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创新教学论文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创新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的科学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
让学生尽可能的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革,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
例如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5-1],为了操作的方便,减少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系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
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条件增强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
但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可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并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摘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使实验有成效,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创新性的观察,然后才能对实验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对学生科学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理念;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o6-1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又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因此要使实验有成效,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创新性的观察,然后才能对实验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对学生科学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文就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观察实验能力的创新观察能力是通过感官捕捉事物中典型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外部特征的能力,是准确把握实验的基础。
在实验的教学化过程中,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实验观察能力,现总结如下:1.1综合性在化学实验的诸多现象中,若观察的角度和方位不同,看到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同,想到的问题或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如在乙烯的性质实验中,按教材介绍的方法,用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取的乙烯很容易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表面上看实验很成功,实则不然,因为学生观察时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乙烯的褪色现象上,而制取乙烯时反应物变黑,生成的乙烯又具有刺激性气味等现象没有被观察和记录到,致使用混有so2的乙烯来进行实验,当然不能正确反映乙烯性质的实际。
若把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同样也会使其褪色,如果不综合观察实验现象,还会得出乙烯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错误结论。
1.2敏锐性观察的灵敏程度是影响发现和创造的重要因素,缺乏较强的敏锐性就难以在细微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去发现问题,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或者“目标以外”的化学现象。
如实验室cu与浓h2so4观察产物,往往生成黑色的物质,而教材中指明产物是cuso4和so2,引导学生对这类细微或“反常”现象的观察可有效培养其观察的敏锐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认知功能,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
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创新的能力。
希望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打开每个学生创新能力大门的钥匙。
化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而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机制,则是学校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认知功能,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
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谈一些想法。
一、重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在化学实验方法中,科学的、全面的观察尤其具有特殊的关键作用。
因此,要创新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积极的分析研讨,这样才能有新发现、新突破。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一般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中的观察两个方面。
对化学初学者来说,有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往往不能抓住实验的本质特征来观察,实验效果不理想。
为此,教师一定要给以正确的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
二、重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创新,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创造者所必备的直接动力。
这种能力越强,其创造能力就越大,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学做结合,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途径。
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化学实验创新论文(8篇)
化学实验创新论文(8篇)化学实验创新是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创新化学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进行新颖的研究,开展前沿领域的探索。
本文将介绍8篇化学实验创新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硒化铋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通过实验室制备并表征硒化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硒化铋在光电领域的应用。
其中,硒化铋的制备可通过沉淀法、水热法等方法实现,而硒化铋的光电性质则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等手段进行测定。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整合了硒化铋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探索其在光电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第二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碳氢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作者通过对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探索了反应机理中碳氢化合物的作用。
其中,作者采用了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探索了碳氢化合物在反应机理中的作用,为类似的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纳米材料的催化反应研究”。
作者以银纳米颗粒为催化剂,研究了硝基苯在银纳米颗粒表面上的加氢还原反应。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催化反应中,实现了对硝基苯的高效加氢还原,同时也探索了银纳米颗粒的催化机制。
第四篇论文的题目是“新型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作者制备了一组新型铂配合物,以此作为有机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为有机合成反应开拓了新的途径。
第五篇论文的题目是“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以氨为还原剂,研究了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并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其中,作者采用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深入研究了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并实现了氮气的高效转化。
第六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材料科学的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十六篇)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十六篇)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
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
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
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
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
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
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
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
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
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
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
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本文探讨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故通过改演示实验为设计实验,改结论为实验,改习题为实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提高能力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将是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发展科学素养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施教的基本任务。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新教材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1、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
