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温州风味小吃
温州美食有哪些教案
温州美食有哪些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温州美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温州著名的传统美食。
3. 培养学生的口味和饮食文化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
2. 温州著名的传统美食介绍及其制作方法。
3.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特色小吃。
4.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温州美食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他们对温州美食的认知和期望。
主体:3. 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例如温州菜的清淡口味、海鲜的丰富等。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温州著名传统美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美食的历史、制作方法、特点等。
5. 学生调查研究: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收集相关资料、采访当地居民或厨师,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6.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包括图片、视频、口头表达等形式。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总结:7. 教师总结温州美食的特点和学生的调查结果,鼓励学生对当地美食保持兴趣并尝试制作。
8.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温州美食,增加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1. 学生调查研究的记录和报告。
2. 学生展示时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温州美食的理解和对当地饮食文化的兴趣。
教学资源:1. PPT或视频介绍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图片、视频等展示温州著名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
3. 学生调查研究所需的采访问题和记录表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制作温州传统美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邀请当地的厨师或美食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温州美食的认知。
这个教案以温州美食为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展示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口味和饮食文化意识。
地方课程
小学四年级《话说温州》教案楠溪麦饼瑞安双炊糕教材说明:温州地形多样,既有山川、平原,又有海岛、湖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
所以温州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饮食文化。
本单元是从温州民间众多的风味小吃中选取8个独具特色、带有“国”字号的中华名小吃。
而本节课所介绍的永嘉楠溪王大妈麦饼和瑞安李大同双炊糕都在全国第三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摘牌,是温州两个县(现今永嘉县和瑞安市)的特色点心。
本课通过学生对两种小吃的介绍、观看课件中的制作过程和品尝,感受这两种小吃的不同风味,了解传统小吃的发源、发展以及创始人伟大的创业思想。
在小组活动中探究这两种风味小吃与地理环境、生产劳动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
在查找和展示温州风味小吃活动中,感悟传统风味小吃在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还能弘扬地方民俗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1、知道麦饼和双炊糕的发源地、创始人、制作配料及方法。
2、了解小吃与地理环境、生产劳动、文化生活及地方经济的密切关系。
培养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前调查:调查对象:瑞安的个别朋友和本班的瑞安学生调查结果:老师和学生的回答一致。
双炊糕:吃过,但不知道制作过程;麦饼:都没吃过,个别人听说过。
思考:要使温州小吃及小吃文化成为一张温州名片,就要让每个温州人都能了解温州小吃。
教学准备:双炊糕、麦饼、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瑞安名小吃和温州名小吃的资料教学过程:一、了解瑞安双炊糕1、谈话并揭示课题出示双炊糕,师:同学们,前个星期老师专程来到瑞安,去探访一种名小吃。
它曾经被评为瑞安首届名牌商标,温州知名商标,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你知道是瑞安的哪种小吃吗?板书:瑞安双炊糕2、让学生谈谈对双炊糕的了解情况。
师:你们吃过吗?能把它介绍出来吗?预设: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它的原料,就马上板书出来。
四年级地方第六单元温州风味小吃
第六单元风味小吃第一课时走进“温州小吃”教学目标:1.了解温州具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及其相关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2.能具体地描述温州的一种风味小吃,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努力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小吃图片,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喜欢的一种温州小吃(包括小吃的名称、制作过程、口味、价钱等)。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吃也就越来越讲究了。
小吃是我们温州的一大特色,作为温州人当然要去了解一番。
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
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温州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极具地方特色。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温州小吃)2.介绍温州小吃出示小吃的图片,学生欣赏小吃的图片。
(1)介绍温州小吃店。
(出示图片)也可参考教材①学生说说自己所看见过的一些小吃店的名称。
(温州酒家鱼丸、长人伯鱼胶冻、县前头汤圆、陡门头灯盏糕、矮人松糕、长人馄饨……)②介绍每家店的具体位置。
③介绍每家店的主要小吃。
(2)介绍小吃的种类。
(3)介绍小吃的制作过程。
(4)介绍小吃的口味。
(5)学生分组展开介绍。
