 8.50~8.60 m,必须有 10.6~10. 8m /s的助跑速度”。国内学者
着板角是指人体着地时其重心与支撑
点的联线同地面所成的夹角,它反映 了着地时人体重心位臵的情况。有人 认为,着板角增大,阻力减小,损失 速度减少,随着身体重心向前迅速移 动,从而踏跳时速度的损失率减少, 严格地说,着板角仅代表着地时人体 的重心位臵,不能完全反映着地时人 体的状态。因为着地时的人体状态是 由人体的重心位臵及重心速度构成。
1.预备姿势:助跑出发前的预备姿势
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预 备姿势有两种:站立式;走几步或走 跳步结合踩 上第一标志点开始。 2.设臵标志:设臵标志的目的,是为 了作为跳完以后检查助跑是否正确的 一种标志。 3 . 助跑距离的选择:男子 30-45 米; 女子25-35米。
跳远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10

浅谈跳远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踏跳是跳远技术中难度最大和最重要的阶段。
踏跳的任务是在快速助跑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起跳动作改变人体运动的方向,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和尽可能的腾起初速度。
所以,踏跳技术掌握的好坏,是其运动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此阶段的因素进行探讨,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起跳腿放脚着板阶段起跳脚的放脚着板动作接近跑步的动作。
在助跑后的倒数第二步摆动腿的脚蹬离地面后,起跳腿积极的前摆并接快速的下压,以扒地式的技术动作着地。
在起跳腿着地的同时,摆到腿积极的以髋发力、大腿带小腿、屈膝向前摆动,同时两臂在体侧积极摆动,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后倾。
起跳是在高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的,起跳脚与地面接触时的冲击力很大,有研究表明,起跳脚着板瞬间所受到的外冲击力最大可达到1000多公斤。
这就要求脚着板时的稳定性要高。
为提高着板的稳定性,要求着板是用脚跟首先触地而迅速滚动。
这样的上板技术目的是在于增大支撑面积,同时减少对人体不利的冲击力,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用脚同时踏板。
还有,起跳脚着板点应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并使身体重心保持在较高位置,以减少水平上的冲击阻力。
着地角过大,说明最后一步上板跑动不积极;着地角过小,则会加大制动,影响起跳中速度的保持。
说明起跳腿的放脚着板和摆动腿的摆动要积极。
2.起跳脚缓冲阶段起跳缓冲阶段主要是通过缓冲减少水平方向上的阻力、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和为起跳腿有力的蹬伸做好准备。
跳远起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缓冲阶段的动作。
在人体运动中,肌肉主动收缩产生动力,骨骼构成运动的杠杆,关节是运动的驱纽,他们共同传递着力和运动。
起跳脚着板时,因快速上板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冲击力,如果此时踏跳腿的踝、膝关节两侧韧带和相应的肌群没有相对锁紧,必会因肢体的有力摆动或因着板时的技术错误而造成这两个关节的左右晃动。
所以,起跳腿的弯曲及摆动腿和摆动臂的积极配合,使身体重心积极前移,以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跳远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跳远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与研究,把跳远起跳技术分为起跳的腾起角、腾起初速度和水平速度损失率3部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起跳技术从而获得优秀的跳远成绩提供帮助。
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部分,各部分技术有机联系构成跳远技术的整体,其中尤以起跳技术最为复杂。
起跳的任务是在尽量减小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尽量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不同的研究者还存在不同的技术观点。
但是国内外学者都一致认为:跳远起跳技术是影响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起跳使人体总重心的动量发生急剧的变化,从而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一定的腾起角与腾起初速度基本上决定了跳远的“飞行”距离,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远的成绩。
1.起跳的腾起角腾起角是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腾起方向和水平方向所构成的夹角,腾起角的大小取决于腾起的初速度。
经过众多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和数据的分析,当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训练水平的情况下,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腾起角。
1.1 起跳腾起角的理论研究从力学理论上说,在跳远中由于附加有助跑和踏跳,腾起角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互相牵制形成的,即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相等时腾起角就应该是45°。
美国学者Adrian Lees[1](1994年)从理论上研究认为:理想的腾起角度大小应在20°~25°之间为适宜。
国内学者汤耀[2](1996年),杨杰[3](2012年)从理论上分析在腾起角为45°时跳得最远。
1.2 起跳腾起角的实践研究丘帕[4](1982年)实践研究认为: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腾起角平均值21.33°。
国内学者陈志勤[15](1991年),王伟光[6](1999年),张妮[7](2005年)的研究都认为:跳远历史上两次最惊人的记录(8.90m和8.95m)是由比蒙和鲍威尔创造的这两次跳远的腾起角分别是24°和24.6°,明显高于其他世界级选手的腾起角,这说明了优秀运动员腾起角与跳远成绩的高度相关性。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并针对该项目的基本要素、技术要领、训练方法等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在研究背景中,我们将介绍立定跳远项目在体育竞技中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在研究目的中,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在我们将逐一分析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素,技术要领以及训练方法,并结合技术教学实践提供相应教学建议。
