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朗读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

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

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太空一日缩写400字

太空一日缩写400字

太空一日缩写400字太空一日缩写,也称为SOL(Solar day)或Martian day(Mars day),是太阳系中一些天体的自转周期,即它们绕自身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从太阳系中的三个天体的角度介绍它们的太空一日缩写。

一、地球的太空一日缩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1秒,但地球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地球上每个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即地球上的“日”)为24小时。

因此,地球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SOL(Solar day),也就是24小时。

这是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上的人们使用的标准时间单位。

二、火星的太空一日缩写火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因为它的自转周期(即一天的时间)非常接近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9分35秒,因此它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SOL,也就是24小时39分35秒。

火星探测车和火星车队的任务使用这个时间单位。

三、木星的太空一日缩写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之一。

木星的自转周期只有9小时50分30秒,因此它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Jovian day,也就是9小时50分30秒。

由于木星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所以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旋涡和风暴。

这个时间单位一般使用于进行木星探测的任务。

总结:太空一日缩写是太阳系中一些天体的自转周期,它们分别是地球、火星和木星。

地球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SOL,也就是24小时;火星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SOL,也就是24小时39分35秒;木星的太空一日缩写为1 Jovian day,也就是9小时50分30秒。

在太空探测任务中,使用正确的时间单位非常重要,因此太空一日缩写的概念也非常重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

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
20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 觉。
.
21
8.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 不知从何处传来, 也很难描述 出它准确的声音, 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
6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 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 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 发送地面, 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 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 域的独霸局面,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8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到长 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 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 了,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 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钧 魄
.
9
三 记一记词义
1.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
倒了。例句: 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4.严谨: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 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
.
30
二、 示例: 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 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 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 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 字。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原创版】目录1.太空一日的概述2.太空一日的主要活动3.太空一日的意义正文【太空一日的概述】太空一日,即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太空生活,了解太空环境,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以及欣赏太空美景。

太空一日活动旨在推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太空的认识和关注。

【太空一日的主要活动】太空一日的主要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太空生活体验:在太空一日活动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太空失重、太空睡眠、太空饮食等独特的生活方式。

2.科学实验:太空一日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环境,可以进行物质、生命、物理等各种科学实验。

3.太空授课:太空一日中,宇航员可以为地球上的学生进行太空授课,传播太空知识,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4.太空漫步:在太空一日中,宇航员可以进行太空漫步,欣赏太空美景,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5.国际合作:太空一日活动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太空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太空一日的意义】太空一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太空一日活动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太空环境,提高对宇宙的认识。

2.推动太空科学发展:太空一日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推动太空科学研究的发展。

3.促进国际合作:太空一日活动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太空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4.激发青少年兴趣:太空一日活动可以激发青少年对太空的兴趣,培养未来的太空探索人才。

5.提升国家太空实力:太空一日活动可以提升国家的太空实力,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近义词:繁密 反义词:稀疏
稠密
多而密。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用于形容人的才干,含褒义。
应付自如 指处理事情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一般用于贬义。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 本末倒置 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颠倒。
本末倒置:把主次的位置颠倒。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 节,指轻重倒置。
第一次
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
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靠意志克服,最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终得以适应。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 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 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 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
对太空中敲击声 的确认也非常严谨, 试听一年多,总觉得 不像,所以就一直未 签字确认。
此外作者在叙述 中,对时间、数据等 都表述得详细、准确, 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 科学的态度。
深入探究
将《太空一日》与《伟大的悲剧》进行比较阅读,
体会其异同。
相同点
《太空一日》
《伟大的悲剧》
均属于科学探险类文章;都突出了对极端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性
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重点描摹和刻画;语言均平实简练、科学严谨,
有丰富的情感。
文体 带有自传性质,兼有“报告”成分。 历史类纪传文体,属于他传。

太空一日好句摘抄

太空一日好句摘抄

太空一日好句摘抄篇一:太空一日是指在地球上的时间延迟一天,相当于在太空中观察地球的时间。

在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不同的景象和变化,例如太阳、月亮、行星和其他天体的运动和位置。

