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预测技术详解

合集下载

储层预测

储层预测

5多元统计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5.1多元统计方法原理 5.2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 6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6.1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6.2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与应用 7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1边缘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7.2基于小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7.3基于分形边缘检测技术与应用
8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理论与应用 8.1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 8.2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的应用 9多波多分量地震储层描述与应用 9.1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9.2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 9.3多波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描述 10 四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 10.1四维地震的可行性与研究前提 10.2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原则 10.3四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岩石类型
速度 (米/秒)
砾岩碎石干砂
200~800
砂质粘土
300 ~ 900
湿砂
600 ~ 800
粘土
1200 ~ 2500
砂岩
1400 ~ 4500
泥灰岩
2000 ~ 3500
石灰岩,白云岩
2500 ~ 6100
泥质页岩
2700 ~ 4100
盐岩
4200 ~ 5500
几种沉积岩的波速
三、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k i1
i 1 N
( fi f )2
i 1
K:反映吸收系数的大小
求出自相关函数
N
i 2k
X (n) x(k)e N
i 1
N
S X 2 (n) n1
总能量
X max MAX [x(1), x(2), x(3),..., x(n)]

储层预测技术详解

储层预测技术详解

LPM 储层预测技术LPM 是斯伦贝谢公司GeoFrame 地震解释系统中最新推出的储层预测软件,利用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展布,以此来实现储层参数的准确预测。

LPM 预测储层砂体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它是将提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井孔处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数据分析,将对储层预测起关键作用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优选出来,根据线性相关程度的大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方程。

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其次,根据建立的方程,利用网格化的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成图。

4.1.1多元线性回归基本原理设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1, x 2 ,…,x m 有线性关系,那么建立y 的m元线性回归模型:ξβββ++++=m m x x y 110其中β0,β1,…,βm 为回归系数;ξ是遵从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误差。

在实际问题中,对y 与x 1, x 2 ,…,x m 作n 次观测,即x 1t , x 2t ,…,x mt ,即有:t mt m t t x x y ξβββ++++= 110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基本方法是:(1)由观测值确定回归系数β0,β1,…,βm 的估计b 0,b 1, …,b m 得到y t 对x 1t ,x 2t ,…,x mt ;的线性回归方程:t mt m t t e x x y ++++=βββ 110其中t y 表示t y 的估计;t e 是误差估计或称为残差。

(2)对回归效果进行统计检验。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报。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根据最小二乘法,要选择这样的回归系数b 0,b 1, …,b m 使∑∑∑===----=-==nt n t mt m t t t t n t tx b x b b y y y e Q 11211012)()( 达到极小。

为此,将Q 分别对b 0,b 1, …,b m 求偏导数,并令0=∂∂bQ ,经化简整理可以得到b 0,b 1, …,b m ,必须满足下列正规方程组:⎪⎪⎩⎪⎪⎨⎧=+++=+++=+++my m mm m m y m m y m m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22112222212111212111 m m x b x b x b y b ----= 22110其中∑==nt t y n y 11 m i x n x nt it i ,,2,111==∑= ),,2,1())((1))((1111m i x x n x x x x x x S S nt n t jt it jt n t it j jt i n t it ji ij =-=--==∑∑∑∑==== ),,2,1())((1))((1111m i y x n y x y y x x S nt n t t it n t t it t i n t it iy =-=--=∑∑∑∑====解线性方程组,即可求得回归系数i b ,将i b 代入式可求出常数项0b 。

