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最后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科学主义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受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片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产生对科技崇尚与对人文轻视的观念, 导致重视专业的学习, 而忽视对自身道德意识与道德规范的培养。正确认识唯科学主义的内涵, 深刻剖析唯科学主义的危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唯科学主义的基本内涵

从17世纪开始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 在人类的误导、贪婪和怂恿下, 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却大大僭越于它应当存在的功能范围, 恣意发展成为一种唯科学主义。

1. 科学技术的功能被无限夸大。唯科学主义认为, 科学和技术不仅可以使人类主宰自然, 而且能够解决人类与社会的一切问题。诚如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所分析的: 高科技变成人类的图腾。早在18世纪, 圣西门在他的“牛顿会议”建议中就声称: 上帝已经委托牛顿教育和指挥星球上的居民。在“牛顿会议”的统治下, “人间变成天堂的日子”很快就将到来。“当今的

乌托邦不是超验的空想, 而是一种靠了技术的营养和革命的催生, 通过历史( 进步、理性和科学) 来实现的世俗理想。” [1] 科学和技术既然能解决一切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道德等的价值自当归于虚无。

2. 工具理性操作一切。马克斯·韦伯所称的“工具理性”认为: 人们在从事活动时不应预设一种先在的价值和真理, 只能把活动中的过程、程序、操作方式的合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当这种工具理性由唯科学主义普遍化为操纵人类一切生活的手段时, 道德理想、情感良知等价值理性均遭清洗, 人类自身也成为由工具理性所任意摆布和支配的工具, 人为物所奴役, 成为一种理性程序化的存在物和机器, 失去了各种精神的追求。

3. 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的终极目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其中包含的工具理性只是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的“形而下”的手段, 但唯科学主义却将其作为终极目的来认同, 把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倾注于这个“形而下”的世界中, 导致“拜物教”的产生。唯科学主义或者把需要用这个“形而上”去解决的人生问题、终极价值等问题都排除在科学世界之外, 从而也使其在人的视域中消失,或者把人

的精神、思想、观念等过程都归结为原子、分子的运动,取消了人的精神自由的超验追求和追问。意义世界和终极关怀的失落, 由此引发了认同感的丧失、理想与信仰的沉沦。

二、唯科学主义的危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 唯科学主义的危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唯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酿成的恶果也日益显露。首先, 人类那种认为凭借科学和技术可以彻底征服和完全主宰自然的自大, 已经招来了大自然日益严厉的惩罚和报复, 遍及世界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正在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其次, 价值理性既然为工具理性所清洗,在人们的视野中所呈现的只会是“凭借科学技术能不能做得到”的问题, 而不是“是不是应当这样做”的问题。于是, 只要能做到的, 人就可以无所不为。就是当前堪称人类重大发现、发明的种种成果, 也都可能成为人的异化物, 威胁人类的生存, 比如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等。再次, 人之为人, 不可能没有超验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都会以他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和追求无限与永恒, 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但唯科学主义却认为, 科技发展可以使不同社会制度趋同, 可以取代“意识形态”, 甚至人的道德、情感等主观意识都可以通过科技方式探寻原因并进行调控。这种轻视甚至否定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倾向, 使西方一些人忽视社会与人的需要、发展的正确目的性、合理性, 即道德性。心灵的空虚、恐怖、焦虑和绝望即构成了当代人的精神面貌。“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 这是一种精神危机。”[1]“西方人自己承认, 那种缺失信仰的现实, 是一种惨不忍睹的人生。” [2] 当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在为找回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终极价值而苦苦思索,为构建当代道德赖以存在的根本作出努力。

2. 唯科学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 不能不受到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客观地讲, 科学技术在我国至今还不十分昌明, 唯科学主义思潮在整个社会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张狂。但是, 又不能不看到, 从西方引进来的高等教育却被抹上了一道道唯科学、唯理性的色彩, 道德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 有些学生受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片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不是把科学技术限定在生产力的范畴, 来看它首要的、决定的作用, 而是把生产力看成是全社会起决定作用的唯一因素, 从而产生了对科技崇尚与对人文轻视的观念; 其次,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面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强势地位,一些学生或因要改变落后

状况而自觉承受科技学习、运用、研究的压力, 或因个人学业、就业的竞争压力, 容易忽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 再次, 它还潜移默化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强化了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学生只重视那些与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和技术相关的专业学习, 而轻视道德意识和道

德规范的培育, 其后果便是,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愈益不容乐观, 从而, 德育的问题域也不断被扩展; 最后,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些高校与地方重视科技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数字工程”, 而忽视人的“教育工程”、“灵魂工程”建设, 导致一些高校与地方道德不良、风气不好。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 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直接而现实的。

三、高校应加强道德教育, 把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论述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时, 是把人归于社会范畴, 把科技归于生产力范畴的, 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的工具或手段, 是人创造财富的方式。科学技术与实体工具不同,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生产力, 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科技内在地联结着劳动者的体能、技能和劳动工具, 具有技术实现的需要和可能。科技是手段, 人才是目的。所以人主导科技, 而不是人被科技主宰。如果科学技术的工具化倾向一旦张扬、膨胀, 人不能以自己应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规范驾驭科技的学习、运用与创造, 就是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精神动力的失落。针对唯科学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并把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1. 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原则,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高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历史重任。而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 也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它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在这些教育中, 德育占有优先地位, 高校必须保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并渗透和体现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 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目标, 形成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法制、道德规范, 养成良好行为。这些目标与规范, 是学生做人做事、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取向与准则, 是自身目的性、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是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2. 高校德育要为学生的业务学习提供人文动力。随着市场竞争压力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