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经典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O
BACK
S( r )
I( r )
S*,I*
S,I
三、商品市场
• 没有直接反映物价总水平和总需求量的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水平取决于充分就业时的劳动投入量。由于完 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灵活的价格机制总能保证实 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供给水平是常数,不依赖于价格 的变化,曲线垂直于横轴。
Qs Qs (W ) P
Q*
Q
Q=F(L)
资本市场
P
W’
P2
W*
P1
w
w*
Ls
LINK
L*
Ld L
P M K Q
Q*
Q
Q=F(L)
第五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r
LM(P1)
LM(P2)
r1
LM(P3)
r2
r3 IS
O
P
Q1 Q2
Q3
Q
P1
凯恩斯总需求
P2
P3
BACK
AD Q
凯恩斯总供给
当 I S, Ld Ls ,C S C I Qs 时,
结论:
只要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实现均衡,商品市场 就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水平。
四、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宏观模型
货币的职能: 1. 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 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无直接影响 货币数量论的表述方法 1. 费雪方程式
一、投资陷井
当投资对利率变化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IS 曲线将成为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这样,无论价格怎样调整,总产 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也 无所作为了。
r
IS
O
宏观经济学_绪论
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 经济理论是在给定“偏好”的前提下描述、预 测个人的理性行为;现代经济学中解释为最优 化行为;最优与否,完全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 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的方法论
• 经济模型分析 “真科学的精髓在于将事物尽可能的简 化但又不过分简化.” ------爱因斯坦
• 实证与规范分析 • 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 • 优化与均衡、非均衡分析 • 即期与跨期分析 • 存量与流量分析
小结
• 经济学是在一定假定下研究人的行为选 择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即研究人们如何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稀缺性资源以达到 既定目标最优的科学。
•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
Hale Waihona Puke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以 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 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家庭 如何满足最大化。研究方法 是假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 析个量,“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是对经济的虫瞰。 在既定总资源下面如何实现 最优配置 充分的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量关 系或总量平衡问题。比如,总供
“经济学”一词的演变
• 经济:古希腊学者色诺芬。约公元前355年《经济论》 • 政治经济:13世纪亚里斯多德 • 政治经济学:1615年法国学者孟克列钦 • 政治经济学批判:19世纪中叶。一是马、恩;另一观点主张以
“经济学”定义研究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理论科学,而把“政治 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经济政策的应用科学。但总体上,当时“经 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近乎同义词。 • 经济学: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渐为“经济学”所取代。 20世纪60年代,“政治经济学”一词在激进经济学中时有出现; 现代经济学家多用“经济学”一词,偶尔一些涉及方针政策、社 会分配的课题会冠以“政治经济学”一词。本质上两者并无二致。
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因变量的变动率
E= —————— △X/X
△Y/Y
二、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弹性( )
(一)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 1、含义: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 、含义:一定时期内, 其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 需求与需求的变化 · 供给与供给的变化 ·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 弹性的计算与应用
第一节
一、需求与需求量
需
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 需求表、 三、需求定律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一、需求与需求量(Demand and 需求与需求量( Quantity demanded) )
D Q
第四节
弹 性(Eelasticity) )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P △P D1 Q
P
P
△Q1
△Q2
D2 Q
D3 △Q3 Q
(一)含义:一定时期内因变量变动对自 含义: 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灵敏程度)。 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灵敏程度)。 (二)公式 E=—————————— 自变量的变动率
对Y=f(X) ( )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供给不变,需求变动——D、PE、QE同方向变化 供给不变, 、 1、需求增加 、
→ D曲线右移 →PE上 曲线右移 升,QE增加 P PE’ PE PE” D” QE” QE QE’ E” D’ D Q E E’ S
2、D减少 、 减少
D曲线左移 →PE下 曲线左移 降,QE减少
(5)相关商品的价格(price of relative goods) )相关商品的价格( ) 替代品( ① 替代品(Substitutes) 例:鸡与鸭 ) 若鸡的价格不变,鸭的P↑ 人们少吃鸭, 若鸡的价格不变,鸭的 ↑ 人们少吃鸭,多吃鸡 → 鸡的Q →鸡的 d ↑ 结论:一种W的 其替代品的Q 结论:一种 的P ↑ →其替代品的 d ↑ 互补品( ② 互补品(Complements)例:汽车与汽油 ) 若汽油的P不变 汽车的P →汽车的 d ↓ 不变, 汽车的Q 若汽油的 不变,汽车的 ↑ 汽油的 →汽油的Qd ↓ 结论:一种商品的 其互补品的Q 结论:一种商品的P ↑ →其互补品的 d ↓
第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重点讲解
i=s 上述公式中小写的字母分别表示相应的实际变量。
2020/10/11
8
1.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基本假设: ❖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 ❖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 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 ❖ 投资简单设定为模型以外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
2020/10/11
10
什么收入?
