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求生存 以创新谋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

0引言

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村开展成人教育。构建农牧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开展农牧民素质教育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用技术为出发点,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健康的发展。

1抓好队伍建设,齐心协力固根基

阜康市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自国家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以来,各乡镇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培养新型农牧民为重点,狠抓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把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工作纳入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时调整、充实镇农技校校务委员会,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涉农各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农牧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强化对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领导。切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在提高当地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实用技术水平和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科技培训引领,夯实学校基础

2.1新技术引领。注重新品种的栽培推广

农牧民技术学校在进行科技培训时。采取引导广大农牧民种植市场行情好、有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比较明显的经济作物,重点发展主导优势经济作物,积极与制种企业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实施多项科技项目。如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农技校,近年来,共实施区、州、市项目20个,引进制种豇豆、色素菊花、高产打瓜、滴灌番茄等16个品种。使高效订单作物面积达到总面积的98%。

2.2评定示范村。选拔示范户。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建立和形成了以农牧民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科技示范体系。实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牲畜品种改良、家禽规模化养殖等科技项目推广运用。培养科技示范户和指导模式化栽培,带动广大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

2.3实施“阳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的宣传,建立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的长效机制。在培训时本着“学得懂、用得上、出得去”的原则,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确保“转得出、稳得住”,形成“外出赚钱、回乡创业、建设家园”的良性循环机制。如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农技校。借助本地重化工业园区、

铁路扩建、准东煤田等项目增员用人的有利时机,利用镇、村二级网络,及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为劳动者、用工单位提供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申请、职业技能等服务。近3年来,开展了各类基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下乡为农服务,共培训农牧民9880人次。培训率90.9%,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562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6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100余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构建新型农牧民培训体系

3.1大力实施农牧民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启动“农牧民素质教育工程”,为传统的“科技之冬”培训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由农技校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任务分配到人,由农技校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采取农闲季节集中培训。农忙季节到现场培训,使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3.2积极拓展农技校教育培训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

农技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对专兼职教师实施新技术示范推广、下乡为农服务、实用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农技校教师要成为农牧民的贴心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农科人。把“听得懂、学得会”作为实用技术培训的基本原则,在农牧民中培养一批有经济头脑、懂经营管理、能科技致富的新型农牧民,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农牧民勤劳致富。根据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认真收集和分析市场行情,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农牧民大力发展市场行情好、有龙头企业带动、比较优势明显的经济作物,适时调整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主导优势经济作物,大力推行订单农业。

4结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中培育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对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各乡镇农技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意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技校应有的职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