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验与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单核细胞百分率 MO
单核细胞绝对值 MO#
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比容 PCT
h
25
五分类的检测项目
比三分群项目多出: 嗜酸粒细胞百分率 EO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EO# 嗜碱粒细胞百分率 BA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 BA# 其余项目与三分群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感染(血吸虫、丝虫); 过敏性疾病(变应性皮炎、哮喘);
药物过敏(青霉素、金霉素); 皮肤病。
h
9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疾病;骨髓纤维 化和某些癌症转移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
减少:无临床意义。
h
10
(淋巴细胞)
h
2
2.血液的组成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分为: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清
蛋白、球蛋白)、无机盐(钾、钠、钙、 镁、磷等)、葡萄糖、脂类、激素、维 生素等。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
h
3
3.血液的功能
1) 运输功能 2) 协调功能 3) 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4) 防御功能
h
6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1) 生理性粒细胞增多:胎儿及新生儿;孕 妇妊娠五个月以上时;剧烈地运动和劳 动;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 性增高,复温后恢复正常。
2) 病理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严 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较大 手术后12-36h、急性心肌梗死后1-2h)
h
7
.
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这 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有关); 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中毒);肿瘤性或 持续性增多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常规检查PPT课件.ppt

血液常规检查PPT课件.ppt
血液分析仪法 最新血液分析仪,采用流式 细胞法也可对Ret作分类计数,并提供与 网织红细胞相关的多个参数:
LFR、MFR、HFR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 RMI)RMI=(MFR+HFR)/LFR×100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ticulocyte count
(9) 缗钱状红细 胞(rouleaux formation):见于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和免疫球蛋白增高 性等疾病。
( 10 ) 裂 红 细 胞 (schistocyte) : 红 细 胞 碎片(cell fragments),有各种形态 如刺形(burr)、盔形(helmet)等。见于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 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常人<2%。
<32

四 、 红 细 胞 沉 降 率 (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手工法:指离体抗凝血静置 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 降的速度。
血沉过程一般分为3期: 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一般要经过数 分钟至10min 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以等 速下降,约40min 细胞堆积期:又称缓慢沉积期或挤紧 期,此时红细胞堆积在试管底部。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 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 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 素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三)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RET)计数
网织红细胞reticuBiblioteka ocyteMiller窥盘

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查课件-PPT

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查课件-PPT

lymphocytosis
neutrophil
Neutrophil的核象变化 成熟池 maturation pool
MCV= 【 reference interval 】
【 type of Ret 】 生理功能 参与超敏反应。
每升blood中RBC比积
每升blood中RBC个数 Clinical significance
(二)、 reduced of RBC HGB
Anemia 指RBC、HGB、HCT低于参考范围下限
轻度anemia
•Anemia 分级
中度anemia 重度anemia
成年男性Hb值 91-120 g/L
成年女性Hb值 81-110 g/L 成年男性Hb值 61-90g/L 成年女性Hb值 61-80g/L 男性、女性Hb值 31-60g/L
The first section Parameters of RBC
(MCV,平均RBC容积)
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可吞噬和杀灭EB病M毒CV、•结指核杆每菌个、麻RB风C杆的菌平、均沙门体菌积、布,斯菌飞、疟升原(虫f和l)弓形体(1等L病=原体10。15fl)。
每升blood中Hb含量
男性、女性Hb值 低于30g/L
使血循环中EOS附着于小血管壁并向组织浸润,从而使循环血EOS减低。
(fl)
五、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1. 红细胞起源及发育: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起源于骨髓红系 祖细胞,在EPO作用下分化为原始、早幼、中幼、晚幼、网 织、成熟红细胞。该过程约需5天,一个原红可生成8—16 个成红。

血液的一般检验.ppt

血液的一般检验.ppt
中性粒细胞
[简介]
1、生成:与红细胞类似
骨髓(10d)
血液(10h)
组织(1~2d)
分裂池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边缘池 组织
2、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32个成熟粒细胞
3、粒细胞生存期:10~12d;功能池贮留期:10~12h
4、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用、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二、减少的临床意义
明确几个概念: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性疾病:病毒、伤寒、结核 2、血液系统疾病 3、理化因素及药物 4、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5、其它:SLE、过敏性休克、
三、核象变化
正常比值:杆状核/分叶核为(1%~5%)/(50%~70%),即 1/13
1、核左移 1)、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 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或失血、粒细胞白 血病、类白血病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真红 5、某些恶性肿瘤的晚期 6、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
7、某些传染病:猩红热的急性期 8、其它:风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低 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二、减少的临床意义
(意义不大) 1、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2、伤寒的极期
2)、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高 再障、粒细胞减少症、伤寒、败血症
2、核右移
巨幼贫、化疗后
四、形态异常 1、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核变性
2、Auer body: 见于急非淋 3、巨多分叶核:巨幼贫、化疗后 4、Dohle body(球形包涵体):严重感染 5、其它异常粒细胞:MDS