➢ 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还是现期收入与对未来收入预 期同时决定现期消费?
➢ 未来收入预期可能对消费起作用。
➢ 如果说未来收入会对当期消费发生作用,消费者怎 样判断未来收入水平?有关假说如绝对收入假说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生命周期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永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假说等。
❖ 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 收入的增加快,即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趋势。
2020/10/11
12
凯恩斯的简单消费函数
➢ 最简单处理办法:(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2)收入消费 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 C = a + bYd (a>0, 0<b<1) ❖ 其中a代表自发消费,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MPC)。它等
Keynesian Law: ❖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衡,达到 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020/10/11
4
➢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
C + I + G +(X- M)≡ C + S + T
武汉大学金融专业宏观经济学 于振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2011年)_PPT课件
Y=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
概括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假设:
1、总收入或总产出由总需求(支出)决定; 2、总支出中四个部分的任一部分变化,都会引起总收 入的变化。
24
均衡国民收入:
由社会总需求决定的总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收入恒等式:
21
第三节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确定: C、I、G的行为方程
需求分为C、I、G、NX四部分 暂不考虑NX 于是总支出就成为:C+I+G
22
关于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有三种方法:
产出法:反映生产 收入法:反映生产 支出法:反映需求
用Y来表示国民总产出或总收入可以得到:
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
31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 收入增量( Y)的比值。(0<b<1)
MPC=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
26
一、消费
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终点和目的。 ——亚当·斯密(Adam Smith)
27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Fourteenth-century Europe provides a vivid example of how factor quantities affect factor prices. The outbreak of the bubonic plague—the Black Death—in 1348 reduced the population of Europe by about one-third within a few years. Becaus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increases as the amount of labor falls, this massive reduction in the labor force raised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Real wages did increase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lague years—doubling, by some estimates. The peasants who were fortunate enough to survive the plague enjoyed economic prosperity.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章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信息不完全、劳动力
地区流动、部门间转移、市场需求变动和
技术变革等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 •失业保障、最低工资法等政府政策对解决 失业问题有负面影响
Thank You!
1.结构性失业
由于工资不能自由下降,劳动力市场
供求失衡所形成的失业
工资刚性→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
作岗位配给
实际工资
失业人口 刚 性 实 际 工 资
供给
需求
就业 人口
愿意就 业人口
劳动
结构性 失业
2.结构性失业出现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政府制造的工资刚性
——造成不熟练工人、青年人的失业
——初衷是保护工人利益,但结果可能
四、政府政策与失业
1.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 传播岗位信息和提供培训支持可降低自 然失业率 • 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2.最低工资法 • 当最低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降低了劳 动量需求 • 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是不确定的
本章小结
•自然失业率是长期经济中接近的失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就业的稳定状态:新就业者人数=离职者人数 f U= s E
U s 可以得到:自然失业率= L s f
例:假设一国的成年人口由以下构成: 就业人数为1.34亿、失业人数860万、非劳 动力人口7090万。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武汉大学2011研)
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 人数=1.34+0.086=1.426(亿)。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 口=1.426/(劳动力人数+非劳动力人口) =1.426/(1.426+0.709)≈0.668。
宏观经济学 人大讲义 吴汉红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I=S,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为I+G=S+T,而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G+X=S+T+M。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按货币价值衡量的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价值总和,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及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一、GDP折算指数一国的价格总水平由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又被称为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二、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指数。
了解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
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凡是用当前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变量被称为名义变量,用不变的价格衡量的量就称为实际量,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价格总水平。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6开放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37
2019/12/18
假设:外国的利率 rw 是外生变量 如果: ①本国利率 r > rw,资本流 入 ;
②本国利率 r < rw,资本流 出 。
38
2019/12/18
Hale Waihona Puke 结论: 净资本流出 F 和本国利率 r 负相关
F = σ·( rw – r )
39
2019/12/18
短期资本账户
8
2019/12/18
(3)平衡账户 官方储备账户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错误和遗漏
9
2019/12/18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 经常账户
有形贸易(含进口和出口)
无形贸易(含各种服务)
基
单方面转移
本
(二) 资本账户
账 户
长期资本账户
短期资本账户
(三) 平衡帐户
平
官方储备账户
26
2019/12/18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 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 跌。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 币危机。
y
43
2019/12/18
r 如果一点位于BP曲
线上方, 则国际收支 盈余 ;
如果一点位于BP曲 线下方,
则国际收支 赤字 。
44
2019/12/18
A
B y
1)斜率γ/σ γ↑→斜率↑→BP曲线逆时针转动(变陡) 解释:因为现在进口对于收入变化反应更
宏观经济学讲义(2021整理)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1、就业水平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4、本币汇率是否稳定,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开展:1、宏观经济学建立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新自由主义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那么:第一、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五、GNP按国民原那么,而不按国土原那么计算。
第六、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NP中。
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不计入GNP。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地域概念。
01宏观经济学讲义资料
• 核心问题:国民收入
2020/8/11
20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2020/8/11
9
罗斯福新政
•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化----凯恩斯革命)
,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 提供了成功的例证.