储层参数预测

储层参数预测
从而有: 1 / V = P1 / Vc1 + P2 / Vc2 ……..2
P1 = Vc1(V – Vc2) / V(Vc1 – Vc2) ……..3 式中Vc1、Vc2是组分速度
如已知A、B两井
A井目的层砂岩含量P1A、页岩含量P2A、层速度VA B井目的层砂岩含量P1B、页岩含量P2B、层速度VB 由2式得: Vc1 = VA P1AVc2 / (Vc2 -VA P2A )
2)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的油藏。
2、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概述
地震勘探的最早梦想之一,就是期望在地面地震资料 中,提取地下直观的岩性信息。
当储层的岩性、储集层的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 率等)、地层的纵向组合关系发生变化时,都会造成地 震反射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储层的这些变化达到相 应的限度时,将被记录在地震剖面上。
678000
678475 4246950
2100
2120 1739
4246000
1720
1720
4246000
1700
4245000
1680
1660
4244000
1640
1620
4243000
1600
1580
4242000
1560
1540
SH10 SH10
CB802 CB802
SHG3
CBG4 CBG4
注:不同含砂量a、b值是不同的 取纯砂、泥岩值时应取厚度2米以上的,且声波曲线无畸变,
以保证Vi的计算精度 应取足够多的井,至少在10井以上
实际应用见程序计算和量版的制作
b 散点法(精度较差) 在井少或无井区,
可用地震层速度作岩 性指数量板: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测井、地震和地质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和预测技术)汇报内容一、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研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实例分析二三、储层预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储层的预测与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基于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的开发测井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手段。

开发测井特点:多信息、极高的纵向分辨率高精度测井地震勘探特点:纵向分辨率低,制约点!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早期的地震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地下油气藏的构造,随着三维地震和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地震引入到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中.出现了开发地震(Development Geophysics)或储层地震(Reservoir Geophysics)新技术.它们在方法原理上与以往的地震勘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谓开发地震就是在勘探地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针对油藏的观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和各种测试和动态资料,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和完整描述。

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井间地震、VSP、时间延迟地震、多波地震及分辨率足够高的地面三维地震等缺点是,纵向分辨率低,这是储层预测和描述中的主要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与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地层学紧密结合,可更有效地发挥储层沉积学的作用。

储层预测综述

储层预测综述

储层预测综述一、序言储层是储集层的简称,在油气勘探生产中特指地下可供油气聚集、赋存的岩层。

通常从储层的岩性、形态、物性和含油气性四大方面对储层进行表征。

储层岩性是用来描述储层构成成分的要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岩层的储集性能和储层特征,一般从储层的岩性、所处相带等方面描述,对于碎屑岩储层还常用砂地比(或砂泥岩百分比)来描述其储集性能;储层形态是对储层的几何形态进行描述的重要参数,常用的描述参数主要有储层的分布范围、储层顶界面构造形态、储层厚度等;描述储层物性参数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含油气性描述主要包括储层是否含有流体、储层含流体的类型和含油气饱和度。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是以地震信息为主要依据,综合利用其他资料(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作为约束,对油气储层的几何特征、地质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进行预测的一门专项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速度、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参数的变化来预测储集岩层的分布范围、储层特征等。

岩性、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造成了地震反射波速度、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的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是目前储层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

在特定的地震地质条件下,只有这些储层特征参数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来。

随着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特征参数的变化在地震剖面上的清晰度越来越明显,可信度也越来越高。

运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确定地震波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可以确定地层上下起伏变化的几何形态;而研究岩性时就必须运用波的动力学特征,结合运动学特征确定各种物性参数,来判断地层的岩性成分,以便寻找油气。

在储层预测中,储层的空间追踪和描述借助于提取出的储层的各种参数,包括纵波、横波速度、频率、相位、振幅、阻抗、密度、弹性系数、吸收系数及薪滞系数等。

根据这些参数的差异来分辨、识别、预测岩性,甚至油气层。

二、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是一门方法繁多、综合性强、相互交叉的技术系列,单项技术不下数十种。

6-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的技术方法与实例-雍学善

6-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的技术方法与实例-雍学善

二、储层预测主要技术
通过技术调研,了解到国内外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动 态。 主要调研8家单位: 兰德马克公司北京代表处(LandMark) 帕拉代姆公司北京办事处(Paradigm)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Schlumberger) 北京协成正科技有限公司(Veritas Hampson-Russell) 辉固地球科技有限公司(Fugro-Jason) 地模科技有限公司(Geomodeling) GNT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 GNT ) 美国APEX技术公司北京代表处( APEX )
前 言
关键环节与主要技术
层位解释
构造解释
储层横向预测主要技术
层位解释 断裂分析 地震相分析
断裂分析 三维可视化 地震相分析
储层预测环节
沉积分析
属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 属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 属性分析 地震反演 AVO技术
储层预测
地震反演 三维可视化 AVO技术
油气检测
属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