(6)各组派代表介绍。
(家里做小吃的学生先讲)(7)评出优秀介绍员。
附部分温州小吃资料:鱼圆俗称“鱼羹”,用鲜鱼肉配番薯粉,再加姜末、少许老酒、葱花等加工而成。
可捏成不规则的小块状直接放在烧开的汤里煮,也可先放在蒸笼中蒸熟再放在挠开的汤里煮,还有先煎熟后再放在烧开的汤里煮。
是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敲鱼运用鲜鱼肉配番薯粉加工而成;有用木槌敲成薄薄鱼片再切成条状或菱形状,放在水中煮沸食用。
也有切成片状,晒干贮藏,用于宴请宾客时的点心和佐料。
鱼面制鱼面,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通常则用鱼圆和面合煮,称“鱼圆面”。
美丽温州地主特色教案
美丽温州——优秀地主特色教案教案章节:一、温州概述1. 地理位置2. 历史文化3. 经济发展4. 社会进步二、温州自然景观1. 雁荡山2. 楠溪江3. 洞头岛4. 瑞安飞云江三、温州人文景观1. 温州市区2. 泰顺廊桥3. 文成古道4. 瓯海琦云山四、温州特色美食1. 温州鱼丸2. 青蛙锅3. 炸鸡公4. 洞头小海鲜五、温州民俗文化1. 温州鼓词2. 碇步舞3. 端午龙舟4. 温州剪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基本概况,提高地理、历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欣赏温州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3. 使学生了解温州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传承地方优秀传统。
教学内容:一、温州概述1. 介绍温州的地理位置,阐述其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地位。
2. 讲解温州的历史文化,包括东瓯文化、南戏文化等。
3. 分析温州的经济发展,介绍其在全国的知名企业和发展优势。
4. 阐述温州的社会进步,展示其在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成就。
二、温州自然景观1. 介绍雁荡山的奇特地貌和丰富旅游资源。
2. 讲解楠溪江的清澈溪水和美丽风光。
3. 阐述洞头岛的海洋文化和海岛风光。
4. 介绍瑞安飞云江的壮美景观和水利资源。
三、温州人文景观1. 讲解温州市区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特色。
2. 介绍泰顺廊桥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
3. 阐述文成古道的历史背景和自然风光。
4. 介绍瓯海琦云山的道教文化和美丽风光。
四、温州特色美食1. 介绍温州鱼丸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2. 讲解青蛙锅的食材选取和烹饪技巧。
3. 阐述炸鸡公的由来和独特口味。
4. 介绍洞头小海鲜的特色和烹饪方法。
五、温州民俗文化1. 讲解温州鼓词的历史地位和演唱特点。
2. 介绍碇步舞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
3. 阐述端午龙舟在温州的流传和竞技特点。
4. 介绍温州剪纸的工艺技巧和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中班温州美食 教案
中班温州美食教案教案标题:中班温州美食教案目标:1. 了解温州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幼儿对温州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温州美食的图片和资料。
2. 温州美食的实物或模型(如温州小笼包、鳗鱼饭等)。
3. 图片和卡片,用于游戏和讨论。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展示温州美食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温州美食的了解和认识。
2. 探究(10分钟):展示温州美食的实物或模型,让幼儿观察、触摸,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形状。
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3. 活动一:美食拼图(15分钟):将温州美食的图片分成几个部分,混合在一起,让幼儿合作完成拼图。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通过合作交流,拼出完整的图片。
4. 活动二:口味配对(15分钟):准备一些温州美食的图片和对应的口味卡片(如甜、辣、酸、咸等),让幼儿根据图片的特点,将口味卡片与正确的图片进行配对。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5. 创作活动:美食手绘(20分钟):给幼儿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温州美食的印象,自由发挥进行手绘创作。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描述他们绘画中的想法和感受。
6. 小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并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和了解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或其他地方的人士来讲解和展示其他地方的美食文化。
2. 制作温州美食的简易版,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增强他们对美食的体验和理解。
3. 制作温州美食的相册,收集幼儿对美食的绘画和描述,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温州美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绘画和口语表达的作品,评估他们对温州美食的描述和创作能力。
3.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检查他们对温州美食的了解和记忆。
2015四年级话说温州教案和教学计划及进度
四年级下册《话说温州》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中, 温州本土的学生多一些, 部分是外地学生。
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 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 但不够透彻。
