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535b89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2.png)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我自吴兴来到杭州,准备东归会稽。
在龙井,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大师邀请我入山。
我们出了城门,天已经晚了。
在航湖的时候,遇到了道士参寥,他问我是不是去龙井,我回答说已经晚了,可能已经走了。
当晚,天空放晴,月亮在林间清晰可见。
于是我放弃了船只,跟着参寥步行沿湖而行。
我们经过XXX,穿过南屏,洗脚于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沿着支径上风篁岭,最终在龙井亭停下来,饮泉、坐石。
在路上,我们经过了十五个佛寺,但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声。
路旁的房屋,灯火隐现,草木深郁,流水悲鸣,这几乎不是人间的景象。
行了两个时辰,我们才到达寿圣院,拜访了辨才大师于XXX,第二天才回去。
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刻,是春天和月夜。
一整天中,早晨的美景是晨雾,傍晚的美景是晚霞。
今年春天下了很多雪,梅花因此更显得珍贵。
梅花和杏花、XXX一起开放,非常壮观。
石篑告诉我:“XXX在园中有一株梅花,是XXX家的古物,我们得赶快去看看。
”但我当时迷恋上了桃花,不舍得离开湖边。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霞光弥漫了二十多里。
歌声和乐器声像风一样吹拂,粉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洒落,美丽的衣裙比堤岸上的草还要多,非常绚丽。
1.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晚上游览六桥,欣赏了西湖春天的美景,特别是梅花、杏花和桃花的盛开,以及湖畔的歌声、乐器声和粉红色花瓣的美丽景象。
2.请列举一下文章中出现的春天景象。
晨雾、晚霞、梅花、杏花、桃花、绿色的烟雾、红色的霞光、粉红色的花瓣。
3.请简要说明作者最终选择留在湖边的原因。
作者迷恋上了湖边的桃花,不舍得离开。
莫过于此。
丘上有茅屋一间,庐下水声激越,左右有小石穴,穴内亦有水声,而声异于外。
潭西有小山,山下为平田,田中有泉,泉出于石穴,亦有异声。
此三处异音,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激越或悠扬,或喑哑或清越,各有千秋,令人神往。
XXX以XXX、竹树丘、水穴泉为三绝,而谓之“钴鉧潭西小丘”。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ac1c6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f.png)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作品原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3,又得钴鉧潭4。
西二十五步,当湍5而浚6者为鱼梁7。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8偃蹇9,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10不可数。
其嵚然11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2角列13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18。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19而售20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21取器用22,铲刈23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24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5熙熙然26回巧27献技28,以效29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30之状与目谋31,瀯瀯32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33而得异地者二,虽34古好事35之士,或36未能至焉37。
噫!以兹丘之胜38,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9之,贾四百,连岁40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41果有遭42乎!书于石,所以43贺兹丘之遭也。
作品注释:1、寻:通“循”,沿着。
2、道:行走。
3、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4、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5、湍(tuān):急流。
6、浚(jùn):深水。
7、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8、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9、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79de7189227916888486d792.png)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山水游记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香的山花,躲在乔木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中考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
![中考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d55ac3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0.png)
中考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1.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音。
(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泉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为:作为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文言文山水行记