一、前言 二、储层预测主要技术 三、逐级控制的技术方案 四、提高精度的思考与启示 五、储层预测研究实例 六、储层预测技术展望
流体 识别
Hydrocarbon Detection
技术 地球 物理 石油
储层预测
构造成像
据姚逢昌
前 言
地震资料中包含的主要地质信息
构造信息:层位、速度、相干体、相位; 沉积信息:地层厚度、地震波形; 储层信息:振幅、波形、频率; 油气信息:频率、速度、AVO ; 特征:低频、低速+AVO异常。
二、储层预测主要技术
地震相分析技术
Stratimagic对地震 层段进行地震相分析, 所使用技术的基础是用 于地震道波形识别的神 经网络技术。在选取的 目的层段对波形进行神 经网络分类,通过迭代 计算模型道,然后将模 型道与实际地震道进行 对比,通过自适应试验 和误差处理在模型道与 实际地震道之间寻找最 佳的相关性,从而得到 地震相平面图。 (帕拉代姆公司)

地震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简述

地震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简述

意到其应用条件与局限性,优选参数,必将为油气勘探解决更多的
问题,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率。 地球物理学家希望利用地震资料解决以储层岩性、孔、渗、饱
等物性参数及以孔隙流体性质为内容的储层预测问题。 然而,尽管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 应当指出,就目前而言,它对储层研究的最基本需要还 不能完全满足,如对至关重要的孔、渗、饱三个物性参
年研究已发展了多种用地震资料求取孔隙度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大
致可分为四类:
1、用Wyllie时间平均方程或修正了的Wyllie公式求孔隙度
它是从地震速度出发,建立速度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然后用 此函数关系求取无井处的孔隙度。此方法原理简单,应用方便,是
目前广为应用的方法之一。孔隙度是速度的多值函数,因此,仅根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综合反演中利用的
A Fn
变换只持续
到 3 8 ,大于 3 8 的储层则需要借助其它方法;约束反演法应 用于横向上速度变化大的地区,容易产生误差。
(二)地震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3、 CUSI网络法 目前常用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适用条件不同,预测精度有 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考虑到地震储层厚度预测的复杂性及 特点(不同储层厚度对应不同的地震特征),与BP网络函数逼 近需要利用全体样本的信息、学习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用完 全利用样本信息(缩写为CUSI:Complete Utilization of
厚度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多种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其主要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单参数与多参数法 :
(1)振幅图版法。此方法依据薄层和薄互层的地震振幅
与储层厚度呈线性关系,适用范围为薄层和薄互层。
(2)时差法。适用于储层厚度大于λ /4 ( λ 为波长)的厚 层。

储层厚度预测流程

储层厚度预测流程

储层厚度预测流程
储层厚度预测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收集:收集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地质数据等相关资料,为后续的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格式转换、坐标匹配等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特征提取:从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地质数据中提取与储层厚度相关的特征,如地震波形特征、岩性特征、地层结构特征等。

模型训练:利用已知的储层厚度数据和提取的特征,训练预测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基于统计的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等。

模型验证与优化: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验证,评估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预测精度。

储层厚度预测: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未知区域,根据输入的特征进行预测,得到储层厚度的分布情况。

结果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况和开发需求,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和调整措施。

反馈与更新: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开发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调整和更新,不断完善预测方法和精度。

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

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


AVO
单层
振幅 高低高 低高低 高低互层
相 长 干 涉 相 消 干 涉
频率 韵 律 型 结 构 递 变 型 结 构
薄层
多层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振幅类属性: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振幅增强 振幅减弱
薄层
频率类属性:
厚度减小,频率升高
厚度减小,频率降低
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
垂向分辨率:
(剖面图)
4
150 100 50
50 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300
Measured Average Sand Thickness (ft)

达到属性结构的最优化,以尽可能相互独立的变 量组成尽可能低维的变量空间;

使有用信息损失为最小,剔除起干扰作用的属性
选择属性的常规
在预测储集层的各种地震属性中,要根据预测对象选取不同 的属性及其组合.

