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教学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核能与核反应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c654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1.png)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第2章 核裂变和核聚变 第3章 核反应的控制与安全 第4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教学应用 第5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未来展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
03 再利用
开发有效的核废料再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核能的未来发展
可持续性
安全性
发展核能应注重可持续性, 避免资源枯竭 控制核废料的排放,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新型反应堆设计应该更加 安全可靠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经济性
核能发展需要合理的投资 和成本控制 提高核能发电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
不断推动核能技术的创新 和进步 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 全性
介绍核能与核反 应技术
核能是指释放核子内 部能量所带来的能量, 是一种强大的能源。 核反应技术是指利用 核能进行各种技术应 用的方法和技术。核 能与核反应技术在现 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
核能的来源
01 核裂变
重核裂变为轻核,放出大量能量
02 核聚变
轻核聚变形成重核,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03
核反应技术的应用
核能的发展挑战
如何克服核能利用中的种种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 核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 04
第4章 核能与核反应技术的 教学应用
核能教学的重要性
01 提升能源问题认识
理解核能对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02 科学原理解析
学习核反应的物理过程和能量转化
核能与核反应实验备课教案
![核能与核反应实验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ce9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a.png)
核能与核反应实验备课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核能的概念、原理以及核反应的产物,并能够理解和应用核能相关知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放射源:选择具有一定半衰期和放射性强度的放射源,如铀。
2. 探测器:选择能够测量放射源辐射强度的计数器,如Geiger-Muller计数器。
3. 实验平台:包括实验器材、文本材料和计算机等。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核能的介绍1. 给学生简要介绍核能的定义、来源和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优点和挑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核能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促使他们认识到核能的负责使用的重要性。
步骤二:核能的原理1. 利用示意图和实验仪器展示核能的原理,解释核能是如何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示意图上的实验器材,并请他们思考这些实验器材的作用。
步骤三:核反应实验1. 将放射源放置在实验平台上,并确保安全操作措施已经采取。
2. 让学生使用Geiger-Muller计数器测量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放射源不同位置和距离对辐射强度的影响,以及核反应的相关性。
步骤四:核能知识应用1.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讨论利用核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可能性和挑战,并记录讨论结果。
2. 汇报与总结:请每个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核能的看法和建议。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需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 放射源应放置在固定且密闭的容器中,以防止辐射泄漏。
3. 使用放射源时,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接触。
4. 如有任何实验事故发生,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教师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学生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放射源辐射强度受位置和距离的影响,距离越远,辐射强度越弱。
2.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形式,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问题。
六、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核能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拓展:1. 让学生利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思考如何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
《核反应核能教案》
![《核反应核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861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9.png)
《核反应与核能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核能的释放过程,认识核能的利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对核能问题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 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3. 核能的释放过程4. 核能的利用和影响5. 核能问题探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核反应的基本概念,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核能的释放过程,核能的利用和影响。
2. 难点: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核能的计算,核能利用的技术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核反应、核能释放和利用的图像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核事故和核能利用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核能问题的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法,进行核能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特点3. 第三课时:核能的释放过程4. 第四课时:核能的利用和影响5. 第五课时:核能问题探讨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评价1. 核反应与核能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核能释放和利用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探讨核能问题解决方案中的表现。
3.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核能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核能释放和利用的图像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材料:核事故和核能利用的实例。
3. 实验设备:核能相关实验器材。
八、教学建议1. 注重核反应与核能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 结合现实案例,提高学生对核能问题的关注度。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领域的最新发展。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核反应与核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现实,激发学生的兴趣。
《核反应核能教案》
