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直流电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f Nf
Ff :磁通势,即:场强 H ×长度 l 磁通势, Nf :一个磁极上励磁绕组的串联砸数; 一个磁极上励磁绕组的串联砸数; If :励磁电流
极身
(3)空载时气隙磁密 Bx分布波形 空载时气隙磁密 由:
极靴
Bx = µ0
Ff
气隙磁密分布波形
1—均匀气隙时的气隙磁密 2—不均匀气隙时的气隙磁密
(3)主磁路 主磁通Ф经过的路径。 主磁通Ф经过的路径。
主磁极 (×2) 定、转子间气隙(×2) 转子间气隙( 电枢齿 (×2) 电枢磁轭 定子磁轭
含:
(4)主磁极漏磁通Фσ 主磁极漏磁通Ф

不进入电枢铁心, 不进入电枢铁心, 只连着励磁绕组本身 的磁通. 的磁通. 漏磁通不感应电动势, 只增加主磁路的饱和度。 漏磁通不感应电动势, 只增加主磁路的饱和度。
2.5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重要性 2.5.1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重要性 (1)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核心组成部分 发电机:电枢绕组在电机的磁场中旋转,感应出电动势; ◆ 发电机:电枢绕组在电机的磁场中旋转,感应出电动势; 电动机:电枢绕组通过电流时,产生电枢磁通势; ◆ 电动机:电枢绕组通过电流时,产生电枢磁通势; 该磁通势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 该磁通势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 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 (2)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电枢绕组发挥重要作用 电动势×电流 = 电磁功率 × 电磁转矩×电枢旋转机械角速度 = 机械功率 ×

直观地表示: 绕组展开图作用 直观地表示:槽内各元件彼此在 电路上的连接情况。 电路上的连接情况。

注意: 展开图系原理图,并非实际电枢绕组的结构图; 注意: 展开图系原理图,
展开图须考虑各元件在气隙磁场里的相对位置, 展开图须考虑各元件在气隙磁场里的相对位置, 否则无意义。
电枢转动方向
(6)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特点: 特点:
单叠绕组
单波绕组
2.5.4 单叠绕组 (1)第一节距 y1
虚槽数) 同一元件的两个元件边之间距离(虚槽数)。 N
τ
S
Ze y1 = ± ε = 整数 2p
说明: 说明:
Y1 :第一节距 Ze :虚槽数 P :电机极对数 ε :凑整分数
设:电枢圆周表面相邻两个磁极的距离为τ, 电枢圆周表面相邻两个磁极的距离为τ 应等于或接近于τ 则:为获得较大的线圈电动势,第一节距 y1应等于或接近于τ, 为获得较大的线圈电动势, 因:极距τ的计算公式为: 故:极距τ以虚槽数表示为: 极距τ的计算公式为: 极距τ以虚槽数表示为:
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
电枢电动势)。 的e 值(电枢电动势)。
2.5.5 单波绕组 (1)单波绕组连接特点 )
每个元件同相距约2个极距的元件 每个元件同相距约 个极距的元件 相连接; 相连接 即同相邻一对磁极下所处磁场位置相近的元件连接; 即同相邻一对磁极下所处磁场位置相近的元件连接
(2)单波绕组展开图 )
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a与极对数 与极对数p无关 ◆ 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 与极对数 无关
2.5.6
单叠绕组同单波绕组的比较
在电机的极对数(大于1)、元件数、导体截面积相同情况下, 在电机的极对数(大于1)、元件数、导体截面积相同情况下, 元件数 结果见下表。 结果见下表。 绕组类型 支路数 单叠绕组 并联支路数多 a = p 单波绕组 支路对数恒为 a =1 每个支路里元件较多 高电压、 高电压、小电流 [记住]
支路元件数 每个支路里元件少 适用电机 低电压、 低电压、大电流
2.6 2.6 直流电机的磁路与空载磁化特性
2.6.1 直流电机的磁路 (1)主磁场 主极产生的磁场; 主极产生的磁场;即: 由励磁绕组通以直流励磁 电流产生。 电流产生。 (2)主磁通Ф 主磁通Ф 同时连着励磁绕组和电枢 绕组的磁通。 绕组的磁通。 当电枢旋转时, 当电枢旋转时,能在电枢 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 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
(4)元件嵌入电枢铁心的槽中 元件边置于电枢铁心的槽中, 有效边” ◆ 元件边置于电枢铁心的槽中,称“有效边”;
◆ 每槽分上下两层排列
如一个元件的一边放在某槽的上层, 如一个元件的一边放在某槽的上层, 则其另一边放于另一槽的下层; 则其另一边放于另一槽的下层;
◆ 元件之间的连接
每一个元件的末端(下层边) 每一个元件的末端(下层边)同 另一个元件的首端(上层边)相接; 另一个元件的首端(上层边)相接; 且共同接于同一换向片上。 且共同接于同一换向片上。