预测砂体厚度选用振幅类,频率类属性一般效果较好; 预测油气选取频谱类,衰减吸收类属性效果为佳;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一、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波形聚类属性
地震道波形特征是振幅、频率和相位的综合反映,是 沉积物及其结构或含有物的共同响应。地震道形状变 化有好几种情况,如强负、负、零、正、强正等。波 形聚类就是依据上述特征变化对地震道的形态进行分 类,因而具有岩性识别及指相意义。

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技术

一,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基础
地震勘探原理:人工激发地震波——传播、反射或折射— 接收——处理——利用地震属性研究、解释。
地震勘探基础: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速度或密度界面) 油气储层与围岩存在物性差异,对地震波的各种 属性有不同的影响。
地震勘探的保证条件:地震属性的多样性 计算技术的先进性 人对地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演和模型法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反射系数是一系列大脉冲,层数 增加,外推精度降低,适合于反射层少、有突出界面的 情况。Strata、 Jason中均有模块。
模型法反演,用得最广,把测井和地震紧密结合的方 法,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设计初始地质模型,以严格的约 束条件来克服多解性,理论上可达到测井的分辨率,而 且井越多精度越高。
页岩
(棱角状砂)
波阻抗随深度、孔隙度变化图
楔状 楔状 楔状 模型的地震响应 川地西震侏响罗应系砂岩一般小于25m
小于25m 的砂体的振 幅与厚度近似呈线性 关系
楔状模型及地震响应(振幅、时差随厚度变化规律)
储层测井评价—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自然伽玛:低值(1020API), 补偿中子、声波、密度:呈高孔隙度特征, 双侧向电阻率:高值, 井径:明显缩径。
缺点:精度低,干扰因素不易排除。
例①:川东石炭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前人在川东地区研究石炭系厚度识别模式:
① 石炭系缺失的地震识ຫໍສະໝຸດ 模式 当梁山组低速层与志留系上部泥岩直接接触时,
Ⅶ反射层消失,形成?无反射型?。 当梁山组与志留系顶部较高速砂岩接触时,Ⅶ
层具有好的物性界面,形成?有反射型?。 ② 石炭系厚度变化的地震识别 厚度小于8m,为无反射型 厚度10~20m,为振幅减弱型 厚度大于20m,为波峰、谷振幅增强型

Landmark_储层预测技术

Landmark_储层预测技术

11
地震属性特征
平均反射强度 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均方根振幅 RMS
振幅峰态 Kurtosis in amplitude
振幅变差 Variance in amplitude
© 2009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12
SpecDecomp
2
Landmark 发展历程
1982: 公司建立 2,500 Employees Including 1,400 in Consulting and Services Serving customers in 80 countries 1984: 1st 业界第一套3D地震解释系统 1987: 2D 地震解释系统 1989: OpenWorks® 1990: StratWorks® 1992: SeisWorks® 1994: Petroworks®, ProMAX®, ZMAP-Plus™ 1995: 收购GeoGraphix
井震标定、正演模拟
道集AVO响应特征识别 流体替换正演模拟
正演和计算AVO属性
AVO属性计算

流体和岩性预测
流体和岩性预测 颜色编码和空间展布
© 2009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18
叠前叠后联合解释 -更加自如
7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描述技术
© 2009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8
古地貌恢复
其他 Landmark
运用趋势面、残厚古地貌恢复技术落实准确落实了潜山古地貌,尤其是潜山明河 的刻画更为可靠。
© 2009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9

