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考研邓晓芒《西方哲学史》2021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21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目录•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021年西方哲学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兄弟院校考研真题汇编•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考研真题及详解导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3)哲学,它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实现的理想,如果说宗教是信仰的世界观,则哲学就是理性的或理论化的世界观。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考试复习题库(含标准答案)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考试复习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1 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一、简答题1.美国新实在主义者是怎样对待认识论问题的?新实在主义者强调要把认识论问题孤立起来,只须研究认识主体和被认识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而不必去管主体和客体的本性问题。

他们要把认识论问题与存在论问题割裂开来,把后者从认识论中排除出去。

他们强调只须研究认识主体和被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不必去管主体与客体的本性问题,这正说明他们是要回避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这个传统的底子问题。

2.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个命题:“对于不成说的东西我们必需保持沉默〞?根椐维特根斯坦的看法,一切能够表达的东西都是能够用逻辑形式描述的东西,但逻辑也是有限度的,不成能表达一切东西,逻辑形式本身就是无法用逻辑表达的。

但无法表达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意义或虚假,而只是说它们超出了逻辑的范围,我们也许可以用“显于〞方法等其他的方式措置它们。

这种“显示〞是由不成说之物自身完成的,就是说,不成说之物是通过显示自身而为我们认识的。

区分了可说与不成说的边界之后,他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弄清了语言的逻辑布局,我们就可以说出一切符合逻辑语法的东西,但这对哲学来说却并不重要,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只需要研究逻辑就行了。

但对不成说的东西就没有如此简单,因为它们是不成说的,而我们的理智本性却总是一种想要说出它们冲动。

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诚恳地成认它们不成说。

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正是要试图说出这些不成说的东西,要防止这种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它们保持沉默。

3.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探讨的是逻辑问题,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什么?他的着眼点不是逻辑本身,而是为贰心目中的世界概念划定范围,用逻辑的脚手架构造关于事实的命题图像。

在他看来,“世界〞概念并不仅仅包含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包含一切逻辑上的可能世界,即可以用逻辑命题表达的、符合命题逻辑形式的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所有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种而已。

一旦有了这种对世界概念的清楚认识,我们就可以用逻辑的标准衡量和判断日常语言中的命题,发此刻日常语言表达中隐藏的思想的逻辑形式,并由此确定语言表达的边界。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德国古典哲学)【圣才出品】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德国古典哲学)【圣才出品】

第5章德国古典哲学一、填空题1.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他的哲学的意义概括为______。

【答案】哥白尼革命2.康德认为有三种形式的判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3.康德将广义的理性分为______、______、。

【答案】感性;知性;理性4.康德哲学中,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时间5.康德认为知性的纯形式是______,可以分为______组______个。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范畴;四;十二;统一;多样;整体;实在;否定;限制;实体与属性;原因与结果;作用与反作用;可能或不可能;存在或非存在;必然或偶然6.康德认为______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原则。

【答案】先验统觉7.康德认为范畴的合法运用只能限制在______,他说______为自然立法。

【答案】现象界;人8.康德认为与理性相对的逻辑形式是______,因此他认为理念有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推理;三;灵魂;世界;上帝9.康德把理性心理学中灵魂是一个实体的论证所犯的错误称为______。

【答案】四名词10.康德在理性宇宙论中提出了四组二律背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没有单一的东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复合的东西构成的;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没有自由,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世界的因果系列以一个必然存在者为第一因;没有绝对的必然存在者,世界的最初原因是偶然的11.康德的绝对命令有两条推论: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希腊罗马哲学)【圣才出品】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希腊罗马哲学)【圣才出品】

第1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______,他提出______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泰利斯;水2.阿那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为______。

【答案】无定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它们通过______和______转化成万物。

【答案】气;凝聚;稀释4.______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

【答案】赫拉克利特5.______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______。

【答案】毕达哥拉斯;数6.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指______和______。

【答案】真理之路;意见之路7.“元素”这一概念的原意是______。

【答案】字母8.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还提出______和______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土;气;火;水;爱;恨9.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元素是______,除此之外,他还设定了一个能动性的本原:______。

【答案】种子;心灵10.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原子;虚空11.______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答案】普罗泰戈拉12.高尔吉亚提出的三个相对主义的命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把它说出来13.德尔菲神庙的铭句是______。