• 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3月开始实行, 起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 整顿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 监管;另一类是为了提高有效需求、增 加就业而采取的措施。
2020/8/11
16
• 1 经济学非科学,而是一门学问。
我多么希望出现 只有一只手的 经济学家啊
2020/8/11
17
正确认识经济学
• 2 经济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Keynes
•
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
完整结论。他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
,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
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0/8/11
12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 消费 ❖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 稳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策的混合使用
2020/8/11
13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经典讲义
• 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 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NI减去公司 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金,加上政府和企 业的转移支付及非商业利息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一个国家 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即PI减去个人所交纳的各种税收
• 四、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 生产总值
•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J·Tobin)用多种资产选 择补充了凯恩斯两种资产选择,提出了资产替代 分析和投资风险分析
• 奥地利经济学家马克卢普(Machlup)把凯 恩斯的封闭经济分析扩展到开放经济分析,提 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 里(Duesenberry)用相对收入假说补充凯恩 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提出了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F·Muth)和卢卡斯 (R·E·Lucas)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并把 它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
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总值及其他总量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是以现代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
宏观革命”
• 经济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的爆发
• 理论背景:传统的以Say’s Law为基石的 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现实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否定充分就业 (2)否定“萨伊定律” (3)主张国家干预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绪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 水平的均衡、稳定、增长与调控的一门经 济学科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武汉大学金融专业宏观经济学于振08第八章-总供给PPT课件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由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构成。 劳动力的数量以“人工/小时”来计量,劳 动力质量则以平均技术水平来衡量。
劳动力是由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提供的。 如果我们用L表示家庭部门愿意提供的劳动, 它在宏观经济中表现为就业,用W表示名义 工资,用W/P表示实际工资,即剔除了价格 因素后的工资,那么我们就可以描述劳动 力的供给曲线。
11
三、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 一切可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物品。
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 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几乎都是不 可变动的。
因此,将自然资源作为总供给的一部分来 看待时,我们通常将其作为一个常量,因 此也与价格水平无关。
12
四、资本积累
资本是指厂房、设备、公共设施等人们利用自然资 源通过加工生产出来的有形生产资料。
15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16
1、潜在产出
构成生产函数的两个自变量L和K会随着经 济的波动而变动。如果劳动力资源和资本 品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我们就称这一 经济状态为“充分就业”状态。在充分就 业状态下的产出水平称为“潜在生产能 力”。如果我们将这一潜在生产能力画在Y -P平面上,就会形成一条总供给曲线,Y* 被称为“潜在产出水平”(potential output level)。
第八章 总供给
1
第一节 长期总供给曲线
2
一、总供给的概念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一个国家生 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潜在能力,这一能力 然资源和资本 积累,而技术水平则是指一个经济使用生 产要素去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效率。
Y=f(L,K)
14
生产函数的技术解读
宏观经济学讲义(1).doc
= = [ (
根据 ,
= [
(4)资本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完全基金制
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全并不影响资本的无风险收益,只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割裂使得穷人无法进入资本市场,那么易推知,基金制下的资本积累总量不变。因为无风险收益率是等同于这里的 的,穷人当期收入的一部分以养老保险金的形式被强制储蓄起来。
+
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求得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时, 期年轻的人群 的消费量:
= }
= - }
由于是现收现付制, 期的资本积累即为 期富人和穷人的储蓄量之和,那么:
= = [(
(3)资本市场完全条件下的完全基金制:
=
年轻和年老两期的预算约束为:
+ =
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求得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时, 期年轻的人群 的消费量:
典型的行为人代表整个经济,这个行为人既有家庭的性质,又有厂商的性质。所以行为人的最有选择等于整个经济的最有选择,也就是拉姆齐模型的社会最优解。
2、分散经济中的典型行为人的最优化
对于家庭:
对于厂商,不涉及跨期问题,其最优化为:
经济含义:资本和劳动的分别按其边际生产力获得利润和工资。
若将行为人提供的劳动正规化为1,则,最优化为:
(1)人只能存活两期,年老期和年轻期;
(2)年老期不工作,年轻期得到数量为 的产出,年老期得到数量为 的产品(养老金),年轻期和年老期都消费;
(3)产品的储藏收益率为 , ,因为储藏过程中会有损耗。
未引入货币的迭代模型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四版)讲义(武大)
支出法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出发,将一个 国家一定时期内的所有产品和劳 务的最终使用进行统计和加总。
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
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总 投入
总产出
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生 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总和。
总投入
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用 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 和。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表明短期内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长期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奥肯定律
描述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定律,表明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呈 负相关关系。
斯堪的纳维亚学派
主张宏观经济政策应同时考虑就业、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强调政策协调和灵活性。
货币政策
01 02 03 04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 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增 加国民收入。
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提高利率,从而抑制总需求, 减少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货币需求的敏感性和投资与储蓄的利率弹性。