以下是太空一日中摘抄的一些好句:1. “太空一日,地球上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阳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变得不同寻常。

”2. “太空一日,让我们看到了宇宙中最令人惊叹的景象:星系、黑洞和宇宙射线。

这些景象以前从未被人类观测到过,让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惊叹。

”3. “太空一日,让我们体验到了地球的奇妙。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地球的引力,我们就无法在这个宇宙中生存。

太空一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重力和宇宙的运作。

”4. “太空一日,让我们看到了其他星球的奇妙。

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星球,但在太空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他星球的美丽和神秘。

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宇宙的奥秘。

”5. “太空一日,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

我们只存在于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了解更多宇宙的奥秘和未知。

”太空一日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奥秘。

篇二:太空一日是指宇航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一日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宇航员经历了许多独特的体验,包括看到了地球的壮丽景色、听到了地球的噪声、以及体验了太空的独特感觉。

以下是太空一日中一些精彩的好句摘抄:"在这太空一日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和神秘。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如此美丽、如此多样化的世界,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太空中,我感到自己变得孤独和渺小。

但是,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如此珍贵和值得珍惜。

""太空一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看到了地球的壮丽景色,听到了地球的噪声,体验了太空的独特感觉。

这些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们所处的宇宙。

太空一日主要内容50字

太空一日主要内容50字

太空一日主要内容50字
太空一日。

太空,是人类探索的最后边疆,也是人类向往的未知领域。

太空一日,指的是在太空中度过的一整个24小时。

在太空中,一日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空间行走、太空飞行等。

首先,太空一日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特殊的。

在太空站中,宇航员们需要进行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比如吃饭、睡觉、洗漱等。

然而,在失重的环境下,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却需要借助特殊设备和方法来完成,比如吸管式饮水、固定式睡眠袋等。

其次,科学实验是太空一日的重要内容之一。

太空站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绝佳平台,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物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实验,以探索太空环境对人类身体和各种物质的影响,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和经验。

除此之外,太空一日还包括空间行走和太空飞行等活动。

宇航员们需要进行太空行走,进行太空站的维护和修缮,同时也需要进行太空飞行,进行对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观测和勘测。

这些活动需要
宇航员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技能,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的来说,太空一日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空间行走和太空飞行等多个方面。

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需要宇航员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以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太空一日,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摘要:一、太空一日简介1.太空一日的定义2.太空一日的历史二、太空一日的主要活动1.太空行走2.轨道实验3.太空生活4.太空观察5.太空通讯三、太空一日的意义1.科学研究的意义2.太空旅游的意义3.太空探索的意义四、太空一日的未来展望1.太空旅游的发展2.太空资源开发3.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正文:太空一日是指在太空中度过一天的时间,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太空生活,体验失重环境,同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太空一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1 年,当时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了对太空的研究和探索,太空一日也逐渐成为了宇航员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太空一日的主要活动包括太空行走、轨道实验、太空生活、太空观察和太空通讯。

在太空行走中,宇航员们需要穿着宇航服,在太空中进行各种任务,如维修航天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

轨道实验则是为了研究太空环境对各种物质的影响,包括植物生长、材料腐蚀等。

太空生活则是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进行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睡眠、锻炼等。

太空观察是指宇航员们通过望远镜等设备观察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景象。

太空通讯则是指宇航员们与地面人员进行通讯,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等。

太空一日对人类的意义重大。

首先,太空一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太空生活,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做好准备。

其次,太空一日可以让人们体验失重环境,为未来的太空旅游做好准备。

最后,太空一日还可以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太空一日的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太空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生活。

同时,太空资源开发也将成为太空一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3课 太空一日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3课 太空一日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23课太空一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创作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

按预定计划,他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

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知识精讲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

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

本文就是《天地九重》节选的部分。

【微点拨】太空一日”是指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一天,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用“太空一日”直观概括了的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航天英雄的赞美之情。

【知识拓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是指一个在太空中度过的24小时的时间周期。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描述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涵盖太空生活、太空研究、太空工作以及太空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详细的描述和举例说明,希望读者能够对太空一日有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

