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理解
初中生音乐课教材分析教案

初中生音乐课教材分析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所涉及的音乐教材为初中阶段学生使用的《音乐》课本,全套教材共分为八册,涵盖了一至九年级的音乐课程内容。
本套教材依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精心选择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全套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中外音乐作品,也有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教材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多个方面。
1. 歌唱部分:包括中外优秀歌曲、民歌、合唱等形式,既有经典的传统歌曲,也有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培养良好的音乐品味。
2. 器乐部分:介绍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包括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器乐,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欣赏部分:选择了丰富的中外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4. 音乐创作部分:介绍了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创作,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2. 强调实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如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3. 注重审美:教材挑选了许多优美的音乐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灵活多样:教材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5. 难度适中: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安排了难易程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挑战,又能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兴趣:音乐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一、课标理念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
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
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二、教学特点: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
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珠》、《青春舞曲》、《我心永恒》等。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简介这份文档对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育价值。
教材结构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教材目录:列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信息。
3. 研究资料: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音乐作品和研究材料。
4. 评价与测试:包括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检测和评估。
教材特点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化的内容:教材内容包括了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实践等多个方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
2. 渐进式教学:教材按照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研究音乐知识和技能。
3. 贴近生活的素材:教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增加了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价值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教育价值:1. 培养音乐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2. 增强审美能力:教材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3.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教材设计了多种研究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4. 丰富文化素养:教材涵盖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音乐文化。
总结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它具有引导学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教育价值。
以上是对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简要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如有任何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请及时联系。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教课方案《在那遥远的地方》----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一、教材剖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公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育学生感觉、体验我国不一样地域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认识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从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剖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拥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采纳了有浓烈中国少量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培育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着重谨慎的咬字吐字以及气味控制,提升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采集资料,相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自体验。
三、教课目的1、感情态度价值观(1)感觉中国少量民族地域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育学生成立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
(2)演唱、倾听优异音乐作品,成立正确音乐审雅观,培育学生可以甄别平时生活中参差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纳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联合,指引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觉乐曲中的韵律。
(2)培育学生以踊跃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术(1)用有气味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领会歌曲优美、连接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术与实践能力相联合,学生能张口唱,能演唱。
四、要点与难点要点:演唱歌曲时气味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联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联合与掌握。
五、教课过程( 一) 新课导入老师演唱《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讲话,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讲话,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音乐组教研教材分析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组教研教材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本学期我们音乐组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如下: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基本特点(1)内容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实践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层次分明: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提高篇、拓展篇三个层次,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音乐素养。
(3)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音乐作品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生动。
(4)注重实践:教材强调音乐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
2. 教材的优点(1)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一致,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材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
(3)适应性强:教材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便于教学: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3. 教材的不足(1)部分内容过于理论化:教材中部分内容过于理论化,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实践环节不足:教材中音乐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提高音乐技能。
(3)部分内容陈旧:教材中部分内容较为陈旧,需要及时更新。
三、教学建议1. 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教师应把握教材重点,针对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 注重实践,提高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音乐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 融入生活,拓展视野教师应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需求。
四、总结本学期,我们音乐组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发现教材在内容、结构、实践等方面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的教案示例: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音乐》(人音版),该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一线音乐教材,旨在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歌曲欣赏:《茉莉花》、《康定情歌》等;(2)音乐知识: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3)实践环节: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民族歌曲,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3. 实践法: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民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如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歌舞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4. 学唱民族歌曲:教师教授一首民族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合作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欣赏民族音乐。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唱,提高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基本能用口风琴演奏旋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会唱这首歌曲。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口风琴的演奏。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1、《师生问好歌》2、导语: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神州音韵这个单元,大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我们再去聆听感受一下。