地震储层预测和新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和新技术

区内处于扬子古陆与鄂西湾盆地北缘过渡带,其古地理条件决定了 石炭系沉积厚度在区域上相对较簿的特点。钻井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无反射型
石炭系0~8m区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较弱,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10~20m区
97WD001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振幅能量强,明显峰、谷有时差
石炭系大于20 m区
演和模型法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反射系数是一系列大脉冲,层数 增加,外推精度降低,适合于反射层少、有突出界面的 情况。Strata、 Jason中均有模块。
模型法反演,用得最广,把测井和地震紧密结合的方 法,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设计初始地质模型,以严格的约 束条件来克服多解性,理论上可达到测井的分辨率,而 且井越多精度越高。
99WD004测线高分辨率剖面
石炭系 不同厚度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
阳新统、石炭系钻厚及阳顶至阳底反算时差统计表
振幅法
方法原理
针对石炭系灰岩储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其厚度小于它的调谐厚度1/4λ (速度6000m/s,主频30-35Hz,即50-60m)时,它的储层厚度(⊿H)与地震资料 振幅响应(即瞬时振幅A)有近似的线形关系,储层厚度可近似表示为:
缺点:精度低,干扰因素不易排除。
例①:川东石炭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前人在川东地区研究石炭系厚度识别模式:
① 石炭系缺失的地震识别模式 当梁山组低速层与志留系上部泥岩直接接触时,
Ⅶ反射层消失,形成?无反射型?。 当梁山组与志留系顶部较高速砂岩接触时,Ⅶ
层具有好的物性界面,形成?有反射型?。 ② 石炭系厚度变化的地震识别 厚度小于8m,为无反射型 厚度10~20m,为振幅减弱型 厚度大于20m,为波峰、谷振幅增强型

储层预测技术

储层预测技术

4.1 LPM 储层预测技术LPM 是斯伦贝谢公司GeoFrame 地震解释系统中最新推出的储层预测软件,利用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展布,以此来实现储层参数的准确预测。

LPM 预测储层砂体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它是将提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井孔处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数据分析,将对储层预测起关键作用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优选出来,根据线性相关程度的大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方程。

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其次,根据建立的方程,利用网格化的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成图。

4.1.1多元线性回归基本原理设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1, x 2 ,…,x m 有线性关系,那么建立y 的m元线性回归模型:ξβββ++++=m m x x y 110 (4.1)其中β0,β1,…,βm 为回归系数;ξ是遵从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误差。

在实际问题中,对y 与x 1, x 2 ,…,x m 作n 次观测,即x 1t , x 2t ,…,x mt ,即有:t mt m t t x x y ξβββ++++= 110 (4.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基本方法是:(1)由观测值确定回归系数β0,β1,…,βm 的估计b 0,b 1, …,b m 得到y t 对x 1t ,x 2t ,…,x mt ;的线性回归方程:t mt m t t e x x y ++++=βββ 110 (4.3)其中t y 表示t y 的估计;t e 是误差估计或称为残差。

(2)对回归效果进行统计检验。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报。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根据最小二乘法,要选择这样的回归系数b 0,b 1, …,b m 使∑∑∑===----=-==nt n t mt m t t t t n t tx b x b b y y y e Q 11211012)()( (4.4) 达到极小。

储层预测特色技术简介

储层预测特色技术简介

储层预测特色技术简介基于模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采用模型正、反演相结合和反复迭代的思想方法求取层速度,建立并优化地下地质模型,以地质模型为控制实现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我们总结出了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三维时间模型三维深度模型常规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利用三维建成模思路,对二维多线工区建立统一的时间模型、层速度和深度模型,实现联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测线交点的深度域闭合问题,保证小幅度构造成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二维联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在不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工区统一时间模型工区统一层速度模型常规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时频分析技术是把地震资料的频特性与实际地质体相结合,利用地震资料的频特征研究实际地质的一项技术。

地震资料的频成份能够反映沉积岩石体的厚度和沉积岩颗粒的粗细,因此可以利用时频分析研究地质体的层序和岩性变化特征,进行构造层序解释和沉积旋回解释等方面的处理工作。

井旁道垂直时频分析油页岩标志层追踪图地震动力学储层参数反演技术(简称CCFY),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专有。

该技术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在井约束条件下反演出多种表征地层岩性特征的物理学参数,从而描述油气或其它储层的岩性、物理变化及空间展布。

该技术以垂向分辨薄层的能力强而具优势。

目前可分辨4米左右的单砂层、2-3的煤层、2-3米的泥岩或灰岩夹层。

它是目前国际国内地震储层预测的领先技术。

该技术使用六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CFY孔隙度剖面CCFY层速度剖面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以野外获得的静校正量为初始条件,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和共偏移距域进行初至拟合和误差分配,能较好地解决短、中、长波长的静较正量。