我们将对立定跳远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旨在为立定跳远爱好者及教练员提供实用指导,促进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立定跳远、动作技术、分析、教学、训练方法、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实践、优化策略、体育教学、结论、未来研究、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国内外已经有部分研究者对立定跳远的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总结,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素和技术要领的系统性分析尚不够深入,对于不同类型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教学实践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训练方法和技术教学实践,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系统分析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深入挖掘其基本要素和技术要领,探讨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教学实践,提出优化策略,进一步完善立定跳远的技术水平。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和技术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提高竞技水平。
也旨在为教练员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立定跳远技术的全面研究和总结,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立定跳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促进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立定跳远作为田径比赛项目中的一项技术活动,既考验了运动员的爆发力、柔韧性,也考验了其技术规范和动作配合。
立定跳远运动解剖分析

脊柱
髋关节 膝关节
屈
屈 屈
方向同,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腹直肌,腹内、 下固定 腹外斜肌
髂腰肌、股直 肌等 远固定
向心工作
向心工作 向心工作
股二头肌、半 近固定 腱肌、半膜肌、 小腿三头肌等 趾长伸肌、拇 长伸肌、胫骨 前肌等 趾长屈肌、拇 长屈肌等 近固定
踝关节
伸
向心工作
跖趾关节
伸
近固定
向心工作
落地缓冲阶段阶段
各阶段的运动状态
关节(或环 节)名称 运 动 肌力矩与外力 矩的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 件 工作性质
脊柱
髋关节
屈
屈
方向同(慢), 竖脊肌 M肌<M外
下固定
离心工作
离心工作
方向同(慢), 臂大肌、股二 远固定 M肌<M外 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 方向同(慢), 股四头肌 M肌<M外 方向同(慢), 小腿三头肌、 M肌<M外 胫骨后肌等 方向同(慢), 趾长屈肌、拇 M肌<M外 长屈肌等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膝关节 踝关节 跖趾关节
屈 伸 伸
离心工作 离心工作 离心工作
蹬地起跳阶段
各阶段的运动状态
关节(或环 节)名称 运 动 肌力矩与外力 矩的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 件 工作性质
脊柱
髋关节
伸
伸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方向反,M肌 <M外
竖脊肌
动作解剖分析
2015213045 李冉
立定跳远
说在前面
脊柱
髋关节
说在前面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一个正常人的爆发体能一般都是在0—450米左右,1000米跑步,在前一百米的时候你要用自己百分之75、85的体力来加速和热身,最主要还是要抢一个好位子(跑到),在100——450米的时候呼吸的频率是用鼻腔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在450——900米左右的时候用口腔和鼻子一起呼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加快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摆臂速度,身体上半身也要往前倾斜的更大一点儿,上半身的倾斜应该是在75度。
跑步的主要动作和要领;
一、呼吸、分鼻腔、口腔和鼻腔和口腔一起呼吸(深呼吸)。
二、身体姿势;在跑步过程中注意自己上半身前倾的角度75%——85%(注意身体可以前倾,但是脖子不可以弯曲,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口腔和鼻腔呼吸不畅,面部尽量对着正前方)。
三、摆臂的动作一定要快,这样可以加快自己的跑步频率(摆臂:可以在原地练习,以跑步的姿势原地站立,双臂原地摆动越快越好,注意要常练习)
四、大腿和小腿的锻炼,原地高抬腿,大腿要抬起来成90度(速度也是一样;快),小腿以蛙跳和鸭子步来锻炼(同样是速度)。
五、在跑步过程中最好不要让自己的脚后跟着地,因为一个人%85的重量都是在用脚后跟来支撑,如果你在跑步的时候着地了,当你在跑动的时候会浪费你一部分的体力(当你脚后跟从地面离开的时候,记住了是你每跑一步都消耗一部分体力。
)正确的着落点:是以前脚掌着地。
1。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剖析之羊若含玉创作立定跳远成绩通常被作为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利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也经常作为运发动选材的一个重要依据.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亲密联合的应用科学,•它直接为增强人平易近体质和提高运动技巧水平办事.以运动力学原理来剖析立定跳远各个阶段的动作技巧,找出提高立定跳远技巧的途径,寻求最佳立定跳远技巧,以帮忙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换句话说,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剖析立定跳远应该怎么跳,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提高立定跳成绩.立定跳远属于抛射点与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抛射运动,•依据远度公式得知,影响抛射远度的主要因素是腾起初速度,又依据动量定理,•要求演习者在预蹲后应立刻摆臂,蹬地跳起,蹬地应快猛爽性利落.因此,在进行完整连贯地演习立定跳远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动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动作各阶段剖析1、预蹲预摆阶段.