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精选10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及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课文初识山泉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
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
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
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眼不见,耳则愈灵。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鼎湖山色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
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
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
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景色及作者对泉声的喜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解释。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意境。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想象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进行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美景,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或经历。
(3)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课文的难点和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和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鼎湖山?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对鼎湖山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认真阅读、思考、理解文章老师:诵读有关知识和技巧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字音字形词义:(1)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2)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2、找出文中写泉的句子、写听泉的句子:3、在听泉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找一找文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二、口语训练:演讲:我所知道的诵读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讽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读标:1、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2、明示目标:(1)学会吟哦讽诵,学会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鼎湖山听泉》是明代文学家谢大光创作的一篇妙笔奏乐,该篇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感慨为主线,展示了作者的理趣和情感世界。
全文以鼎湖山的山泉为中心,以文字描绘出山泉的清澈明亮和奔腾激荡,使读者仿佛可以聆听到如歌奏乐般的声音。
作者以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山泉的欢乐跳跃,使得整篇作品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这种将大自然的景物形象化,使其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写作手法,不仅赋予了作品活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描绘山泉的同时,作者还借其联想展开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作者通过描写山泉与石头的互动,将其比喻为人与命运的较量。
山泉在激流中嬉戏、跳跃,而石头则在激流的冲击下坚守阵地。
作者认为,人生就像山泉与石头的较量,只有勇敢跳跃、积极拼搏,才能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抒发,使得作者的情感世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鼎湖山听泉》这篇妙笔奏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雄奇,还能够体悟到作者独特的理趣和个人感慨。
读完这篇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泉之中,聆听到泉水的欢快声音,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通过山泉与石头的比喻,我们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生的意义增添了更多思考和启示。
总而言之,《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以自然景观为素材,展示作家理趣和个人情感的妙笔奏乐。
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感慨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艺术魅力。
这篇作品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然和人生的意义,从而增添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鼎湖山听泉》是明代文学家谢大光的代表作之一,该篇妙笔奏乐通过描绘鼎湖山的山泉,展示了作者的理趣和情感世界。
全文以鼎湖山的山泉为中心,以文字描绘出山泉的清澈明亮和奔腾激荡,使读者仿佛可以聆听到如歌奏乐般的声音。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等直观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材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2 作业要求: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字迹清楚、表达准确。
学生要在作业中展现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朗读、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6.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教师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5. 欣赏自然美(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欣赏到的自然美。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鼎湖山的更多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热情。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条件和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的推崇和喜爱。
《鼎湖山听泉》是谢大光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心灵的舒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本文将从文学角度对《鼎湖山听泉》进行深入解读。
1.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谢大光是中国清代文学家和画家,他擅长文学和绘画,并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鼎湖山听泉》是他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时的心境和感受。
2. 诗歌赏析2.1 描绘自然景色诗歌以写景的形式展示了鼎湖山的美丽景色,描述了山峦起伏、群峰耸立的景象。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峦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
作者以质朴的笔触,将自然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展露无遗。
2.2 体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作者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赞美山水的壮美,对鼎湖山的形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细腻的描绘。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之情。
2.3 展示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诗歌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通过对泉水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作者借此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泉水的喧哗声让作者心旷神怡,使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这种解脱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审美上,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 艺术特点和价值3.1 文学艺术特点《鼎湖山听泉》以娴熟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语言简练、朴实,色彩鲜明。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选取了富有节奏感的字句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