【答案】认识你自己14.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______。

【答案】知识15.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______。

【答案】助产术16.柏拉图认为在可感事物组成的可感领域之外,还存在一个由真实的理念组成的______。

【答案】可知领域17.柏拉图认为一事物之所以是一事物,是因为它分有了它的______。

【答案】型相18.柏拉图把知识划分为四种形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 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2中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4逻辑学二、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邓晓芒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史》梯利美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词典》谭鑫田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第一章希腊哲学米利都学派的“始基”(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为本原”和“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being”的“是”与“在”的双重含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的定义寻求与对话法。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思想家中,不属于经验论阵营的是B 。

A洛克B莱布尼茨C贝克莱2、“我必须限制知识,以便为信仰保留地盘”是 A 的名言。

A康德B黑格尔C洛克3、《第一哲学沉思集》是 B 的著作。

A贝克莱B笛卡尔C休谟4、《人是机器》的作者是C 。

A笛卡尔B培根C拉美特利5、属于百科全书派的是 C 。

A笛卡尔B卢梭C狄德罗6、黑格尔的著作是 B 。

A《实践理性批判》B《小逻辑》C《全部知识学的基础》7、提出“人是环境产物”的哲学家是 A .A 爱尔维修B孔狄亚克C沃尔夫8、 C 是近代欧洲经验论哲学家的基本概念。

A 实践B天赋观念C感觉印象9、 A 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提出的重要思想。

A 法的精神B对因果关系的怀疑C良心论10、 A 是对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的进一步发展.A 斯宾诺莎的实体理论B贝尔的怀疑论C霍尔巴赫的机械决定论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单子莱布尼茨的独有概念,单子是精神性的颗粒(2分),是无限的(1分),不可分的,具有不可入性(1分),永恒性,为上帝所创造(1分),有等级,单子的关系是前定和谐的2、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的命题。

他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对外物的存在不做断定,认为存在就是观念的存在(2分),而观念的存在,就是观念的感知和被感知(2分),即使没有人感知事物的存在,上帝的心灵也会感知它。

从而否认了物质概念的实在性,承认了上帝的存在.3、唯理论近代欧洲从17世纪以来兴起的哲学流派,主张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是天赋观念(2分),主要的认识方法是演绎法(2分),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4、启蒙运动17世纪以来在欧洲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特点是理性至上(2分),批判宗教迷信(1分),主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笛卡尔如何利用“我思故我在"建构出自己的哲学体系2、简述休谟的怀疑论与古希腊怀疑论的区别四、论述(30分)结合康德的感性和知性学说,试论其“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理论意义.康德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综合判断。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蜡块说答:蜡块说是亚里士多德认识论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感觉是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能力,是一种消极的接受能力。

他把灵魂比喻成蜡块,而外界事物是金或铜的印章,蜡块接受的是印章的印记而不是印章的质料,因此他认为可感事物的质料作用于感官的质料,可感事物的形式作用于感官的形式。

可感事物的质料是不可知的,它对感官质料的作用也是不可感的,可感的只是作用于感官形式的外来形式,即压在灵魂上的印象。

他还认为植物没有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它缺乏与可感事物形式相应的形式,因而不能接受外来形式。

2.中道答:中道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所作的概括。

伦理上的“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

他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德性的对立面是“过分”和“不足”两个极端,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

中道则表示德性的特质和独一无二的品格。

他引用“人们行善只有一途,作恶的道路却有多条”形象地说明了“中道”标准的唯一性和邪恶程度的多样性。

3.原罪说答:原罪说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即任何人天生就是有罪的,他们的罪来自人类共同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受到诱惑而偷食智慧之果而犯下的原罪。

“原罪”被认为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它注定了人的先验罪行、邪恶本质和必死的命运,除了上帝的救赎,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解除这一罪恶。

基督教原罪的观点还引发了神正论等神学问题。

原罪说带有决定论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它一方面奠定了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的出发点与核心;另一方面被认为塑造了西方的人性论,是西方罪感文化的根源。

4.笛卡尔的松果腺答:笛卡尔的松果腺是指假设的身体和灵魂的交接点。

笛卡尔认为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互作用,那么“灵魂怎么能同整个身体有一种统一的关系呢?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呢?”为了解释人的身体的有意识的活动,笛卡尔假设身体和心灵有一个位于脑部的松果腺作为交接点,灵魂通过松果腺作用于身体,并且认为松果腺是灵魂的所在地。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西方哲学史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其知识要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

一、古希腊哲学1、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请阐述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的依据和意义。

分析泰勒斯这一观点在哲学史上的开创性价值。

(2)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定”是万物的本原。

解释“无定”的概念及其与泰勒斯观点的区别。

探讨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对后来哲学发展的影响。

(3)阿那克西美尼:主张气是万物的本原。

比较气本原说与水本原说、无定本原说的异同。

论述气本原说所蕴含的哲学思维方式。

2、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是万物的本原阐述数本原说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