双腿预蹲与双臂预摆是同时进行且运动偏向完全相反.当双腿下蹲时,双臂由前下方经体侧向后上方摆动,上体稍前倾.这个阶段应注意四个问题.(1)下蹲的程度,是微蹲、半蹲或是全蹲应明白.立定跳远时下蹲程度要求是微蹲,这时,人体的肌肉初长度被拉长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若是半蹲或全蹲就不相符人体肌肉的工作特点,变成了有意识地放慢下蹲的速度而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样会下降肌肉的收缩力气,晦气于形成强大的肌肉收缩力即迸发力.(2)预蹲摆后能不克不及停顿.立定跳远动作要求是不克不及停顿的,当预蹲预摆后应接着迅速完成蹲地动作的,其主要原因是:停顿是把连贯的动作变成静力性动作,而静力性动作较连贯性动作易使肌体产生疲惫..(3)摆臂的程度.预蹲时双臂后摆应做到自然,不克不及强扭使摆幅加大,蹬地时双臂前摆应努力前上方摆起,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身体重心.(4)明白预蹲摆的次数是不是越多越有利于起跳.立定跳远要求只预蹲摆一至二次,其实不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多次的重复预蹲预摆晦气于充分应用肌肉的弹性,同时由于肌肉松驰现象的存在,晦气于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强力.2蹬地停止后人体腾空到最高点阶段.预蹲停止应立刻摆臂与蹬地跳起,蹬直双腿,上体尽量前送,人体在达到最高点时成一斜线,这时候整小我体也应该是遵循角动量守恒定律的.3人体从最高点到平安落地阶段.人体蹬离地面后,由于上体尽量前倾,在最高点时,是成一条斜线依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当人体在腾空后,在不转变外力矩作用时,身体某一环节若以一定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某一偏向产生转动,必定导致身体其他环节以等量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相反偏向产生转动.这时,若不急剧挥臂,向前屈体并做收腹举腿,必定导致人体按原来斜线状态落地.为包管平安落地,确定要使下肢向反偏向产生转动,并且小腿前伸着地,包管了上肢上体与下肢转动的动量矩矢量和为零,才干顺利地落地.为了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在进行动作演习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训练办法的问题:1从抛射原理的射程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初速度与远度是成正比的,初速度是影响远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着重提高初速度以提高远度.由于脚的蹬地动作与摆臂动作的速度合成是同偏向的,这就要求一系列动作要互相连贯和衔接,一旦出现不合步或稍有减慢,速度合成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远度.别的,也应注意腾起角大小对远度的影响,太大太小都晦气于提高远度.2训练时应注意成长肌肉的力气.肌肉进行收缩时所产生的力气,它能使肢体产生显著的位移运动,并使人体或器械产生加快度运动.又由于每人的重量是相对恒定的,因此立定跳远的力气训练应主要成长动力性力气.力气训练可以使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引起增大是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数量与体积增大的成果.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中我们得知,肌肉收缩张力与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是成正比关系:即横断面大则肌肉收缩张力就大,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相应就大,依据动量定理也不难知道,当人体腾空的支撑反作用增大时,动量增大,当人体质量保持一准时,则初速度增大,最终可以达到提高远度的目标.因此,必须重视肌肉力气特别是腿部肌肉力气的演习.. 3重视小腿三头肌跟腱部分的演习,进而增强小腿三头的迸发力,提高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与力的作用时间,以增加冲量来增大腾起初速度.一般采取负重屈膝提踵或勾脚尖压腿的办法来增强小腿三头肌跟腱的力气和柔韧素质,跟腱属于弹性元的串联部分,具有很好的吸收、贮藏、释放能量及起到缓冲呵护肌肉免于拉伤等作用.所以,增强跟腱部分的演习具有实际的效果.4重视摆臂摆腿的生物力学作用,通过摆动动作可以提高身体重心的高度,利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双臂及双腿的上摆产生向下的惯性力,它和蹬地一起作用于支点,增加了支撑反作用力,即增加了身体腾空的推力.当臂与腿上摆到极限时,受到了拉长了的反抗肌群的制动产生了反作用力,它给身体以一定的动量矩贮备,当摆动腿与摆动臂的角速度逐渐低,其产生的角动量立刻传递转移给整个身体,为跳得更远做了准备.通过以上的剖析不可贵知:要使人体蹬离地面获得较大的速度以增大冲量,就必须在包管最大力气的同时,通过拉长肌纤维初长度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充分施展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力气,使产生的迸发力集中作用于支点上,产生最大反作用力,以最快的速度、最适宜的角度腾空,获得最好的成绩..体教082姜文凯。
立定跳的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原理解析
摆臂通过增加 对地面的反作 用力和提高中 心来提高纵跳
不足与反思
• 实验动作不规范 保持动作的时间当延长 • 为什么红线一直在一个较高的值 • 如何来评估缓冲效果
设计篮球运动员的弹跳测试
设计健美操运动员的弹跳测试
5
6
7
8
起跳峰值力1500N 落地峰值力3600N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4 0 0 0 1 2 3 4 5 6 7
腾空时间0.5s
两脚发 力不 同时 未完全缓冲
T i m e (s e c o n d s )
预蹲
结论
• 摆臂增加了蹬地力 腾空时间以及落地的地 面反作用峰值力 • 所以说摆臂通过以上原理有利于总跳水平 的增加
起跳力1750n落地峰值力4250n腾空时间06stimeseconds4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fx同时未完全缓冲起跳峰值力1500n落地峰值力3600n腾空时间05s结论摆臂增加了蹬地力腾空时间以及落地的地面反作用峰值力所以说摆臂通过以上原理有利于总跳水平的增加原理解析摆臂通过增加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和提高中实验动作不规范保持动作的时间当延长如何来评估缓冲效果设计篮球运动员的弹跳测试设计健美操运动员的弹跳测试
实验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