![《核反应核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68b9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a.png)
《核反应与核能教案》第一章:核反应的基本概念1.1 核反应的定义解释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或者原子核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原子核的变化。
强调核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核反应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而化学反应只涉及到电子的变化。
1.2 核反应的类型介绍核反应的两种主要类型:裂变和聚变。
解释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能量,例如铀-235的裂变。
解释聚变是指轻核融合成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能量,例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1.3 核反应的平衡介绍核反应的平衡条件,包括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解释质量数守恒是指核反应前后质量数的变化必须相等,电荷数守恒是指核反应前后电荷数的变化必须相等。
第二章:核能的释放与核反应堆2.1 核能的释放解释核能是指原子核内部的能量,通过核反应可以释放出来。
介绍核能的释放过程,包括质能转换和质量亏损。
给出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公式E=mc²,解释核反应中质量亏损导致能量的释放。
2.2 核反应堆介绍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控制和利用核能的设备,通过链式反应产生热能。
解释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的作用,通过吸收中子来控制核反应的速率。
介绍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用来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转化为电能。
第三章:核辐射与核防护3.1 核辐射介绍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核反应过程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
解释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并介绍它们的性质和穿透能力。
强调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包括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
3.2 核防护介绍核防护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核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解释核防护的方法,包括屏蔽、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强调核防护的重要性,并介绍核事故应急措施和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第四章:核能的应用4.1 核能发电介绍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涡轮机旋转,最终发电。
解释核能发电的优点,包括高能量密度和少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介绍核能发电的缺点,包括核废料处理问题和核事故的风险。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b2df3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43.png)
核反响核能教课设计●教课目一、知目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及核反的观点和律.2.理解核能的观点,知道核反中的量.3.知道因斯坦的能方程,理解量与能量的关系.二、能力目.会依据能方程和量的观点算核反中放的核能三、德育目开和利用核能解决人能源危机的重要意.●教课要点核能的观点 .因斯坦的能方程.●教课点量及因斯坦的能方程的理解.●教课方法本以教授主,之以学生堂.先从原子核的天然衰引出原子核的人工,而引入核反的观点,出核反遵照的律;从核反中的γ 射引入核能的观点,再从核反中的量引出因斯坦能关系,最后明在核反中放能量与2量亲密有关,出公式E= mc再通学生的堂加以稳固.无特别教具● 安排1●教课程一、引入新[教提]放射性的本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子核的天然衰 .[教提]那可否利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生化呢?[学生思虑]⋯本就来研究原子核人工所生的核反以及所惹起的能量化——核能.二、新教课(一)核反[教提]假如要人工原子核,那用什么法呢?[学生猜想]用似于炮的西去它,看可否把它敲开.[教点]原子核那么小,用什么作“炮”呢?[学生回答]只好用天然放射中的微粒子.[教点]那α 、β 、γ 粒子都能够作“炮” ?[学生思虑]⋯[教点]只管β、γ 粒子的速度很大,但它的量很小,能量也小,它与原子核作用一般不可以惹起原子核的,而α 粒子因为量和能量大,它与原子核作用很简单使原子核生,所以往常用α 粒子作“炮” 原子核就能够使原子核人工 .个程就是一种核反 .1.定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余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响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响(1919 年)144 7 N+1712He→8 O+ 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响(1932 年)94Be+42He→126C+10n(中子)[教师点拨]在上边两个核反响中,反响前后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核电荷数及质量数总和不变,即守恒.3.核反响按照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教师点拨]在核反响中固然质量数守恒,但反响前后原子核的总质量其实不守恒.科学家研究证明,氘核固然由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构成,但氘核的质量其实不等于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精准计算表示:氘核的质量比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类现象叫做质量损失,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显然的表现出来.4.核反响的特色:存在质量损失核反响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做质量损失(用m 表示)[教师点拨]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常常要陪伴吸热或放热,这惹起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发生变化,这类能量就是我们往常所说的化学能.在核反响中也陪伴能量的变化,这类能量就是核能,它要比化学能巨大的多.比如: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联合成氘核时,要放出 2.2 MeV 的能量,这个能量以γ 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而两个氢原子联合成氢分子开释的化学能只可是几个电子伏.(二)核能1.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响相联系的一种能量.2.核能的特色:(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表现出来.( 2)核能是特别巨大的 .属于特别规能源 .[教师点拨]在核反响中既陪伴巨大能量的开释,又陪伴必定的质量损失,这说明质量与能量之间有某种联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答了这个问题.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 m)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即E=mc2式中 c 为真空中的光速对于质能方程的理解:这个方程中 c 是真空中的光速, m 是物体的质量, E 是物体的能量 .该方程表示: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因为 c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此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拥有的能量为 9× 1016J,这一能量相当于一个100 万 kW 的发电厂三年的发电量 .对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储藏,看来要自然得多 .”物体储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不可置疑的,可是怎样使这样巨大的能量开释出来?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相同能够得出,物体的能量变化 E 与物体的质量变化m 的关系: E= mc2.m c24.核反响中因为质量损失而开释的能量:E=[例题]计算 2 个质子和 2 其中子联合成氦核时开释的能量已知: 1 个质子的质量 m p=1.007277 u ,1 其中子的质量m n=1.008665 u. 