分析数本原说如何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

(2)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哲学意义解释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具体内容。

探讨该定理在哲学上所引发的思考和启示。

3、赫拉克利特(1)火本原说说明火本原说的主要观点。

阐释火本原说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2)逻各斯解读逻各斯的概念。

分析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爱利亚学派(1)巴门尼德的存在论阐述巴门尼德“存在”的概念和特征。

讨论巴门尼德存在论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2)芝诺悖论介绍芝诺的四个悖论。

分析芝诺悖论所揭示的哲学问题及思维方法。

5、智者学派(1)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解释这一命题的含义。

评价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局限性。

(2)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阐述高尔吉亚三个命题的内容。

思考这三个命题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取向。

二、古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1、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解读这一命题的内涵和意义。

探讨其对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所产生的作用。

(2)苏格拉底方法介绍苏格拉底方法的具体形式(如助产术)。

分析这种方法在哲学探究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2、柏拉图(1)理念论阐述理念论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本文整理了精选的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并提供了参考答案。

希望能够对考生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希腊哲学1. “万物皆流动”是古希腊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答案:赫拉克利特2. 古希腊哪位哲学家被称为“形而上学之父”?答案:泰勒斯3. 古希腊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万物皆有数”这一观点?答案:毕达哥拉斯二、中世纪哲学1.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信仰至上、对神学的追求、对人类有限性的认知等。

2. 谁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奥古斯丁3. 谁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学派?答案:斯科拉学派三、现代哲学1. 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答案:笛卡尔2.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答案:笛卡尔3. 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唯理论”的观点?答案:康德四、德国古典哲学1. “世界是一本可以理解的书”这一观点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答案:亚里士多德2. 谁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黑格尔3. “哲学家是创造理念的人”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答案:康德五、英美分析哲学1. 英美分析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是什么?答案:逻辑实证主义2. 谁是英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罗素3. “语言游戏”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概念?答案:维特根斯坦六、法国当代哲学1. 谁被誉为法国当代哲学的先驱?答案:萨特2. “他者”的概念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答案:德里达3. 谁是法国当代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福柯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学派代表,对于考研备考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仅供参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需结合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崛起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氛围,并没有产生出什么深刻而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它们却是后来一切近代哲学思想背后鼓动着的精神动力。

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最全)(硕士博士)

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最全)(硕士博士)

西方哲学史考题:1996年(一)概念解释:助产术(苏格拉底)线段比喻(柏拉图)四因说(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单子论(莱布尼兹)图象说(维特根斯坦)存在先于本质(萨特)(二)论述题:(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学说。

(2)简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3)简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意义。

1997年(一)概念解释: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巴门尼德)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流射说(伊壁鸠鲁)流溢说(柏罗丁)奥康剃刀(奥康)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自在之物(康德)机器里的幽灵(拉美利特)家族相似(维特根斯坦)本质先于存在(萨特)(二)论述题:(1)简述柏拉图的“分有说”,并分析其理论上的意义和缺陷。

(2)分析“全部知识来源于经验”一说在理论上有何错误?(3)分析黑格尔“有、无、变”的思想。

(4)简析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必须沉默”。

1998年:(一)概念解释:巴门尼德的存在原子与虚空四因说流溢说唯实论我思故我在物是观念的集合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二)论述题:(4选3)(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1999年(一)简要解释以下名词:(每题5分)单子四根说波菲利问题先验幻相(二)简要解释以下命题:(每题8分)(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2)“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3)“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4)“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有神学真理”(托马斯)(三)论述题:(1)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2)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莱在此问题上有何不同见解?200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助产术太一四线段比喻绝对同一性真理是过程前定和谐(二)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每题10分)(1)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伸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分析
0.1复习笔记
0.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感谢观看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名校
哲学
笔记
教材
世纪
笔记
过渡
哲学史
真题
知识点 真题
现代
真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笔记
终结
典型
罗马
复习
古希腊
内容摘要
作为邓晓芒主编的《西方哲学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 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 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 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3.精编典型例题, 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 解析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1.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源,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米利都三杰:泰勒斯(泰利斯)水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用否定来表示,深入事物表面的背后)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否定之否定,通过冷热导致聚散)------火比气更稀薄,更无定形→→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

2.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源流)数本原说(“1”是本原,象征与模仿,毕达哥拉斯定理).点线面体3.爱非斯学派(既延续和推进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又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想,力图在一与多,永恒与流变,抽象的本质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建立统一性)赫拉克里特双线:火本原说火气水土万物逻各斯(起决定作用)辩证法:火=>意见巴门尼德逻各斯=>真理4.爱利亚学派(强调矛盾范畴之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克塞诺芬尼理神论巴门尼德存在:克塞诺芬尼所说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