• 实验内容:摆臂蹲跳与不摆臂蹲跳的地面反作用 力分析 • 实验方法:依据Kistler measure analyze innoate的方法在测力台上进行 摆臂和无摆臂的半蹲90度的纵跳分析并进行同步 录像 细节要求: 1手放在臀后 2垂直站立1—2秒 3保持蹲的姿势(屈膝90度)保持1—2秒 4全力跳但不要预蹲 5落地后自然屈曲 然后中立位站立1—2秒
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与起跳速度分析

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与起跳速度分析跳远作为田径项目之一,是一项要求运动员在起跳时尽可能达到最大速度的技术性运动。
在跳远过程中,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这一运动的关键要素。
一、力学行为1. 动作分析跳远包括起跑、加速、起跳、飞跃、着地等动作。
在起跑阶段,运动员需要以低位启动,通过快速蹬地和使用腰、臀、大腿等肌肉群的力量,迅速加速。
加速阶段则需要保持速度的增长和动作的协调,以便顺利进行起跳。
2. 起跳时机起跳时机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需要在速度最大的瞬间进行起跳,以充分利用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并通过合理的腿部伸展和动作推动身体向前。
3. 姿势调整在空中飞跃阶段,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姿势调整来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延长飞行距离。
这包括腿部的打开、臂膀的伸展等动作,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空中稳定性。
二、起跳速度分析1. 起跳速度意义起跳速度是跳远运动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高起跳速度可以使运动员充分利用身体的动能,并在空中保持较长的滞空时间,有利于飞跃距离的增长。
2. 提高起跳速度的方法(1)力量训练:通过坚持进行力量训练,特别是针对下肢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蹬地力量,从而提高起跳速度。
(2)技术训练:通过规范的起跳姿势和动作训练,使运动员在起跳时能够做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转化动能,从而达到较高的起跳速度。
(3)灵活性训练: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对于能够以较大的速度做出起跳行动非常关键。
因此,训练中应加入适量的柔韧性训练,以提高起跳速度。
三、结论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对于跳远成绩的达成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力学行为以及提高起跳速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理解并有效地改进训练方法。
不仅如此,了解跳远运动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也有助于普及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总之,跳远运动员的力学行为和起跳速度是跳远成绩的关键要素。
分析立定跳远起跳、腾空与落地等环节中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分析立定跳远起跳、腾空与落地等环节中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问题的提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必须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供学生练习、锻炼。
初中阶段是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此时,教师必须增加力量教学和训练比重。
各种跳跃运动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立定跳远作为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爆发力的运动项目,没有过多的条件约束、简便易行,是训练学生下肢力量及爆发力的一项重要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本文就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立定跳远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理论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以立定跳远运动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力学角度谈起,就其学练法进行了一番梳理,研究过程中运用到了文献法、教学实践法以及总结提炼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一)立定跳远成绩的组成分析如图1所示,立定跳远的成绩S=S1+S2+S3。
S1是双脚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至起跳点之间的距离,S1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身高、腿长,身高腿长在起跳角不变的情况下,重心高则S1增大;二是对于同一练习者,起跳角a的角度越小,S1越大,角度越大,S1越小,但这并不等于说起跳角a的角度越小,立定跳远成绩会越好;三是起跳脚离地瞬间练习者髋、膝、踝三关节及趾关节蹬伸的伸展程度,蹬伸程度越充分则S1越大。
S2是起跳脚离地瞬间重心在重心高度水平的抛射距离,根据抛射公式S2=V2sin2a/g,g为重力加速度是常量,由此可见,S2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抛射角度,腾起初速度越大,则S2也越大,理论上在a=45时S2最大,但由于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及考虑S3,实践中a﹤45,理论证实a=42时,S2+S3有最大值,这主要是因双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低于起跳脚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之故。
生物力学原理在立定跳远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生物力学原理在立定跳远教学中的探索研究作者:续延军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我院学生体质测试前的教学中,对立定跳远动作实施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结合立定跳远的动作要点,探索合理有效的练习手段。
研究表明立定跳远的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都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关键词】立定跳远;生物力学原理;研究1 选题依据1.1 现实依据立定跳远作为一项身体素质考核项目,是中招体育加试,高考体育专业考试和大、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中的必选项目。