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
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
因此,只有认真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开发。
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中有其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改进部分课堂演示实验、开展探究性实验和化学史教育,利用家庭小实验等方法,这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社会已把是否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培养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创造的精神,创造的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现在结合实验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体会。
1.增加趣味性实验,驾驭学生好奇心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化学很多实验,像“滴水生火”、“空杯生烟”、“滤纸自燃”、“黑色面包”、“白纸显字”等等不胜枚举,趣味无穷。
实验的这些特点,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
我们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增设趣味实验,让同学们乐学,好学。
2.改进部分课堂演示实验课本的实验一般都有了明确的结论,这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而言,做这实验只不过是验证一下而已,对于培养创造能力没有多大帮助。
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做一些改进和补充,这样不仅完成课本对实验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原装置的缺点并改进原装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二氧化硫一节中需用到二氧化硫气体以探究其化学性质,由于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在操作时会污染环境而影响师生的健康。
创新性实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性实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创新性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本论文旨在研究创新性实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给出了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性实践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性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原理包括:贴近学生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
一、创新性实践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创新性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创新性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将具体的化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索化学现象,使学习过程更具乐趣和创造性。
创新性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2. 创新性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性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实践课题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创新性实践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使他们具备独立开展实验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性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促进创新性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这种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践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创新性实践方法和策略1. 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创新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为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素质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自己实验代替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通常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示范给学生,毫无疑问,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都会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兴趣。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再满足于观察演示实验,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去探索化学知识。
因此,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演示实验。
比如,氧气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实验中,在以前基本上由老师”包办”完成,学生被动地听讲,作笔记改为师生共同来做,让学生积极参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教师加以指点,将氧气性质的时候我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而让学生做木炭、硫等在氧气中的燃烧。
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通常是采用”告诉——验证j应用”的教学模式,采取”照方抓药”式的操作,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会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甚至是”异想天开”,把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文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本文苏教版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进行设计、改进、推理的操作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和人才观形成初期,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实验经费不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验重视差别很大;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停留在黑板上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实验技能水平偏低;中学生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水平不高。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验中动手、动眼、动脑,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1.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揭示人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和內部机制,如注意、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的认知过程,强调人类认知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人的认知结构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重视研究高级的认知过程,语言以及学习、问题解决、决策等,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探讨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比较典型并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化学实验验证知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实验技能;挖掘教材中探索性的实验,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2.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⑴.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⑵.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⑶.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实验前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众多教师都提到过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有结构”的材料,以便学生实验操作。
而从化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高度来看,“有结构”的材料应是揭示学生实验的思路和实验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活动的材料。
它能使学生创新思维活动融于化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它体现学习思路、方法等。
例如,教学《氢气的制取》一课,常规做法是教师提供制取氢气的各类仪器,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教学思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等,实验完毕后,教师对操作不正确的环节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中“材料”只起到了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作用,并没能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积极思维、努力探究的活动。
如果改换成另一种方式,你看如何?课前,教师为实验学生提供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让他们根据氢气的原理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并交代好值得我们注意的事项及装置的共性:1. 都需要加热;2. 都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但收集方法却不同。
类似的实验很多,像这类的做法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中注重“序”的训练1. 观察有“序”。
观察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有选择地获得有关信息的活动,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对学生的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观察的有“序”行性,决定着思维的层次性。