![文言文山水行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37db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e.png)
文言文山水行记导言本篇山水行记,系张郎中亲往山水之地,亲临其境,细臆其景,情感于笔,尽诉于文。
旨在抒发人生感悟,传达山水之美,启迪读者之心灵。
前言五月连绵雨,山间云雾缭绕,气氛郁蒸。
我心欣然,独自踏上山水行程,期间心境独曰向往之。
第一章王屋山王屋山云集灵秀,神气蒸腾。
我游览于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山峦巍峨,犹如天柱擎天;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登上山巅,俯瞰山下,仿佛穿越时空,与天地共鸣。
第二章黄山黄山俨然神仙居所。
我定期前往黄山,每到此地必能感慨万千。
登高远眺,群山环绕,云雾若隐若现,宛若置身仙境。
仰望高耸入云的奇峰,眺望云海翻滚,心灵为之震撼。
第三章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游览桂林山水,被其绝美景色深深吸引。
山峦起伏,犹如巨龙盘旋;江水潺潺,犹如丝绸柔滑。
漓江上,竹筏轻摇,游客乘船领略桂林山水之美,如入梦幻世界。
第四章衡山衡山群峰俨然,峰翠水绕,我流连忘返。
登上衡山,四周山峦环抱,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山上寺庙古朴庄重,听闻钟声,心神清净。
游人如织,气氛热烈,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结语行至此处,千山万水,皆成心灵的滋养。
山水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更让我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山水行记伴我一生,让我无尽回味。
愿此篇文字,与读者共同欣赏,共同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注:本文为原创文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4e15c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c.png)
(完整版)⽂⾔⽂⼭⽔游记中考课外⽂⾔⽂分类精编【⼭⽔游记篇】阅读下⾯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事.简,⼜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之间,乃⽇与滁⼈仰⽽望⼭,俯⽽听泉。
掇①幽芳⽽荫乔⽊,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不可爱。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事之时也。
(节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川:依据其⼭川地。
1. ⽤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2. 本段⽂字多⾓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物的丰收成熟⽽⾼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我来到这⾥,喜欢这地⽅僻静,⽽政事简单,⼜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之间找到这泉⽔以后,就经常同滁州⼈在这⾥抬头望⼭,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的⼭花,躲在乔⽊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庆幸这⾥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兴同我⼀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的⼭⽔,称道这⾥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活在太平⽆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年,中秋后⼀⽇,余⾃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师,以书邀余⼊⼭。
⽐出郭,⽇已⼣,航湖⾄普宁④,遇道⼈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以不时⾄,去矣。
”是⼣,天宇开霁⑥,林间⽉明,可数毫发。
遂弃⾈,从参寥策杖并湖⽽⾏。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于惠因涧⑧,⼊灵⽯坞,得⽀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饮之。
⾃普宁凡经佛寺⼗五,皆寂不闻⼈声。
道旁庐舍,灯⽕隐显,草⽊深郁,流⽔激激悲鸣,殆⾮⼈间之境。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630d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3.png)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XXX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XXX,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XXX。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XXX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XXX,路穷,渡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修(枝):整理、修剪。
2) 许(多):约略、大约。
3) 悉(见):全部看到、全都出现。
D。
峰前/石台鹊起:在山峰前面,有一座石台突然升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涧旁的路也走到了尽头,只能从涧中的乱石行走,圆形的石头使人容易滑倒,尖锐的石头会扎伤脚底。
2)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瀑布被周围的山峰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只有到对面的峭壁间,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作者从水的颜色、水的流势、潭的大小、潭旁的峭壁等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瀑布被山峰所掩盖,看不到全貌,必须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才能完整地欣赏它的胜景。