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枯燥无味,成绩很难提高,导致同学们练习的信心不足。
在体育课上,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把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引入到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成绩,事半功倍。
1.2 理论依据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每个环节都与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在中学物理课上已经学习了力学,因此,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
大家就会发现立定跳远可以用斜上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定律等力学原理去解释。
用力学原理去解决体育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认真探究。
2 研究目的田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立定跳远作为一个田径项目是身体素质的重中之重,立定跳远成绩通常被作为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也经常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力学原理来分析立定跳远各个阶段的动作技术,找出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最佳途径,针对性的去练习。
也就是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分析立定跳远应该怎么跳?为什么要这么跳?如何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呢?这些就是本研究要解决的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后寻找最佳的立定跳远动作,提高学生成绩,并把成功案例进一步推广。
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

允许的。
19
4.7服装鞋子对成绩的影响
•
练习者的相对力量对立定跳远成绩影响较
大,因此练习者应在增大蹬力的同时应减少体
重。服装最好穿轻柔的运动服,若穿厚、 重、
硬、紧的外套及牛仔裤等既增体重又减小运动
幅度而不利。皮鞋、高邦旅游鞋等既重又会限
制踝关节运动幅度,不利于踝和趾关节的充分
用力。低邦轻柔鞋底摩擦系数较大的运动鞋最
8
4、决定远度的主要生物力学因素
• 4.1 立定跳远的远度主要由髋.膝.踝 三关节的快速蹬伸及脚 趾关节的末节用 力而获得,研究资料证明120。一140。 是膝关节的最佳发力角度,立定跳远准 备起跳时,应使膝关节小于最佳发力角 是有利的,一般都从90。左右开始蹬伸。
9
4.2 定跳远离地刹那上体与下 肢三关节几乎成直线如图1
13
•
可见,摆臂的(B)比
不摆臂的(A)增加远度
39.37厘米,占成绩的
15.8%,也可以说蹬腿和
摆臂的作用之比约为84.2
%:15.8%。图2中A和B
分别是测力台实测的起
跳动力曲线。其中a为起
动点,b为曲线最高峰力
值最大点,A约为750牛
顿,B为800牛顿,C为
离地点力为零而速度最
快,当a之前瞬间身体有
本文研究立定跳远远度的组成,分析影响
远度的主要运动生物力学因素,进而提出较为
合理的立定跳远的锻炼方法。
2
2、研究方法
• 2.1本文应用跳远技术原理来研究立定跳远度 远度的组成,原理示意图(图1)由摄影照片描绘 而成。 2.2本研究采用限制条件的对比试验和实测动 力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影响立定跳远成绩 的主要运动生物力学因素。动力曲线在江苏体 科所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测试。
2021跳远技术中有关生物力学的应用现状范文3

2021跳远技术中有关生物力学的应用现状范文 对跳远项目进行技术分析,一直是运动生物力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搜集有关运动生物力学在跳远技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当前跳远技术中有关生物力学应用情况的状况,从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动生物力学在跳远技术中研究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运用 CNKI 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跳远技术分析"为主题进行检索,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
1.2.2对比分析法对同一研究主题的不同方法及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异同。
1.2.3逻辑分析法通过文献的阅读,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生物力学在跳远技术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传统意义上,人们根据跳远项目的自身特点,将整个跳远过程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4 个阶段,因此,目前对于跳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也多是从以上 4个部分入手,主要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进行定量的分析。
2.2运动生物力学对跳远助跑技术的研究 2.2.1助跑速度 20 世纪 50 年代,有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助跑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最初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并无显着性相关,如早在 1949 年柳金就曾指出,绝对速度较为重要,但是随着成绩提高,作用在减弱,之后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了柳金的结论。
也有与柳金等持相反观点的,我国学者王清(1985 年)在研究大量国内跳远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 9m 与成绩呈高度相关。
一方认为二者关系不大,另一方则认为二者关系显着,从目前的研究看来,双方矛盾的最终落脚点是: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转化的有效性,如何在保证有效腾空高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方向的速度损失,这也是今后教练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2.2.2助跑后两步步长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赞同跳远助跑倒数第2 步步长要大于最后 1 步 10cm~40cm. 现今,有的研究人员研究优秀运动员时,发现这种情况确实截然相反。