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 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 貌似安静, 实质游离等。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 及时纠正,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面向全体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 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营造互帮互助, 共同的良好环境。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 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 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三、全册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 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 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 “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四、单元目标:1.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 平原缺乏, 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 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 多台风, 气候温湿, 时序分明, 旱涝不断, 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 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 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艺术舌尖上的温州教案
艺术舌尖上的温州教案温州,一个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城市,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温州菜以清淡、鲜美、原汁原味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
在温州,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走进温州的美食世界,通过舌尖上的艺术,感受温州的独特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温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美食文化;2. 了解温州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3. 学习温州菜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一道代表性的温州菜品;4. 培养学生的味觉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食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温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美食文化;2. 温州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3. 温州菜的制作方法;4. 学生对温州美食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温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美食文化,引发学生对温州美食的兴趣。
2. 学习温州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通过PPT、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温州菜的特点,如清淡、鲜美、原汁原味等。
并向学生介绍温州菜中的代表菜品,如鱼生、鹅卵石、炒粉丝等。
3. 学习温州菜的制作方法。
选择一到两道代表性的温州菜品,向学生详细介绍其制作方法,如鱼生的制作过程、食材的选取和烹饪技巧等。
4. 尝试制作温州菜品。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所学制作方法,尝试制作一道代表性的温州菜品。
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5. 品尝和评价。
学生们制作完成后,进行品尝和评价。
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对所制作的菜品进行品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味觉和审美能力。
6.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对温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美食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温州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美食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通过尝试制作温州菜品,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技巧,也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话说温州永嘉麦饼教学设计
温州永嘉麦饼教学设计引言:温州永嘉麦饼是一道传统的美食,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麦饼的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教学。
本文将对温州永嘉麦饼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帮助教师或餐饮专业人士更好地进行麦饼制作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州永嘉麦饼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制作麦饼的原材料和所需工具。
3.熟悉麦饼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4.掌握麦饼的烘焙时间和温度控制。
二、教学内容1.温州永嘉麦饼的起源和特点。
温州永嘉麦饼起源于浙江温州市永嘉县,是一种传统的糕点。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麦粉和白糖作为主要原料,口感松软,甜度适中。
麦饼常常作为下午茶点或年节食品,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2.制作麦饼的原材料和所需工具。
麦饼的制作原材料主要包括:麦粉、白糖、鸡蛋、牛奶和黄油。
所需的工具有:搅拌碗、刮刀、烤盘、擀面杖等。
教学过程中要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作用和选择的技巧。
3.麦饼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1)将麦粉、白糖、鸡蛋、牛奶和黄油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2)将面糊倒入预热好的烤盘中,利用刮刀均匀铺开。
(3)将烤盘放入已预热的烤箱,烘焙一定时间,直到麦饼表面呈现金黄色。
(4)取出烤好的麦饼,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4.麦饼的烘焙时间和温度控制。
麦饼的烘焙时间和温度是制作出美味麦饼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麦饼的烘焙温度为180摄氏度,时间约为15分钟,具体时间和温度根据烤箱的性能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温州永嘉麦饼的起源和特点,然后进行示范制作的步骤,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和技巧。
2.操作实践。
