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篇章结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庄子》的篇章结构方式

作者:刘生良

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1期

摘要:通过对《庄子》三十三篇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全面考察,可以看出,其一般结构方式有并列式、连锁式、层进式、承接式、总分式(包括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等)等几种类型:同时其复合结构方式大致有多重组合、多种相兼等几种形式。

关键词:《庄子》;篇章结构;一般结构方式;复合结构方式

中图分类号:1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1-0073-07

关于《庄子》的文本结构,笔者已撰文论述了其纵向结构层次是“言、象、意”层层深入的“召唤结构”,其横向结构体系是由内、外、杂篇组成首尾圆合、三重回环的回旋结构体系,并说明内篇各篇及外杂篇的许多篇章在总体上都是回环结构,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包括内七篇在内的《庄子》各篇的内部结构都是千篇一律的统一模式。事实上,《庄子》各篇的内部结构灵活多变,并不完全相同。

一、一般结构方式

关于《庄子》的篇章结构,目前仅见到王景琳、孙以昭、阮忠等先生有过一定探讨。王氏将庄文的结构方式归纳为并列相承式、一本多茎式和链式三种:孙氏总结为论证式、归纳式和连锁式三种:阮氏从章法的角度归结为游龙式章法、故事式章法和议论式章法,但涉及的篇章都较有限。笔者对《庄子》三十三篇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全面考察.同时参考诸贤的高论,认为《庄子》的一般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式

并列式篇章结构,是指篇章中各自独立完整的章节、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平等、并列、相关或相对的。没有主次、偏正之分和相互包含、领属的关系。在庄书中,《人间世》《山木》《让王》等全篇以及许多篇中的一些章节,都属于这种结构方式。

《人间世》一篇,由“颜回见仲尼请行”、“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匠石之齐见栎社树”、“商丘大木和荆氏之木”、“支离疏”、“孔子适楚接舆作歌以讽及续曲”七则寓言组成,每则寓言自成一段,“都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所使用的描写手法也各具特色,特别在寓言和寓言之间,庄子没有插入任何过渡性的文字。七则寓言犹如七颗珍珠,在形式上并列”。细按文意,七段文字又可分为并列的两组:前三段为第一组,分别从事君之难、奉使之难和傅太子之难的角度,阐明如何“处人”之道;后四

段为第二组,分别以“散木”因“无用”免患,“大木”以“不材”自全,支离疏因残疾“终其天年”以及接舆讽世之歌等,说明如何“自处”之道。“此篇为涉乱世以自全而全人之妙术,君子深有取焉”。其要旨,乃是阐述无为无用无己的处世之道,所谓“心斋”、“游心”、“顺物”、“无用”、“不材”、“支离形德”、“无用之用”,“总不外《逍遥游》‘无己’妙义”。可见全文两组七段并列的文字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表现同一主题的。需要说明的是,篇末“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一小节尤其是末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应是对接舆之歌的引申发挥,既总结此则寓言,又总结“自处”之道,又呼应开头,似乎还有总结全文之意,真可谓一石三鸟。《逍遥游》末段、《齐物论》末句亦有类似的意义和作用,可见庄文结尾常用此法。那么我们是将其归之于最后一则寓言或相关部分呢?还是与上文割裂开来作为全文的结论部分呢?像这种情况,我们以为当以归之该则寓言为宜。最多只能作为该部分的结论,显然不宜单列为全文的结论。有人误以为《人间世》此小节乃全文结论,认为此篇为先分后总的归纳式结构,似乎是未明庄文结尾往往一箭双雕或一语多用之奥妙所致。关于庄文结尾之妙,详见拙文《论(庄子)的结构艺术》的有关论述。显而易见,《人间世》的篇章结构是由平行的两组大并列、七段小并列所组成的并列式结构。