跳远分析新

腾起初速 度(m /s) 9.85 9.06 9.71 10.20
水平速度 (m/s) 9.25 8.76 9.11 9.27
垂直速度 (m/s) 3.39 3.96 3.37 4.20
腾起角度 (°) 20.1 24.2 20.3 24.6
黄庚 比蒙 刘易斯 鲍威尔
8.38 8.90 8.91 8.95
跳远生物力学分析
张彦龙
解析后的跳远动作
跳 远
生 物 力 学 分 析
一、跳远的力学本质
第一阶段:起跳 脚着地
F
y
F
x
着 地 角
F
y
1
o
o
2 F x
第三阶段:蹬伸 发力
起 跳 角
第二阶段:支援 缓冲
F
脚着地时
缓冲 o
蹬伸发力
t 踏跳力---时间曲线
跳 远
生 物 力 学 分 析
垂直速度产生
F
t mvx
着地角偏大、起跳角偏小会影响支撑缓冲
1.76 7.12
1.94 7.94
阶段身体重心移动幅度H和缩短用力时间。 着地角世界优秀运动员:65度与73度。 起跳角小于70度说明起跳偏迟。
跳 远 的 运 动 的 生 物 力 学 分 析
因素二
影响跳远的远度因素
起跳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
由公式可知
•
决定跳远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是腾 起初速度,而腾起初速度的大小取 决于助跑速度的快慢。因此,为了 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跳得更远, 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助跑速度 上,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助跑 速度越快,有效完成起跳,获得较 大腾起角的难度也越大,而这恰恰 又是跳远运动员成功的关键。从理 论上说,同时增大Vo和α是最理想,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是不可能的.因为 这两个变量相互影响,跳跃的远度 除受腾起初速度影响外,还受腾起 角度的制约。而初速度又是由助跑 速度决定的。
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与训练方法探析

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与训练方法探析作者:王静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6期摘要:立定跳远是《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之一,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能力以及上下肢协调性的有效方法。
而如今,中考体育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家长对体育的重视也过犹不及。
如何纠正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怎样发展跳跃能力、增加下至爆发力来提高立定跳远成绩,成为了很多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以期达到有效纠正学生立定跳远错误动作。
针对各环节的运动,归纳了一些立定跳远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训练方法一、立定跳远技术概念、阶段划分立定跳远: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蹬摆形式,在最短时间内摆脱静止状态时,人体腾跃尽可能远的运动。
立定跳远是非周期性的运动,它是人体由水平位移相对静止转变为抛物线运动,可划分为预蹲摆阶段、起跳阶段、腾空阶段、落地阶段四个技术阶段。
1.预蹲摆阶段动作分析为获取腾空高度或腾空远度为目的的预蹲摆动作,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重心上升高度取决于运动员蹬离瞬间重心的腾起初速度,而初速度又取决于蹬伸过程中力的冲量。
预蹲与预摆同时进行且运动的方向完全相反。
双腿下蹲的同时,双臂经身体前下方经体侧向身体后上方摆动。
因为上体和下肢与双臂的角速度、转动惯量需要符合动量守恒定律,才能使身体在下蹲过程中不前倾或后转。
同时,在预摆阶段,摆臂要与呼吸协调配合,为肌肉起跳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在此阶段要注意4个问题。
一是预蹲过程中蹲的程度。
为了产生最大力,腿弯曲的最佳程度取决于腿部伸肌的力量,一方面下蹲越深,用力的距离增加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但弯曲越深意味上举身体的功必须做的越多;另一方面关节弯曲角度小,肌肉在关节处不能得到更好的预先伸展。
因此,关节弯曲小于90°对强壮的肌肉更有效,肌肉力量较弱时,最好用较小的弯曲。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摘要:“立定跳远”是综合性的身体素质的训练项目,影响其成绩的因素较多,诸如:站位、起跳速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只有进行全面身体素质练习,才有助于提高成绩。
关键词:立定跳远;站位;身体素质立定跳远是1982年9月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之一,由于其动作技术比较简单,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实际上,立定跳远对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站位立定跳远的站位,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有如下三种:1.平行站立:两脚之间的距离同肩宽,两脚平行。
这样的站立不但能加强脚前掌有力的蹬地动作,而且能使蹬伸延续到各个脚趾。
如果两脚“外八字”或“内八字”站位,就会使脚掌内侧或脚前掌外侧局部面积用力,故不能获得充分的蹬地反作用力。
2.宽站位: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于肩宽,起跳时人体通过两脚作用于地面上所获得的反作用力,在身体的内部形成的侧向分力交叉互相抵消了一部分,降低了反作用力的实际效果,因此会影响立定跳远的远度。
3.窄站位:两脚之间的距离小于肩宽,两脚作用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向外的侧向分力,所造成的结果与宽站位相同。
综上所述,很显然,平行站位更符合力学原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此进行了实验。
(如表)从上表可以看到,两脚平行站立可使立定跳远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以肌肉做功所产生的推动人体向前位移的效果分析,也是平行站位更有利。
二、蹬地角度与远度分析起跳时,人体下肢蹬地的动作所产生的作用力和上肢向前上方挥摆的动作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地面,地面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大大超过了人体重力,从而使身体腾起。