构成氦核的这四个核子的总质量为 4.031884 u,但氦核的质量为 4.001509 u.这里 u 表示原子质量单位, 1 u=1.660566 × 10-27 kg.由上述数值,能够求出氦核的质量损失m=4.031884 u-4.001509 u=0.030375 u.在原子核物理学中,核子与核的质量往常都是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而核能往常用兆电子伏表示 .按质能方程能够求出 1 u 的质量损失所开释的能量为931.5 MeV ,所以, 2 个质子和 2 其中子联合成氦核时开释的能量为:E= m c2=0.030375 ×931.5 MeV =28.3 MeV .[练习] (由学生自己达成 ):氘核的质量为 2.013553 u,由此计算一其中子和一个质子联合成氘核时开释的核能 .解: m n=1.008665 u , m p=1.007277 u.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 2.015941 u.质量损失 m=2.015941 u-2.013553 u=0.002388 u.开释核能 E= mc2=0.002388 × 931.5 MeV =2.22 MeV .注意:核能的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原子质量单位和千克的关系,焦耳和电子伏的关系 .三、小结原子核既能够天然衰变,也能够人工转变,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叫核反响.在核反应中存在质量损失同时陪伴巨大能量的开释.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存在着必定关系: E=mc2,可见物质世界储藏着巨大能量.问题是,怎样使储藏的能量开释出来.人类从前利用的是燃料焚烧时开释的化学能.在发生化学反响时,是原子外层电子的得失.这类状况下,人类获取的能量能够说属于原子的“皮能”.在核反响时,能够产生较大一些的质量损失,进而令人类获取了大得多的能量.这里的变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相应的能量称作原子核能 .由前述二例能够看出,核反响中的质量损失仍旧是十分有限的.换句话说,即物体储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能量还不过很小的一部分.假如,人类在探索中,能掌握新的方式,以产生更大的质量损失,也就必定能够获取更加可观的能量.四、部署作业练习三 2、 3、 4五、板书设计(一)核反响1.定义:原子核在其余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响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响(1919 年).144 7 N+1712He→8 O+ 1H(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响(1932 年)94Be+42He→126C+10n(中子)3.核反响按照的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4.核反响的特色:质量损失——核反响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用m 表示)(二)核能1.什么是核能?与核反响相联系的一种能量.2.核能的特色:( 1)与原子核的变化相联系,只有在核反响中才能表现出来.( 2)核能是特别巨大的,属于特别规能源.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式中 c 为真空中的光速4.核反响中因为质量损失而开释的能量:E=m c2。
高中物理核反应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核反应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cae3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5.png)
高中物理核反应课程教案
课程主题: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解释核反应在核能利用中的应用
3. 掌握核反应的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4. 能够分析和评价核反应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反应概念
1. 核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 核反应的种类及示例
第二节:核反应的原理
1.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2. 质能转化定律的应用
3. 核反应链的概念和实例
第三节:核反应在核能利用中的应用
1.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 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优缺点
3. 核反应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演示来展示核反应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核反应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评价方法:
1. 知识检测:通过考试和笔试检测学生对核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高中物理课本》
2. 实验仪器:核反应实验箱、核反应器等
3. 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等展示核反应的过程
扩展活动:
1. 参观核电站:组织学生到当地核电站参观,加深对核反应原理的理解
2. 观看纪录片:推荐相关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核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 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 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58fc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一、引言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本节课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帮助同学们了解核能的基本原理和利用方式。
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发生的一种变化。
核反应可以分为两类:核聚变和核裂变。
1.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轻质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等恒星中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例如,氢弹的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释放。
2.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轻的原子核的过程。
核裂变反应是人工控制的核能利用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铀核裂变。
核裂变反应不仅可以产生大量能量,还可以产生中子,用于激发其他核反应。
三、核能的应用核能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生产、医疗诊断、科学研究等方面。
1. 能源生产核能是目前最常用的清洁能源之一。
核能发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社会。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2. 医疗诊断核能在医疗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放射性扫描,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科学研究核能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核反应堆可以用于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同时,核技术还可以用于辐射损伤的研究和材料性能的测试。
四、教学活动安排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核能的利用,本节课将进行以下教学活动:1. 实验展示通过展示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体验核能的应用。
例如,利用闪烁体探测器观察阿尔法粒子的轨迹,了解辐射的特性。
2. 视频学习观看一段关于核能的应用的视频,了解一些实际案例,如核能发电站的运作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医疗应用。
3. 小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
核反应与核能教学案例分享
![核反应与核能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bbdb3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5.png)
核反应与核能教学案例分享一、引言在当今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分享几个有趣的核反应与核能教学案例,旨在激发学生对核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核能的理解和应用。
二、核反应模型1. 实验材料:- 多个小磁铁- 铁钉- 铁丝- 电源2. 实验步骤:a. 将电源连接好。
b. 将铁丝固定在铁钉上,并将其另一端固定在电源上。
