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敷陈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6.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17.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18.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29.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N个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单位做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中;
30.简单相关表:是资料未经分组的相关表,它是相关因素的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并配合结果标志值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31.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8.组中值:指本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它代表组内所有单位的标准值的平均水平。
89.次数分布: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90.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91.统计表就是用来表现统计资料汇总整理结果的汇总表。
92.累计次数:是指数列中高于或低于某一变量值的次数总和。
93.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94.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95.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又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44.资本形成
: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产的行为;
45.因素分析法:它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
小数永存法则: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这 就是小数永存法则。此处“小数”是指小数量的意思。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 变的。
有效数字: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变量:又称随机变量。具有变异性的数据。三个特性,离散型,变异性,规 律性。
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 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团体。换言之,就是根据 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情况。
实验设计: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 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试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 持总体的特征。这种样本特性保持着总体特性的现象叫做统计常态法则。
次数: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叫频数,用 f 表示。 频率:指每一组的数据个数除以数据的总和,又称相对次数。用符号 p 表示。 百分频率:频率与百分数的乘积。
组中值:每一组的中点值,常用 m 或 Xc 表示。 全距:全部数据的距离,也称极差,是用一群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组距:指每一组所包含的间隔或数据单位,用 i 表示。 组限:指每一组的起止点或每一组的界限。
统计表: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方式或工具。 统计图:以几何图形和形象图形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工具。
次数分布 累积次数:以简单次数为基础,从最低组开始逐级累加直至最高组,或从最 高组开始逐级累加直至最低组,用符号 cum﹒f 或 F 表示。 累积百分频率:各组累计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一时性资料:在一定时限内所收集的有关问题的资料为一时性资料。来源三 个方面,教育与心理调查,教育与心理测量和教育与心理实验。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通常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相加得到的,大多数是统计整理的直接成果,是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统计绝对数●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相互对比得到的一种抽象的比值,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反映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离差程度的综合指标,也叫标志变动度,简称变异指标●成数: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时间数列:是将说明社会经济象在各个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某种数量特征的指标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数列; 时间数列中每项数值是与时间相对应的,所以又称动态数列●时期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点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所反映的事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状态的数量水平●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或某时点达到的指标数值●统计指数:广义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的相对数,包括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狭义指用来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特殊相对数●抽样误差:指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抽样指标代表总体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对全及总体的所有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类或排队处理,而是完全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样本单位加以观察,以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有相等被抽中的机会●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首先把全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在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整群抽样: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或组,然后以群或组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有数量上的依存关系,但这种数量上的关系式不确定的●相关表:指按照相关现象的数量对应关系以及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制成的一种统计表。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具体地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的集合。

3、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4、抽样研究: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最终达到了解总体的目的。

这种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抽样研究。

5、统计描述:用统计图表或计算统计指标的方法表达一个特定群体的某种现象或特征。

6、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号P表示。

8、医学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

医学上常把包括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9、正态分布规律: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的一定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用以估计该区间的观察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频数或概率。

10、可比性:是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在各处理组之间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11、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2、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

13、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变异程度。

14、率的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

15、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

16、可信区间: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即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总体参数。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第一章1.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2.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系统地阐述统计实践活动根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科学。

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中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

5.统计学包括商务管理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数量性〔根本特点〕、总体性、变异性。

7.商务管理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比照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动态测定法8.统计总体。

又称“调查总体〞简称“总体〞,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

但凡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客观性:即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实际观察到的。

同质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至少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是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各总单位至少在某一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外,在其他性质上应具有差异性,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9.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根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各项统计特征的原始承当者。

10.统计总体分类:按其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计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按总体单位的形态分为实体总体和行为总体。

11.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a.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b.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2.标志:表示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性别、年龄、籍贯、企业所有制、规模等。

13.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如性别标志的表现有“女〞、“男〞,年龄标志用“30〞岁“50〞岁等数量来表现。

14.标志的分类a.根据标志表现的形式不同。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现。

b.按照各总体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否一样。

不变标志: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中各总体单位都一样。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旨在通过收集和解析数据来支持决策过程和了解现象。

统计学涉及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描述性统计、概率理论、假设检验、统计推断和回归分析等。

1. 数据收集:统计学中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包括实地观察、实验、调查问卷和从现有的数据集中获取等。

2. 数据描述性统计:在收集到数据后,统计学家使用描述性统计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3. 概率理论:概率理论是统计学的基石之一。

它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事件发生的数学表达。

概率理论为统计推断和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用于确定一个观察结果是否与一个给定的假设相符。

它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地评估研究或实验结果的方法,并决定是否拒绝或接受一个假设。

5.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它使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并根据这些估计进行一些统计判断。