0全球范围的有机经
济整体。
03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加速了技术转
移和资本流动,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上 研究经济运行。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经
济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总值及其他总量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经典讲义
第一章 绪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 水平的均衡、稳定、增长与调控的一门经 济学科
• 4、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 5、即期分析与跨期分析 • 6、经济模式分析
四、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总收入 概念
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从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观点来看,凯恩斯理论算不上一次“革 命”。因为凯恩斯所承认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 马克思已经在更早的时候、更深的层次上予以揭 露。凯恩斯理论不过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的一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默认
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凯恩斯经济学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和发展
•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J·Tobin)用多种资产选 择补充了凯恩斯两种资产选择,提出了资产替代 分析和投资风险分析
• 奥地利经济学家马克卢普(Machlup)把凯 恩斯的封闭经济分析扩展到开放经济分析,提 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 里(Duesenberry)用相对收入假说补充凯恩 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提出了消费理论
18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总体来看,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 经济理论一直侧重于研究个别市场、个别厂商 以及个别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等问题,即研究微 观经济学问题
•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是以现代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
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
•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 “凯恩斯革命”
• 经济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的爆发
• 理论背景:传统的以Say’s Law为基石的 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现实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否定充分就业 (2)否定“萨伊定律” (3)主张国家干预
应该说,凯恩斯理论抓住了经济危机时期资
理解这一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所谓“一个国家” (2)所谓“一定时期” (3)所谓“最终产品和劳务”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产品价值 8中间品成 本——11
8
20
11
30
20
69
39
增值 8 3 9 10 30
•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 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 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NI减去公司 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金,加上政府和企 业的转移支付及非商业利息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一个国家 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即PI减去个人所交纳的各种税收
• 四、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 生产总值
• 在确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时可以有两 种选择:
• (1)现行的市场价格 • (2)某个确定时期的市场价格
• 如果以现行的市场价格乘以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产量,得出的就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之所以叫名义GDP,是因为它没有剔除物价 上涨或通货膨胀的因素
• 如果以某个确定时期的市场价格乘以最终 产品和劳务的产量,得出的就是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之所以称之为实际GDP,是因为它 已经剔除了物价上涨或通货胀的因素
• GDP=GN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 三、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概念
• 国内生产净值(NDP):它是指一个国家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 价格计算的净值,即GDP中扣除了折旧以后 新增加的价值
• 国民收入(NI):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 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即NDP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加上政府补助金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 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收入,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 另外,他对传统货币数量论加以重新表达,提出 了现代货币数量论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利用经验统计的方法对 有关经济总量进行分析,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和 经济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Lewis)利用古典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史,提出了经 济发展理论
• 这里的特定国家是按照地理上的国境范围 来理解的,即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构成一国一 定时期的GDP
• 国民生产总值也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一定 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价值总和
• 但是,这里的特定国家是按照人口统计 来衡量的。具体说,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 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GDP = GN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 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 外国公民 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和 收入
• 由于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 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 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等于本 国国外净要素收入。所以
• GNP=GD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
• 常住居民一般包括: • 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 • 暂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 • 常年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
外国公民
•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 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 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 外国公 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 和收入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H·Hansen)和萨缪尔森 (P·A·Samuelson)用加速原理补充凯恩斯的乘数 原理,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F·Harrod)和美国经济 学家多马(E·D·Domar)用动态分析方法补充凯恩 斯的静态分析方法,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Hicks)和美国经济 学家汉森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补充凯恩斯局部 均衡的分析方法,提出了IS—L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