c. 将小磁铁放置在铁丝周围。
d. 打开电源,观察小磁铁的相互作用。
3. 实验结果:当电流通过铁丝时,小磁铁会被吸引或排斥,产生相应的磁力。
4.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力之间的联系。
类比至核能领域,核反应就像是电流,而核能就像是磁力。
只有当核反应发生时,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三、从太阳到地球1. 实验材料:- 手电筒- 透明杯- 水- 黑色纸板2. 实验步骤:a. 将手电筒置于透明杯内。
b. 将水倒入杯中,直至手电筒完全淹没。
c. 用黑色纸板遮蔽杯的一侧,形成一个阴影。
3. 实验结果:在黑色纸板的阴影一侧,水温明显下降;而在阳光照射的一侧,水温没有明显变化。
4.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对地球的作用。
太阳能穿过杯子的透明部分,使得水温变化不大;而黑色纸板会遮挡太阳能,使得该部分的水温下降。
类比至核能领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核能作为一种能源形式,可以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的能量。
四、核电站的工作原理1. 案例背景: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产生热能,再利用热能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
下面通过一个动画,帮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此插入动画视频,通过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展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2. 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核反应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核电站中的反应堆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然后通过蒸汽发生器将其转换为蒸汽,进而驱动涡轮发电。
高一物理教案《§22-5核反应核能》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22-5核反应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115d9b58fafab068dc0200.png)
《§22-5 核反应核能》教学设计《§22-5 核反应核能》教学设计汽车区三中朱国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于学生课堂练习。
教学课件用以辅助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之用。
让学生理解智能方程,练习书写反应方程式。
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核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2.理解核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3.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4.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提高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2.学习归纳、推理、迁移的科学方法三、德育目标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核反应中的人工转变及核反应方程;2.核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核能。
教学难点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计算核能。
教学方法本节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于学生课堂练习。
教学课件用以辅助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之用。
从核能的利用(核电站)引入课程,指出“核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引发学生的兴趣。
用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1919年)引出原子核可以实现人工转变的现象。
在了解原子核自发和人工转变的基础上,介绍核反应的一般概念,并注意让学生了解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学生都知道在核反应中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哪?引出核能的概念。
在核能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定的质量m和一定的能量mc2相对应”的观点,还应让学生注意,原子核在变化时,其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不同的,这种质量差异对应的就是核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还应注意向学生说明。
从核能的计算中强调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原子质量单位和千克的关系,焦耳和电子伏的关系。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呈现,导入新课1:能源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大亚湾核电站外观图。
介绍数据:1kg铀235燃烧释放出的原子核能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只需几千克铀235就足够长春市24小时的耗能供应。
物理教学教案:核反应和核能利用
![物理教学教案:核反应和核能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6f6a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3.png)
核能利用的环境保护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固体 废物的处理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废液 处理
核能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气体 的处理
核能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评估和监测
核能利用的未来发展
核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核聚变技术: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 核能安全:不断提高核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核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实现能源多元化和互补性 核能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核能供热
核能供热原理:利用核反应产生 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 递给水或蒸汽,再通过供热系统 将热量供给用户。
核能供热应用场景:城市集中供 热、工业用热、居民采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能供热优势:安全、环保、高 效、稳定。
核能供热发展前景:随着核能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核能供热的优势 逐渐显现,核能供热在未来的能 源结构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 放
核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国 际核能合作、核安全监管、人才 培养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核能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核能发电成本低廉,能够降低能源成本和碳排放 核能发电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核能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核能发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核能利用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核能利用的国际合作:各国共同研发核能技术,推动全球核能利用的发展
核反应和核能利用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利用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cdd5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7.png)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利用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定义;2.了解核能的利用;3.认识核能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1.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定义;2.核能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认识核能的优缺点。