6.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建立和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变量(因变量)如何随着其他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7.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由统计学方法和理论构建的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和解释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

统计模型可以是简单的线性模型,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

8. 抽样方法:在统计学中,由于往往难以调查每一个个体或观察每一个事件,人们通常采用抽样方法来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9.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一种可视化数据的方式,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

常见的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饼图、散点图和箱线图等。

10.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项通过同时考虑多个变量来分析数据的方法。

它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运用一系列概念和方法来帮助人们理解数据,并从中获取有关现象和决策的信息。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在统计学上,随机变量指的是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的变量。

总体,又称母全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次数指的是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概率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它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而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包括求全距、定组距和组数、列出分组组距、登记次数和计算次数。

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而累加次数分布表则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

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双列次数分布表用同一个表表示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的次数分布。

而不等距次数分布表则适用于像工资级别和年龄分组这样的不等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归组效应是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之一,因为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标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7.观察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8.实验数据: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1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12.样本量:构成样本元素的数目13.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14.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15.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1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17.连续性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18.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机会被选入样本19.抽样框:包括所有形体单位信息20.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者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从不同层中独立、随机抽取样本21.整群抽样:将总体中若干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22.系统抽样: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23.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24.抽样误差: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25.累积频数: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26.集中趋势: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27.自由度:样本个数减128.统计量:样本构造函数,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此函数为一个统计量29.次序统计量:30.充分统计量:对样本加工处理过程中信息部损失的统计量31.抽样分布:在总体分布类型已知时,若对任一自然数n都能到处统计量的分布数学表达式32.中心极限定理:33.估计量: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34.估计值: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35.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36.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37.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38.置信水平:(置信系数)若果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4、2003年-----2004年间,甲单位的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是乙单位的103%,这是(B)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5、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
6、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频率)。
7、所谓同度量因素,就是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吧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总的指标的那个(媒介因素)。
8、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构成时间数列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原始资料、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 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样本的实际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首末折半法”适用于(B)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2.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3.样本:从总体中随帆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该样本中所包含的观察单位数称该样样本的样本含量。

4.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按其产生的原因的性质可粗分为随机误处和非随机误差,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

5.标准误: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也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反应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应样本均数与相应总体均数间的差异,从而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6.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级生化指标常数,也叫正常值。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故又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作为判定正常或者异常的标准。

7.医学参考值范围:7:I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O,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架率大小用a表示。

8.II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O,这类“存伪”的误称为II 型错误,其频率大小用β。

9.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克制的或可以掌握地。

10.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的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成正常值。

1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陆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

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抽样误差。

脸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的重复测量中,或在抽样过程中,它可出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呈一定规律的变化。

12.抽样误差:这种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13.P 值:概率又叫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一个数值,(Λ),P(A)越大,说明此时入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概述本文档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名词解释1.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2.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3.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4.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5.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8.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各种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4.相对指标:就是将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一种比率,是用来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5.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

6.动态数列:它是指各个不同时间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对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求平均数,将指标在各个时间上表现的差异加以抽象,以一个数值来代表现象在这一段时间上的一般发展水平。

8.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9.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10.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11.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内部结构;(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依存关系。

12.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工具。

13.相对指标的作用:(1)进行数量指标分析,就可以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发展速度、有助于鉴别好坏,分析其效益;(2)它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所以他能深入、概括的说明总量指标所不能反映的问题,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

1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24. 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

25. 频数分布:数据在各类别(或组)中的分配。

26. 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

27. 比率: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

28. 累积频数: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

29. 数据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

30. 组距分组: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总体:统计总体的简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索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总体单位构成的集合。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指标:统计学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变异:是指在选定的标志下,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完全相同,而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叫变异。

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回归分析:通过一个变量或一些变量的变化解释另一变量的变化。

时间数列:是指将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发展水平:是不同时间上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它可以消除不同时间上数量的差异,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的一般水平。

发展速度:是用相对数表示的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相对的发展变化程度,常用百分数或者倍数表示。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指数:是一种对比分析的指标,是统计指数的简称,广义凡事两个数值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都可称为指数,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由上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个体组成的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程度。