4.作者XXX游览三叠泉瀑布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欣赏自然风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7360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从一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的声音,很像人们身上佩戴的配饰发出的声音。
心里感到高兴,砍一个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沿着路走下去,看到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石头的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的高地、小岛、岩石等型装。
数目青青翠翠,遮掩着经络,互相缠绕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一百多条,阳光照下来,鱼的影子映在岩石上,一动不动,忽而又游向远处,来来往往,好似与游玩的人们相互取乐。
2、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散去,云彩拢过来,山里或暗或明,山林中早晚的美景,野草开花了,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底下去,石头露出来,四季景色不同,乐趣无穷。
3、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我观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
远处是山,吞吐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天气变化,气象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的景色,前人记述已很详细了,向北是巫峡,向南面是潇水和湘水,来往的诗人对汇集到这个地方,赏景抒发心情吧?4、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山水记文言文翻译注译
![山水记文言文翻译注译](https://img.taocdn.com/s3/m/d7c4052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5.png)
原文:山川之妙,自古难言。
余游历四方,得见天下名山胜水,心向往之,遂作此记。
山者,天地之骨也。
水者,天地之血也。
山静而水动,山刚而水柔。
山之巍峨,水之澎湃,皆自然之奇观也。
余尝登泰山,望东海,心旷神怡,莫可言状。
山之高大,水之浩瀚,令人叹为观止。
夫山者,有五岳之尊,有众山之灵。
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
泰山之雄,衡山之秀,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众山之灵,隐于深山幽谷,或高或低,或险或夷,皆各有其美。
水者,有江河湖海之广,有溪泉小溪之幽。
江河湖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溪泉小溪,潺潺流淌,清幽宜人。
江河湖海,为百川之宗,万民之命脉。
溪泉小溪,为山川之灵,生灵之养。
余游山水,每至一处,必静心赏玩。
山之奇石,水之清波,皆令人心醉。
山之林泉,水之洲渚,亦各具其妙。
或听松风鸣于山巅,或观鱼跃于水面。
山川之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余虽未能行万里路,然观山川之美,亦足以畅游其中。
山川之妙,非言语所能尽,唯有亲身体验,方知其中之趣。
今记之,以志余游历山水之乐。
注译:山川之妙,自古难言。
——山川的奇妙,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言语表达。
余游历四方,得见天下名山胜水,心向往之,遂作此记。
——我游历四方,见识了天下名胜山川,心中向往不已,于是写下这篇游记。
山者,天地之骨也。
水者,天地之血也。
——山是天地之骨架,水是天地之血脉。
山静而水动,山刚而水柔。
——山静默不动,水流动不息;山刚强,水柔弱。
余尝登泰山,望东海,心旷神怡,莫可言状。
——我曾登上泰山,远望东海,心胸开阔,愉悦无比,难以用言语形容。
山之高大,水之浩瀚,令人叹为观止。
——山的高大,水的广阔,让人赞叹不已。
夫山者,有五岳之尊,有众山之灵。
——山有五岳的尊贵,有众多山峰的灵性。
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山水游记古文名篇
![山水游记古文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a9ef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9.png)
山水游记古文名篇
嘿!朋友些,今儿个咱来摆一摆我前些日子去四川那些山清水秀的地
儿耍的经历。
你们晓得不,四川的山水,那简直是画儿里头走出来的,美
得让人心尖尖儿都颤悠。
一早儿,我就背起我的小包包,踏上了去九寨沟的路。
哎哟喂,那路
上的风景,真是看不够啊!山峦叠嶂,绿油油的树子跟画上去的一样,风
一吹,树叶儿沙沙响,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到了九寨沟,更是一步一景,
五花海那个颜色哦,蓝得发绿,绿得发亮,就像是哪个神仙打翻了调色盘,把最漂亮的颜色都洒在了里头。
我站在湖边,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里头
都带着甜味儿,安逸得很!
接着我又去了峨眉山,那山势陡峭,云雾缭绕,真有点儿“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味儿。
我顺着山路往上爬,一路上碰到好多猴子,那
些小家伙眼睛圆溜溜的,看着挺机灵。
我掏出点儿花生喂它们,它们也不
怕生,争先恐后地来抢,逗得我哈哈大笑。
到了山顶,看着远处的云海翻腾,感觉自己就像是飘在云端上一样,啥烦恼都忘了。
最后一站,我去了青城山,那地方幽静得很,像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
隐居的地方。
我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
里头那个舒坦啊!走到一座小桥边,我坐下来歇歇脚,看着桥下的流水,
心里头突然冒出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说,
四川的山水是不是跟诗里头写的一样,让人陶醉得不行?