在讲解和示范完毕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按照教师的示范步骤进行操作,以此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1.口头回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与制作麦饼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话说温州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1篇一.教材简要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温州市在小学开设了《话说温州》这门地方课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专题研究等方式了解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内容,从而认识家乡,能进一步的形成热爱自己的家乡情感,才会去建设家乡,也就会自然的热爱祖国,这是情感的过度。
《李大同双炊糕》是对四年级下册风味小吃中的《楠溪麦饼、瑞安双炊糕》的|一种本地化的处理,基于学生对楠溪麦饼不熟悉,和影响学习效果,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而偏向李大同双炊糕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李大同双炊糕的发源地,创始人、制作配料、及方法。
尝一尝双炊糕、感受它的口味特点,当一回小小宣传员和小小设计师把李大同双炊糕介绍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身为温州瑞安人而骄傲和自豪,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地方课程注重综合性,将各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因为是身处瑞安,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楠溪麦饼,瑞安也很少有麦饼店,学生生活经验对双炊糕的认识相比之下就好多了,社会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也更多,有利于学生的调查和访问。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对教材作出了大胆的处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大同双炊糕,创始人,发展历程,取得成绩,简要了解它的配料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如何将李大同双炊糕推向世界。
同时在课外延伸中也让学生去进一步认识其它的风味小吃,如楠溪麦饼等。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的成分比较多,因此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尽量能把教学内容跟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避免空洞无物,通过让学生了解李大同双炊糕的发源、发展、以及伟大的创业思想,让学生在品尝中感受双炊糕的独特风味。
通过参观访问和调查访问了解其原料、制作工艺及其发展历史,当回设计师,设计“让李大同双炊糕走向世界”的方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到李大同双炊糕的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价值,为家乡的特产而感到自豪,对创始人的敬佩之情,从而进一步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
《温州特色小吃》课件
温州粽子
简介
温州粽子是温州的传统食品,以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馅料
而著名。
制作方法
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不 同的馅料,如咸蛋黄、猪肉、香菇 等,再用竹叶包裹后蒸制而成。
特点
粽子皮薄馅足,口感香糯可口,味 道鲜美独特。
温州糯米饭
简介
温州糯米饭是温州的传统主食, 以其香糯可口的口感和丰富的营
对温州小吃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展望
随着人们对美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温州小吃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温 州小吃可以进一步创新和改良,推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品种,同时也可以 通过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议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温州小吃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到小吃的传承和创新中来。同时,温州小吃行业也应该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提 高小吃的品质和信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小吃。
总结
温州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深受广大食客的喜 爱。在温州小吃的制作过程中,注重选材的考究和工艺的精 湛,使得每一道小吃都充满了地方特色和风味。
评价
温州小吃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味蕾,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 品尝。这些小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同 时,温州小吃的文化内涵也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承。
温州特色小吃种类
温州炒粉
01
02
03
简介
温州炒粉是温州的传统小 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鲜 美的味道而著名。
制作方法
选用优质米粉,经过焯水 、沥干、炒制等工序,配 以肉丝、豆芽、鸡蛋等配 料炒制而成。
特点
炒粉细嫩爽滑,色泽鲜亮 ,味道鲜美,是一道色香鱼丸是温州的传统名 菜,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 特的制作工艺而著名。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温州小吃背景简介:本课取材于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四年级风味小吃这一单元。
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
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温州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鱼丸、馄饨、麦饼等风味小吃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这些小吃是温州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就像地方戏曲和被保护的文化遗产一样有意义,它是一个最具有民间气息的象征,是一个鲜活的民俗,保存着普通人对生活的乐趣和想象力的印记。