3、我们来个猜歌游戏:谜面是天涯海角,试打一歌曲名,引导本课学习内容。
4、欣赏青海美丽的自然风光(青海湖、青海湖鸟岛、金银滩、美丽的藏族姑娘)【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_《我和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和你》教案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和你》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
通过学唱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报效祖国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的有关知识,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表情的演唱《我和你》,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各种音乐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演唱和欣赏,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唱出歌曲《我和你》宁静而又蕴涵激情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钢琴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材分析《我和你》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也是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生命之杯》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却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渴望温馨、友善和友情的情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虽然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动听,但是张嘴不难,唱好不易,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奥运体育场馆鸟巢。
师:同学们,大家刚才看到的这座建筑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鸟巢。
师:它的形状像什么?(总结:形状如同一个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主要采用钢结构,总重量达4.2万吨,如同一个铿锵有力的钢铁巨人。
)师:那么、它位于哪儿?它是用来干什么的?答:举行体育活动,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师:曾经在这里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答:2008北京奥运会。
师:2008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国人民的一个百年奥运梦。
使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湘教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引言本文将对湘教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对相应的教材进行分析。
湘教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文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解读和教材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湘教版初级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湘教版初级音乐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音乐素养的培养:新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任务,包括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技能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等。
学校应通过各种音乐教育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素养的培养:新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任务,包括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技能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等。
学校应通过各种音乐教育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新标准规定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材内容应包含多样化的音乐曲目和乐器演奏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来感知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
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新标准规定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材内容应包含多样化的音乐曲目和乐器演奏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来感知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
3. 研究评价和素质培养:新标准明确了研究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强调全面考核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质。
学校应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听力测试、演奏表演、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学习评价和素质培养:新标准明确了学习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强调全面考核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质。
学校应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听力测试、演奏表演、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4. 课程实施的推进:新标准对课程实施的推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引言本文将对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材概述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涵盖了广泛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主要内容以下是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介绍了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奏、音域等。
学生将通过研究这些概念来建立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2. 乐理基础:涵盖了音阶、调式、节拍等乐理基础知识。
学生将研究如何读谱、理解音乐符号等。
3. 歌曲研究:学生将学唱多个经典的中外歌曲,通过唱歌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歌唱技巧。
4. 乐器演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学生将有机会研究和演奏这些乐器,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5. 音乐欣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将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6. 音乐创作:让学生尝试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系统性:教材将音乐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音乐。
2. 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究。
学生可以逐步建立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 兴趣性:教材设计了多种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 实用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歌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活动,让学生能真实地体验和实践音乐。
结论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是一套系统、循序渐进、充满趣味和实用性的教材。
通过研究这套教材,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培养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通用10篇〕【必备】初中音乐说课稿〔通用10篇〕初中音乐说课稿篇1一、首先说教材这局部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p 、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展陈述。
1、教材分析^p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2、教学目的分析^p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的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的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的又应是严密联络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浸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表达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根底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4、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可以到达本课设定的教学目的,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我的想法。
二、说教法: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历型逐步向理论型开展,观察才能,记忆才能和想象才能也随着迅速开展。
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展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才能、思维才能、活动组织才能。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天山之音》授课人:学校:班级:七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青春舞曲》,增进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熟悉并学会歌曲。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演唱《青春舞曲》,并要求学生学习、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把握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熟练的演唱歌曲,声音要求轻快、活泼、富有弹性。
教学难点:解决旋律中带附点的节奏、相近旋律进行中的小差异。
教具:多媒体、钢琴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歌唱导入《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播放新疆的接单介绍以及新疆歌舞。
二、新课1、聆听《青春舞曲》范唱。
2、学习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给出节奏型,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并在节奏中加入歌词。
3、视唱乐谱。
教师教唱。
4、填词演唱。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并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等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完整演唱。