(4)第二节距 y2
◆ ◆
定义:连至同一换向片的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离(虚槽数) 定义:连至同一换向片的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离(虚槽数) 。 对于单叠绕组, 对于单叠绕组,有 : y2 = y1 - y
(5)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绕组展开图内容 设:将电枢槽内的各元件构成的
电枢绕组取出, 电枢绕组取出, 单独画在同一张图里。 并:单独画在同一张图里。
(3)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a 恒为“ 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 恒为“1”
单波绕组将所有N极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成一个支路; 单波绕组将所有 极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成一个支路;将所有 极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成一个支路 之分, S 极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成另一个支路;且磁极只有 、S之分, 极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成另一个支路;且磁极只有N 之分 所以, 恒为“ 所以,单波绕组的支路对数 a 恒为“1”,即: a =1。
(3)单匝元件与多匝元件
◆ ◆ ◆ ◆
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 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 单匝元件: 单匝元件:每个元件边里仅有一根导体 多匝元件:每个元件边里有 根导体 即多圈。 根导体, 表示。 多匝元件:每个元件边里有n根导体,即多圈。匝数以 Ny 表示。 无论单匝或多匝 引出线只有两根:首端,尾端。 单匝或多匝, 无论单匝或多匝,引出线只有两根:首端,尾端。
(5)元件数与换向片数的关系

同一元件的首端和尾端两根引出线, 同一元件的首端和尾端两根引出线, 分别接于两个不同的换向片 ; 一个元件的尾端通过换向片同相邻的 另一元件的首端相连接; 另一元件的首端相连接; 因此,电枢绕组的元件数 因此,电枢绕组的元件数S 等于 换向片数K。 换向片数 。即: S =K
(二者相差匝数Nf 。) 二者相差匝数
(5)空载磁化特性计算

空载磁化特性计算内容 空载磁化特性计算内容
已知气隙每极磁通为Ф, 已知气隙每极磁通为 , 求出励磁磁通势F 求出励磁磁通势 f ; 对于不同的Ф计算出不同的 计算出不同的F 对于不同的 计算出不同的 f ; 于是得到: 于是得到: Ф = f(Ff) 磁化特性曲线。 磁化特性曲线。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几个基本概念 2.5.2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几个基本概念 (1)电枢绕组
由多个结构形状相同的绕组元件 以一定的规律连接而成。 以一定的规律连接而成。
(2)绕组元件(简称元件) 绕组元件(简称元件)
即线圈。一个元件就是一个线圈。 即线圈。一个元件就是一个线圈。 线圈 元件个数以 S 表示。 表示。

◆ 漏磁通约为主磁通的20%。 漏磁通约为主磁通的20%
2.6.2 直流电机的磁场 (1)气隙磁场 主磁场、电枢磁场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叠加磁场。 主磁场、电枢磁场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叠加磁场。
气隙磁场的重要性:是最终直接作用于电枢绕组的磁场。 气隙磁场的重要性:是最终直接作用于电枢绕组的磁场。
(2)空载磁场

源自文库

(7)电枢绕组的全部导体数z
z = 2uZNy = 2NyZe
其中: 其中: z - 电枢绕组的全部导体数 u - 一个实槽中的虚槽数 Z - 电枢实槽数 Ny - 每个多匝元件匝数 Ze - 总虚槽数 2 - 每虚槽放置2层 每虚槽放置2
2.5.3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 (1)两种最基本的电枢绕组形式 单叠绕组 单波绕组 (2)节距 指被联结起来的两个元件边 或换向片之间距离。 或换向片之间距离。 (以跨过的元件边数或虚槽数 以跨过的元件边数或虚槽数 或换向片数来表示。 或换向片数来表示。)
空载磁化特性
◆ 气隙线
磁管
较小时( 较小时), 当: Ф 较小时(或If 较小时), 特性曲线近似直线; 有: 特性曲线近似直线; 原因: 原因:此时总磁位差主要由气隙 磁位差决定, 为常数, 磁位差决定,且μ0为常数, 故得一直线。称气隙线。 故得一直线。称气隙线。 ◆ 磁饱和 较大时( 较大时), 当: Ф 较大时(或If 较大时), 特性曲线趋于饱和; 有: 特性曲线趋于饱和; 原因:铁磁材料的µ值非常数 值非常数, 原因:铁磁材料的 值非常数, 故表现为铁磁材料的磁饱和, 故表现为铁磁材料的磁饱和, 使曲线具饱和特点。 使曲线具饱和特点。
磁化特性曲线

