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工夫 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辞传》
六、周敦颐的工夫哲
❖ 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 曰一为要。一则无欲。无欲则静虚动直。静 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 通、公、溥,庶矣乎。《易通·圣学》
❖ 诚下第二: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 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 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矣。故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书》
❖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名则动,动则变,
变则化。”
《中庸》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五、《易传》的工夫哲学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干卦 大象传》
❖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系辞传》
❖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 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 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 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 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 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 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 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 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 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 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 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敢问何为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 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 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 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中庸》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 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 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 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 诚几德第三: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 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 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 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 圣第四: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 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 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
❖ 慎动第五:动而正曰动,用而和曰德。匪仁、 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 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 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论语•雍也》
二、孟子之工夫哲学
❖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 善,非才之罪也。____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故曰,求则得之,舍 则失之。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篇》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一、孔子之修身哲学
❖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 皇多祜。 《诗经•周颂•载见》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三、荀子之工夫哲学
❖ 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 定是非决嫌疑矣。 《荀子•解蔽》
❖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 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 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 公患也。 《荀子•解蔽》
四、《大学》、《中庸》之工夫哲学
Fra Baidu bibliotek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第四讲 儒家哲学之修身工夫论
❖ 一、孔子之修身哲学 ❖ 二、孟子之工夫哲学 ❖ 三、荀子之工夫哲学
❖ 五、《易传》的工夫哲学 ❖ 六、周敦颐的工夫哲学 ❖ 七、张载之工夫论 ❖ 八、二程之工夫论 ❖ 九、朱子之工夫论 ❖ 十、象山之工夫论 ❖ 十一、阳明之工夫论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
物不测。”
《中庸》
❖ 思第九: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 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 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 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 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 几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又曰:知几其神乎!
❖ 道第六: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 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 不守不行不廓耳!
❖ 师第七: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 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不达。 曰:刚善为善,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 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 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 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故圣人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 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 矣。
六、周敦颐的工夫哲
❖ 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 曰一为要。一则无欲。无欲则静虚动直。静 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 通、公、溥,庶矣乎。《易通·圣学》
❖ 诚下第二: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 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 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矣。故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书》
❖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名则动,动则变,
变则化。”
《中庸》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五、《易传》的工夫哲学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干卦 大象传》
❖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系辞传》
❖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 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 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 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 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 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 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 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 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 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 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 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敢问何为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 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 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 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中庸》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 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 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 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 诚几德第三: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 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 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 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 圣第四: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 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 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
❖ 慎动第五:动而正曰动,用而和曰德。匪仁、 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 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 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论语•雍也》
二、孟子之工夫哲学
❖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 善,非才之罪也。____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故曰,求则得之,舍 则失之。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篇》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一、孔子之修身哲学
❖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 皇多祜。 《诗经•周颂•载见》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三、荀子之工夫哲学
❖ 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 定是非决嫌疑矣。 《荀子•解蔽》
❖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 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 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 公患也。 《荀子•解蔽》
四、《大学》、《中庸》之工夫哲学
Fra Baidu bibliotek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第四讲 儒家哲学之修身工夫论
❖ 一、孔子之修身哲学 ❖ 二、孟子之工夫哲学 ❖ 三、荀子之工夫哲学
❖ 五、《易传》的工夫哲学 ❖ 六、周敦颐的工夫哲学 ❖ 七、张载之工夫论 ❖ 八、二程之工夫论 ❖ 九、朱子之工夫论 ❖ 十、象山之工夫论 ❖ 十一、阳明之工夫论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
物不测。”
《中庸》
❖ 思第九: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 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 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 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 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 几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又曰:知几其神乎!
❖ 道第六: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 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 不守不行不廓耳!
❖ 师第七: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 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不达。 曰:刚善为善,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 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 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 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故圣人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 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