血液一般检验4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4课件
缺点
成本高、对仪器依赖性强、需要专业 维护。
检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
手工检验方法适用于小型医疗机构或实验室,而自动化检验 方法适用于大型医疗机构或实验室。
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04
血液一般检验结果解读
红细胞计数异常解读
红细胞计数增多
可能表示脱水、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红细胞计数减少
可能表示贫血、出血性疾病、营养不良等。
血红蛋白测定异常解读
血红蛋白增多
可能表示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红蛋白减少
可能表示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红细胞比容测定异常解读
红细胞比容增高
可能表示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比容减少
可能表示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异常解读
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血液一般检验4课件
目录
• 血液一般检验概述 • 血液一般检验项目 • 血液一般检验方法 • 血液一般检验结果解读
01
血液一般检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血液一般检验是对血液中细胞成 分、非细胞成分、酶类及代谢产 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目的
血液一般检验主要用于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 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 考依据。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 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包括氰化高铁血红 蛋白法和比色法等。
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于评估贫血和红细 胞异常增生性疾病。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是国际血液学标 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具有准 确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
红细胞比容测定

《血液一般检验》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课件
形成
血小板计数的 异常可能与多 种疾病有关, 如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

采血:使用采血针或采血器进行采血 离心:将血液离心,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染色:使用染色剂对血液成分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液成分,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
原理:利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血 液检测
红细胞计数:反映贫血程 度,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白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系 统功能,判断感染程度
血小板计数:反映凝血功 能,判断出血风险
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程度, 判断血液携氧能力
血型:判断输血安全性, 判断遗传性疾病风险
血沉:反映炎症程度,判 断疾病活动性
避免空腹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饮酒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后采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评估贫血程度
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血液免疫学检验:包括抗体、补体等
血型鉴定:ABO血型和Rh血型
血液寄生虫学检验:包括疟疾、丝虫病等
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静脉穿刺或指尖采血等方式获取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处理: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
血液样本检测: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清和血细胞进行检测,获取各项指标数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血液一般检验是 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 行检测,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目的:了解血液状况, 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 果,监测疾病进展,指 导临床治疗
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等

21_血液学一般检查ppt课件

21_血液学一般检查ppt课件
射比模式,开盖调0,闭盖调100;吸光度模式比色。
实验一
2 . 白细胞计数
[ 原理] 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2%醋酸溶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实验一
[ 器材]
1. 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 2. 血红蛋白吸管(具有10µl
及20µ l刻度) 3.1ml吸管,小试管,玻棒 4 . 光学显微镜
实验一
[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2%冰醋酸
[ 标本来源] EDTA-K2抗凝全血或毛细血管采血
实验一
[ 操作]
1. 加稀释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一干净小试管中。 2. 加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取全血20µ l,轻拭管尖外余血,准确调节血
实验一
实验一
实验报告(注意学号,报告下次实验交)
1 原理(0.5分) 2 简单步骤(0.5分) 3 实验结果(2分)
原始数据、最后报告各1分
4 分析讨论(2分)
实验一
附注
1、实验操作不考核,但实验成绩占整个实验 诊断成绩总分的15%,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及 平常表现。 2、共4次实验,当堂的实验报告在下次的实 验课交,最后一次实验不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纪律、值日安排
实验一
原 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被 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Hi),后者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 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特定波 长(540nm)和光径(比色杯内径1.0cm)条件 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通过用标准液制备的标 准曲线,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来。
0.20g 0.14g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 溶液,贮存于棕色 瓶中室温保存,其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加速溶血,缩 短转化时间,防止 因血浆蛋白改变引 起的混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170g/L Hb>160g/L
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见于严重腹泻、大烧伤、甲亢危象等
.
11
2、绝对性增多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
多能造血干细胞病变、红细胞持续性增多、
易发栓塞症、
潜在恶性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假红)
a 、Epo代偿性增多:缺氧症
b 、Epo非代偿性增多:肾肿瘤
.
[原红细胞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网织红
成熟红细胞
.
6
.
7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氧 红红细细胞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
8
参考值
Rbc(×1012/L) M 4.3~5.8 F 3.8~5.1 N 6.0~7.0
Hb(g/L) 130~175 115~150 170~200
1、核左移 1)、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
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或失血、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 病反应
>20%,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
23
镰形细胞
形状如镰刀状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
.
24
棘形细胞
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 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 无β脂蛋白血症)、脾切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
.
25
泪滴形细胞
红细胞呈泪滴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 也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液一般检验与疾病
.
1
.
2