空载磁化特性计算方法 空载磁化特性计算方法 首先:对主磁路各段: 首先:对主磁路各段: 都由已知的Ф,求出磁密 , 都由已知的 ,求出磁密B,
Φ = BS
B = µH
(S:截面积) :截面积)
再求出磁场强度H, 再求出磁场强度 ,
(µ:各段磁导率)
空载磁化特性
以 H 乘以本段磁路长度 l , H l 即为本段磁位差; 即为本段磁位差;
τ=
πDa
2p
Ze τ = 2p
(2)合成节距 y

定义: 定义:相串联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之间 的距离(虚槽数) 的距离(虚槽数) 。 对于单叠绕组, 对于单叠绕组,有: y = 1

(3)换向片节距 yk )

定义:每个元件首 定义:每个元件首、末端所连两个 换向片之间的距离(虚槽数)。 换向片之间的距离(虚槽数)。 对于单叠绕组, 对于单叠绕组,有: yk = y = 1


(6)实槽与虚槽

实槽 电枢结构中的实际物理槽, 电枢结构中的实际物理槽, 称实槽。实槽数以 Z 表示。 称实槽。 表示。 虚槽 实槽中一组上下两层的元件, 实槽中一组上下两层的元件, 即构成一虚槽。 即构成一虚槽。 一个实槽中的虚槽数以 u , 表示。 电机总虚槽数以 Ze 表示。 实槽与虚槽的关系 总虚槽数为: 总虚槽数为: Ze = u Z = S = K 虚槽
仅励磁绕组里有励磁电流, 仅励磁绕组里有励磁电流,电枢绕组 和其他绕组无电流时,形成的气隙磁场。 和其他绕组无电流时,形成的气隙磁场。 空载磁场特点: 空载磁场特点: 特点
◆ ◆ ◆
气隙磁场基本为主磁场; 气隙磁场基本为主磁场; 每对磁极的磁路相同; 每对磁极的磁路相同; 每极的励磁磁通势为: 每极的励磁磁通势为:F f
(b)
几何中 线 漏磁通
主磁 通
(4)空载磁化特性
◆ 定义
空载时气隙每极磁通Ф 空载时气隙每极磁通 与空载励磁磁通势F 与空载励磁磁通势 f 或 空载励磁电流I 的关系, 空载励磁电流 f 的关系, 称为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化特性。 称为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化特性。 即: Ф= f ( Ff ) 或 Ф = f ( If )
① 每极下元件组成支路,故:支路
对数a 等于极对数p: 对数 等于极对数 :a = p。 。
←电枢转向
←电动势方向 ←电动势方向 ←电动势方向 ←电动势方向
元件按序平移, ② 元件按序平移 各支路的组成
元件变化,但各支路的结构 元件变化, 不变, 不变,且各支路e的方向固 A。 定,B A。 支路时, ③ 元件处于不同支路时,元件 的方向将发生变化。 上e的方向将发生变化。 即为总电路 ④ 每一支路的e值, 即为总电路
然后:将各段磁位差求和, 然后:将各段磁位差求和,即得磁通势 Ff 。
Ff =∑Hi li
(6)讨论
◆空载磁化特性计算
磁管
的主磁路应包括: 的主磁路应包括:
◆Ф
– I 关系
2段气隙 2段电枢齿部 电枢磁轭 2段主磁极 定子磁轭

因为: 因为:F=IN,即:磁通势为励磁 , 电流与绕组匝数的乘积; 电流与绕组匝数的乘积; 所以: 所以:磁化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也 可标注 为If ; 其与F 其与 f 值相差 N 倍。 工程上应用I 更为方便。 工程上应用 f 更为方便。
δ
(a)
与气隙长度δ成反比 成反比, 知:气隙磁密 Bx与气隙长度 成反比 对于均匀气隙磁密 均匀气隙磁密, 故: 对于均匀气隙磁密,有: 在主极下, 值均匀如图(a)虚线 值均匀如图(a)虚线, 在主极下,δ值均匀如图(a)虚线, 气隙磁密分布如图(b) 曲线1; (b)气隙磁密分布如图(b)-曲线1; 对于非均匀气隙磁密,有 非均匀气隙磁密 而: 对于非均匀气隙磁密 有: 在主极下, 值变化如图(a)实线, (a)实线 在主极下,δ值变化如图(a)实线, 气隙磁密分布如图(b) 曲线2; (b)气隙磁密分布如图(b)-曲线2; 图(c)为主磁通情况。 (c)为主磁通情况。 为主磁通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