观察的有序性可体现为:整体—局部—整体,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
2. 操作有“序”。
在实验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经常在学生对一个化学实验问题刚刚了解而不透彻,便急于放手让学生操作,以期待他们的发现。
这样恰恰使学生无从下手,思维常处于茫然状态。
所以,要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先明确操作的目的,再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操作技能思考设计操作方法。
如,组装仪器的顺序,连接仪器的方法,药品的取用,怎么往试管里放,这个实验与那个实验的区别在哪里等。
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摘要】本文介绍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怎样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教师创新教育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中学化学新课标要求学生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性的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还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其中创新思维是关键。
化学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和帮助,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为此谈一下我的看法: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养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经过科学抽象的思维,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应注意把每个操作讲清楚,同时要分析说明理由,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死记实验步骤,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物状态、性质等,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固——液不加热制气体的发生装置,而不采用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呢?随后引导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反应后的残液中含有些什么物质,该怎样处理;再引导学生分析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可能含有的杂质,根据杂质和co2气体的性质,要得到纯净的co2气体,该采取什么措施除去杂质(即用什么试剂和装置);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怎样来检验气体和验证气体已收集满(即验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的奥秘,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观念的陈旧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教育的怪圈里,有些教师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有悖于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创新的观念,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保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创新精神,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由教的对象变为学的主体、创新的主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二、改进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反应器中有空气存在,反应生成的NO立即被氧化成NO2,难以观察到无色的NO.要想看到无色的NO,关键是生成的NO不与空气混合,避免生成红棕色的NO2.实验时,我改用两只大试管分别盛2 mL的浓硝酸、稀硝酸,分别投入小块铜片,再用滴管吸取制得的起泡剂,伸入试管液面处挤压滴管头,在液面处形成泡沫聚集层;稍给试管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推动泡沫聚集层不断上升;由于泡沫阻隔了空气与生成气体的接触,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在盛浓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呈红棕色,而盛稀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为无色.这一简单改进,启发了学生对其他实验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笔者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行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验证已学知识的正确性,整个演示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位置上,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某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或现象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介绍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 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2)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3)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得到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保持了较长时间不变色.通过开展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说、去练、去做,让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化学实验的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使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化学的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的化学教学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化学教师探讨的大课题。
本文主要谈谈高中阶段如何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科学史,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好的素材。
通过对化学史实中某些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氢气时,介绍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某些金属与酸(无强氧化性)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氢气的方法,在工业上虽无实用价值,但却是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的极为简捷的方法;学习王水时,介绍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是怎样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在学习磷时,介绍法国人布兰特是怎样发现磷的等等。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中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本来就不算多,而有的教师不自觉的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或干脆以程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导致学生们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教师应努力通过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可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比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以前总是由教师“承包”完成,学生不思索,被动听记,现在改为师生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制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反应液温度的严格控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温度太高或太低会造成什么结果,应如何处置?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认真思考、设计处理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范文第1篇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讨论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乐观展现和推动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老师素养,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育从教力量具有剧烈的示范作用。
90年月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把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老师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觉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同学自主发觉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争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试验教学的讨论,构建了以试验探究发觉学习为主旨,以“观看试验——预备试验——操作试验——串联试验——设计试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试验串联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学校生教学中注意讨论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究。
初期,我较多地采纳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讨论。
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讨论课题设计讨论方案实施讨论方案信息加工处理成果沟通评判。
例如:引导同学就铜与浓硫酸试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讨论。
通过试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
通过讨论,同学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试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新课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化学是研究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系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化学教学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不仅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发挥实验特有的优势,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观察,抓住本质。
