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话的本质——与杨壮、冯云霞教授谈领导者讲话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发表时间:2013-08-14
人气数:3775 评论数:1 收藏数: 5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编者按:
《荷马史诗》中,有一大半篇幅是由一次次鲜活的人物讲话构成的,讲话者对于语言力量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可以说服世界的人,可以统治世界。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领导者却并没有很好地重视和运用“内部讲话”这个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作为公司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媒介”,他们并没有在一次次关键的内部讲话中充分发挥话语的力量,建立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认同。为此,我们专访了北京大学的杨壮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冯云霞教授,探讨问题根源,寻求解决之道。
嘉宾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杨壮
北大国际(BiMBA)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领导力、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等。
冯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EMBA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修辞视角下领导和沟通行为研究、组织文化象征化过程研究等。
讲话是“对别人反应的反应”
有趣的讲话包含了三个元素:逻辑、情感和可信度,无趣的谈话则拘泥于逻辑和事实。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哪些领导者的讲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杨壮:任正非的讲话中永远饱含危机意识,对问题有独到的看法;再如柳传志,他的讲话中常常提及企业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观点也很惊人。
优秀的企业家讲话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具有震撼性;二是能触及听众的内心,引发听众的思考;三是对局势有很好的判断力。同时,他们讲话的主旨常常和企业要传达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比如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他要在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推行变革,打破“大锅饭”,就要不断地说出来,语言的震撼力是很强的;再如郭士纳(Lou Gerstner),对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他讲话的核心点就是,让所有听众觉得再不变革公司就要完了;还有李健熙(Lee Kun-hee),是一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但说了就做到,每一件事都落实到行动,他的一句“在变革时代,除了老婆和孩子不变,其他的都要变”广为流传。
不论领导者是否擅于作内部讲话,表达都是必需的,形式可以多样。
冯云霞:我印象比较深的如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张瑞敏、任正非、马云等。好的领
导者讲话都是相似的,差的讲话则是五花八门。优秀的领导者讲话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会分析听众的期待。沟通的本质是“对别人反应的反应”,所以领导者在讲话前要对听众有认识,对他们的反应模式要有了解。
其次是要注意场景。修辞学大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认为,修辞有五个基本元素:目的、场景、沟通主体、内容和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五个元素中没有“客体”。他认为沟通或讲话是没有主客体的,说者与听者互为主体。因此场景就很重要。请注意好的领导者讲话一定对场景有研判和考虑,至少有一半的篇章都在做场景和情境的铺陈,即所谓的“造势”。
第三,在表达形式上很生动。好的领导者讲话很擅长用比喻、故事和诗词等。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有趣的讲话包含了三个元素:逻辑、情感和可信度。在每次讲话中,只有实现了三个元素的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赢得听众的认同。相反,无趣的谈话则拘泥于所谓的逻辑和事实。
要擅于制造“误同”
在组织情境中很多认同都是建立在“误同”的基础上,它能让各方都从中获得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意义,进而实现统一行动。
CBR:领导者讲话对于企业治理的作用与意义何在?