四、教学内容1.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定义核反应是指核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核变化的过程。
核反应具有放能或吸能的特点,放出能量就是核能。
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反应可以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
裂变是指重核被撞击或中子轰击时,产生裂变产物,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聚变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为重核的过程,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了解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制药、农业等领域。
核能发电是指通过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驱动蒸汽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反应的方式通常有裂变和聚变两种。
人类目前使用的核反应方式主要是核裂变。
核裂变反应的原理是,将裂变性核素(如铀235)轰击发生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驱动蒸汽发电机。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产生的电力的场所。
核能还可以用于制药。
在核反应中,产生的同位素可以用于医学或工业用途。
美国用同位素治疗癌症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同位素还可以用于诊断、医学研究、食品处理等。
在农业领域,核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核技术可以进行肥料标记、农业生态监测、新品种选育、食品安全监测等工作。
五、教学方法1.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测、实践等方式,领会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利用。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核反应的过程和核能的应用。
3.讨论法: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让学生了解核能的优缺点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定义进行评价。
2.对学生能够了解核能的利用,以及核能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对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对核能利用的看法进行评价。
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尽可能提高教学内容的实际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应用。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核能的利用》WORD教案4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核能的利用》WORD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815f9851680203d8cf2f2495.png)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核能的利用》WORD教案4(1)关于核反应的教学,第一让学生回忆卢瑟福发觉质子的实验,这实验是用α粒子做“炮弹”去轰击氮核,而产生一个氢原子核.物理学里把原子核在其它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叫核反应.核反应可用类似化学反应的方程来表示,叫做核反应方程.发觉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可让学生依照两个守恒试着写出来。
发觉中子的实验是用α粒子去轰击铍原子核而产生的.它也属于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同样可让学生写出.不必教师包办代替.因为学生已有写衰变方程的基础.(2)关于质能方程的教学,以化学反应过程相伴能量变化作类比,引入核反应过程也相伴着能量变化.并以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氘核要放出2.2MeV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核能.让学生摸索这些核能从哪里来的?然后介绍实验发觉上述过程发生的质量亏损,然后介绍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讲清物理意义.最后应用ΔE=Δmc2运算出2.2MeV的结果.(3)关于核能的教学核能实际上讲的确实是结合能的内容,只是躲开了学生较难明白得的术语和核子平均结合能的概念,着重从核的质量亏损和质能联系方程来讨论能量的变化问题.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了解:①一定的质量m总是跟一定的能量mc2对应的.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总质量减少了,相应地总能量也要减少.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这部分能量可不能凭空消逝,它要在核子结合过程中开释出去.反过来,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总质量要增加,总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这部分能量也可不能凭空产生,要从外部来供给.能量总是守恒的,然而在原子核反应中相伴有庞大的放能和吸能现象.②核反应中开释或吸取的能量,能够依照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差用质能联系方程来运算.核反应中开释或吸取的能量要比化学反应中开释或吸取的能量大好几个数量级.③核反应中能量的吸放,跟核力的作用有关.当核子结合成为原子核时,核力要做功,因此要放出能量(跟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类似).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时,要克服核力做功,因此要由外界提供能量.另外,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并不破坏质量守恒定律.例如在核反应亏损相当.这一点也要十分注意,不要使学生产生误解.。
人教版高中选修2-3物理6.1核反应和核能教案(4)
![人教版高中选修2-3物理6.1核反应和核能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ae9dcf9240c844769eaeeb2.png)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一、知识点梳理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14 7N+42He 178O+11H 质子11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9 4Be+42He6C+1n 中子1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2、核能(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3、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典型的裂变反应是:235 92U+nSr+13654Xe+101n4.轻核的聚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2 1H+HHe+1n5.链式反应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二、典型例题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
)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νe+3717Cl→3718Ar十0-1e已知3717Cl 核的质量为36.95658 u ,3718Ar 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 0-1e 的质量为0.00055 u ,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 )0.82 Me V (B )0.31 MeV (C )1.33 MeV (D )0.51 MeV[解析]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 ≥E ∆=mc 2-(m Ar +m e -m Cl )·931.5MeV=(36.95691+0.00055-36.95658)×931.5MeV=0.82MeV则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E min =0.82MeV[点评] 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时,注意单位的使用。
核物理核能的教学设计方案
![核物理核能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e22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1.png)