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引导、启发学生如何观察,这样由观察到的表面现象通过逻辑分析引申到本质,使学生通过一次演示实验的观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在观察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
以最简单的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为例,该实验是利用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大量白烟,来证实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采用的方法是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两者只要接近(不需要接触)就有上述现象。
把握两个玻璃棒之间的距离是关键,既要保证实验现象的明显,能见度大,又要让学生观察白烟是现象,其本质是氯化氢与氨气发生了反应。
虽然不到一分钟的演示实验观察,通过白烟这一实验现象却使学生掌握了氨的化学性质,同时也巩固了浓盐酸和浓氨水易挥发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利用实验现象分析本质,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全过程。
又如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实验,不能只观察到有氢气生成,以及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变红这两个现象,应该在实验开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等实验结束时大家叙述各自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包括将钠投入到水里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小球、不停地在水面上转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水雾及气体产生、燃烧、使酚酞试液变红等一系列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是极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可知钠的熔点低,同时生成的产物是氢气和氢氧化钠等。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关实验的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以托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为此,我们将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实验重新设计,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形成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实验的有关原理及现象,强化实验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装置是完成实验不可缺少的基本设备,教学中,对有些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创新后,可以达到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视度好、成功率高的目的。
例如: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若改为带双孔橡胶塞的u型管,一个孔插入盛水的分液漏斗,另一孔插入带止水夹的导气管,金属钠盛放在u型管中。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便于检验生成的氢气。
又如:实验室制甲烷,可改用碳化铝与水反应来制备,装置为带单孔橡胶塞的支管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此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再如,实验室制乙炔,可改用乙醇和硫酸铜饱和溶液代替水与电石反应。
这样既减慢了反应速率又不会产生泡沫,还能除去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防止空气污染。
另外,实验室制氧气时,可以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二)加热高猛酸钾的化合物;(三)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四)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直接分解,通过分析、归纳、比较,上述方法中第四种从反应装置、反应条件、反应速率、产品纯度、经济成本、污染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
故用第四种方法最佳,教学中,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方法的如此改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激起学生化学兴趣的首要外因,所以要使学生爱好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上化学课时大多呈现出“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教师做实验——学生背结论”的灌输模式。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有害无益的,素质教育当然就更谈不上了。
因此,实验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一般来说,实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改进实验仪器,优化仪器功能
众所周知:酒精灯与酒精喷灯都是燃烧酒精产生热量的实验仪器,均为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可为什么酒精灯中酒精的燃烧却是黄色火焰?有没有办法进行改进?认真分析可知:酒精灯燃烧的是酒精液体,而喷灯燃烧的是酒精蒸汽。
黄色火焰是因为酒精没有充分燃烧的结果,能不能像酒精喷灯那样先将酒精变为气体呢?考虑到酒精喷灯的工作原理后,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取长与酒精灯高度一样的铜膜裹成圆筒状,圆筒的半径就是酒精灯灯芯瓷质套管的内径,铜管口要低于瓷套管口少许。
然后在铜管内穿入灯芯,润入酒精,点燃。
可以观察到火焰开始是黄色,以后慢慢变成了淡蓝色。
火焰的温度明显高于改良之前,但又低于喷灯的火焰温度。
二、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操作
对于一个传统实验,实验装置的可行性不容置疑,但这个装置是
不是最好的呢?这个装置是不是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呢?
比如:反应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反应的耗能对资源的浪费,反应速度过快对实验都产生安全隐患,反应速度太慢而不利于课堂教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连接处太多等等都是实验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从细处着想,才能改进实验装置,从而优化实验。
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个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到的100ml水和100ml酒精最后均是倒入废液缸。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违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此时可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1.取一长90cm、直径1cm的粗玻璃管,一端封闭,外壁套一红色橡胶环作标志。
2.先向玻璃管内倒入约40cm高的水(水中可加少量品红),然后缓缓倒入约40cm高的酒
精。
把红色橡皮套移到上液面处,仔细观察水和酒精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界面。
3.用手指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酒精与水混合均匀。
结果液面下降2 cm~3 cm,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经过改进装置,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节约了实验的资源。
三、对实验不回避,不含糊其辞,敢于优化方案
在一些实验过程中,常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对于有难度、危险性的实验,教师一般都是避
开,只给学生讲授方法,却没有想到,在这些实验的操作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去创新。
对于实验,只讲不做,其结果就是错过了培养学生创性造思维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如果向浓硫酸中加水就有危险,但如何让学生看到该操作的危险性呢?直接向一烧杯的浓硫酸中
滴加水,由于沸腾而飞溅出来的水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短,所以沸腾现象不明显,不足以说明问题。
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改进:将浓硫酸放入表面皿中,取一大漏斗,漏斗内壁贴几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将大漏斗罩在表面皿上,用自制细滴管吸入水,从大漏斗的导管伸入,待接近浓硫酸时,快速注入水,立即沸腾,飞溅出的液体很小,但在石蕊试纸上留下它的踪迹。
这样的设计,既安全、形象,又能让学生认识到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是比较危险的。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必要性。
四、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如区分氮肥和钾肥的实验,如果采用在肥料中加入石灰研磨的方法,会导致整个实验室都是臭的。
可做如下改进,先将少量熟石灰倒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分别加入氮肥或钾肥,塞上有导管的橡皮塞,振荡试管,在导管口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氮肥,否则就是钾肥。
又如在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实验中,要用比较多的固体氢氧化钠和少量水,才能达到实验的效果。
此时可做如下改进:将试管中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把火焰移开,水就停止了沸腾。
当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
了。
这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水沸腾了。
总之,实验中无不渗透着新的知识和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天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作为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不可低估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可被埋没。
而要做到这一切,化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因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
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既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的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