无独有偶,与《人间世》内外对应的《山木》一篇,不仅承《人间世》之旨加以申发,而且结构亦与之相类似。此篇由九则寓言组成:“庄子行于山中”一则,先言山木以不材致福,忽又转出家雁以不材见杀一喻,说明不材、无用有时亦不足以免患,于是认为应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为好:接着又忽然一转,以为这样“似之而非”,仍“未免乎累”,只有乘道浮游,与时俱化,物我两忘,才能全身免患。“市南宜僚见鲁侯”一则,说明鲁侯“不免于患”的原因,在于有国、有人、有己,只有“去国捐俗”、“虚己游世”,才能免患无害。“北宫奢赋敛为钟”一则,说明纯任自然、勿求人为,事情反倒能迅速办成。“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一则,写大公任以海燕柔弱无能而“行列不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等开导孔子,阐明“去功与名”、“削迹捐势”,方可免患无灾。“孔子问子桑户”一则,写子桑户以“林回弃千金之璧,而负赤子趋”,“形莫若缘,情莫若率”晓谕孔子,阐明与人交往,必须去掉虚文繁礼,任其自然天性的道理。“庄子衣大布而补之”,通过魏王与庄周的问对,说明人处“昏上乱相之间”,若要避免重蹈比干覆辙,就不能不泯绝一切奢望,曳尾于涂中。“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又通过孔子困而自怡的故事,说明游世者不可厌恶困穷,也不必希求利达,而应顺时安分,做到“人与天一”。“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用连锁、层进的笔法,写庄周看见蝉得美荫而螳螂在后,螳螂执翳而异鹊在后,异鹊贪利而庄周在后,庄周执弹而虞人逐谇在后,这和《国策》庄辛以蜻蛉、黄雀等说楚襄王一样,说明世间危机遍伏,辗转相生,从而警示世人:若见利忘身,必遭祸殃;而虚己忘利,方为处世良方。“阳子之宋”一则,通过阳子所见逆旅主人贵丑妾而贱美妾的故事,阐明去矜虚己,“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的处世之道。九则寓言,基本上不存在相连相应或层层递进的关系,都是平行、并列的,然而又都围绕着阐发全身远害的处世之道而详细展开,“其要只在虚己顺时而去其自贤之心”,“可以补内篇《人间世》所未备”。由此看来,《山木》篇也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

还有,杂篇《让王》写了近二十个圣贤高士让王、拒粟、却聘、安贫、死节的故事,都是并列关系;把它们以类相次,似可归为重生轻物者、安贫乐道者、随遇而安者、高尚其行者四组,这四组之间也是并列关系,所以全文应为并列式结构。外篇《知北游》,杂篇《徐无鬼》《盗跖》亦属此类结构。《列御寇》一篇,盖随手缀叙之文,杂纂凑合成篇,内容驳杂,结构亦较松散,但各章皆平列并行,大致也可归入此类。另外就章节而言,像《逍遥游》《养生主》《大宗师》《在宥》《至乐》《达生》《外物》《德充符》等总分式结构的分论部分都是并列式结构,不胜枚举。

2.连锁式

所谓连锁式,是指《庄子》一些篇章的章节、层次之间环环相衔、蝉联而下的一种结构方式。王景琳先生把这种方式称为“链式”,并以《逍遥游》首段为例,对其由“鲲”到“鹏”,由“鹏”到“南冥”等,又由“蜩与学鸠”到“小知”。由“小知不及大知”到“小年不及大年”等环环相衔、丝丝入扣、蝉联而下的特点作了精彩论析。这里我们再以《齐物论》等篇为例加以说明。

《齐物论》是庄子论述其相对主义认识论的一篇长文,叙议交互,包举颇富,但始终具有连锁回环的结构特点。首章以南郭子綦“丧我”发端。为“齐物论”立竿见影,已逗出妙义;又借子游问答揭出“人籁”、“地籁”、“天籁”,尤极力铺陈“地籁”,暗影物论之不齐。次章承“地籁”之不齐对人情之不齐进行描绘,由“大知”到“小知”.由“大言”到“小言”,由“寐”到“觉”,由“小恐”到“大恐”,层层透发,连贯而下。三章“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承上人情之不齐引出“真宰”,与“天籁”互相勘合,飘宕而下,落到形骸、私情之不齐上。至四章乃点明是非出于“成心”(主观偏见),将物论一齐推倒,收上启下,语重心长。五章“夫言非吹也”一句,遥接首章“吹万”而转出“言”字,又近承上章之“成心”,说明“言”非“天籁”而发自“成心”,如彩虹跨波,幻出双桥,游丝结絮,粘成一片,绝妙文心,纯是化境;接着由“言”导出儒墨之是非。又以是非之不可辨,导出圣人“照之于天”,进而要人超出是非之上,掌握“道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以上所述,皆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尤其是此章“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联珠、回环语,简直成了连环套,波连波,浪赶浪,无限风光。六章紧接上文泯灭是非、彼此之意,由“以指喻指之非指”云云引出“以马喻马之非马”,进而引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谲喻;“可乎可”以下乃是诠释所以“一指”、“一马”之理,由“可”到“不可”,由“然”到“不然”,由“分”到“成”,由“成”到“毁”,由“达者知通为一”,到愚者之所谓“朝三”,由“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最后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谓两行”收住此章,并回应上文一再提出的“莫若以明”和本章开头的“指”、“马”之喻。这又是小连环组成大连环,大连环套小连环。而“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物无不可”;“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诸语,蝉联、回环,环环相因相应。七章由“古之人”引出昭文、师旷、惠施三人,承五章中“道隐于小成”之旨意加以申发,而又以“以明”作结,与五、六章结尾呼应。八章又承五章、六章“物谓之而然”,七章“未始有物”、“未始有封”而来,引出一连串珠妙语:“有始也者,有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