立定跳远是在静止的状态下开始起动的,蹬地角依靠改变身体的姿势(由半蹲到伸展)来获得;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形成较理想的重心抛物线,较好的起跳角度是躯干与地面的角度为30°左右,躯干与大腿角度为90°左右,大腿和小腿为100~110°,小腿和足的角度为80~90°(见上图)。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坐定跳近的疏通死物力教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坐定跳近结果常常被动做评比教死身体素量是非的一个要害指标,共时它也时常动做疏通员选材的一个要害依据.疏通死物力教是一门表里与试验稀切分离的应用科教,•它曲交为巩固群众体量战普及疏通技能火仄服务.以运能源教本理去分解坐定跳近各个阶段的动做技能,找出普及坐定跳近技能的道路,觅供最佳坐定跳近技能,以助闲普及坐定跳近的结果.换句话道,便是从那个角度去分解坐定跳近该当怎么跳,为什么要那样搞,怎么样普及坐定跳结果.坐定跳近属于扔射面与降天面正在共一火仄里上的扔射疏通,•根据近度公式得知,效率扔射近度的主要果素是腾起初速度,又根据动量定理,•央供锻炼者正在预蹲后应坐时晃臂,蹬天跳起,蹬天应快猛搞坚利降.果此,正在举止完备连贯天锻炼坐定跳近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动做技能圆里的问题.动做各阶段分解1、预蹲预晃阶段.单腿预蹲与单臂预晃是共时举止且疏通目标真足差异.当单腿下蹲时,单臂由前下圆经体侧背后上圆晃动,上体稍前倾.那个阶段应注意四个问题.(1)下蹲的程度,是微蹲、半蹲或者是齐蹲应精确.坐定跳近时下蹲程度央供是微蹲,那时,人体的肌肉初少度被推少达到了最相宜的程度.假如半蹲或者齐蹲便没有切合人体肌肉的处事特性,形成了蓄意识天搁缓下蹲的速度而延少力的效率时间,那样会降矮肌肉的中断力量,不利于产死强盛的肌肉中断力即迸收力.(2)预蹲晃后能没有克没有及停顿.坐定跳近动做央供是没有克没有及停顿的,当预蹲预晃后应交着赶快完毕蹲天动做的,其主要本果是:停顿是把连贯的动做形成静力性动做,而静力性动做较连贯性动做易使肌体爆收疲倦..(3)晃臂的程度.预蹲时单臂后晃应搞到自然,没有克没有及强扭使晃幅加大,蹬天时单臂前晃应竭力前上圆晃起,以最大程度天普及身体沉心.(4)精确预蹲晃的次数是没有是越多越有好处起跳.坐定跳近央供只预蹲晃一至两次,本去没有需要举止多次的沉复.多次的沉复预蹲预晃不利于充分利用肌肉的弹性,共时由于肌肉紧驰局里的存留,不利于肌肉爆收最大中断强力.2蹬天中断后裔体腾空到最下面阶段.预蹲中断应坐时晃臂与蹬天跳起,蹬曲单腿,上体尽管前支,人体正在达到最下面时成一斜线,那时间所有人体也该当是按照角动量守恒定律的.3人体从最下面到仄安降天阶段.人体蹬离大天后,由于上体尽管前倾,正在最下面时,是成一条斜线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当人体正在腾空后,正在没有改变中力矩效率时,身体某一关节若以一定大小的能源矩绕转轴背某一目标爆收转化,必定引导身体其余关节以等量大小的能源矩绕转轴背差异目标爆收转化.那时,若没有慢遽挥臂,背前伸体并搞支背举腿,必定引导人体按本去斜线状态降天.为包管仄安降天,肯定要使下肢背反目标爆收转化,而且小腿前伸着天,包管了上肢上体与下肢转化的动量矩矢量战为整,才搞成功天降天.为了普及坐定跳近的结果,正在举止径做锻炼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锻炼要领的问题:1从扔射本理的射程公式中咱们可得知:初速度与近度是成正比的,初速度是效率近度的主要果素.果此,正在锻炼中必须着沉普及初速度以普及近度.由于足的蹬天动做与晃臂动做的速度合成是共目标的,那便央供一系列动做要互贯串贯战贯串,一朝出现分歧步或者稍有减缓,速度合成便会受到效率,从而效率到近度.其余,也应注意腾起角大小对于近度的效率,太大太小皆不利于普及近度.2锻炼时应注意死少肌肉的力量.肌肉举止中断时所爆收的力量,它能使肢体爆收明隐的位移疏通,并使人体或者器械爆收加速度疏通.又由于每人的沉量是相对于恒定的,果此坐定跳近的力量锻炼应主要死少能源性力量.力量锻炼不妨使肌肉死理横断里删大,引起删大是肌纤维中的肌本纤维数量与体积删大的截止.正在疏通死物力教知识中咱们得知,肌肉中断弛力与肌肉死理横断里大小是成正比闭系:即横断里大则肌肉中断弛力便大,人体对于大天的效率力相映便大,根据动量定理也没有易知讲,当人体腾空的支撑反效率删大时,动量删大,当人体品量坚持一定时,则初速度删大,最后不妨达到普及近度的手段.果此,必须沉视肌肉力量特天是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 3沉视小腿三头肌跟腱部分的锻炼,从而加强小腿三头的迸收力,普及人体对于大天的效率力与力的效率时间,以减少冲量去删大腾起初速度.普遍采与背沉伸膝提踵或者勾足尖压腿的要领去加强小腿三头肌跟腱的力量战柔韧素量,跟腱属于弹性元的串联部分,具备很好的吸支、贮躲、释搁能量及起到缓冲呵护肌肉免于推伤等效率.所以,加强跟腱部分的锻炼具备本量的效验.4沉视晃臂晃腿的死物力教效率,通过晃动动做不妨普及身体沉心的下度,好处普及坐定跳近结果.单臂及单腿的上晃爆收背下的惯性力,它战蹬天所有效率于支面,减少了支撑反效率力,即减少了身体腾空的推力.当臂与腿上晃到极限时,受到了推少了的对于抗肌群的造动爆收了反效率力,它给身体以一定的动量矩贮备,当晃动腿与晃动臂的角速度渐渐矮,其爆收的角动量坐时传播变化给所有身体,为跳得更近搞了准备.通过以上的分解没有罕见知:要使人体蹬离大天赢得较大的速度以删大冲量,便必须正在包管最大举量的共时,通过推少肌纤维初少度去延少力的效率时间,充散收挥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使爆收的迸收力集结效率于支面上,爆收最大反效率力,以最快的速度、最相宜的角度腾空,赢得最佳的结果..体教082姜文凯。
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武金陵;徐永楠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30
【摘要】针对当前基础研究甚少的状况,本文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两台带有电子快门摄像机和三维测力平台,对田径选修同学的不同立定跳远起跳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运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对运动学图像进行了图像采样和数据计算,采用爱利尔动力学数据分析软件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揭示出学生技术特征,对比分析动作,得出合理技术动作,给出合理建议.【总页数】2页(P271,273)
【作者】武金陵;徐永楠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体育系;东南大学体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跳远起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J], 乔柱
2.辽宁省优秀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运动学分析 [J], 于树祥;申俊奇
3.天津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蹬伸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 [J], 李金珠;许汝国
4.立定跳远起跳阶段上肢动作表现的分析与思考 [J], 成士桂