教学理念:通过明暗两条线的教学,紧扣“乡情”这个主题。
明线(就是家乡的风味小吃):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认识、熟悉家乡的小吃;暗线(就是乡情):学生经过理性认识,从感受小吃之美到发现家乡之美,从喜欢小吃到热爱家乡,从对小吃的来历了解到感受家乡的历史悠久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学目标: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温州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猜小吃、听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课前1.温州话问好。
2.听一段百晓说新闻。
听出来了吗?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一.猜谜导题1.过度:都说吃在温州,温州的小吃那真叫一个味美色鲜,品种繁多,光听着,这口水呀可只往肚子里咽。
2.猜一猜想来看看吗?有,老师带来了,可不是随便给人看的,你们来猜一猜,看看你们是否是地道的温州人。
A冬至圆形糯米汤圆汤圆在温州人眼里是团圆的象征,酒席上,人们习惯端上一碗汤圆,意思为与大家结结缘分。
B油炸萝卜丝灯灯盏糕小小灯盏糕已经有90多年历史。
C第三道题目增加难度,没有文字可以推测,请听好,根据描述抢答出今天隆重登场温州名小吃。
这是一种糯米磨成粉制成的糕点,松软可口,外形经常是呈六边形。
这种小吃有着很薄很薄的外皮,里面包着鲜嫩的肉,煮熟后,在汤水中舒展开来,犹如一朵朵芙蓉花。
二. 聊松糕说馄饨(一)小吃中有故事1.吃过馄饨、松糕吗?要品尝正宗味道去哪里?当属这两家老字号(课件)2.读一读这两块金字招牌,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了?3.想知道他们名字的来历吗?(课件,故事)[板书:小吃中有故事](二)小吃中有传统小吃中有乡情温州人对这两样小吃真是情有独钟,这温州小吃魅力在哪里?今天让我们好好的去品味一番。
大班语言游戏优秀教案《风味小吃》
大班语言游戏优秀教案《风味小吃》教案标题:风味小吃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描述风味小吃的常用词汇和短语。
2. 练习跟读、表演和回答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风味小吃的常用词汇和短语。
2. 跟读、表演和回答问题。
3. 进行团队合作口语游戏。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风味小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 学习风味小吃的常用词汇和短语 (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使用教具,呈现一些风味小吃的名称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跟读、模仿。
教师可使用以下常用词汇和短语:- Dim Sum (点心)- Dumplings (饺子)- Spring Rolls (春卷)- Hot Pot (火锅)- Noodles (面条)- Spicy (辣的)- Sweet (甜的)- Savory (咸的)Step 3: 跟读、表演和回答问题 (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跟读风味小吃的名称和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味小吃,让学生轮流表演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What is this called? (这个叫什么?)- What does it taste like? (它的味道怎么样?)- Is it spicy/sweet/savory? (辣的/甜的/咸的吗?)Step 4: 进行团队合作口语游戏 (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风味小吃,然后创造一个小品或者广告来介绍它。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由全班评选最佳表演和回答问题的小组。
Step 5: 总结和反思 (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风味小吃的词汇和短语,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辅助材料:- 风味小吃的图片和教具- PPT或者视频素材- 奖品或者奖状教学评估方式:- 教师观察学生的跟读和表演情况,评估口语表达和准确性。
寻味之旅 探秘浙菜—温州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寻味之旅探秘浙菜—温州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地区的特色美食,感受浙菜的独特魅力。
2. 通过学习温州美食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温州特色美食概述:介绍温州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饮食习惯。
2. 温州美食代表:鱼丸、瓯菜、青田鸭蛋干、仙岩藕粉、乐清虹桥猪油渣等。
3. 温州美食制作方法:讲解并演示鱼丸、瓯菜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温州美食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2. 食材:准备鱼丸、瓯菜等温州美食的制作食材。
3. 工具:砧板、刀具、锅具等厨房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饮食习惯。
2. 新课内容:讲解温州特色美食的代表菜品,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制作演示:演示鱼丸、瓯菜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温州美食。
5. 品尝与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互相评价,老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学生能够了解温州特色美食,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
2. 分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介绍温州特色美食及其制作方法。
2.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出美味的温州美食。
3.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食节或者特色餐馆,加深对温州美食的认识。
2. 邀请温州当地的厨师或者美食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更多的温州美食文化。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深入探索浙菜的其他地方特色美食,制作研究报告。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温州美食视频、文章等资料,用于教学参考。
楠溪麦饼 瑞安双炊糕