设计并执行放射性测量实验,如测量放射性源的活度、确定放射性元 素的半衰期等。
加速器在核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01
加速器原理
了解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如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线性加速器等的
工作原理和加速机制。
02
加速器实验技术
掌握加速器实验的基本技术,如靶室设计、粒子束诊断、实验数据获取
等。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原子核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 应、核裂变与聚变、核能应用等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网络 资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2
原子核结构与性质
原子核模型及理论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
壳层模型
学习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评 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知识体系回顾与总结
01
02
03
04
原子核结构
总结原子核的组成、性质、稳 定性以及核力的基本概念。
放射性衰变
回顾放射性衰变的类型、规律 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工核反应
中的应用。
核反应
总结核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 机制以及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
放射性衰变
阐述α、β、γ三种衰变的基本原 理和特点,解释衰变过程中质量 数、电荷数及能量的变化规律。
衰变规律与半衰期
介绍放射性衰变的统计规律,解 释半衰期的概念及其在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
阐述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来源及分类,解释其与稳定同位素的 差异。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28c9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5.png)
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初中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一、引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核能的概念。
核能是一种强大而神秘的能量形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促进他们对核能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核反应的基本概念1. 核反应的定义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核衰变和核聚变两种形式。
核子的数量、种类和排列方式改变将引发能量释放,即核能。
2. 核反应的种类核反应可以分为核衰变和核聚变。
核衰变是指某种原子核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变的过程,如放射性衰变。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反应生成一个重核的过程,如太阳核聚变反应。
三、核能的应用1. 核能的应用领域核能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医疗技术、工业及农业等领域。
其中,核能在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2. 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能产生高温蒸汽,再通过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核能发电具有环境友好、高效稳定等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
3. 核能在医疗技术中的应用核能在医疗技术中也有重要应用,例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放射治疗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善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对人类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工业和农业中的核能应用核能还可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例如,核能可以用于辐照杀菌,保持食品新鲜和延长保质期。
此外,在工业中,核能也被用于材料检测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四、核能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安全隐患核能利用中的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核反应的失控可能引发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核能利用中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工作至关重要。
2. 可持续发展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探索可持续核能发展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发展更安全、高效的核反应堆、提高核燃料利用率、开发新型核能技术等都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3. 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核能的利用和发展需要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 核能》
![高三物理教案——《核反应 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9b44726827d3240c8447ef3a.png)
核反应核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道核能的概念.2)了解爱因斯坦的质量方程,知道质量亏损的概念.3)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知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体会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严谨性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质能能方程。
2.难点是分析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内容知识性很强,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课文中许多内容只是“提到”,应具体地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能力做必要的解释说明.2.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相关资料、图片及资料影片等,以使课堂生动充实.3.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的资料、信息,获取这方面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那么,能不能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呢?如果可以,发生什么现象?遵循怎样的规律?(二)新课活动一、核反应1、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核反应方程 H O He N 1117842147+→+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核反应方程 n C He Be 101264294+→+ 3、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小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n P He Al 103015422713+→+ e Si P 0130143015+→ 二、质能方程1、核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放出2.2Mev 能量2、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或者参加核反应的原子核总质量与生成新原子核的总质量之差)叫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 质量亏损放出能量 2mc E ∆=∆H 11和n 10结合成D21核放出能量2.22Mev 4、原子质量单位u1u =1.6606×10-27kg相当于931.5Mev 的能量(三) 小结—、比较两个放射性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时,应抓住半衰期和核能两个物钋Po铍Be石蜡不可见粒子 质子 α粒理量.二、运用质能方程△E=△m ·c2计算释放的核能时,应抓住质量亏损的计算.