5.天津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蹬伸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 [J], 李金珠;许汝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立定跳远成绩通常被作为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也
经常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的应用科学,?它直接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以运动力学原理
来分析立定跳远各个阶段的动作技术,找出提高立定跳远技术的途径,寻求最佳立
定跳远技术,以帮助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换句话说,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立定
跳远应该怎么跳,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提高立定跳成绩。
立定跳远属于抛射点与
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抛射运动,?根据远度公式得知,影响抛射远度的主要因
素是腾起初速度,又根据动量定理,?要求练习者在预蹲后应立即摆臂,蹬地跳起,蹬地应快猛干脆利落。
因此,在进行完整连贯地练习立定跳远时应注意以下一些
动作技术方面的问题。
动作各阶段分析
1、预蹲预摆阶段。
双腿预蹲与双臂预摆是同时进行且运动方向完全相反。
当
双腿下蹲时,双臂由前下方经体侧向后上方摆动,上体稍前倾。
这个阶段应注意
四个问题。
(1)下蹲的程度,是微蹲、半蹲或是全蹲应明确。
立定跳远时下蹲程度要求
是微蹲,这时,人体的肌肉初长度被拉长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
若是半蹲或全蹲
就不符合人体肌肉的工作特点,变成了有意识地放慢下蹲的速度而延长力的作用
时间,这样会降低肌肉的收缩力量,不利于形成强大的肌肉收缩力即爆发力。
(2)预蹲摆后能不能停顿。
立定跳远动作要求是不能停顿的,当预蹲预摆后
应接着迅速完成蹲地动作的,其主要原因是:停顿是把连贯的动作变成静力性动
作,而静力性动作较连贯性动作易使肌体产生疲劳。
(3)摆臂的程度。
预蹲时双臂后摆应做到自然,不能强扭使摆幅加大,蹬地
时双臂前摆应尽力前上方摆起,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身体重心。
(4)明确预蹲摆的次数是不是越多越有利于起跳。
立定跳远要求只预蹲摆一
至二次,并不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
多次的重复预蹲预摆不利于充分利用肌肉的
弹性,同时由于肌肉松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强力。
2蹬地结束后人体腾空到最高点阶段。
预蹲结束应立即摆臂与蹬地跳起,蹬
直双腿,上体尽量前送,人体在达到最高点时成一斜线,这时候整个人体也应该
是遵循角动量守恒定律的。
3人体从最高点到安全落地阶段。
人体蹬离地面后,由于上体尽量前倾,在
最高点时,是成一条斜线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当人体在腾空后,在不改变外力
矩作用时,身体某一环节若以一定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某一方向产生转动,必
然导致身体其他环节以等量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相反方向发生转动。
这时,若
不急剧挥臂,向前屈体并做收腹举腿,必然导致人体按原来斜线状态落地。
为保
证安全落地,必定要使下肢向反方向发生转动,并且小腿前伸着地,保证了上肢
上体与下肢转动的动量矩矢量和为零,才能顺利地落地。
为了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在进行动作练习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训练方法的
问题:
1从抛射原理的射程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初速度与远度是成正比的,初速度
是影响远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着重提高初速度以提高远度。
由于
脚的蹬地动作与摆臂动作的速度合成是同方向的,这就要求一系列动作要互相连
贯和衔接,一旦出现不同步或稍有减慢,速度合成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远
度。
另外,也应注意腾起角大小对远度的影响,太大太小都不利于提高远度。
2训练时应注意发展肌肉的力量。
肌肉进行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能使肢
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并使人体或器械产生加速度运动。
又由于每人的重量是
相对恒定的,因此立定跳远的力量训练应主要发展动力性力量。
力量训练可以使
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引起增大是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数量与体积增大的结果。
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中我们得知,肌肉收缩张力与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是成正比
关系:即横断面大则肌肉收缩张力就大,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相应就大,根据动
量定理也不难知道,当人体腾空的支撑反作用增大时,动量增大,当人体质量保
持一定时,则初速度增大,最终可以达到提高远度的目的。
因此,必须重视肌肉
力量特别是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3重视小腿三头肌跟腱部分的练习,进而加强小腿三头的爆发力,提高人体
对地面的作用力与力的作用时间,以增加冲量来增大腾起初速度。
一般采用负重
屈膝提踵或勾脚尖压腿的方法来加强小腿三头肌跟腱的力量和柔韧素质,跟腱属
于弹性元的串联部分,具有很好的吸收、贮藏、释放能量及起到缓冲保护肌肉免
于拉伤等作用。
所以,加强跟腱部分的练习具有实际的效果。
4重视摆臂摆腿的生物力学作用,通过摆动动作可以提高身体重心的高度,利于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双臂及双腿的上摆产生向下的惯性力,它和蹬地一起作
用于支点,增加了支撑反作用力,即增加了身体腾空的推力。
当臂与腿上摆到极
限时,受到了拉长了的对抗肌群的制动产生了反作用力,它给身体以一定的动量
矩贮备,当摆动腿与摆动臂的角速度逐渐低,其产生的角动量立即传递转移给整
个身体,为跳得更远做了准备。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知:要使人体蹬离地面获得较大的速度以增大冲量,
就必须在保证最大力量的同时,通过拉长肌纤维初长度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充
分发挥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使产生的爆发力集中作用于支点上,产生最大反
作用力,以最快的速度、最适宜的角度腾空,获得最好的成绩。
体教082
姜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