楠溪麦饼瑞安双炊糕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戴静谨一、教材内容分析《楠溪麦饼瑞安双炊糕》是温州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四年级第六单元风味小吃中的一课。
温州人敢创、敢拼、吃苦耐劳,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
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馄饨、双炊糕、麦饼等风味小吃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这些小吃是温州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个鲜活的民俗,保存着普通人对生活的乐趣和想象力的印记。
永嘉楠溪王大妈麦饼和瑞安李大同双炊糕都在全国第三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摘牌,是温州市两个县(现今永嘉县和瑞安市)的特色点心。
学生可以在这课中了解家乡传统小吃的发源、发展以及创始人伟大的创业思想。
同时在品尝中感受这两种小吃的不同口味特点,了解配料、用途,激起对这两种小吃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楠溪麦饼是永嘉的特色点心,瑞安地区没有专卖店,因此,别说瑞安的小孩子没见过,就连大人也未必知晓。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定位学习楠溪麦饼这一个环节主要以介绍为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麦饼的样子、麦饼的制作过程)、听一听(麦饼名字的由来、关于王大妈介绍)、尝一尝(麦饼的味道获得直观的体验)、说一说(吃过麦饼的感受)、让学生来认识麦饼,了解麦饼。
李大同双炊糕是瑞安本地的特产小吃,学生对它并不陌生,经常都能吃到它。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这一块上。
但是虽然学生对李大同双炊糕并不陌生,可学生不一定了解它的历史、制作过程、配料、创始人的创业思想以及他它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地位,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明暗两条线进行教学,紧扣“乡情”这个主题。
明线(就是李大同双炊糕):学生通过收集资料、采访、品尝等来了解、认识、熟悉家乡的李大同双炊糕;暗线(就是乡情):学生经过理性认识,从感受小吃之美到发现家乡之美,从喜欢小吃到热爱家乡,从对小吃的来历到感受家乡的历史悠久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教学目标1、了解麦饼和双炊糕的发源地、创始人、制作配料及方法。
大班语言活动《风味小吃》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风味小吃》教案活动目标1、学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
2、尝试对食物的名称进行分类。
3、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准备各种风味小吃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认识风味小吃、展示各种风味小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向幼儿介绍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特点。
二、同伴交流。
1、师:“好了!小朋友们都知道这些风味小吃的名称了,那我请小朋友们找出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后,去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告诉他为什么自己喜欢那种风味小吃。
2、留心观察,适时指导幼儿,并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
三、给风味小吃找家。
教师舞台放用盒子制成香芋包、饺子、春卷、粽子等“风味小吃屋”,让幼儿把不同风味小吃的图片放到相应的风味小吃屋里。
师:“我们都知道风味小吃的特点了!那小朋友们知不知道那些风味小吃是一家人呢?现在老师就考考小朋友们,把同是一家人的风味小吃,放入风味小吃屋里,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四、游戏:风味小吃蹲。
教师和幼儿分别戴各种画有风味小吃的头饰扮演各种风味小吃,如扮演五香条、鱼丸、春卷、粽子等。
师: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小朋友先把自己要扮演的风味小吃的头饰先戴起来,再听老师说怎么玩这游戏,先从“春卷”的小朋友开始,“春卷”的小朋友边念边蹲:“春卷蹲,春卷跑,春卷蹲完粽子蹲。
”这时扮演“粽子”的小朋友也是边念边蹲:“粽子蹲,粽子蹲,粽子蹲完肉包蹲。
”这时肉包也是一样的,按着顺序,自己和旁边的小朋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要搞清楚,念错的'小朋友或被点到而没有蹲的小朋友或是没被点到的而蹲下的小朋友,不能和我们一起游戏,并表演一个节目给小朋友们和老师看,念儿歌时不一定要很快,可以由慢到快。
活动反思通过这节语言活动课,使幼儿对习惯的养成和倾听、动口、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这节语言活动课,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一些接受新知能力较强的孩子,活动内容显得单一了些,和前面参与的积极性相比差了一些,其他的都很好。
温江小吃教学设计
温江小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温江小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制作温江小吃的技巧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温江小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通过分组研究和展示,学生可以了解温江小吃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温江地区的文化关联。
2. 温江小吃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师将向学生演示温江小吃的制作过程,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解释。
学生将亲自动手制作小吃,并在制作过程中经验和技巧。
3. 小组合作制作温江小吃。
学生将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温江小吃的种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温江小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视频演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教学素材,展示温江小吃的制作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3. 分组合作:学生将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温江小吃的种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