好了,今儿个就跟你们摆到这儿,四川的山水,真是看不够,说不完。
有机会你们自己也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保证你们
也会跟我一样,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文
![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57d5e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文1.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19ce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f.png)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虎丘,姑苏之名丘也。
予之游虎丘,值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自山门入,道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蔽日遮天,唯余丝丝缕缕阳光漏于其间,若碎金满地。
前行数百步,有小池,水极清冽,游鱼戏于其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池畔有石,或立或卧,形态各异。
立者如壮士守关,凛凛不可侵犯;卧者若巨兽伏地,憨态可掬。
又行数里,至虎丘塔下。
塔高数丈,古朴而沧桑,塔身斑驳陆离,苔藓覆之,岁月之痕尽显。
仰而视之,其势欲倾,然数百年来,风雨飘摇,仍屹立于此,真可谓奇迹也。
绕塔而行,感其历史之厚重,昔日繁华仿佛现于眼前,想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皆曾于此留连,或赋诗,或饮酒,盛景不再,唯塔独存,心中不免生起今昔之感。
登至山腰,有一亭,名曰“可中”。
坐于亭中,清风徐来,吹去一身疲惫。
望山下之景,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田野间农夫劳作,黄牛慢走,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远处青山隐隐,连绵不绝,与天际相接,云雾缭绕其间,恰似仙境。
日薄西山,余兴未尽,然不得不归。
虎丘之游,虽只一日,然其山水之美,古迹之韵,皆入我心,久久难忘。
初中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篇
![初中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bac47c43323968011c929c.png)
山水游记篇
陈情说理篇《论语十则》《虽有嘉肴》《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山市》《河中石兽》略
《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只引半句?总结全文,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立意高远,雄辩有力。
只用后半句,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略去后含蓄有余味,发人深思。
《爱莲说》“出淤-濯清-”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中通-不蔓-”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豁达大度;“香远-亭亭-”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格。
主题11:山水游记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
![主题11:山水游记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5828c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0.png)
主题11 山水游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翻译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e206f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d.png)
山川游记余游江南,历览山水,心旷神怡。
自春徂夏,行迹遍及苏、杭、嘉、湖之间。
览名胜,访古迹,乐亦无穷。
今录其概,以俟他日追忆。
乙卯之春,余自京师启行,经淮、扬,抵吴门。
吴门山水,甲于江南。
先是,余闻其名,心向往之。
既至,果见其美。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至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者,吴王墓也。
昔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天下,尝驻跸于此。
山势峻峭,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余登其巅,俯瞰吴中,感慨系之。
次至杭州,登飞来峰。
峰顶有寺,曰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时之景,各异其趣。
春日桃花,夏日荷花,秋日菊花,冬日梅花,各呈其美。
复至嘉定,游南翔古镇。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古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古宅幽深,庭院深深,古朴典雅。
余漫步其中,如入仙境。
又至湖州,游莫干山。
莫干山者,湖州名山也。
山势险峻,林深叶茂,空气清新。
山间小溪,潺潺流淌,鸟语花香。
余登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余游江南,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余虽久居京师,然心向往之。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灯下,忆及江南山水,辄不胜感慨。
余欲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之间,以求心灵的慰藉。
【翻译】山川游记我游历江南,遍观山水,心旷神怡。
从春天到夏天,我的足迹遍布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
观赏名胜古迹,乐趣无穷。
现在记录下这些概貌,以备日后追忆。
乙卯年春天,我从京师出发,经过淮安、扬州,抵达吴门。
吴门的山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
在此之前,我听闻其名,心中向往。
到了那里,果然见到其美景。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先来到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是吴王的墓地。
昔日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夺天下,曾在此驻扎。
山势险峻,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我登上山顶,俯瞰吴中,感慨万千。
