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3)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3-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地图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中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二、新课(一)、中国的地形特征1、出示“中国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图,由图可知,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由此可总结出: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讨论:山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开发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出示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讨论)叫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概括总结:优势: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方面具有优势;农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多山地自然灾害,经济落后,多贫困区。
开发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 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1、复习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此引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内容。
2、读课本P60页内容,在课本P61页图F上找出下列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名称和位置:(1)、东西走向的山脉(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走向的山脉3、叫学生说出上面各种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在图中的位置。
4、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多什么走向的山脉?西部地区多什么走向的山脉?5、练习:①出示中国的主要山脉图,说出图中不同序号山脉的名称走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案
中图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案学习目标: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势图和地势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势图的能力。
2.明白得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势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明白得山脉在我国地势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宽敞的地势特点。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势的差不多特点。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点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阻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如此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阻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专门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关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学习探究过程:一、地势研究课题: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阻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阻碍?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
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专题(A组:①题;B组:②题;C组:③题),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培养合作能力。
初步把握评判地理事物的差不多方法。
二、地势动脑动手:1.读图分析回答我国各种地势面积的比例。
2.绘制我国地势面积比例饼状图,分析我国陆地地势类型特点。
培养读图、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
探究问题:1.山区有哪些进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如何样开发和爱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进展与可连续进展?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课件(第3课时)
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狭长,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阅读教材,总结三大平原的主要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
主要特征
面积辽阔,黑土广布,多沼泽
平原
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土质较松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开发程度较高,既是主要的 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课程 标准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
学习目 标1
征,初步理解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
影响。
学习目 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标 2 形特征。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学习目 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 标 3 丘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多雪山、冰川。
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坦荡开阔,草原、荒漠。
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广的地区,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多山,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总结四大高原的主要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建议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第3课时达成学习目标3】
内新 蒙疆 古天 高山 原
你生活在那种地形区? 你知道中国地形特征吗?
复习回顾:还记得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吗?
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知识与技能: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
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类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咱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新课: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咱们能够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域,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咱们还能够发觉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能够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转变的示用意。
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用意,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散布?(学生:阶梯状)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一、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二、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域)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限;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限)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上能够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中图版(北京)地理初一上册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教案
中图版(北京)地理初一上册3一、教学目标1.运用我国地势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势的要紧特点。
2.能够在中国地势图中找出我国要紧的山脉,同时说出它们的走向。
3.能够通过地势图,说出我国要紧的地势区及分布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我国地势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势的要紧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乐趣)教师: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你到过黄山吗?你明白“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会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势特点。
课件展现:【探究活动一】:我国地势特点[来源:学.科.网]教师:通过观看世界五种地势的图片,能够区分这五种地势并说出名称。
课件展现:学生:五种地势分别是山地、丘陵、盆地、高原、丘陵。
教师:将这五种地势反映在分层设色地势图,应该如何区分呢?课件展现: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分层设色地势图中,海洋用蓝色表示,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教师:通过了解分层设色地势图的判读方法,观看中国地势图,得出我国要紧哪几种地势,分布位置在哪呢?课件展现:学生:中国分布有五种地势,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
教师:我国国土面积宽敞,各种地势类型兼备。
我国地势特点:地势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平原、丘陵要紧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高原、盆地、山地要紧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我国各种地势所占比例如何呢?课件展现: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中国各类地势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
假如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坎坷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那么,山区进展经济的利弊表达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与平原相比,山区地面坎坷,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行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能够进展种植业。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作者:王民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二、授课目标1.知道中国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2.能够区分中国的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势和地形;3.了解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课:中国的地势和地形1.了解什么是地形和地势;2.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情况。
第二课:中国的平原1.了解中国的平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平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
第三课:中国的高原1.了解中国的高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学习青藏高原的特点和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第四课:中国的山地1.了解中国的山地的基本情况;2.了解山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了解华山、泰山、衡山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
2.实地考察: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气候差异。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份测试卷,考察学生对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每个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加深对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理解。
3.情境评估: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区分是否正确,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理解。
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新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基于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讲授、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这一课题。
针对学生的不同诉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授课和引导上的不足之处,认为平时应多关注学生的情况,加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地形地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这一节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讲述的地形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而且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气候、河流等教材内容的学习,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等。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2、学生对于理解本节知识的地理能力较低,知识不足,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本着积极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理念,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独特优势,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这一步是教师用客观事物、客观现象、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做到如下几方面: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
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片、视频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入新课时,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利用地形图找各阶梯地形区,介绍各阶梯内地形区,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
2、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各抒己见,相互争论,最后达到解决疑难、深化知识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教案3中图版
在本次地形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识别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这些概念,并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注意到在讲授等高线概念时,部分学生对于等高线的间隔和密集程度与地势起伏的关系把握不够准确。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使用橡皮泥或者纸模型来模拟等高线的形成,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 地形图基本概念
-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 关键词:间隔、密集、地势、起伏
- 重点句:等高线的间隔和密集程度反映了地势的起伏。
②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 知识点:符号、注记、颜色、等高线判读
- 关键词:识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地形特征
- 重点句:通过地形图上的符号和等高线,我们可以识别和分析各种地形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未来,我打算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让学生在电脑上直接操作地形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技能,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
最后,我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地形图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我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形图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其次,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可能是因为练习题的设计不够有趣或者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练习题,比如让学生根据地形图规划一次户外徒步路线,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增强他们对地形图知识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3 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统计图表,学生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生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评价我国地形和地势,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的基本方法。
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通过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中国地形的认识还不全面,尤其是地形特征,只有个大概的认识,所在课上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中国地形特征。
并能够评价各种地形。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学会评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教师活动复习:地形的概念,类型播放歌曲《我们的大中国》MV副板书: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学生活动听歌曲,看MV,记录你所看到的自然景观。
说一说你看到的自然景观,讨论各属于哪种地形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地形特征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学生读图P47图3-1看陆高海深表和注记,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找出地型类型,说出名称。
提问: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地形多种多样是一主要特征板书:一中国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展示中国地形模型学生记笔记在模型上指出来提问中国各类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学生复习山区的概念(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学生观察并计算山区占比重是多少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又一特征。
板书:一中国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活动3【讲授】评价我国地形课件展示评价方法:从利弊两方面评价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农业,工业,林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利弊,举例说明。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平原,一组是山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资料,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地形区的颜色对照图中高度表判断海拔高度。
教师小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课一、中国的地势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及浅黄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黄色的颜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据颜色的分布概括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是:学生答:西高东低。
(2)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学生尝试绘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对可能出现的两种示意图进行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能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学生得出结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课堂活动:阅读第57页图B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2.教学难点: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势与地形的特点和作用。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表达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有切实的针对性〕。
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分布难点: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说教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3)中
图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
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类型百分比/%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
积的1/10,位居第五。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全班发言,相互补充,展开争论,在此基础上,补充小结如下: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
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懂得了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5971 6573 敳 25078 61F6 懶33030 8106 脆'31606 7B76 筶22230 56D6 囖>ty34732 87AC 螬29458 7312 猒40452 9E04 鸄28034 6D82 涂26333 66DD 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