该方法采用多迭代、逐步逼近和最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容错能力。

通过对西部复杂地区资料的广泛应用,效果明显。

石油勘探储层预测新算法分析

石油勘探储层预测新算法分析

石油勘探储层预测新算法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勘探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石油储层预测作为石油勘探的核心环节,能够有效地指导勘探和开发活动。

本文将对石油储层预测中的新算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和效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勘探储层预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地质学方法和常规勘探技术。

然而,由于勘探区域复杂性的增加,常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要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新算法被引入储层预测领域,旨在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其中一种新算法是基于人工智能(AI)的储层预测。

AI技术的出现使得储层预测从传统的经验式方法转向数据驱动的方法。

通过对庞大的地震、地质、测井等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AI算法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从而进行石油储层预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综合各种数据源,并从中提取出关键特征,以更好地刻画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特征。

另一种新算法是反演方法。

反演是一种通过将观测数据与数学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推导出模型参数的数学过程。

在石油储层预测中,反演方法可以通过地震数据反演模型中的岩性和流体饱和度等参数。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大量的地震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对储层性质的直接预测。

然而,反演方法需要解决波动方程的求解,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此外,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新算法也在石油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模式,帮助预测储层的存在和性质。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学习,并根据学习的模式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这种算法适用于复杂和大规模的数据集,并可以自动调整参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以上的新算法在石油储层预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储层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新算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新算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的支持,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场合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配套技术

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配套技术

主要思路与技术
储层特征反演
fz203
fm201-fz203连井剖面
fz209
H I KJ L M N O P R S T U
剖面1
南 西 区
沉积微相约束提高地 震储层反演可信度
地震相干体分析
主要思路与技术
地震相干体分析
地震相干体
¾ 等时切片 ¾ 沉积现象 ¾ 砂体分布 ¾ 沿层切片 ¾ 断裂系统 ¾ 河流体系
– 全三维可视化解释(点、线、面、体解释) – 多参数、多信息、多属性、多学科综合/动静态结合
• 地震反演技术(储层定量分析的核心技术)
– 常规地震反演/储层特征反演/AVO反演
• 地震属性技术(储层定性分析的核心技术)
– 地震属性/倾角检测/相干体分析技术
• 烃类检测技术(油气识别预测的关键技术)
叠前振幅保持 岩石物理地质含义
适用: 适用
特殊岩性/烃类检测
常规地震反演存在问题
声波阻抗反演 声波阻抗在许多 情况下不能解决 岩性识别 储层识别 烃类识别
自然 伽玛
含气性识别 侵入岩高角度裂缝储层识别
砂岩识别
声波 时差
储层特征重构
AC SP
基本思想
找储层特征-识别 找声波差异-分辨 找经验关系-重构
– “亮点” /AVO/吸收/多波/属性/分形/小波 – 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模式识别
• 地震相分析技术(储层沉积分析的辅助技术)
– 地震地层/地震层序分析/地震波形分析/地震相分类技术
• 多波多分量技术/井间地震/井中地震/时移地震
主要思路与技术
三维地震解释
1.6 三维面解释
¾ 三维地震 ¾ 点线面 ¾ 断裂组合 ¾ 三维透视 ¾ 三维立体显示 ¾ 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 (全三维) 全三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LPM 储层预测技术LPM 是斯伦贝谢公司GeoFrame 地震解释系统中最新推出的储层预测软件,利用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展布,以此来实现储层参数的准确预测。

LPM 预测储层砂体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它是将提取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与井孔处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数据分析,将对储层预测起关键作用的地震属性特征参数优选出来,根据线性相关程度的大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方程。

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方程的建立主要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其次,根据建立的方程,利用网格化的地震属性体来指导储层参数(如砂岩厚度)在平面的成图。

设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1, x 2 ,…,x m 有线性关系,那么建立y 的m元线性回归模型:ξβββ++++=m m x x y 110 (4.1)其中β0,β1,…,βm 为回归系数;ξ是遵从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误差。

在实际问题中,对y 与x 1, x 2 ,…,x m 作n 次观测,即x 1t , x 2t ,…,x mt ,即有:t mt m t t x x y ξβββ++++= 110 (4.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基本方法是:(1)由观测值确定回归系数β0,β1,…,βm 的估计b 0,b 1, …,b m 得到y t 对x 1t ,x 2t ,…,x mt ;的线性回归方程:t mt m t t e x x y ++++=βββ 110 (4.3)其中t y 表示t y 的估计;t e 是误差估计或称为残差。