非存在: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真理和意见芝诺悖论(是为了证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否定运动(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运动场)↓↓↓否定运动的连续性,肯定间断性。

否定运动的间断性,肯定连续性。

↑↑↑诡辩(克拉底鲁)否定多(大小论证)麦粒梭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真实的存在。

虚空是不存在。

巴门尼德:存在非存在麦粒梭:存在非存在虚空5. 智者派(精神商品的零售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一种感觉主义的认识论)柏拉图(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理论的相对性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6. 原子论者及其先驱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爱与恨流射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心灵即努斯)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原子与运动影像说)总结: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非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哲学命题是由()提出的。

A. 泰勒斯B. 阿那克西曼德C. 阿那克西美尼D. 赫拉克利特答案:A。

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开创性地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试图从具体物质中找寻世界统一性根基,打破神话对世界解释的垄断。

2. 柏拉图理念论中,认为最高的理念是()。

A. 善B. 美C. 正义D. 智慧答案:A。

在柏拉图庞大理念体系里,“善”处于顶点,如同太阳般赋予其他理念存在与可知性,是认识、道德追求的终极目标,统摄万事万物理念。

3.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种类型,负责理性思维的是()。

A. 营养灵魂B. 感觉灵魂C. 理性灵魂D. 生殖灵魂答案:C。

亚里士多德将灵魂三分,营养灵魂主生长、繁殖等生理机能;感觉灵魂管感知;理性灵魂专属人类,司职思考、认知与智慧追求,是人类学习、哲理探索的内在动力。

4. 被称为“中世纪哲学之父”的是()。

A. 奥古斯丁C. 安瑟伦D. 托马斯·阿奎那答案:B。

波爱修身处古罗马向中世纪过渡关键期,翻译、注释古希腊经典,糅合逻辑与神学,为中世纪哲学搭建基础框架,启迪后续经院哲学诸多论题。

5. 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 上帝是否存在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 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关系答案:B。

唯名论主张个别事物真实,一般概念只是名称;唯实论坚信一般共相是实在,个别事物分有共相。

二者围绕此激烈交锋,贯穿经院哲学全程,关联教义阐释、认知途径。

6.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旨在()。

A. 证明思维比肉体更重要B. 为知识确立绝对可靠的起点C. 反驳宗教神学对思想的禁锢D. 倡导个人主义精神答案:B。

笛卡尔身处怀疑论盛行时代,怀疑一切既有知识、感知,“我思故我在”成为破局关键,借思维的不可怀疑性,锚定确定性基点,重建知识大厦。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曼尼德)“存在”被巴曼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西方哲学智慧》单选题(含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单选题(含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单选题1.巴门尼德从哪里出发去追问事物的本质?(D )A、从时间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B、从事物的外观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C、从构成事物的材料上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D、从概念的角度追求关于事物的知识2.巴门尼德的主要贡献,以下不正确的是?(D )A、确立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B、确立了思辨哲学的基础C、本体论D、火是万物的本原3.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C )。

A、火B、水C、数D、土4.“大地浮在水上”是谁的观点?(A )A、泰勒斯B、韦尔南C、沃勒斯坦D、雅斯贝尔斯5.“德性即知识”是谁提出的?(B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卢梭6.“读黑格尔的书是治疗失眠最好的药”,是谁说的?(A )A、列宁B、斯大林C、黑格尔D、毛泽东7.《俄狄浦斯王》是谁的作品?(D )A、列夫托尔斯泰B、罗素C、弗洛伊德D、索福克勒斯8.概括地、比喻地来看,赫拉克利特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D )A、风B、土C、水D、火9.根据巴门尼德的观点,以下哪个选项里的内容是一致的?(B )A、存在与非存在B、存在与思想C、非存在与逻辑推理D、非存在与思想10.公元前5世纪,智者主要指一些职业教师,他们主要讲授的是(B )。

A、伦理学B、论辩术和修辞学C、思辨方法D、神学11.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哪里?(B )A、古希腊祭祀活动B、神话C、古希腊悲剧D、古希腊喜剧12.黑格尔是哪国人?(B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3.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失去平衡的结果(C )。