6、再听歌曲《青春舞曲》范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7、跟伴奏,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1、欣赏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让大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欣赏新疆手鼓、冬不拉音乐,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新疆音乐及其典型乐器。
四、小结。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是较差,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等都还基本不懂。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新疆歌曲,我分析我们学生可能在节奏上面遇到问题,所以在学唱歌曲环节我设计了歌曲的主要节奏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唱歌曲。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自小很少接触音乐,对于音乐学习的缺乏造成自信心和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也不敢去主动表现自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音乐中来。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学会《青春舞曲》,能在课堂上感受新疆音乐的美,能引发学生对于新疆音乐的学习情趣。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初中教科书为每学期一册,每册6个单元。
每单元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音乐材料。
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经线”,令设四条“纬线”: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
“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综合编织出教科书体系与结构的脉络。
第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3、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4、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1、能够对我国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喀什的春天》、《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理解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3、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这首歌。
4、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1、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理解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相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初中音乐_飞翔的翅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鸟,小鸟》欣赏钢琴曲《蝴蝶》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曲。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作品中去,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
三、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
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你仔细听过鸟儿的歌唱声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1.节奏的学习: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xx| x0xx x0xx | x0xx x0 |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xx| x xx x xx| x. xx x. |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C、按节奏朗读歌词。
2、再听歌曲。
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初中音乐说课稿五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五篇初中音乐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牧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牧歌》全曲为D大调4/4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说学情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
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歌》的学习,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过聆听、教唱的方式,提升学生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以及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学会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所描绘的蒙古族的自然风光,顺势引入本课,同样描写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
初中音乐_红河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乐_红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红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河⾕》是⼈⾳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美洲乐声》中的⼀⾸演唱歌曲,它是流传在北⽅红河⼀带的民歌,主要表现了移民北⽅红河⼀带的居民在这⾥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们⽣活的家园。
它回顾了⼈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活的向往。
歌词富有⽣活⽓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歌曲是四四拍⼦,单乐段结构,总共有8⼩节,歌曲的节奏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域窄,弱起节奏特点突出。
歌曲分两个声部,教师在教学中采⽤有效的⽅法,使学⽣掌握⼆声部旋律。
学情分析:初⼀年级的学⽣,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对⾳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其⼼理⽇趋成熟,表达情感的⽅式较⼩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的认知能⼒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于⾳乐的好听与否,更渴望对⾳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想要让学⽣很好⽽⼜迅速的掌握⾳乐知识,那就要把学⽣的兴趣放在第⼀位,兴趣是学⽣学习的动⼒。
通过合唱练习,提⾼学习兴趣,培养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学习⽬标:情感⽬标:.通过学唱《红河⾕》,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活,⽤⾃⼰的智慧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努⼒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红河⾕》,并了解弱起⼩节。
过程和⽅法:通过聆听感悟、合作、体验等⽅法,在⾳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魅⼒,培养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能⽤抒情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在歌唱中进⾏⼆声部合作,感受合唱的艺术魅⼒。
教学过程:⼀、发声练习1、1=4/41–3 -/1–5 -/ ⾃由练习(先单条练习,再进⾏⼆声部练习)(设计意图:在⼆声部练习中体会⼆声部的和谐之美,为学习歌曲⼆声部演唱做铺垫。
)⼆、学习新课1、情境导⼊游览⼀处⾃然风光,导⼊新课(展⽰关于加拿⼤的风景图⽚,出⽰加拿⼤地图,对加拿⼤有初步了解,导⼊新课--加拿⼤的民歌《红河⾕》(设计意图:培养是学⽣的爱国热情和情感教育)2、让我们来聆听⼀遍歌曲,看它带给你⼀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师:对,这⾸歌曲⽤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带来⼀种优美抒情舒缓的情感体验)(设计意图:带问题欣赏歌曲培养学⽣欣赏⽔平和听辨能⼒)3、再次欣赏⼀遍歌曲,看⽼师做动作,⼤家能不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初中音乐_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G大调弦乐小夜曲》出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段元“乐海泛舟”的作品。
该曲子的作曲家为音乐神童莫扎特,该乐曲为G大调,音乐体裁为室内交响乐,本课为作品的第一乐章选材,寄托了作者对于心爱的人的深切表达。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中颇具影响力的一首代表性作品。
在整个学期的音乐课程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首先,这首乐曲带有明显的清新典雅、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作品结构严谨,艺术手法简洁、洗练,这些特点对于学生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再者,它不仅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今天人们的音乐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化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感情。
能力目标:欣赏弦乐合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记住乐曲的主要音乐主题,感受、体验室内乐的特点,初步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
知识目标:认识小夜曲、室内乐、奏鸣曲式的知识;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弦乐合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乐曲的基本风格及莫扎特的创作与生平。
教学难点:乐曲中4个主题的感知、记忆与分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串铃等二、学情分析该年龄段的孩子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度,特别是从小学到初中以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对于高雅音乐的欣赏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他们在课堂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参与度与表现能力,能够跟着音乐进行肢体律动、声势律动的教学。
八年级的孩子们,在平常日常生活中会与家长去一些高雅音乐场所聆听交响曲,也在网络、电视上接触过这样一类作品,对于《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部分旋律有所耳闻,能够吸引住他们的眼球,更好的实现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设计课前情境设置:听着音乐看着古典图画走进教室。
初中音乐_校园的早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生:独唱、齐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找寻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音乐,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歌曲旋律,带问题聆听歌曲,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学习。
4、初次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找到歌曲中的声乐演唱形式,跟琴初次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尝试演唱,找到自己不足,激发学习欲望。
②分男女生用U模唱结束句合唱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发声练习,提前尝试合唱部分,感受和声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3、分析歌曲,找到歌曲中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师:同学们唱的很准确,你们知道大家刚才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吗?