(2)对回归效果进行统计检验。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报。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根据最小二乘法,要选择这样的回归系数b 0,b 1, …,b m 使∑∑∑===----=-==nt n t mt m t t t t n t tx b x b b y y y e Q 11211012)()( (4.4) 达到极小。

为此,将Q 分别对b 0,b 1, …,b m 求偏导数,并令0=∂∂bQ ,经化简整理可以得到b 0,b 1, …,b m ,必须满足下列正规方程组: ⎪⎪⎩⎪⎪⎨⎧=+++=+++=+++my m mm m m y m m y m m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 S b S b S b S22112222212111212111 (4.5)m m x b x b x b y b ----= 22110 (4.6)其中∑==nt t y n y 11 (4.7) m i x n x nt it i ,,2,111==∑= (4.8) ),,2,1())((1))((1111m i x x n x x x x x x S S nt n t jt it jt n t it j jt i n t it ji ij =-=--==∑∑∑∑==== (4.9) ),,2,1())((1))((1111m i y x n y x y y x x S nt n t t it n t t it t i n t it iy =-=--=∑∑∑∑==== (4.10)解线性方程组(4.5),即可求得回归系数i b ,将i b 代入(4.6)式可求出常数项0b 。

4.1.2 BP 网络网络基本原理多层感知器具有独特的学习算法,该学习算法就是著名的BP 算法,所以多层感知器常常被称为BP 网络。

BP 网络是一种层状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它是由输入层、隐含层(一层或者多层)和输出层构成(图4-3);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为输入信号的维数,隐含层个数视具体情况而定,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输入信号维数。

BP 神经网络输入层中的每个源节点的激励模式(输入向量)单元组成了应用于第二层(如第一隐层)中神经元(计算节点)的输入信号,第二层输出信号称为第三层的输入,其余层类似。

网络每一层神经元只含有作为他们输入前一层的输出信号,网络输出层(终止层)神经元的输出信号组成了对网络中输入信号(起始层)源节点产生激励模式的全部响应。

即信号从输入层输入,经隐层传给输入层,由输出层得到输出信号。

BP 学习过程可以描述如下:图4-1 BP 人工神经元模型工作信号正向传播:输入信号从输入层经隐单元传向输出层,在输出端产生输出信号,这是工作信号的正向传播。

在信号向前传递过程中网络的权值是固定不变的,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

如果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入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

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网络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即为误差信号,误差信号由输出端开始逐层向前传播,这是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

在误差信号反向传播过程中,网络权值由误差反馈进行调节。

经过权值的不断修正使网络实际输出更接近期望输出。

误差反传播算法(BP 算法)利用梯度下降技术使实际输出y (t)与期望输出d (t)的误差能量最小。

∑-=2/)(2)()()(t t t y d e (4.11)网络学习时,开始取一小的随机数作为网络权值和内部阈值的初值,然后反复输入训练样本,计算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差值,据此调整权值,直至权值收敛,并使代价函数降至可接受值。

对训练样本集中第P 个输入及其期望输出,网络的第j 个节点与第i 个节点的联接权修正量p ji W ∆可用下式计算ij pj pj W O ηδ∆=•• (4.12)式中 η—学习率pi δ—误差项pi O —节点i 的输出其中误差信号δ对输出层和隐含层分别为:)()1()2()()()2()()2()(2t t t t t O d O O -•-•=)(δ (4.13)∑-=++•-•=10)1()1()()()()()()1(k n i k ji k t i k t j k t j k t W O O δδ)( (4.14)调整后的权值与阈值分别为:)()()()()()1(k t ij k t ij k t ij W W W ∆+=+ (4.15))()()()()()1(k t j k t j k t j δηθθ•-=+ (4.16)节点输出O 由前向传播算得:)()0()(t j t j x O = (4.17)()⎪⎪⎭⎫ ⎝⎛-•=∑-=-10)(1)()1()(k n i k j k i k ij t j O W f O θ (4.18) (2)()()t j t y O = (4.19)以上各式中k =0,1,2代表输入层、第一隐层和输出层;N k 为第k 层节点个数;j=0,1,…,(N k -1)。