冯云霞:肯尼斯·伯克认为,沟通不是说服,而是建立认同。领导者讲话对于企业治理有重大意义,其根本的是要实现企业各个组群的“求同存异”,实现统一行动。
认同有三种不同的类别。一是同情性认同(找到双方的共性,激发认同);二是对立性认同(找到共同的“敌人”,激发认同);三是误同(perspective by incongruity)。“误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比如,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比喻在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各个阶层各有诉求的情况下,能够带来各自的意义,即等效意义(equifinal meaning),这种等效意义能够将中国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力量集中,一起行动起来。领导者讲话一定是要会“释意”(sensemaking),并传递意义。同时要明白,意义的构建很多时候是建立在“误同”的基础上,领导者讲话时要善于制造“误同”的表达。
杨壮:乔布斯、郭士纳、杰克·韦尔奇都是很会讲话的人。至于《基业长青》中提到的第五级领导者,其典型特质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低调的行事风格,但这和讲话不冲突。讲话多不一定就张扬,讲话多不一定就没有意志力。即使是第五级领导者,也要通过讲话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它能产生影响力。
我曾经见到一个西点军校的军官,是一个极为内向的人。但经过西点军校的训练后,他变得很会讲话。他说,领导者在公众场合、重要场合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独立的人格。这些都要通过讲话来呈现。因为领导人的位置和其他人不一样,他要在很多问题上表态。
但也要注意,不是所有能说会道的人都能产生影响力,领导力的第一条是身体力行,说到做到。语言和行动一致时,影响力很大。如果领导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讲的话,就不会有行动,说服力就大打折扣,甚至起到负作用。
关键时期的关键讲话
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员工,讲话内容肯定要不同;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讲话
的侧重点也要不一样;用词用语也要注意时代特征,讲大家听得懂的话。
CBR:最广为流传的领导者讲话,常常是在组织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如《华为的冬天》、《鹰的重生》等。领导者的讲话在不同情境下应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才能让“关键时刻的关键讲话”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杨壮: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最体现领导者的领导力。组织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在一起走的一群人,有自己的原则、判断、信仰等。作为领导者,首先一定要有担当,要有激情,能够激励他人,在众多问题上有自己的判断。在危机、转折、变革和挑战期,领导者必须站出来,对面临的局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和信念。如果站不出来就不合格。当然,不想站出来也可能和性格有关,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境。但整体来说,如果在关键时期,不管是什么原因,领导者站不出来,只能说他的领导力有问题。
冯云霞:管理沟通可操作化地表达为“社会性描述”(social accounts),它有三种类型:原因描述、价值描述和参考描述。马云很擅于用第二类叙述方式,他总会强调变革的价值、组织秉承的核心理念,还有决策的程序问题。任正非的讲话就基本都是在价值观层面,具体事务层面他都不说,因为华为的管理职能已经相当完善。
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培养社会性描述的能力。我们发现组织规模很大的、身处高层的领导者很多时候说话都较为抽象,甚至是模糊。比如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就经常说一些让人猜不透的话。其实不少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常常也是这样的情况。从沟通的角度来说,他们面临的群体太多,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如果他们的讲话过于具体,就很容易偏向于具体的组群。所以一定要用模糊性的语言,帮助不同群体从中获得“等效意义”,统一行动。
在企业发生危机时,是做内部文化建设最好的时机。因为那时大家是处于对立认同的状态,一致对外。此时领导者的讲话可以有几种偏向,一是对立认同:很多人“欺负”我们,大家要团结;二是同情认同:抚今追昔,我们以前多辉煌啊;三是找替罪羊:我们很惨,但别人更惨(所以我们还有机会)。
在创业期,讲话要强调创新;在快速发展期,方向已经定了,讲话要强调执行;在稳定期,讲话要强调规则,以及逐渐转向企业文化;在危机期,时间紧,情感浓缩,形势复杂,因此讲话要强调共同的价值观,释放价值观的力量。张瑞敏的讲话在海尔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有变化的。早期的讲话内容大多数和矫正员工行为有关,后来强调流程,再往后就与意识形态和企业文化相关。
管理沟通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群与群之间的关系。而组群沟通的本质在于了解规则、比喻、社会性叙述等沟通抓手。作为领导人要注意组群分类和组群统合,以及清楚组群之间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讲话是将沟通提到组群层面,背后的逻辑一定要符合组群运行的规律。
不同企业的治理模式差异很大。很多跨国公司靠孕育管理职能落实管理,对于领导人的依赖性不是那么大。但在国内,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职能还不够强大,领导人讲话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环境动荡程度高的、本身处于变革状态的、员工教育水平不是很高的,或管理职能没有孕育出来的,以及游戏规则还不是很清晰的企业,特别需要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