学生:合唱。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声乐演唱的形式?
学生:独唱、齐唱、对唱、重唱
5、教师范唱,初步讲解处理休止符
①教师范唱第一句和第二句,请同学们找出气口。
学生发现:前半拍休止,用换气的方式演唱。(注意体会休止对旋律的推动力。像波浪一样,把歌曲情绪推上高潮部分。)
②教师:教师对比示范,引出“声断气连”
6、跟音乐演唱,巩固知识点
教师:剩下的部门还有许多休止的地方,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跟着音乐,我们一起试着唱一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准确演唱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掌握“声断气连”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校园图片谈话导入
教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今天心情挺不错,老师今天的心情也是美滋滋的。因为我拍了一些美丽的照片,你们猜猜照片中是什么地方?
学生:校园
教师:是的,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老师在清晨来到校园后,被校园的美丽景色吸引,就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些图片留念。你们碰到美好事物会用什么方式留念呢?
初中音乐_《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西风的话》教案教材分析:歌曲《西风的话》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一节唱歌综合课,一课时。
由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的歌曲《西风的话》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将西风比喻为一位慈祥的老者,时隔一年,来向孩子们问好,老者的话语暗含了一定的生活哲学,秋天就好比人的老年时期,青春不再,人生渐渐走向迟暮,但是,老年时期虽然不比青年时期的活力与朝气,但却多了一份睿智与积淀。
歌曲曲调舒缓而淳朴,令人感觉久久不能忘怀。
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节奏平稳对称。
虽然四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
曲调婉转、典雅、柔美抒情,词曲完美结合,富有诗意。
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聆听与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发声练习、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学习目标。
三、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
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力度变化、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圆润和谐的声音背唱《西风的话》2.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历史贡献。
3.掌握部分打击乐器的使用要领,能简单的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有感情的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注意一字多音,唱准旋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教师朗诵配《西风的话》背景音乐。
三、教师:西风来了,树叶在风中唱起了歌儿(教师写的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跟随树叶唱唱。
四、聆听西风问问题1.第一次聆听,用一个词表达你对西风的感受(教师做动作)2.第二次聆听,跟老师做上动作聆听西风是用怎样的声音演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与理解一、关于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整册教材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本册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材的重难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
根据学生实际,你认为教材要如何取舍,课时要如何安排,要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才能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本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教材的重难点、各章节教材的处理及其理由,教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学法指导的重点等。
教材分析稿就相当于说课稿,只不过内容不是一个课时而是整册教材,教材分析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要通俗易懂,要切合学生实际,语言要精炼准确。
反对不动脑筋的网上下载来应付,这样做的结果收获不大,养成了不好习惯。
开展教材分析考核活动的目的是考核教师是否通读教材,是否理清教学思路,是否制定好教学措施与策略。
二、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源泉。
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
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而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编书人的个人看法(新理念)。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
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
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
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三、教学特点: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
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珠》、《青春舞曲》、《我心永恒》等。
3、新教材一改传统音乐教材单一,乐谱加文字的版本,力求形式活泼新颖。
小学低年级以图为主,图谱并茂,图以卡通式手法绘制,谱以字母及图形谱为主,音的唱名与汉字拼音结合,音的长短以图形表示,学生一看就明白,形象生动,活泼新颖。
4、音乐风格多样,内容形式多元。
教材体系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的作品多样,除音乐本体为主外,还融合其他姊妹艺术,如舞蹈、美术、戏剧等,使学生更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5、新教材强调人本与音响密切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活动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以利于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索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材分析人音版音乐教材每册由若干单元构成:中学每单元由“歌唱”一首,“欣赏”二至三首及“实践与创造”构成,每册各有5——6单元。
此外,每册教材除单元内容外,还设有《音乐宫》、《万花筒》、《音乐瞬间》、《音乐小网站》、《我们心爱的歌》、《我们喜欢的器乐曲》等相关音乐知识项目,供学生拓展、选择、自学、自评自测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现就第13册音乐教材进行举例:本册有六个单元,其中“歌曲”六首,“欣赏”20首,“演奏”2首,每单元都有“实践与创造”另外还设有《音乐是我的好朋友》、《音乐小网站》、《我们心爱的歌》(四首)、《我们喜欢的器乐曲》(2首)以及《音乐瞬间》等栏目。