BP 算法的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 设置变量和参量:X k =[x k1,x k2,…,x kM ],(k =1,2, …,N )为输入向量,或称训练样本,N 为训练样本个数。

Y k (n)=[y k1(n), y k2(n),…,y kM (n)],(k =1,2, …,N )为第n 次迭代时网络的输出。

η为学习率n 为迭代次数第二步 初始化,赋给初始权值和初始阈值较小的随机非零值。

第三步 随机输入样本X k ,n =0。

第四步 对输入样本前向计算BP 网络每层神经元的输入信号u 和输出信号o 。

第五步 由期望输出d k 和上一步求得的实际输出Y k (n )计算误差E (n ),判断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转至第八步;不满足转至第六步。

第六步 判断n +1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若大于转至第八步,若不大于,对输入样本X k ,反向计算每层神经元的局部梯度δ。

第七步 计算权值修正量Δw ,并修正权值;n =n +1,转至第四步。

第八步 判断是否学完所有的训练样本,是则结束,否则转至第三步。

上述BP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几点:(1) BP 学习时权值的初始值是很重要的。

初始值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学习速度,因此权值的初始值应选为均匀分布的小数经验值,大概为(-2.4/F ,2.4/F )之间(也有人建议在(F 为所连单元的输入端的个数,另外,为避免每一步的权值的调整方向是同向的(即权值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小),应将初始权值设为随机数。

(2)神经元的激励函数是Sigmoid 函数,如果Sigmoid 函数的渐近值为+α和-α,则期望值只能趋近于+α和-α,而不能达到+α和-α。

为避免学习算法不收敛,提高学习速度,应设期望输出为相应的小数,若逻辑函数渐进值为1和0,此时设相应的期望输出为0.99和0.01等小数,而不应设为1和0。

(3)用BP算法训练网络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序方式,即每输入一个训练样本修改依次权值;另一种是批处理方式,即待组成训练周期的全部样本都一次输入网络后,以总的平均误差能量为学习目标函数的修正值的训练方式。

顺序方式所需的临时存储空间较批处理方式小,但顺序方式的误差收敛条件难以建立,而批处理方式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梯度向量,收敛条件非常简单,易于并行处理。

(4)BP学习中,学习步长η的选择比较重要。

η值大权值变换就大,则BP学习的收敛速度就快,但是η值过大引起振荡即网络不稳定;η值小可避免网络不稳定,但是收敛速度就慢了。

要解决这一矛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动量项”。

(5)要计算多层感知器局部梯度δ,需要知道神经元的激励函数f(·)的导数。

(6)在BP算法第五步需要判断误差E(n)是否满足要求,这里的要求是:对顺序方式,误差小于我们的设定值,即E(n)<ε;批处理方式,每个周期的平均误差其变E av化量在0.1%到1%之间,我们就认为满足误差要求了。

(7)在分类问题中,我们会碰到同一类的的训练样本有几组,在第一步设置变量时,一般使用同一类的训练样本其期望输出相同。

4.1.3 LPM储层预测步骤1、油层标定为了分析储层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必须将油层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准确的标定。

油层的标定是岩性解释的基础,标定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岩性预测的精度。

本次资料解释工作共预测4个油层组,即扶I油层、扶I油层上、中、下部油层的砂岩厚度。

这四个油层分别对应于地震时间剖面上的T2层至T2层+45ms时窗内的反射波。

以T2为基点,将13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时间剖面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四个油层组在时间剖面上的反射位置(见图4-2)。

最后,我们根据各油层在时间剖面上占的范围确定各油层岩性预测的时窗长度,使时窗长度既包括了各油层的完整波形,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相邻油层波形的进入,保证了砂岩预测的准确性。

2、地震属性参数的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是从GeoFrame地震解释系统中提取出来的,它是下一步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

根据井孔的目的层的厚度开时窗,读取时窗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地震特征参数的提取。

可供提取的地震参数有能量、频谱、波形等三大类32种参数。

沿层地震属性是以解释层位为基础,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