3.2 诗歌的艺术价值《鼎湖山听泉》不仅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作品,更是艺术的结晶和传递。
它直击读者的内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板书大写的“听”字(聴)。
猜猜这是什么字?师: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
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
[由猜字谜引入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的学法指导作好铺垫。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记描写泉水的词语。
(学生按要求自学)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第一组描写的是听到的泉水的声音,第二组描写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样子。
)总结: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
(板书:入耳入目)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多响美)5、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呢?(播放泉水的录象)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生读)[由找划词语导入学习第二小节,体会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听到的泉声响。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描绘自然景色。
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鼎湖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5. 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指导。
最新-《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5篇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勤劳的帮助大家整编的《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二、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后三段。
2、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
3、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4、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
5、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三、课文理解1、完成课堂训练2、评讲课堂训练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训练2、预习《林中小溪》3、课后补充阅读《夜航船》《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导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
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
你们听: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
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
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文化知识的理解。
3. 课文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对鼎湖山的哪些情感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强调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例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例五年级语文教案“冲突性”导入我说,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就是——鼎湖山。
我板书“顶湖山”。
很多学生举手,说我写错了。
我说没错,鼎湖山原本就叫“顶湖山”,接着便两个名字的由来。
并板书“鼎”,学生齐读后,我问:“鼎湖山给你的感觉怎样?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再形容”看两幅图时,在他们的回答中发现积累到只有清澈见地等几个老掉芽的词语。
于是我小结时说:“鼎湖山的风景区群峰竞秀,古木参天,最著名的要说两个,一个是古刹,一个是飞瀑。
”我板书古刹、飞瀑。
“既然这两个是鼎湖山最著名的,当我们游玩以后,一般会将最著名的景点写进游记,可是他写的是到鼎湖山——?”我将课题补充完整。
有学生举手,我请孩子们猜猜原因可能是什么?孩子们猜得有些乱,我小结:估计那泉声对于作者来说是最美的景色。
然后,我在大家疑惑之时,请同学们思考:“那泉水这么有吸引力,肯定很美,很奇妙吧,那么就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要读准,看看那些描写泉声的词句,画下来,并多读两遍。
”……“万籁俱寂”的教学“什么叫万籁俱寂呢?”孩子们有些吵闹。
“我听,第一组开始安静了,哦,第二组也安静下来了,第三、四组也安静下来了。
”我看着孩子们。
他们的手脚仍然发出声音了。
“哦,现在有些同学的手和脚也安静了,一动不动了,真静!”此刻,教室里几乎没有声音了。
“我说现在更静了,连板凳腿就无比安静了。
”孩子们笑了一下,迅速恢复到及其安静的状态。
“现在算不算万籁俱寂?(生摇头)外面的树叶被风吹的还有声音呢,还有其他声音,那不能算是了。
可是怎样才能算是呢?”“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说的是哪些事物?“很多很多。
”“是万物。
那,我要要说万物俱寂?谁知道籁是什么意思?”“籁的意思是一般的声响,万籁的意思就是万物发出的声响。
”“现在我知道不能说万物俱寂了。
那么,现在谁再来读读‘入夜’这句,把词语的意思读到句子里。
”生读得入情入境。
“辨识”与“品味”一起教结合排比句来教学辨识与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
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峰峦叠嶂,茂竹修林,古刹清泉,美景佳景无数,古来今往赞美它的诗词文多不胜数,而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独辟蹊径,另立新意,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支妙笔特别重点写出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让读者仿如置身其中,读文的同时耳边也犹如响起鼎湖山上淙淙的美妙的乐韵。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首先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
“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
人们的视野模糊了,景物也笼罩在烟雨中,这时听觉就更敏
锐了,于是,“冷冷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显得分外清晰,格外悦耳,几句话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
这里是山泉的世界,在作者的眼中,草木林石,名山古刹都失去了色彩,只有时隐时现,时断时续的时暗时明的山泉在流淌,在歌唱,作家一下子就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忘记了登山的疲乏,忘我地陶醉在由山泉组成的优美纯真的境界中。
叮咚作响的泉声给山泉增添了无比的魅力。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泉是鼎湖山的灵魂,也是作家的至爱。
他把山泉比喻成常常绕于膝下的顽皮嬉戏的爱女,足见作家喜爱山泉之情。
所以在文中作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的形态,让人领略到了泉的神韵。
他抓住了鼎湖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的特点,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深夜寂静空灵的树林中传来是柔曼的、清脆的、厚重的、雄浑的泉声,象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语言考究,作家赋予了山泉强烈的旋律节奏美,音乐感很强。
仔细吟哦体会,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句调都有强弱、高低的差别。
以“此时
却能分出许多层次”为界,前部分文字,语句短,节奏急,读来轻快脆亮,如深夜听泉,叮咚作响;后部分文字,连用四个排比句式,具体描绘泉鸣“层次”,句式长,音节缓,读来盘旋幽长,如琴声在山谷间回荡。
读这样的散文,无异于聆听一曲旋律美妙的音乐。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
”作者能让淙淙作响的泉声“为琴为瑟”,实属美的善想者。
康德也曾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
”想象力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可以使作者有可能冲破客观事物的局限,“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舜”,从而创造出神奇瑰丽、生动新鲜、光彩照人的艺术意象。
作者通过想象,将主体审美感情真正融入到审美客体泉中,真正揭示了泉的丰富内涵,作者对泉的底蕴的理解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而更加深沉、更加强烈、更加饱满。
小溪多么像小提琴的“轻柔”声,涧水多么像琵琶的“清脆”声,无数道细流多么像大提琴的“厚重”声,飞瀑急流多么像铜管乐的“雄浑磅礴”声。
作家的善想把读者带进了音乐艺术的殿堂,听到的是泉声美的音符,感受是作者涌动澎湃的心曲。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