4. 演示评价: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将向全班进行演示,学生可以品尝小吃,并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温江小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制作温江小吃的方法和步骤,并解释其中的关键环节。
学生可以提问和交流意见。
3. 学生组成小组,并选择一个温江小吃的种类进行制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分组。
4.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视频演示,开始制作温江小吃。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任务,例如准备材料、搅拌、烹饪等。
5. 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向全班进行演示。
学生可以品尝小吃,并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
6.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舌尖上的温岭 味蕾中的民俗教学方案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热身导入主题活动(7分钟)
1.师问::《舌尖上的中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大家是否看过?(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假如让大家当导演、编剧,拍一部《舌尖上的温岭》,你们会把哪些温岭特色小吃拍摄进去呢?(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
表2 教学方案1
单元
第一单元 了解温岭特色小吃 感受舌尖上的温岭
单元课时
4课时
主题
嵌糕发糕糖炒糕 吉祥如意步步高
总课时
16课时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吃穿住行,从“吃”开始。了解温岭小吃,感受舌尖上的温岭,首先得从糕点类小吃说起。而这不能不说一种叫“嵌糕”的小吃,温岭人经常把它当作早餐或者午餐,可以说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也跟民俗文化有关。
学生对此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认识起来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其制作方法及深刻内涵的理解掌握确是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认识各种糕点及其制作过程和方法,培养动口动手能力。
2.感受各类糕点与百姓生活的紧密关系,同时从中体会其与温岭民俗文化的关系。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以下评价任务:
1.让学生分小组评价,评出最好吃的糕点,并通过图画、照片等形式展览出来。
强调说写能力培养,突出个人自评及小组互评。
由课内引导到课外,关注民生关注民俗关注俗世奇人。
通过活动写出反思文章,通过日志等加以宣传。
备注
附上《温岭日报》上文章,以供引用参考。
温岭米塑:民间祭祀文化的一项绝活
温岭日报记者 黄晓慧 文/图
陈春水、蒋招直是温岭市石桥头镇后林村两位普通的老农民,他们却又是远近闻名的温岭米塑“糕人糕马”制作传承人,有一手制作米塑“糕人糕马”绝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风味小吃
文成县实验小学小学朱君燕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话说温州》作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试用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我市小学课堂。
小吃,是一个足以令孩子们垂涎三尺的词语。
只要一听到这两个字,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自己曾经吃过的各种各样的小吃。
《温州风味小吃》这一课从学习方式上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地取材,用多种方式设计活动,新颖灵活,为学生提供更有魅力、吸引力的课堂。
本课的设计让“小吃”与“乡情”相互渗透,螺旋上升,在小吃中感悟乡情,在乡情里品味小吃。
【教材分析】
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温州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鱼丸、馄饨、麦饼等风味小吃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风味小吃》是温州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四年级教材中第六个主题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向学生介绍温州的风味小吃,从风味特色小吃的角度来反映温州民风民俗中的饮食文化。
本单元活动安排了六个内容。
本课设计《温州风味小吃》为本单元的初始课,旨在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温州的小吃文化,指导学生亲自做风味小吃,引发学生对温州风土人情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对温州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每每上学放学时,学生的手里总会拿着一串串小吃,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谈起小吃,学生总会不厌其烦地与你说上自已的一番心得:吃过什么小吃?在哪里吃过?都有什么味道?等等。
但是,做为温州的学生,对温州本地的名小吃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也许有些学生只知道这样一句话:“温州小吃哪里好?天一角。
”但天一角里有哪些名小吃?各有什么特点?知道的并不多。
在学生对小吃特别感兴趣的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温州的名小吃,学生会有独特的理解与投入。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温州的风味小吃。
2、通过了解风味小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温州,培养学生热爱温州的感情。
3、了解温州的饮食文化,体会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温州的风味小吃。
教学难点:在了解温州小吃的过程中感悟乡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做汤圆的材料以及准备一个电磁炉,一个盘子,牙签等。
学生准备:向长辈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询问一些关于家乡风味小吃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课件播放“天一角风味小吃”的录像,请学生观看。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地方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热火朝天,你知道这是哪吗?(天一角)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引如此众多的人来品尝美味呢?