血细胞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蛋白质 酶 凝血因子
电解质
.
3
血常规检验的内容: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和形态
意义:最常用、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血常规)
.
4
第一部分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
5
概述
1、Rbc的生成 全能干细胞 骨髓系干细胞 红系干细胞
1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
Hb标准: 轻度:90g/L≤Hb<正常值下限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
1、生理性:儿童、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
1)生成不足:骨髓造血障碍 分化成熟受阻
2)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来因素
3)失血 :. 急性、慢性
13
红细胞压积(Hct)
.
37
二、减少的临床意义
明确几个概念: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性疾病:病毒、伤寒、结核 2、血液系统疾病 3、理化因素及药物 4、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5、其它:SLE、过敏性休克
.
38
三、核象变化
正常比值:杆状核/分叶核为(1%~5%)/(50%~70%),即 1/13
溶贫。
.
26
内构异常
1、染色异常:
1) 低色素性
见于: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细 胞性贫血
2) 高色素性
见于:巨幼贫
.
27
3) 嗜多色性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系增生旺盛 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最多见。
.
28
2、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见于:增生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 巨幼贫 铅中毒
2、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32个成熟粒细胞 3、粒细胞生存期:10~12d;功能池贮留期:10~12h 4、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用、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
34
.
35

临床意义
数目增多
量的异常
数目减少
核象变化
质的异常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核左移 核右移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
.
9
临床意义
量的异常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
相对性增多 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 病理性
质的异常
外形异常 内构异常
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结构异常 染色异常
.
10
一、量的变化(数目)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标准:M: Rbc>6.0×1012/L F : Rbc>5.5×1012/L
.
16
红细胞外形异常
1、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直径<6 μm, 中央淡染区扩大, 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
.
17
大红细胞
直径>10 μm, 见于:溶贫、急性失血贫 、巨幼贫。
.
18
巨红细胞
直径>15 μm, 见于:叶酸 或/和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
19
2、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直径<6μm, 厚度>2.9μm, 涂片中>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自免溶贫。
.
20
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横径缩短,长径增大,
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型/长柱 状,
比例25%~5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
21
口形细胞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 >10%,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5%,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 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靶标。
.
29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见于:溶贫 巨幼贫 脾切后 红白血病
其他增生性贫血
.
30
第二部分 白细胞的检验
.
31
参考值

成人: 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
6个月~2岁: 白细胞分类:
1、中性粒细胞(N) 2、嗜酸粒细胞(E) 3、嗜碱粒细胞(B) 4、淋巴细胞(L) 5、单核细胞(M)
(3.5-9.5) ×109/L (15~20)×109/L (11~12)×109/L 百分比 (%)
40~75 0.4~8 0~1 20~50
3~10
绝对值( ×109/L )
1.8-6.3 0.00~0.52 0~0.06 1.1-3.2 0.10-0.60
.
32
.
33
中性粒细胞
1、生成:与红细胞类似 骨髓 血液
1.定义:指RBC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2.参考值: 男性:40%~50%
女性:35%~45% 3.临床意义:
增加:血液浓缩,真红,慢性肺病、高原人 减少:各类贫血
.
14
二、质 的 异 常
.
15
正常红细胞
双凹圆盘型,血涂片呈圆形; 直径6~9μm,平均7.5 μm; 厚度:边缘部约2 μm,中央约1 μm; 淡染区约占直径的1/3~2/5。
形态异常
.
36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经期妊娠
2、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细菌性 (最常见的原因) 2)、广泛性组织损伤、坏死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骨髓增殖性疾病 7)、恶性肿瘤的晚期 8)、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 9)、某些药物 10)、严重缺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