接着来到杭州,登上飞来峰。
峰顶有寺庙,名为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季之景,各有其趣。
山水游记类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山水游记类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ca08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8.png)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巫峡〔北魏〕郦道元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①。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②,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槩③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④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⑤。
居山上,在丹山⑥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⑦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选自《水经注》有删减)【注释】①竦桀(jié):高峻。
①峨:峨眉山,在四川境内。
①槩(gài):相摩,连接。
①夏后:大禹的儿子启,夏朝的国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①请生:即好生。
①丹山:即巫山。
①行:出嫁。
2.结合文本内容,请用自己的话简述“新崩滩”得名由来。
3.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用“\”断两处)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4.现要为这段文字配一插图,下面A、B两图你觉得哪张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A)(B)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摇碧阁记吕午自歙浦东十里为沦潭,深沉漫演,绿净如镜。
其黄山支脉,蜿蜒循水南而下,至是名曰东山。
与潭相辉映,真一胜概。
予友人方元美,世家.潭上。
自其先君子于所居之右筑室读书,榜以“求志”。
主径深窈,林影茂密,风帆来往,莫窥其藩。
自堂蔽于水,元美始于所居之左,临流而阁焉。
于是沦潭滔滔而朝宗,东山巍巍而峻极.,若天运神转,忽焉涌出,轩豁呈露,近在几席,使人心开目明,神思超逸。
描绘山水古文言文翻译
![描绘山水古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28dc9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9.png)
吾游于山川之间,见古景如画,心向往之,遂挥毫以记之。
甲子春,余徒步登高,望见群山起伏,若苍龙蜿蜒,碧波荡漾。
遥观一山,巍峨耸立,云雾缭绕,似仙子居处。
此山曰天柱山,山势险峻,峰回路转,幽谷深涧,古木参天。
山间流水潺潺,鸟鸣山清,花香四溢,使人忘却尘世烦恼。
行至山腰,见一石径蜿蜒,两旁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宛如仙境。
沿径前行,忽闻水声潺潺,豁然开朗,乃一清泉喷涌而出,汇成小溪,潺潺流过。
泉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旁有石台,台上生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如天籁之音。
再行数里,至一山谷,谷中奇石林立,异花争艳。
山间有一古寺,名为“云栖寺”,寺内古木参天,香烟袅袅。
寺僧闲坐于树下,手持经卷,诵经声声,与世无争。
寺外有一石桥,桥下溪水潺潺,桥上青石铺路,行人络绎不绝。
又行数里,至一高峰,峰巅有一古亭,名为“望岳亭”。
登亭远眺,群山尽收眼底,如画江山,美不胜收。
北望,千里江山,烟波浩渺;南望,峰峦叠嶂,云雾缭绕。
东望,日出东方,霞光万道;西望,夕阳西下,余晖满天。
余立于亭中,心旷神怡,不禁感叹:“此生能游至此,夫复何求?”夜幕降临,余宿于山间一古庙。
庙内烛光摇曳,香烟袅袅,钟声悠扬。
庙外夜色朦胧,山风呼啸,月光如水,洒满山间。
余于庙中闭目沉思,仿佛置身于仙境,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
次日,晨曦初露,余于山间漫步,见松柏青翠,鸟语花香。
仰望天空,云卷云舒,如梦如幻。
行至一山涧,涧水清澈,鱼跃水面。
涧边有一石凳,余坐于其上,静观山水,悠然自得。
余游山川数日,身心俱疲,然见山水之美,心生欢喜。
归途中,余不禁感慨万分,此行虽艰辛,然所得甚丰。
山水之美,令人陶醉,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非虚言。
译文:甲子年春天,我徒步登山,远望群山连绵起伏,犹如苍龙蜿蜒,碧波荡漾。
遥望一座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仙子居住的地方。
这座山名叫天柱山,山势险峻,山势回环曲折,幽深的山谷,高大的树木。
山间的流水潺潺,鸟鸣山清,花香四溢,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
![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632efd0975f46526d3e10d.png)
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熟悉古代游记散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并翻译文段中的关键语或典型句。
【知识概述】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
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典型例题】1.《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
如“,”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2.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解题指津】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山水里既能看到了美丽、挺秀、超拔、奇怪、幽微,又在山水里看到了非山水所能承载的东西,这是入世的牵挂、个人的性情。
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就是既依赖于山水,又超脱于山水,在山水里看到了超脱的人生万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熟悉古代游记散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并翻译文段中的关键语或典型句。
【知识概述】
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
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典型例题】