2、导入课题
师:我们的家乡——温州,如一句话说的“温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好风光”(用方言说),就连温州的小吃也是赫赫有名,让人谗得直流口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的风味小吃。
(板书课题)
二、聊温州小吃
1、说小吃名称
师:温州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极具地方特色。
你知道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
课件播放节日的画面,请学生说小吃的名称。
春节、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每播放一个节日就请学生回答:这是哪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会有什么样的小吃?)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出示:
春节:春卷,什锦八宝饭。
元宵:汤团。
清明:艾青团子。
立夏:米鸭蛋,茶叶蛋。
端午:鲜肉粽子。
中秋:月饼。
重阳:栗糕,花糕。
2、说小吃的典故或其中蕴涵的意义
(1)边看边思考:人们为什么会想到在不同的节日里,制作品尝各种不同的小吃呢?其中有什么象征意义或有怎样的来历?
(2)请学生上台讲。
3、说温州名小吃
(1)同学们,我们温州的小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节日来临之际才制作了,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温州的名小吃。
你知道除了刚才说的小吃处,温州有哪些特别出名的小吃吗?
(2)交流,师生互相补充。
(3)欣赏温州名小吃图片。
(松糕、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灯盏糕、鱼丸等)
4、小结
三、做温州小吃
1、温州的小吃是如此有名,家乡的许多风味小吃都是可以自己做的,你会做哪一种风味小吃,它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你能介绍给大家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讨论你最喜欢吃的那种小吃的做法。
2、讨论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
3、是啊,温州的小吃是如此有名,那我们就一起看一位大师来给你们教做县前汤圆的方法。
课件播放录像。
(介绍县前汤圆的制作方法,同时显示文字)
4、动手做温州小吃——县前汤圆
教师演示:洗净手——做汤圆
学生做:指名——全体
5、交流制作县前汤圆心得。
同时,教师将制做好的县前汤圆放入电磁炉中煮。
四、尝温州小吃
1、评价县前汤圆。
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这碗县前汤圆,好在哪里呢?
2、尝县前汤圆。
(每人使用牙签品尝)
3、交流体会。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温州的名小吃非常多,接下来的几堂课我们都要去认识温州的一些名小吃,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制做或探访一些家乡的风味小吃,和同学们一起来享受这风味独特的小吃吧!
【教学反思】
在设计《温州风味小吃》一课时,我就在想:如果仅仅让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去阅读温州这本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课堂中“畅所欲言”,那么地方课程的理念就真的被“埋在“课堂中了。
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达不到做为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的真正目的。
所以,学习地方课程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动手与动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温州风味小吃》这堂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对温州的小吃有一份认知,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一份乡情,这就是地方课程的价值所在。
在《风味小吃》这一主题单元中,我为其设计了四个课时。
而本课的设计是本单元的初始课,目的是让学生对温州小吃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温州的小吃产生一份亲近感,而并不是深入的去探究。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并确定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查、询问家长等方式对温州小吃进行了解。
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资料调查成果。
在‘聊温州小吃’这一环节中对温州小吃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但是,仅仅靠聊温州小吃,学生还是未能充分调动起埋藏在心底的那一份乡情。
于是我在聊小吃后,又设计了制做小吃、品尝小吃。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的投身其中,乐于、善于学习,并在活动中深深体验到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并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人生,感悟人生。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小吃”与“乡情”这两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鱼水情般的密不可分的线,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人文环境中,在对小吃的了解中感悟乡情,在浓浓的乡情中品味小吃,那一份气息将伴随着学生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