一、太空生活: 1. 起床和日常清洁:在太空中,宇航员需要通过定时的闹钟来唤醒自己,并进行晨间活动,如刷牙、洗脸和洗漱等。

由于循环的重力缺失,他们必须通过水龙头吸取和甩掉水,同时利用湿巾进行清洁。

2. 饮食和营养: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按照严格的饮食计划进行进食。

食物必须经过特殊加工和包装,以便储存和食用。

宇航员需获得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3. 运动和休息:为了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宇航员需要进行定期的运动。

他们可以利用太空站内的健身设备进行有氧和力量训练。

此外,宇航员还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身心的放松和恢复。

二、太空研究: 1. 实验和观测:在太空一日中,宇航员将进行各种实验和观测,以推进太空科学研究。

他们可能会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实验,以探索太空的未知领域,解答科学难题。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宇航员在进行实验和观测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宇宙、行星和地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数据分析是太空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3. 科学成果和发现:在太空一日中,宇航员可能会取得一些重大的科学成果和发现。

这些成果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并对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太空工作: 1. 维护太空站:宇航员需要参与太空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如修理设备、更换部件、清理太空站外表面等。

这些工作对太空站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宇航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工程知识。

2. 进行航天任务:宇航员可能会被派遣执行各种航天任务,如太空漫步、器械操作、卫星部署等。

这些任务需要宇航员在外太空环境中完成,对技能和勇气有较高要求。

太空一日概括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概括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概括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是一个科普类节目,主要内容围绕太空探索和宇宙知识
展开。

节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宇宙历史和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
理论、恒星形成等。

2. 行星探索:讲解各个行星的特点和探测任务的进展,如火星、金星、土星等。

介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科学发现。

3. 太空探险:介绍人类的太空探险历史,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国际
空间站等。

讲述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宇宙奇观:探讨宇宙中的奇异现象,如黑洞、星系碰撞等。

解释这
些现象的科学原理和研究成果。

5. 未来发展:展望未来太空探索的发展方向,如载人登陆火星、深空
探测等。

介绍相关技术和计划。

这些内容通过科学解说员的讲解、图像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呈现给
观众,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知识。

通过太空一日,观众可以了
解太空的辽阔、神秘和美丽,增强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 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 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 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 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课后拓展: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虞】 不用忧虑。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整体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第一部分: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 起飞阶段 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 飞行阶段
“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心理活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但是自己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37)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37)

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

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原文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

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11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2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太空一日结构划分

太空一日结构划分

太空一日结构划分
太空一日的结构划分是基于天体运动和时间概念而进行的,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
1. 太阳日:太阳日是以太阳在天空中经过地球同一点再次回到该点的时间为周期。

太阳日的长度为约24小时。

2. 恒星日:恒星日是以地球相对于远处星团的运动为参考,从地球上看,星团在天空中经过同一点再次回到该点所需要的时间为周期。

恒星日的长度约为23小时56分钟4.1秒,也被称为恒星日常。

3. 银道日:银道日是以太阳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轴旋转所需时间为周期。

由于银道系的运动速度较慢,银道日的长度非常长,约为225-250 万年。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的时间概念与地球上的时间系统有所不同,因为太空中没有昼夜交替、自转等地球特有的现象。

太空任务通常使用恒星日或其他更为准确的时间系统来计算和记录时间。

此外,太空任务中还常使用太阳高度角、轨道周期等指
标来划分太空中的时间段,以便任务调度和计划安排。

具体的划分方式会根据具体的任务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太阳活动:太空中的太阳活动非常活跃,包括太阳耀斑、太阳风暴和太阳黑子等。

这些活动会对地球的磁场和通信系统产生影响。

2. 行星探索:太空探索任务通常会包括对其他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探测。

这些任务可以通过探测器和卫星进行,以收集有关其他天体的数据和图像。

3. 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ISS)是一个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地。

它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和运营的,国际宇航员在其中进行长期驻留。

4. 卫星发射:许多国家和私营公司都在进行卫星发射任务,以提供全球通信、天气预报和导航等服务。

5. 太空科学研究:太空中有许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对宇宙射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暗能量等的研究。