如果说要把教材内的所有内容都让学生学完,就课程设置每周一节课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整合,根据每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轻、重合理,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或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都是重点教学。
怎样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1、理解每单元的主题每单元都有标题,我们要理解每个标题的主题是什么。
如第一单元《七子之歌》,可以理解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单元内容以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对台湾同胞的期盼,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鼓浪屿之波》三首组成,分别代表了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同胞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的向往,因此将主题定位爱国主义教育。
2、围绕主题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整合明确了单元主题,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根据所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欣赏曲选择,学生对《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较熟悉,也容易理解,但对《1997天地人交响曲》的理解可能就困难多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欣赏《东方之珠》或《鼓浪屿之波》为重点,《1997天地人交响曲》的欣赏教学只要根据《实践与创造》第三题的要求,让学生能听出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即可,不必作过多的要求。
3、其他单元主题简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主题可定位在新疆音乐的介绍,第三单元《欧洲风情》主题可定位在欧洲音乐介绍,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主题可定位在进行曲介绍,第五单元《金色乐章》可定位在中外优秀弦乐作品介绍,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主题可定位在影视音乐介绍。
五、教学设计确定了单元主题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学生为主的“人本论”理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应多思考,思考的范围要大,不要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而且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并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理念,安排是否合理有所了解,教学水平也能较快地得到提高,否则将永远原地踏步,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在教学能力方面将落后于其他教师。
实际上本次课改每一位教师,无论是新教师或是老教师都是公平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关键就看谁对课标的理念理解深,谁能更快的进入角色,谁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课标的理念,我们以13册第五单元为例来设计:本单元有歌曲《夜曲》,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演奏《如歌的行板》。
本单元主题定位“中外优秀弦乐作品欣赏”,从提供的内容来看,基本都是弦乐类,有弦乐合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有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知识有“小夜曲”、“室内乐”、“鱼咬尾”等。
再看“实践与创造”栏目,共四个内容,基本也都围绕知识开展实践或创作的,如“做鱼咬尾创作练习”、“用象声词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等。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聆听《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如歌的行板》,能感受、体验三首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能够在聆听音乐中,掌握“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小夜曲”、“鱼咬尾”等音乐知识。
三、能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
四、能够创造地参与鱼咬尾创作、自制拨弦乐器等音乐实践活动。
本单元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掌握学习“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及“鱼咬尾”音乐知识。
2、能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歌曲《夜曲》,并能为《夜曲》设计适当的演唱形式。
3、参与“鱼咬尾”的创作练习。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夜曲》,欣赏《如歌的行板》,实践创作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鱼咬尾”。
教学重点:歌曲《夜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夜曲》的情绪表现及4/4拍、4/5混合拍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可以从欣赏《如歌的行板》导入,让学生探索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鱼咬尾”,并进行“鱼咬尾”的创作练习。
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及创作练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这样让学生再学唱《夜曲》就较容易了。
当然在歌曲学唱时就应注意演唱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在情感表现上如何能正确的表现出忧伤、思念的情绪,这就必须要教师把演唱技能教给学生,也便于学生能设计适当的演唱形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掌握“弦乐合奏”、“小夜曲”音乐知识。
二、了解《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并能用象声词演唱,三、能自制拨弦乐器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伴奏。
教学内容: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实践创作2题,音乐知识“弦乐合奏”、“小夜曲”。
教学重点:二首欣赏曲的不同音乐情绪探究。
教学难点:能用象声词有感情的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特别是二声部)。
教学设计:可以从上节课的欣赏《如歌的行板》片段导入,复习“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引出本节课的音乐知识“弦乐合奏”,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思考乐曲的不同音乐情绪,介绍“小夜曲”,探究找出《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音乐,并试着用相声词演唱,用自制的拨弦乐器为《G 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伴奏(自制乐器可在上节课布置课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