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0过秦论课后演练(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过秦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qián)鞭笞.(chī)

合从缔.交(tì)瓮牖.绳枢(yǒu)

B.阡.陌(qiān)逡.巡(qūn)

陶朱猗.顿(yī)赢粮景.从(jǐng)

C.隳.名城(huī)崤.函(xiáo)

钩戟长铩.(shā)锄櫌棘矜.(qín)

D.谪.戍(zhé)作难.(nàn)

比权量.力(liáng)良将劲弩.(nǔ)

解析:A项,“缔”应读dì;B项,“景”应读yǐng;D项,“量”应读liàng。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

B.行军用兵之道.道:战术。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难:困难。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高,强。

解析:C项“难”的意思是“事端”,在文中“作难”,指陈涉起义。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明智

..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

..也

C.氓隶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

..相反,何也

解析:A项,“明智”,古义,有见识有智谋;今义,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等。B项,“自若”,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如,毫不拘束。C项,“迁徙”,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则”,①转折连词;②顺承连词。B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为”,①,介词,表被动;②动词,成为。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

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

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

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

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咎:责备。

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弊:遮挡。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佐:帮助。

解析:C项“折”的意思是“屈服”。

答案:C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作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解析:D项,理解分析错误,作者没有“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答案:D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解析:断句的关键是整体理解文意,在断句的文字处注意虚词的作用,正确判断属于上句还是属于下句。

答案: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折”,屈服;“通”,直达;“遍”,全部;“当”,抵

挡;“藉”,依靠;“蔽”,遮蔽,引申为“屏障”;“摈”,抵御。

答案:(1)韩、魏因屈服而归顺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祸害。(2)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诸侯凭借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了解天下的形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边境;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也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土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