三、原子核的变化,无论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还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遵循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的有关规律,除去会写核反应方程以外,还需结合以前学过的力学知识、电磁学知识进行有关计算.四、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1.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一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2.写核反应方程要有实验依据,决不能无根据地编造.(四) 巩固练习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检查金属制品,测量物体的密度和厚度B .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C .利用射线的生理效应来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D .利用放射性作示踪原子2.用哪种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A .把该元素放在低温处B .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里C .把该元素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D .上述方法均不可以3.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A .丁射线探伤仪B .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C .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D .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4.已知氘核质量为 2.0136u ,中子质量为 1.0087u ,He 42核的质量为3.0150u ,(1)写出两个氘核结合成;He 的核反应方程.(2)计算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3)若两个氘核以相等的动能0.35MeV 作对心碰撞即可发生上述核反应: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则反应中生成的;He 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五) 布置作业(六) 教学后记(课后填写)原子核的反应分为:原子核的衰变、人工转变两类型,其核反应方程为 α衰变 Y He X A Z A Z 4242--+→ 如Th He U 234904223892+→原子核的衰变 β衰变 Y e X A Z A Z 101+-+→ 如 Pa e Th 234910123490+→-Y e m He n X AZ A Z ++→-0142如 52068222688+→Pa Ra ·e He 01424-+质子的发现 H O He N 1117842147+→+(卢瑟福)中子的发现 n C He Be 101264294+→+(查德威克)同位素及发现正电子 n P He A 1030154227131+→+原子核人工转变 人工获得放射性e Si P 0130143015+→ (小居里夫妇)重核裂变 如 n 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9210++→+轻核聚变 如 n He H H 10423121+→+其中质子、中子的发现及人工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方程要熟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教学案一、核反应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 核反应类型有衰变、人工转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1、衰变: α衰变:e H Th U 422349023892+→(核内He n H 42101122→+)β衰变:e Pa Th 012349123490-+→(核内e H n 011110-+→)+β衰变:e Si P 0130143015+→(核内e n H 011011+→)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2、人工转变:H O He N 1117842147+→+(发现质子的核反应)n C He Be 101264294+→+(发现中子的核反应)n P He Al 103015422713+→+ e Si P 0130143015+→(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3、重核的裂变:n 3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4、轻核的聚变:n He H H 10423121+→+(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二、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叫核能。
1.结合能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
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巨大的功,,或者需要巨大的能量。
这表明要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要吸收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因此有意义的是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2.质量亏损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 2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由于c 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而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
4、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E =△m c 2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这样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使用。
以上两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在非国际单位里,可以用1u=931.5MeV 。
它表示1原子质量单位的质量跟931.5MeV 的能量相对应。
5、对质能方程的理解定的质量m 总是跟一定的能量mc 2对应。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的总质量减少了,相应的总能量也要减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这部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要在核子结合过程中释放出去。
反过来,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总质量要增加,总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这部分能量也不会凭空产生,要由外部来供给。
能量总是守恒的,在原子核反应伴随有巨大的放能和吸能现象。
物体的质量减少了,它的能量也减少;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它的能量也增加;不能错误地认为质量和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
三、释放核能的途径凡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
核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是不同的,所以各种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不同。
核子平均质量小的,每个核子平均放的能多。
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所以铁原子核最稳定。
凡是由平均质量大的核,生成平均质量小的核的核反应都是释放核能的。
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可以释放能量, 1、 重核的裂变:(1)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如铀核裂变的一个方程: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2)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铀核裂变的产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
(3)核反应堆目前的所有正式运行的核电站都是应用裂变发电的。
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是:①核燃料。
用浓缩铀(能吸收慢中子的铀235占3%~4%)。
②减速剂。
用石墨或重水(使裂变中产生的中子减速,以便被铀235吸收)。
③控制棒。
用镉做成(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
④冷却剂。
用水或液态钠(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使反应堆冷却,保证安全)。
⑤水泥防护层。
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