A、人们更加追求价值理性B、人们失去了追求C、造成科技社会的异化D、社会发展落后14.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D )A、实用性B、盈利性C、可推理性D、现实性15.课上提到的“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有此生成,也是它们灭亡的最后归宿,一切东西从那产生,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去,谁决定,命运决定的”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 A )A、阿那克西曼德B、泰勒斯C、康德D、黑格尔16.罗素的著作是?(A )A、《西方哲学史》B、《西方经济史》C、《西方文化史》D、《西方文明史》17.区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是谁做出的贡献?(A )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泰勒斯D、德谟克利特18.“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提出的命题?(C )A、巴门尼德B、泰勒斯C、普罗泰戈拉D、赫拉克利特19.人文科学的用处在于(C )。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泰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戈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由来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宗教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记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考研邓晓芒《西方哲学史》2021考研真题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研]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研]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

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

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

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

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

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

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研]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

他在《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中将知识归结为“意见或想象”、“理性知识”、“直观知识”(即真观念),认为真观念能够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至于陷入错误,并将其作为推论知识确立的出发点、前提和基础。

斯宾诺莎认为哲学原则和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获得的,人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实现知识的进步。

4唯名论[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

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

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5实体[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

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

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

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

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

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

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7百科全书派[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百科全书派是指在18世纪参与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全称《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编纂工作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狄德罗是反宗教迷信、树立理性的思想领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法国每个有教养人士的基本信念。

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贡献掀起启蒙运动的高潮。

然而,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

8人是万物的尺度[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命题中的“人”主要时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

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

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9预定和谐[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预定和谐是莱布尼兹提出的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单子系统如何在各自独立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协调一致的问题,是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上帝在最初创造每个单子的时候就把能够使它们相互协调一致的程序放进单子里面,在由无数单子构成的宇宙中,上帝如同宇宙秩序总谱的作曲者,彼此孤立的各个单子正是根据上帝的前定和谐来进行各自的自然变化,上帝既使得每个单子都向着更高的知觉状态运动,也使得整个单子世界保持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

这一学说本身存在着矛盾,“前定和谐”本是设定上帝来解决单子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却变成他以宇宙现存的和谐秩序作为上帝存在的一个“证明”。

10方法论原则[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方法论原则是笛卡尔提出的,观点主要有: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为了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第三条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要彻底,综合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在方法论原则基础上,笛卡尔建立起理性演绎法。

11四因说[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中山大学2013研]答:“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

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

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

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

形式与质料相对立。

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

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12存在就是被感知[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四川大学2014研]答:“存在就是被感知”由贝克莱在《人类知识原理》中提出,是指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贝克莱以不同的感官印象为出发点,把事物说成是来自不同感官的各种观念的集合。

他认为事物都是可感物,可感物由各种可感性质集合而成,可感性质不可能离开感觉而独立存在,观念是可感性质与感觉的统一,事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是把洛克的经验论原则向前推进一步,否定质不可感知的“物实体”,把观念的原因和支撑者归结为“精神实体”。

他把事物说成是观念的集合,又把观念说成是精神、心灵、自我的结果,整个世界只不过是精神或自我的一种感知。

贝克莱陷入与常识相悖逆的主观唯心主义。

13原子运动[河北大学2014研]答: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

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

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

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

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14启蒙运动[河北大学2014研]答: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思想解放和历史进步的运动,这场运动以哲学为核心且声势浩大。

“启蒙”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的意思。

启蒙理性是17世纪的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继续,是乐观主义的历史进步观,是现代理性。

启蒙主义的纲领就是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纲领。

启蒙运动是遍及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苏格兰、德国等国的启蒙运动,但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彻底,影响最大,法国大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

法国的启蒙学者可分为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温和论者和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激进论者。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15物自体[河北大学2014研]答:物自体,又称“自在之物”,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

物自体有以下含义:①客观存在着的物。

它作为我们感觉经验的来源,是存在于我们以外的物;②超感性的理念—上帝、世界和灵魂。

它作为理性的先验理念,是我们永远追求而又不能认识的思维存在体。

他认为先验理念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总原因和总根据,存在于思想中的纯粹观念;③伦理学中的理想目标。

它作为实践理性的主体,在实践上力图实现而又一直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即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规定的先天准则,这就是最高的、无条件的至善,是幸福与道德的统一。

16同类相知[四川大学2014研]答:“同类相知”,又称“流射说”,是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原则。

“同类相知”是指设定了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其具体内容是人和外部事物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就会产生感觉。

“同类相知”说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

因此,它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

17实践知识[四川大学2014研]答:实践知识是指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一种。

实践知识是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只考虑具体环境和事实,其对象是个别的事件。

它还是长期经验和积累的结果。

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知识,思虑和选择是其明显特征,其作用是在生活的具体境遇中,为我们在处理与道德有关的事务方面提供行动指导。

18先天综合判断[四川大学2014研]答:“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休谟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

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

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