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 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 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 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 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 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渲染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4、动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菊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分析](1)交情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4
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分析]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区别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以小见大、 抑扬、 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 兴、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联想和想象
表现手法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 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 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
课堂示例
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
②千古长如白练飞。
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 色彩和形态。
二、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 染—烘托,正面—侧面,实写—虚 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衬 托—对比、点—面、细节)、议论 (借形象说理)、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下犹歌舞。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
17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议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3、衬托(正衬、反衬)
③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 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 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 哀,以丑衬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1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3、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2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
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 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
1、渲染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 ,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 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53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53张)
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 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 深刻主题。
描写手法之视觉变化
• 1、感官变化 :视觉、听觉、触觉 • 2、描写的层次性:远近、上下、俯仰
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 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 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
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例: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 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 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 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 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 人格美的力量。
(用要于(求 诗2:歌)结创反合作关,指衬键从词侧,句面就描着述意是)描写主,以作体陪衬与,使衬所描体写的相事物反特征,更衬加鲜体明突从出。反面作背景来衬托主体。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表舞这达榭技 歌种巧台是,手指风作流法者总在被在塑,造雨借形打象风景、吹创去抒造。意情境、诗表达中思想运感情用时所得采取十的特分殊的表广现手泛法。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共46张PPT)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共46张PPT)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 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 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修辞方法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 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双关

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 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 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 “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 之间的思念情怀。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对比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 PPT精品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 PPT精品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古 1.表现手法 诗 词 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 表 寂、以明衬暗)、象征、 达 欲扬先抑、用典、对比 技 巧 2.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 双关
对偶 反复 设问 通感等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步)这首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愁苦的情景。 (第三步)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提问变体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柱子,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试 题 类 型1.修辞方法的赏析来自2.表现手法的赏析 3.比较异同型
1.修辞方法的赏析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方法?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 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01
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01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
例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数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烘托
A、以人烘托人
用于诗歌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例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结构章法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结构章法课件

子黄时雨。(

6、赋、比、兴
赋: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区1、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起逑兴。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
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赋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举例: 2、贾生 李商隐
欲抑先扬
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求贤访逐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
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 贬抑。褒扬的真正目的是这了后文的贬抑, 使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2 曲__笔__入__题_: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或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 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举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写尽了 环境的苦寒与孤静;“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点面结合,凸显“蓑笠翁”坚忍不拔,卓尔不群的形 象特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 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 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独的 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现手法
1、赋比兴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4、借代
“绿肥红瘦”中,“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
行之早,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特别提醒:①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 步。②若答“借景抒情”可得一半分。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修辞手法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虚与实
•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 的情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 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 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 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 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 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6.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 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 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 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

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

叠加、化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乐景
写哀、哀景写乐、多角度(动静、虚实、
表现方法
明暗、远近、感觉等)对比
渲染、铺垫、工笔、白描、衬托……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 反问、设问、顶针、叠词 、双关、互文
熟知关明于确“: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故 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3、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 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 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 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8、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 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 “三步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5.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 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 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 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7、工笔即细节描写,指者有清晰、深刻 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 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 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三、四句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 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 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 浓浓的思乡情。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 怎样写“思
家”的?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 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田家 父耕原上草,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以小见大,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 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 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夜雪》 白居易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 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反问 增强语气。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
想情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 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 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 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 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2、对比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 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 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 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 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 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设想未来之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对面落笔。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 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 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 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比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 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 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9、渲染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的 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中则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