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找到能够使全部个体的数量得以综合起来的因素、固定同度量因素。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和指标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需要通过对各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进行汇总和计算才能得到相应的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结构相对指标=总体的部分数值/总体的全部数值×100%比例相对指标=总体的一部分数值/总体的另一部分数值×100%比较相对指标=甲总体的某一指标数据/乙总体的同一指标数值×100%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量×100%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变量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值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变动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定方向20、统计法: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参与统计活动的各方面——统计主体、客体、宿体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1、统计设计:对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适当安排22、统计指标体系: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23、指标名称: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24、指标数值: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25、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26、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单位一般水平、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27、描述指标:对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规模水平和数量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的统计指标28、评价指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结构、比例、速度以及利用状况和效益、效果的统计指标29、监测指标: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跟踪监测,看其是否偏离既定目标,是否保持平衡的统计指标30、预警指标:可以对总体运行中出现的偏离进行及时的调控3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32、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33、专门调查:是为了解与研究某社会情况而专门进行的调查34、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中包括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的进行调查登记35、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36、经常性调查:随着被研究现象的变化连续不断的进行登记37、一次性调查:间隔一定时间,一般是相当长的时期进行的调查38、直接观察法:又称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39、报告法:是由调查单位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一的表格及填报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40、采访法:包括口头询问和被调查者自填法两种方法41、通讯法:把要调查的问题,寄给被调查者,请被调查者填好寄回的一种调查方法42、调查对象:需要调查的哪些社会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43、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中被搜集资料的一个单位,也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44、拟定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基本上是说明调查单位的通体特征45、制定调查表:调查内容是调查方案的核心,将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46、一览表:把许多个调查单位和相应的调查内容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的一种统计报表47、单一表:是将调查单位上的所有内容登列在一份表上或一种卡片上的形式48、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49、抽样调查:就是按随机原则,从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样本的观测或调查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和精度的估计或推测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50、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是不对总体做任何处理,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51、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队,根据既定的抽样比例确定抽样间距,然后按一定顺序等间隔地抽取一样本单位。

52、分类抽样:又叫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

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先按某一主要标志分成若干(或组),使组内各单位标志表现比较接近,然后从各类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53、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每一群内包含若干个单位,然后随机抽取一部分群作为样本群,对样本群中的所有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

54、原始记录:基层填报单位以一定的表格形式对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活动所做的直接地第一手记录55、统计台账:基层单位根据填报统计报表和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汇总整理的资料账册56、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57、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8、问卷调查: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统计调查的重要工具,是一种以书面形式记载和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反映和看法,从而获得所需资料和信息的表式。

59、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用之条理化、系统化,氢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

60、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选择一个或某几个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61、频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归类管理,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62、频数:各组的单位数。

即次数。

频数愈小,作用愈小63、频率: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即比率64、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成为属性分布数列65、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66、单变量数列:有称单项数列,其每一个组只用一个变量值表示,在数量标志变动不太大、变量值的项数不多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变量数列67、组距变量数列:又称组距数列,其每组用大、小两个变量值界定的区间来表示68、全距:也叫极差,是变量数列中所有变量变动的最大范围,常用R表示(全距(R)=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69、组距: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70、组限: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界限,是组与组之间的分界点。

71、统计图:利用统计资料绘制成的几何图形或具体形象72、统计表:以纵横交叉的线条的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73、总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统计指标74、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单位数的总量指标,如学校数、企业数75、标志总量:反映总体或总体单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76、时期指标:反映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总结果77、时点指标:反映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78、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数量关系指标,也称为相对数指标。

79、有名数: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使用,以表示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

80、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

81、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

82、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

83、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84、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85、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86、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

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87、算术平均数: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的平均,它等于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83、调和平均数:也叫倒数平均数,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一般用字母H表式)84、几何平均数:几个比率乘积的n次方根。

85、众数: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86、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

87、标质变异指标:反应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88、标准差:他是总体内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也称均方差89、平均差: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又称平均离差90、离散系数:离散趋势绝对数(平均数)与算数平均数的比值,这是一个无名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数列的变异程度9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是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92、时点数列:是反映遇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

93、时期数列: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94、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由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各期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状况。

95、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96、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97、增长水平:也称增长量,它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98、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减去前一期水平的差额,说明现象逐期增长的数量99、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和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相减的差额,说明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总量100、平均增长水平:将各个逐期增长量相加以后,除以逐期增长个数,或将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项数减1101、发展速度: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计算的动态相对数,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102、环比发展速度:各期水平与前一期的水平之比,表明现象相邻两期逐期发展变化程度103、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的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动的情况104、增长速度:各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以说明各期现象增长变化的相对程度105、平均速度指标: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106、长期趋势测定:用一定的方法对时间数列进行修匀,使修匀后的数列排除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因素的影响,正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为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107、移动平均法:采用逐期递推移动的办法计算出一系列扩大时距的序时平均数,并以这一系列序时平均数作为对应时期的趋势值,用以消除原时间数列中的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以反映现象的长期趋势108、线性模型法:利用数学方程式对原来的时间数列配合适当的趋势线进行修匀,从而显示数列基本趋势的一种方法109、季节变动测定: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受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或政治、社会因素影响而形成有规则周期性的重复变动110、同度量因素:能够把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值过度到另一种能够相加的现象数值的那个因素111、抽样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离差112、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