2、轻核的聚变:(1)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 聚变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2)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是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049.西安市重点中学2008届4月份理综试题1、下图中有四幅图片,涉及到有关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四个重大发现,则下列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 、X 光是居里夫人最先发现的。
B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
C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
D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能的利用得益于质能方程,质能方程在世界上得到了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因此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gk010.2008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B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C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D .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解析:γ射线中的γ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与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A 正确;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很强,B 错;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的聚变,C 错;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是来自于重核的裂变,D 错.061.北京西城区2008年5月抽样14.氢弹爆炸的核反应是 ( A )A .n He H H 10423121+→+B .H O He N 1117842147+→+C .n 3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 D .n C He Be 101264294+→+039.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5.一个U 23592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方程为n Sr X n U 109438102359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 .X 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C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D .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235gk002.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20.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m ,相应的能量△E =△mc 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A .用能量小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 .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 .用能量大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 .用能量大于2.2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 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064. 08年福建省十大名校高考模拟试题1.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太阳内部氢核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C He He He 126424242+→++ ,到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共同产生的。
已知He 42的质量为m 1,C 126的质量为m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3m 1 > m 2B .3m 1 < m 2C .3m 1 = m 2D . m 1 = 3m 2047.08年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查14.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采用很多太阳能技术。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氢核的聚变,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 11)结合成1个氦核(He 42),同时放出正电子(e 01)。
已知氢核的质量为p m ,氦核的质量为αm ,正电子的质量为e m ,真空中光速为c 。
下列关于氢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 ) A .核反应方程为e He H 01421124+→. B .核反应方程为e He H 0142114+→C .每次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为224c )m m m (e p --α。
D .每次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为24c )m m m (e p --α。
059.江苏南通市2008届第三次调研测试12.Ⅲ(2) 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请完成相应的反应方程:γ→ ▲ . 已知电子质量m e =9.10×10-31kg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速为c =3.00×108m/s ,则γ光子的能量至少为 ▲ J .答:e e 0101-+→γ(2分) 1.64×10-13 J (2分)066.珠海市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3.太阳能来源于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氢核的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 11)结合成1个氦核(He 42).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取1uc 2A .核反应方程为e He H 01421124+→ B .核反应方程为e He H 01421124-+→C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6uD .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4.8MeV046.南京市200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14.(3)(本题4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周围 80%~90% 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来供电,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即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H 11)转化成一个氦核(He 42)和两个正电子(e 01)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 P = 1.0073u ,α粒子的质量m α = 4.0015u ,电子的质量m e = 0.0005u . 1u 的质量相当于931.MeV 的能量. ①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②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MeV 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答:①eHe H 01421124+→…………………………………………………………(2分) ②Δm = 4m P - m α-2m e = 4×1.0073u -4.0015u -2×0.0005u = 0.0267 u …(2分) ΔE = Δ mc 2 = 0.0267 u×931.5MeV/u =24.86 MeV ………………………(2分)050.江苏省盐城市07-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考试12-3.(2)镭(Ra )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放射性元素,已知Ra 22688能自发地放出α粒子而变成新核Rn ,已知Ra 22688的质量为M 1=3.7533×10-25kg ,新核Rn 的质量为M 2=3.6867×10-25kg ,α粒子的质量为m =6.6466×10-27kg ,现有一个静止的Ra 22688核发生α衰变,衰变后α粒子的速度为3.68×105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