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排版】低出生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https://img.taocdn.com/s3/m/187ea5c408a1284ac85043a9.png)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血液系统:血小板数量较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 4)血液系统:血小板数量较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铁 及维生素D储存较少,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及维生素D储存较少,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泌尿系统:生理性体重下降较明显。如有呕吐、 5)泌尿系统:生理性体重下降较明显。如有呕吐、腹泻 和外界温度变化等影响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和外界温度变化等影响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神经系统:胎龄愈小, 6)神经系统:胎龄愈小,原始反射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 觉醒程度低,睡眠时间长,四肢肌张力低。胎龄< 整。觉醒程度低,睡眠时间长,四肢肌张力低。胎龄< 32周 体重<1500g者 BP波动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波动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32周、体重<1500g者,当BP波动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均易致脑室内出血。如有缺血缺氧更易发生颅内出血、 均易致脑室内出血。如有缺血缺氧更易发生颅内出血、 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应与足月儿分开,应配备婴儿培养箱、 早产儿室应与足月儿分开,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 外保暖床、微量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外保暖床、微量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 员相对固定。 员相对固定。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 维持体温稳定 温度与湿度:温度保持在24 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 24271、温度与湿度:温度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 65%。 5528℃,相对湿度55-65%。 保暖:出生后迅速擦干皮肤并保暖,根据体重、 2、保暖:出生后迅速擦干皮肤并保暖,根据体重、成熟度及病 给予不同保暖措施,维持体温36.5 37℃,测体温2 36.5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维持体温36.5-37℃,测体温2-4次/ 体重>2000g在箱外保暖者 还应给予戴绒布帽, 在箱外保暖者, 日。体重>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 耗氧量和散热量;进行必要的操作时, 耗氧量和散热量;进行必要的操作时,应在远红外辐射保暖 台保暖下进行。体重<2000g者 尽早置婴儿培养箱内。 台保暖下进行。体重<2000g者,尽早置婴儿培养箱内。暖箱 温度设定以中性温度为宜,随体重、 温度设定以中性温度为宜,随体重、日龄变化及时调整暖箱 温度。 温度。
初生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
![初生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https://img.taocdn.com/s3/m/06c3a1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初生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
新生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
新生宝宝出生体重正常范围为2500克~4000克,平均体重为3000克。
男孩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320克,女孩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310克。
新生宝宝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为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宝宝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则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则为巨大儿。
新生宝宝出生正常身长在45~55厘米,平均为50厘米,男孩出生身长中位数为50.4厘米,女孩出生身长中位数为49.7厘米。
身长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新生宝宝体重身长受初产年龄、孕周、胎次及多胎、嗜好、营养状况、父母健康状况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2完整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2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cfeb8329a58da0116d1749b2.png)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2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2021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1岁-7岁宝宝身高体重对比表)根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该标准已于2021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
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不同,家长可参考以下表格数据,看看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表1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2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2021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1岁-7岁宝宝身高体重对比表)根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该标准已于2021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
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不同,家长可参考以下表格数据,看看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表1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2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PPT课件
![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122d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b.png)
肠外营养补充途径选择
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超低 出生体重儿,考虑给予肠外营 养支持。
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补充途径 ,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等。
配制适合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 外营养液,包括葡萄糖、氨基 酸、脂肪乳剂等,确保营养素 的均衡供给。
喂养不耐受情况处理
喂养不耐受是超低出生体重儿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呕
消化系统
胃肠道功能弱,吸吮和吞咽能 力较差,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
初始评估内容与方法
体格检查
评估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身长、 体重、头围等生长指标。
器官功能评估
对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 的功能进行评估。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发 育情况,包括肌张力、反射等 。
实验室检查
挑战
由于生理发育不成熟和器官功能不全 ,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 面临多种挑战,如呼吸窘迫、感染风 险、喂养困难等。
0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及设施
NICU环境要求
温度与湿度
NICU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温度维持在24-26℃,湿
度在55%-65%之间,以提供舒适 的环境,避免新生儿体温波动。
定期对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
策略,以确保其有效性。
健康教育内容设置和传播途径选择
健康教育内容设置
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和家长的需求,设置相关的健 康教育内容,如喂养知识、护理技能、疾病预防等。
传播途径选择
根据家长的特点和偏好,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如面对面 指导、宣传手册、网络平台等,以确保健康教育信息的有 效传递。
07
家长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
低出生体重儿健康宣教(1)
![低出生体重儿健康宣教(1)](https://img.taocdn.com/s3/m/c288c8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d.png)
家庭与医疗机构的互动:参与医疗机构组织的健康讲座、培 训等活动,提高家庭健康素养
家庭与医疗机构的共享:共享孩子的健康信息,确保医疗机构 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谢谢
汇报人:x
低出生体重儿 的预防措施
孕期营养补充
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 陷
补充铁:预防贫血,提高胎儿 血红蛋白水平
补充钙:促进胎儿骨骼发育, 预防骨质疏松
补充DHA:促进胎儿大脑和 视网膜发育
补充维生素:提高胎儿免疫力, 预防感染
控制体重:避免孕期体重增长 过快,增加低出生体重儿风险
孕期检查和监测
01
喂养技巧:如何正 确喂养低出生体重 儿,保证营养摄入
02
观察与监测:如何 观察低出生体重儿 的生长发育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
03
护理技巧:如何进 行日常护理,如洗
澡、换尿布等
04
疾病预防与处理: 如何预防和应对低 出生体重儿可能面
临的疾病风险
家庭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孩子的健康状 况,寻求专业建议
03
免疫功能低下: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04
心血管疾病: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如 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
05
内分泌疾病: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内分泌疾病,如 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等。
06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行为问题: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如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
采用鼻导管、面罩或机械通
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