1.《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
如“,”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2.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解题指津】
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山水里既能看到了美丽、挺秀、超拔、奇怪、幽微,又在山水里看到了非山水所能承载的东西,这是入世的牵挂、个人的性情。
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就是既依赖于山水,又超脱于山水,在山水里看到了超脱的人生万象。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高峰体验。
山水自有格,无处不成景。
山水里有自足的的美丽和清净。
许多人沉浸在这个世界中,娱情山水,陶醉其中,并且用生花妙笔,极尽所能地去描绘它,赞美它。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等都
是这样的名篇。
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极尽描绘之能事,将永嘉的山水描写得似一个人间仙境。
全文扣住一个美字,纵横上下,晨霞晚照,或入高云,或见清流,或描绘夕阳渐落西山,或亲睹小鱼跳跃泉中,一幅美妙的、不见丝毫尘俗的山水之画。
在写法上,作者偶对骈俪,极力体现中国思维。
这正是中国先期游记散文的特征,也为后世山水游记的写作提供了模山范水的母本。
读书人终于撇开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昏暗,找到了一块互相取悦的神奇天地,从此,他们沉浸其中,暂时忘掉了尘俗的纠缠和社会的危险。
美丽的山水终于成为人们乐以忘忧的圣地。
山水自有情,人间牵挂真。
山水虽然自然自足,但并非是世外桃源,它始终活跃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士人心中。
说穿了,士人尽管徜徉山水,能偷来片刻的欢愉,但他们终归心系民间疾苦,难忘入世的责任和抱负。
他们到底惦记着民间了!这样的散文占据了游记散文的较多篇目,且名篇众多。
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都是。
如《桃花源记》一文中,一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还是暴露了诗人的全部秘密。
陶渊明先生纵然移情在世外桃源里,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苦难家园。
范仲淹,这位北宋初期的重臣,在描写山水之美之后,仍然不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忘“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济世安民的情怀,不仅令当时人动容,而且感动千古。
欧阳修,即便是冤造贬谪,纵情山水,也要与民同乐,践行了孟子心仪的“民惟邦本”的理想主义的儒家思想。
山水照人影,情性付流云。
如晚明作家张岱的《西湖梦寻》。
七月半是“鬼节”,杭州西湖有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忏悔,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杭州人有七月半游湖的风气。
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张岱感受着明朝覆亡的气息,感受着家世繁华不再的落寞,他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游湖赏月,可能也有一点排遣忧愁苦闷之意吧。
作者并没有刻意传达这种情绪,更多的是娱情山水,交际移情。
因此,文人雅士之乐就表现得十分充分。
他们完全不同于前面的达官贵人、名媛闺秀、名妓闲僧和市井之徒,他们似乎看月,似乎又不看月,他们“得之心而寓之游”也。
张岱的性情,就在于山水之乐的恣意中。
天地有大美,理趣各分舒。
先前的山水游记,无论怎么写,抒情性是其基本特点,鲜有人在山水中议论,或者借助“游览”讲道理。
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居然在山水里找到了“理趣”,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游褒禅山记》。
一般来说,纪游总要对所游山水或地方详加记述或极尽描写,许多山水散文都是这样写作的,但王安石不同,他的纪游文字近似于苛刻的说明,严谨、干净、丝毫不加修饰,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原来是为了后面的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洞深处,才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然而作者没有深入,所以引出“有志”的问题。
前面写得简约,意在突出后面的议论,所以绝对惜墨如金。
议论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每一处议论,都扣住前面的“记”,无一“记”没有作用,无一“议论”没有着落。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本,人
间一切至理也都蕴藏在大自然中,生命之始,也就是自然之始。
【当堂练习】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②大块:大自然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④即谢灵运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②道路并作(写作)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④又写诗著后(显著)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⑦良有以也(诚、确实)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⑨群季俊秀(即群弟)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2.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3.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
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
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
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
“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
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4.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有事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2)大家吟咏诗篇,唯独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惭愧。
幽美的景色还没欣赏完了,高谈阔论也转变成清雅的谈心。