6. 太空旅行:太空旅行是指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的探险和旅行。

目前,人类已经进行了一些有限的太空旅行,包括进入轨道和前往国际空间站。

这些是太空一日的主要内容,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在太空中发生,推动着太空科学和探索的不断前进。

太空一日课文内容概括

太空一日课文内容概括

《太空一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以及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12。

文章以空间的转换顺序,从飞船起飞到返回地面,详细叙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经历,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珍视2。

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身体感受,如听到了奇怪的声音,手臂麻木等,以及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太空中壮丽的景色,
如日出日落、太阳风暴等。

同时,他也描述了在太空中遇到的各种危险和困难,如飞船受到不明物体的撞击等,以及如何在困难中坚持并最终成功返回地面的经历12。

整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太空探索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太空环境和探索过程中的挑战2。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太空一日》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经历,感受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体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很特别的文章,叫《太空一日》。

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吗?生:杨利伟。

师:对啦,那大家对杨利伟了解多少呢?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师:非常好。

那我们就开始走进他的太空一日吧。

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文章)师:好啦,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讲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各种经历。

师:没错,那他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生:他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景象。

师:还有呢?生:还遇到了一些危险。

师:对,那作者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生:很严谨,很认真。

师:非常棒。

那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文章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他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那一段,大家有什么想法?生:感觉很神奇,也有点害怕。

师:那作者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生:他很冷静地去分析。

师:对呀,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那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生:要严谨对待事情。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了我国第六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一 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航天员景海鹏第三 次参加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进行宇航员在太 空中期驻留试验,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 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成功打开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舱门,两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二 号空间实验室,景海鹏成为第一个进入天宫二 号的航天员。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巡视四周,反而放心一点了:可能没什 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
率并不高。
4.“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 分。”航天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
天,太空航行漫长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
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我国太空探险的新
严谨(jǐn )
稠密( chóu)
烧灼(zhuó ) 千钧重负( jūn )
自学指导二: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相关问题。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5分钟)
意外情况 火箭和飞船急剧 抖动,产生共振 失重状态下“本 末倒置”的错觉 听到神秘敲击声 过载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痛苦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主要任务是与天宫 一号对接。升空后2天,”与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成 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 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 2012年6月16日,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 于18点37分24秒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 洋、刘旺顺利升空,航天员景海鹏第二次参加飞行 任务;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参加载人航天飞行的女航 天员。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 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 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
纪元。
看一看板书,课程要结束
太 空 一 日
15日9时整 起飞 飞船:振动 航天员:痛苦 难受 急剧抖动 俯瞰地球 后来 运行 飞行速度快 发现神秘敲击声
16日6时23分着陆 裂缝 晃荡 紧张 惊慌
恐惧 应付自如
严 谨 科 学 的 工 作 态 度
惊 心 动 魄 的 太 空 飞 行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 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 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 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 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 、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 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
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
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 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 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 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
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2013年6月11日,我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 于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 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 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升空后再和 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任务将是对“神九”载 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在轨飞行15天, 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与 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 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 二号即第二代空间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词。(重点) 2.浏览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回答课后相关 问题。 3.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树立民族自信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介绍作者及背景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
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 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心理活动 以及举动
靠意志克服
别害怕 没有紧张 紧张惊慌
眼睛闭着猛想
趴 听 看 找
抛伞时飞船剧烈晃荡 不用紧张,很正常
拽 按下
自学指导三:细读课文,正确回答下列 问题。
1.杨利伟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但是,我没有看到长
城”。请从杨利伟叙述的太空所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①“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 筑。”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
而只是一段弧。”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
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
③“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 分辨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长
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2.“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这里的“另 有原因”指的是什么?杨利伟又是如何克服的?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于12 日0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也是第一次将两名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 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 一次太空行走开始,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 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 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 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 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 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自学自导一:结合字典等工具,给课后 生字词注音。
弧形( hú )
炽热(chì )
轮廓(kuò )
遨游( áo ) 瞬间(shù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