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结构病理学》一些知识(第一次修订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术语:嗜锇性板层小体、酶原颗粒、腺腔、毛细血管、粗面内质网、肾小囊腔、基底膜、足细胞胞体、毛细血管、肾小囊壁层
1、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含有游离水,不能与包埋剂混合,必须用中间介质(脱水剂)驱除水分,以利于包埋剂浸透渗入。常用脱水剂为酒精或丙酮。市售无水酒精和丙酮往往含有少量水分而纯度不够,可事先加入无水硫酸钠或硫酸铜等干燥剂吸去水分。脱水的时间可根据样品的不同而适当延长或缩短。
2、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编译组织之间的细胞间质形成的薄膜,包括透明层、基板、网版。功能:支持、连接、固定。
3、质膜:亦称为细胞膜。它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细胞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0nm ,在低倍tem 下观察质膜时,它呈一条致密的细线。在高倍TEM 下,质膜呈现出“两暗一明”的三夹板式结构,称为单位膜。
4、景深:景深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值,而是与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有关的,用以表达纵深方向层次细节程度的度量。扫描电镜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扫描电镜的景深比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投射电镜大10 倍左右。
★线粒体: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呈线状、粒状或短杆状。光镜下,线粒体直径为0.5-1.0um ,长短不一。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内、外膜之间的腔隙称线粒体外室,内膜围成的腔称线粒体内室。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山脊] 膜之间的间隙称“[ 山脊] 间隙”,与外室想通。
★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病理:线粒体对有害因素敏感,易出现超微结构上的异常改变,且在一定范围内又是可逆的,故线粒体是电镜下观察细胞受损的重要形态指标,有人称之为“细胞病变指示器”,是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1. 肿胀,有室内肿胀和室外肿胀;2. 肥大及增生;3. 巨大线粒体及环形、杯形线粒体;4. 线粒体间疝形成;5. 包含物;6 线粒体固缩;7. 急支颗粒增多、增大。
★高尔基体:在电镜下,不同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均有很大差异。但其最基本的成分主要包括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扁平囊泡是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部分,一般由3-8 层堆成,表面光滑,囊腔宽约15-20nm ,囊间距约为15-30nm 。小囊泡直径约为40-80nm ,界膜厚约为6nm (和ER 膜接近)。数量较多,与一般吞饮小泡类似,散布于扁平囊泡周围,常见于形成面附近。大囊泡直径为0.1~0.5um ,其界膜约8nm ,其厚度和质膜相近,在一般切面上多见于扁平囊泡扩大的末端,有时可见与之项链,或见于分泌面,所以也称之为分泌泡或浓缩泡。
★主要功能:1.形成和包装分泌物;2.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3.蛋白质的加工改造;4.膜的转化。
★病理:1. 高尔基复合体肥大;2 猥琐、破坏、消失;3高尔基复合体扩张;4. 内容物的改变。
电镜的类型:超高压电、高压电经、高分辨电镜、普及型电镜、简易型电镜。
样品制备:# 取材、# 固定、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含有游离水,不能与包埋剂混合,必须用中间介质(脱水剂)驱除水分,以包埋剂浸透渗入。常用脱水剂为酒精或丙酮)、浸透和包埋(一般是石蜡包埋后再用普通的石蜡切片机切片,或是不经石蜡包埋,直接将组织作冷冻切片)、超薄切片术(是应用超薄切片机制备出供投射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的专门技术。要切除可供透射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是很不容易的。它取决于浸透包埋的成功与否、切片机的质量和玻璃刀的正确选用,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多种因素。
取材:
取材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备出的标本能不能符合观察的要求,取材的要点是:
1. 快:正确取材的关键是操作必须快速,以尽量保持材料的新鲜,实验动物应在麻醉(1% 戊巴比妥钠片5ml/kg 体重腹腔注射)或断劲后1~2 分钟内取材完毕,临床活检也要求力争一分钟内将组织投入盛有新鲜固定液的有盖青霉素小瓶内;
2. 小:所取的组织块应小,不要贪大。一般要求将组织切成1mm3 大小,因为固定液渗透速率缓慢,组织块过大则中心部位得不到良好固定;
3. 利:切割组织所用剪刀,双面刀片等都必须锋利,操作时应避免揉割、牵拉和挤压组织,防止组织受机械损伤;
4. 净:取材用的青霉素小瓶等玻璃器皿,都先清洗后泡酸,然后再清洗,用蒸馏水洗三次,重蒸水洗三次,烘干后备用,切割组织用剪刀,双面刀片等也要求干净(要求用新的刀片,使用前擦净油脂);
5. 冷:取材可在常温下进行,但如有条件,最好在4 ℃低温条件下操作,以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从而尽可能减少组织自溶,所用器械、容器及固定液都应预冷,修块也应在滴有冷固定液的蜡板或玻片上进行;
6. 做好标记:进行电镜观察的目的无非是科学研究和病理诊断,因而组织块投入固定液小瓶时,应注意做好标记,瓶签上用铅笔注明组别、编号等,在取材以后的处理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此外,由于电镜观察的范围很小,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取材部位应准确和基本一致,因为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在组织结构上可有很大的差别。
固定:固定剂:四氧化锇酸、戊二醛、高锰酸钾、甲醛
浸泡固定法:即戊二醛- 锇酸双固定,即样品先用 2.5% 戊二醛在 4 ℃下固定 2 小时,在经缓冲液多次清洗后,用1% 锇酸在4 ℃下后固定2 小时,后固定一般在电镜室完成。不同的样品锇酸固定的时间不一样,如培养细胞可相对缩短,皮肤、细菌可相对延长。
体内原位固定法:动物麻醉后暴露所需的组织或器官,将预冷的固定液立即不断地滴到组织上,直至外层组织适度变硬,再切取所需变硬组织进行常规的双固定,这样即可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又避免了缺血造成的超微结构损伤。
灌注固定法:通过血液循环将固定液灌流到所需固定的组织中,组织适度硬化后,再切取所需组织。适用于取材困难的柔软组织或浸透、死后变化较快的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视网膜和肾脏等组织。灌流固定迅速而均匀,在保存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可保存酶的活性。
毛细血管的类型:1. 连续型;2. 有孔内皮;3. 血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